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一摊手:“这不正是大家所期望的吗?”

    这当然是大家所期望的,因为毕竟在这里面,没有一个人想真正的造反,都想在体制之内,飞黄腾达,荣华富贵。

    赵兴躬身送行,走出大门的时候,就站在当街之上,赵兴大声的对曹化淳道:“我不为自己结党,我为整个朝廷结党。一旦东林党人提出的办法是对的,我会毫不犹豫的支持他。”

    曹化淳就扫视了一下四面,在黑暗的胡同口,就有畏畏缩缩的一些青衣小帽的家伙,在观望着状况。

    “咱家从来没有将人性想的那么恶劣卑鄙,我希望那些君子们,通过这一件事,能够理解赵大人的良苦用心。”

    然后跺了跺脚,大声的说道:“如果后天的大朝会,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仍然因为党派的利益,为反对而反对。那么说不得,我不管皇上的态度如何,我是坚决的支持赵大人,对那些只为反对而反对的混蛋东西,下死手。”然后哈哈一笑:“赤膊上阵,我不一定能行,但推波助澜,落井下石,我还是能做到的。”

    然后,曹化淳和赵兴相视会心的一笑,一切就都在不言中了。

    。

 第454章 文臣监军

    还是老规矩,天不亮的时候,群臣就在午门外汇集,不过今天和往日有些不同,原本是剑拔弩张的两群人,今天却有些默契的和谐,尤其是赵兴的出现,在中间打着哈哈,更让这一份和谐,显得相当难得。

    温体人也难得的凑近了赵兴,说了几句不疼不痒的话。

    你可不要小看了,这几句不疼不痒的话,在两党争锋相对的时候,就足以说明互相准备退让一步的态度。

    这就是政治,你要记住,什么事情关乎到政治,哪怕就是放一个屁,那都会被人无数遍的剖析,无数遍的理解,最终得出无数种结局。

    但好在,保皇党和东林党的两个巨头,今天能在一起打哈哈,说了几句不疼不痒的话,就让两派的党员,轻松了不少,看来今天朝会上,本来想要解决的问题,会在两个党魁互相让步之下,得到圆满的解决。

    显示了自己刚刚回来,不想搞党争的态度之后,赵兴施施然走回了自己党派的群体,然后压低声音道:“在军队改革上,我们顺水推舟,但是,在增加辽饷上,谁提出,就打死谁。”

    温体人待人满意的微笑,走回自己的集团,同样压低声音吩咐“|官员的俸禄绝对不能减少,军队裁撤必须执行,辽饷的增加,我们坚决不能让步,因为只要一让步,户部财政里就没了官员福利这一块,我们是为天下官员争利益,只要争取到手,我们就会得到天下所有官员的支持。有什么比天下官员支持我们更重要呢?”他们这时候已经忘记了,官员的福利是谁在奔走筹措的了。

    双方都在做着准备,鼓舞着士气,就在不知不觉中,午门的大门洞开,当值的太监走出来,尖利的声音宣布:“朝会开始,诸位大臣按部就班啊。”

    结果那一面,早已经约定成熟,大家都知道自己该站的位置。

    不过赵兴这一面,却出了一点小小的麻烦,究其原因就是,原则上,赵兴集团成份驳杂,有勋贵,有武将的各个品级,更有新进的恩科和制科的官员,大潮会,是五品以上,在京的官员都要参加的,这一下就有点乱。尤其是这个赵兴,按照他现在一大堆实的虚的官职,应该是二品大员,理应站在队列的前面,但是从资历来看,尤其是实际的官职上看,他最高的实际职务,依旧是一个锦衣卫的指挥使,三品。

    这就麻烦了,按照实际的官职,他最少要站在50人之后,但按照他的虚职,他却应该站在第三。

    这种矛盾该怎么解决?

    那就按照今天谁是主角吧。今天所有的人都知道将要发生什么,真正的主角是谁。

    于是,本来不需要上朝的,锦衣卫指挥使,就理所当然被大家推到了首位。

    看看前面再没有人,赵兴苦笑一下:“还说什么?今天自己就是出头的權子出头的鸟,有的罪受了。”

    纠察御史,难得的并没有较真儿,就拢着手,站在旁边看着这一队人互相推让,直到这一面推出了第1位的赵兴,他也就默认了。然后随着太监的一声呼喊:“上朝——”文东武西,文人以温体人为首,武将以赵兴打头,鱼贯地步入正殿,开始了大明朝廷,初一十五的大朝会。

    山呼舞拜之后,大家各就班位,崇祯笑眯眯的看了眼赵兴,对他微微颔首,那意思很明显:“你准备好了吗?坑可给你挖完了,你是如何跳呢?是你自己跳还是我踹你一脚?”

