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答应完,赵兴对孙承宗道:“孙师傅,在下有个不情之请。”

    “说吧。”孙承宗对赵兴这些年的所做所为是及其满意的,尤其眼前,明明知道东江镇将处在危险之中,他依旧往里跳,可见其忠心爱国,他的话也就必须听一听。

    赵兴谨慎的道:“虽然我们判断皇太极会优先进攻东江镇,但进攻大凌河也是大有可能的。”

    历史被自己改的已经有些面目全非了,但历史巨大的惯性,还是有的,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防着点历史还是有必要的,所以,赵兴谨慎的提醒孙承宗。

    孙承宗不置可否的看着赵兴:“继续说。”

    赵兴陈恳建议:“一旦大凌河筑造完成,将如一把利剑,插在辽河岸边,进可直逼沈阳,会让皇太极如芒在背。皇太极必然想要在城没有筑成期间,除之后快,我们不得不防啊。”

    被这么一提醒,孙承宗也重视起来:“你说的有道理啊。”

    “同时,进攻大凌河,就是进攻大明,皇太极为了重振士气军心,他也会这么做的。”

    孙承宗再次点头:“恢复士气,也是皇太极最需要的,你说的对。”

    “所以,在下请求孙师傅重视起大凌河。在下建议,请杨尚书把剩下一半的钱粮拨付给祖大寿,让他加快筑城速度,让大凌河早日完工。”

    杨嗣昌是赵兴的人,当然不能反驳赵兴的建议,同时,杨嗣昌也是一个有战略眼光和忠君爱国的人,当然不像其他昏聩的官员,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而推诿做事。他也认为赵兴说的有道理,于是点头:“可以,回去我第一时间办理。”

    赵兴欣慰的点点头,然后转向孙承宗:“一面加紧筑城,而同时,请孙师傅立刻在大凌河里多备粮草,最少三四个月的,如此皇太极来攻,祖大寿总兵,可突围,可坚守。”

    孙承宗认为正确:“老夫回去立刻安排。”

    “同时,将大凌河的百姓,全部向后迁移,如此就不会在大凌河被围困的时候,百姓们空耗粮草,也让祖大寿总兵可以专心防守。若防守不住,也没有后顾之忧的全力突围。”

    赵兴的目的,就是不让历史再次发生,不让祖大寿死守大凌河的时候,城内只有十日粮草,而城中百姓加快了粮草的消耗,最终祖大寿以百姓为军粮的惨事发生。他的目的,就是要将插在辽河边的大凌河城,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兵营,专心威胁建奴。

    孙承宗点头:“一定立刻执行。”

    赵兴放心了,孙承宗做事不是一个拖沓的人,也是一个一诺千金的人:“我这就去东江镇,如果建奴攻击大凌河,只要祖将军坚守大凌河三月,我必带东江镇将士登陆辽东半岛,给予牵制搔扰,如天启年那些次一样,配合辽西战事。”

    孙承宗也慨然承诺:“如果建奴进攻东江镇,我也必派偏师进攻建奴后背,让皇太极首尾不能相顾。”

    看着这一老一小默契配合,崇祯不由欣慰感慨:“若毛帅不死,何至于让建奴入寇京畿,杀我百姓两百多万啊。”

    孙承宗和赵兴一想毛龙的事,就不由得一阵唏嘘。

 第418章 重返东江镇

    赵兴回了家,向娘禀明自己再去东江镇的事,请娘放心,然后和依依不舍,挺着大肚子的两个媳妇和越来越不乖的小妹告别。然后直接去了毛承斗的家。

    毛承斗长高了不少,但性格更沉稳斯文了。做为人质,是最能磨砺人的。

    “两位夫人,此次在下去东江镇,可有什么吩咐对东江镇的毛家三子侄说?”赵兴恭敬的询问。

    张氏郑重道:“告诉他们,克勤克俭,深体圣意。”这句话最关键。

    然后转回身,进了里屋,不大一会,托出了一包银子:“这是承斗积攒下来的俸禄银子,他们几个在东江镇艰难,权当是承斗这个大帅对他们的补贴吧。”

