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兴沉思了一下,低声回答:“锦衣卫作用有,六君子事的确不该,权利过大了,但这不是锦衣卫的过错,反倒是皇家的错。”

    崇祯闻听,豁然站起,当时脸色大变,愤怒的呵斥:“浑话,怎么就是皇家的错?”

    皇权不可挑衅更不可质疑,赵兴如此说,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这怎么不让崇祯这个坚定的维护皇权者愤怒?

 第038章 都是钱闹的

    面对天子之怒,赵兴反倒没了患得患失,没了借着机会上位的想法,没有诚惶诚恐的跪倒,倔强的反问:“锦衣卫,皇家鹰犬,既然是皇家鹰犬,是谁给了他既侦办案情,又审问案情,自说自话的权利?还不是皇帝?那么,造成今日锦衣卫的权利泛滥,难道不是皇家还是谁?”

    看着震惊的崇祯,赵兴语重心长的道:“锦衣卫也好皇宫里的太监也好,其实都是皇家鹰犬,既然大家都是皇家的鹰犬,所以,都是皇家一句话便是天上地狱。魏忠贤权利熏天,其实,何必铲除扩大化?还不是圣天子您,一句话?魏忠贤虽然看着是权倾天下,您派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太监,一道圣旨,还不是束手就擒,吊死客栈?”

    这句话,对崇祯,真的是振聋发聩了。

    因为从来没有人和他说过这样的道理。覆灭阉党的时候,所有的人包括崇祯在内,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毕竟是魏忠贤,这个阉党盘根错节,勾连了内外朝廷,看着势力庞大的很,打倒他们,简直是万分艰难。为此,崇祯皇帝准备了半年之久,试探性地撤掉了魏忠贤的左膀右臂,才最后拿下了魏忠贤。

    结果是什么呢?不过是崇祯皇帝一句话,魏忠贤就乖乖的去了皇陵守墓,然后追加的一道圣旨,魏忠贤就在半路上上吊。

    赵兴看看崇祯的脸色,才再次道:“其实灭掉阉党,不是东林党人的功劳,而是陛下您。因为根本没有像东林四处标榜的那样,那么必要大动干戈,只要当时你一道圣旨下去,魏忠贤以及他的狗,就乖乖的束手就擒。那些站在朝堂之上,搞个自己功劳的东林党人,和他什么关系呢?”

    然后加了一句:“锦衣卫和东厂,就像魏忠贤一样,其实不过就是皇上您手下的一条狗,狗链子最终在皇上的手中,您让我们咬谁,我们就咬谁。至于放弃了我们,皇上没有必要这么大动干戈,只要现在皇上一句话,裁撤东厂和锦衣卫,东厂和锦衣卫敢反抗吗?”

    话不能再说了,再说就过了,剩下的事情就让崇祯皇帝自己去思想吧。

    再也不装模作样的看手中的案牍,崇祯就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双手。

    赵兴不说,只是等待。

    “可是,天下十五万锦衣卫,数目实在太大了,每月的开销就有五十万,东厂有员十万,每月开销也不下三十万,现在内帑实在是吃不消了。”

    赵兴明白了,其实以前自己说的,都是废话,因为裁撤锦衣卫,崇祯也知道那是自断臂膀的愚蠢事,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内帑吃不消了。

    魏忠贤是个搂钱的能手,所以,天启的时候内帑很充裕,每年还有钱给厂卫和京营发放军饷,还能给饥寒交迫的边军,逢年过节的补贴些赏赐,还能源源不断的向辽西前线输送钱粮,还能疏浚下河道,赈济下各地灾荒,还能给各地沿街乞讨的朱家子孙们一点恩赏。

    但现在的王承恩,一个是外臣打倒了魏忠贤后,就死死的盯着他,让他再不敢像魏忠贤那样,巧立名目的捞钱了。同时,王承恩也真没有魏忠贤的脸皮捞钱的能力手段。

    而原先,皇室内帑的几项最大的收入,比如每年不下四百万的茶税,东林说了,那是坑害茶农的恶政,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就坑害小小茶农呢?必须停止。崇祯停止了。

    每年不下五百万的盐税,东林说了,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因此而推高了食盐的价格,从而使得百姓淡食,苦了百姓,恶政,必须停止。崇祯停止了。

    接着就是海税,也就是市舶司,他们向皇帝提出应该恢复“禁海”,万历皇帝开海禁派太监收税是严重违反祖制,是一个极大地恶政,同时,这么多的好东西下海,当然便勾起了海盗的贪婪,也顺带着让沿海倭寇横行,这当然不好,你看看这连绵地天灾也证明了收海税地极端非正义性。

    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引盗来袭呢,而那么多的大明好东西,都流到海外,不能让大明的百姓获得享受,是恶政,必须停止。崇祯认为对,于是崇祯元年,开始禁海。既然禁海了,市舶司也就没必要再存在了,所以,从这时候开始,原本是内帑最大的一笔,每年五六百万的市舶司海商税,一文钱都没了。

    还有,每年大明国库的三成税收分成,国库都穷到耗子都搬家了,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不为国家财政着想呢,这个,算了吧。崇祯认为国家困顿,自己当节俭,于是,这一笔也没了。

    现在,就剩下皇庄的一点点收入了,还因为管理不善,年年亏空。

    但是,支出呢?

    十万宫女太监,和后宫老少皇妃嫔妃的供养,是笔不小的开销。

    黄陵的修缮和每年的祭祀是必不可少。

    边军和各级官吏逢年过节的赏赐,这是固定的开资,其实,现在边军已经从天启七年开始,不再发饷银了,就指望着这笔皇家的赏赐过日子了。

    二十万禁军的饷银,这个国家不管,由皇上出的。

    十五万锦衣卫的工资是必须发的。

    十万东厂的俸禄必不可少的。

    前面的辽西袁崇焕却每年需要四百万筑城和十五万关宁铁骑的军饷是绝对不能克扣的,可国库没钱,就只能由内帑垫付。

    南方剿匪,河道的修缮,官吏的俸禄,等等,国库没钱,也只能由内帑支出了。

    结果内帑里原先哥哥给崇祯留下的两千万银子,转眼间,就见了底儿。可是开源不成,东林看着呢,那就节流吧。

    从哪里节流?算来算去,就是恶名昭彰,被百官上下抨击的东厂锦衣卫开刀吧。

    这么一说,崇祯之所以不反对裁撤厂卫,但还是犹豫,其实他不是不知道厂卫的作用,其实,都是钱闹的。

    既然赵兴知道了原因,当然就要直言自己的办法。

 第039章 就是一个白费钱粮的空架子

    知道了根本,赵兴施礼,小心的启奏:“若单单是为了锦衣卫一个月五十万军饷的事,小臣以为大可不必因噎废食裁撤了锦衣卫,而让诸位大臣缺失了一点监督,让皇上耳目闭塞而不能掌握真正的天下真情,断了掌握外敌情报的事了。”

    在明朝三个世纪的历史上,这活儿多分量重的锦衣卫,就是大明皇室最为贴心的军事力量。其每一个成员,都是优中选优,就以其最“出名”的情报工作来说,锦衣卫可不止会罗织冤狱害人,更常见不动声色干大事。比如明朝景泰年间的“北京保卫战”与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战争”时,就有许多锦衣卫出生入死,冒死为明朝一次次拿到重大情报,助大明打赢这些国运之战。

    崇祯吃惊的看着赵兴,然后给这个似乎不大懂算账的小小莽汉算账,“区区每月五十万还是小数目?一年下来,就是六百万啊,还有各地锦衣卫的办公使费,每年也需二百万,这加起来,就是八百多万啦。若加上东厂每年不下五百万,合计最少是一千三百万啊,等于十五万个你的体重,这还是小数目吗?”