    赵兴慌忙站起:“这个夫人留下吧,现在的东江镇不似原先,京城物价腾贵,短缺不得,而他们那边,我会照应的。”

    大夫人摇头:“大人的照顾筹措是大人的,这是承斗的心思。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恩承斗,才能更加安心。”

    赵兴眼圈一红,真的为大夫人的细心而感佩。

    二夫人拿出了一个包袱,摊开来,是三件战袍:“这是我们姐妹给仲明,有德还有可喜做的战袍,也不知道合身不,海上风浪大,给他们挡挡寒吧。”

    一小包银子,三件袍子,这比多少的皇恩赏赐都更能栓住三人的心啊。

    这时候,承斗拿出了一封厚厚的信,没有封口,交给了赵兴:“这是学生请大人代交给三人的信,请大人验看后,若是妥当,就交给他们。”

    赵兴就冲着懂事的毛承斗点点头。然后对跟在自己身后的赵梓道:“给承斗在咱们锦衣卫添个千户的名头,拿一份钱粮。份例钱与其他千户相同,算是贴补下承斗总兵的家业吧。”

    毛承斗没有推辞,他明白,自己也不能推辞这个千户的头衔。

    这时候,亲卫之一毛守平跪求赵兴:“大人,属下请辞去锦衣卫百户官身,在这里照顾两位奶奶和少爷。”

    看着这个忠义的汉子,赵兴摇头:“服侍你的两位奶奶和小公子可以,但百户的职位就不必辞了。带着吧,咱们锦衣卫也不差你这口吃的。”

    一切安排妥当,赵兴带着三百缇骑在天津港,蹬上海船,杨帆出海,直奔皮岛。

    这次出海,正是东海风浪最大的时候,剧烈的摇晃,让自诩自己不晕船的赵兴吐的跟个狗一样,折腾了三日,总算是到了皮岛,当蹬上皮岛码头的时候,看钱千城都三个脑袋了。

    拒绝了钱千城的搀扶:“这时候不能对领导献殷勤,小心他吐你一身。”

    毛仲明搀扶住赵兴,笑着道:“这时候大人还有心开玩笑,看来大人无碍,属下就放心了。”

    然后拉过来一个和死狗一样的太监:“来,我给你们介绍,这位是曹公公。”

    大家一起参拜,结果曹化淳毫不客气的给三个人一堆呕吐物做了见面礼。

    吐完了,曹化淳苦笑着对毛仲明道:“代总兵官,我感觉这个岛子还在晃,你赶紧给我安排个地方,然后你们不用管我,你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到时候,代我写份奏折,我就完事了。”

    曹化淳是崇祯特意派来考察东江镇的,但曹化淳不想真的考察,因为他知道,这里一定有许多东西是赵兴不想让自己,其实是皇上知道的。只要坚信赵兴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然后自己做个公且老好人,是他最佳的选择。

    现在刘光祚营,在朝鲜铁山名为协防,实为休整,不在皮岛。而其他三营却在,于是,赵兴准备视察一下皮岛港口之后,去军营好好的考察一下。

    现在的皮岛港口已经初具规模,可比当年毛文龙的大多了,真正是船帆如林。做为讲解员的毛仲明介绍到:“现在皮岛码头,日夜船帆不休,每日吞吐不下三十万石各类物资,每日能给东江镇带来不下三万两银子的税收,单单这个码头,就足可养活我们东江镇五万大军了。”

    “哪里来的这么多船只货物?”赵兴疑惑的询问。

    毛仲明哈哈一笑:“还不是郑芝龙干的好事?”