    赵兴却没有被吓到,依旧淡淡从容的回答:“万岁,小臣有个不该询问的话。”

    崇祯需要赵兴讲实话做参考,也就毫不犹豫的道:“问吧。”

    “大明锦衣卫有员多少?”

    崇祯直接告诉了他:“十五万多。”

    赵兴点点头,然后再告罪:“小臣本不该说的,所以,为说明此事,请锦衣卫指挥使大人过来,向万岁实际禀明,请陛下俯允。”

    崇祯就犹豫了一下,但摇摇头:“朕问你,就是想要得到实情至于你怕僭越而得罪你的上司,朕是理解的,今天就将话说在这里,若是因为今日事儿,在你的上司那里获罪,朕给你担着,你说。”

    赵兴就苦笑一咧嘴,被皇上召对,就是这样,为了满足皇上的问对疑惑,就必须得罪一些人,但自己想要脱了干系,结果这皇上还死逼不放。

    算啦,为了保住锦衣卫这个大明最后一道底线,只有自己牺牲了。不过有崇祯这句承诺,应该不会被指挥使穿小鞋吧。

    现在的赵兴才感觉自己是个穿越人,是如此的伟大,如此的有责任感,如此的有担当。于是,赵兴再次鼓起勇气,对着崇祯道:“据小臣所知道的,在小臣的百户,应该有员额一百,但,实际呢,却只有五十不到,就比如小臣的名下小旗,应该有力士校尉十人,但现在只有小臣一人,连一个属下都没有。”

    崇祯闻听,当时惊讶的张着嘴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好半天才吸了口冷气,一拍桌子怒骂一声:“该死,吃空额竟然到了这种令人发指的地步,他们到底贪墨了朕多少银子?”

    自己的银子被贪墨,任谁都急。

    赵兴赶忙拦住崇祯的怒火继续爆发,解释道:“万岁息怒,其实,您错怪了指挥使和诸位上司了。”

    崇祯横了他一眼:“难道不是这样吗?难道你就怕得罪你的上司,而不怕朕的雷霆怒火吗?”

    赵兴赶紧趴下磕头:“不是小臣怕了上司报复,更不敢欺君而胡乱说话,请陛下听小臣解释。”

    呼呼喘气的崇祯好办天,才咬牙切齿的低声道:“站起来,讲。”

    赵兴诚惶诚恐的再次爬起来,晃了下这站起来趴下,趴下再站起来多次造成的晕头转向,然后整理了下自己的思路,一五一十的道:“其实,臣在的小旗,是不满额的满额。”

    “这是什么浑话。”崇祯实在不明白赵兴说的是什么,但这次,他却耐心的听下去了。

    “陛下。小臣的手下没人,但其实是真的有人,只是他们不归小臣管,我也不敢管,人家也不来。”

    这么一番回答,当时让崇祯如听绕口令,彻底的蒙圈晕菜了。

    不等皇上再问,赵兴赶紧解释:“锦衣卫虽然有十五六万,但比起早年优中选优的锦衣卫来,锦衣卫这个大明军界公认待遇优厚的岗位,就成了诸位大臣的眼中肥肉啦。万岁,据小臣所知,明朝成化年间时,锦衣卫就“冗员之进无穷”。比如勋贵家的子弟,哪怕是个混吃混喝的草包,只要走走门路,就能拿到个锦衣卫“编制”,继续拿高薪混吃混喝。”

    然后再解释:“就比如小臣的属下,三个在江南,是江南御史的两个儿子,和巡盐御史的一个孙子。还有三个是四川布政使的一个儿子,据说都已经五十几岁了,还有一个云南巡抚的一个孙子,据说还在襁褓之中。而另外的四个,是云南沐王爷家的,其中还是一个世子。他们都是登记在册的,小臣想贪墨了军饷也不敢,也不经过我的手,他们也不能千里迢迢的来当差。”然后又苦笑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