    “这怎么又扯到郑芝龙身上去啦,远了点吧。”

    钱千城解释道:“大明禁海,只是为了不向朝廷交税,而走私却比原先更兴旺发达了。但南面走私日本的道路却被大海盗郑芝龙把持。他的舰队,比咱们大明水师还强大,谁要是敢走私日本,郑芝龙是往死里打啊。所以那些想要赚日本银子的海商,在我们皮岛开埠之后,立刻先北上,到登莱巡抚孙大人处,领取船引,然后到我们这里卸货,再贩卖给朝鲜人,朝鲜人借助离着日本近的关系,再贩卖给日本。虽然如此折腾,海商们少赚了大笔的钱,但依旧有五成的利润,尤其是这个风暴季节,走这条线,最安全。”

    “那孙元化没有阻拦盘查吗?”

    钱千城一笑:“当孙元化知道这些海商真的是走私日本的时候,当然乐意放行啦。因为他规定,每船他要收一百两的船引呢,现在,他一日收入的船引钱,就不下五千两,想一想他一个登莱一年不下百万的入账,估计他晚上睡觉都能笑醒。”

    赵兴当时恨恨的道:“不行,他那一百万,得有我三成,不,五成。”

    钱千城不管赵兴怎么和孙元化算账,毛仲明接口道:“这个码头不但每日能给我们带来三万的收入,还养活了不下一万的苦力,而他们的身后,就是一万的家庭啊。”

    赵兴感慨:“而这一万家庭的开销,又能让十万人获益,这就是经济拉动劳动的作用啊。”

    毛可喜感慨:“再加上我们五万大军丰厚军饷养活的几万家庭。”

    钱千城:“还有我们不断扩大规模的钢铁厂,兵工厂的工人。”

    “还有与朝鲜往来的物资贸易,南北方向各取所需的交换,现在,我们的东江镇,真的是兵精粮足富足阔绰,比原先随时饿死人的时候,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毛仲明就激动的总结:“大人,我们东江镇活啦。”

    是的,这样良性的循环下来,东江镇,无论是精气神还是生活物资军饷,真的活啦。

 第419章 士气高昂东江兵

    赵兴在三将和自己的心腹钱千城的陪伴下,安步当车,视察了东江镇的码头。

    走在码头镇上,看到的是两面林立的门店,里面日本的朝鲜的大明的各种商品,随处可见为商人们提供的酒楼客栈,看着到处都在动工兴建的新的建筑,听着吵吵嚷嚷的叫卖声,一切都充满了富足和生机。再看走在身边的所有的人,一个个脚步铿锵,目光坚毅而充满希翼,赵兴感觉到,这里,不再是原先那个要饿死的皮岛了,而是一个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的东江镇了,赵兴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的。

    在毛龙的英烈祠堂里,看着那高大威猛的毛龙的塑像,赵兴焚香祷告:“毛帅,当初你托付给我已经奄奄一息的东江镇,现在,我让他兴旺发达了,我对得起你了,你可以安心的闭眼了。

    但冥冥中似乎有个声音告诉他:“光兴旺发达怎么能行,还要收辽东,灭建奴,打回老家去。那时候王师北定,不要忘记在我坟前祭告啊。”

    东江镇的军营就在毛龙祠堂的旁边,毛龙是东江镇的守护神,东江镇的将士是毛龙的保护者。

    未入军营,震耳欲聋的枪声,高昂的喊杀声便扑面而来。进了军营,赵兴跺了跺脚,地面结识平整,这是长期踩踏才形成的,这说明东江镇的将士苦练不辍,不是临时拼凑给自己看的面子工程。

    再看教场上,一队队,一列列的将士,或操练燧发枪。是的,在宫守一发明了燧发枪之后,赵兴以权谋私,第一时间将他派到了东江镇的兵工厂,开始大规模制造燧发枪,现在早就列装了东江镇的全部军队了。

    刀盾长枪对练,一个个咬牙切齿,就好像对面的兄弟不是自己的兄弟,而是建奴敌人。

    时不时的有士兵被误伤,但没有人上去拉他们一把。毛仲明这时候血红着眼睛道:“东江镇的将士都有一句话,只要脑袋还在脖子上,就不要人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