    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君爱国,这坑必须自己往里跳,而且要跳的勇敢果断,毫不犹豫。于是,赵兴准备上了。

    结果温体人却先站出来:“大明的****,这才造成财政的紧迫,我们每年投进军队里的钱粮,都被那些将领们吞没了,所以,臣请派监军到各地督察军队。”

    赵兴和崇祯闻听,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是破天荒的头一次,东林党人支持重派监军。

    当时崇祯就感觉一直爱拍自己马屁,恐惧赵兴的这个家伙,很适合做这个首辅。

    惧怕赵兴?崇祯心中突然一震,这不是好现象,赵兴连首辅都怕他啦,那他的权力影响力,已经大到了多么恐怖的地步。

    结果就在他感觉到恐惧的时候,温体仁却慢条斯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以君子监视军队,整肃军队,防备贪污,这样不但能让咱们的财政支出,花到实处,也能训练出一支强悍的军队。”

    崇祯和赵兴就对望一眼,敢情这老小子在这儿等着自己呢。

    皇宫里就没有秘密可言,在崇祯皇帝准备重新委派监军的消息一出,东林党人立刻感觉到了机会。

    武将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军队实在是太腐败了,必须要加以整顿,否则这蒙古人和女真人进这大明疆域,就好像走在自家院子里一样轻松。国家的安危先不必说,但大家的小命儿很重要,所以,监军一定要派。只不过不能是派太监,而是派文官,只有文官看着武将,大家才放心,而同时,要将军队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

    皇帝最近有些不听摆布了,赵兴那小儿闹的有些太凶了。之所以皇上不听摆布,赵兴闹得凶,就因为皇上手中有军权,赵兴手下有爪牙。

    而文官集团手中有什么?除了一张嘴皮子之外,根本就什么都没有,历次党争之中,为什么文官总是最终被人家一招灭亡?原因就是没有军权,一旦有个强势的要整自己,派出一个胥吏,提了一条锁链,大家就得乖乖的束手就擒,这样的局面绝对不能再出现了,必须得改。

    但是在崇祯和赵兴的耳中,听到这样的建议,简直就是笑话。

    这个时代,最少是眼前,天下最不可信的是什么?就是这君子的操守。所谓的君子操守,连妓…女的底裤都不如。

    还有一点也相当明白,这是臣权急于扩大呀,这是他们想要将手伸到军队里去。

    文臣督师,原则上就已经犯了忌讳,但大家都坚信着文臣的忠诚,所以也就约定成熟。

    (

 第455章 天子门生

    在大明,君权和臣权,从一开始就斗,斗的是头破血流。纵观整个大明的历史,除了两代开国皇帝之外,臣权一直压制着皇权,尤其是最近这几代,臣子更是将皇帝拿捏的是死死的,连口气儿几乎都不给。让堂堂的天下共主,大明朝的皇帝,要么就窝在被窝里不出来,干呕气,要么就是培养一群太监,来和他们斗。

    但也算庆幸,大明的军队一直保持中立。但你这样一搞,那可就要天下大乱了,到时候你们肯定会先来一个清君侧。

    想到这里的时候,崇祯就意味深长的看着赵兴。原先的那个坑儿你先别跳,你先跳进这里来吧。这可不是为了我哟,这可是为了你自己。

    赵兴当然懂得皇帝眼神中的含义,两个人现在都已经达到了心灵相通的地步了。

    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军队不被文臣们彻底霍霍光了,赵兴必须挺身而出,谁让他是孤臣,谁让他是保皇党的党魁呢。

    赵兴就施施然走出来,看了看温体人。温体人得意一笑,然后赵兴温和的道:“我支持首辅大人的提议,向军队派驻监军。”

    这一点,并不出大家的意料,大家都知道赵兴的后面,绝对是无条件的支持皇帝派太监监军,于是,双方两党,开始撸胳膊挽袖子,鼓足了底气,准备开掐。崇祯都有些坐不住的跃跃欲试了。

    结果赵兴大声道:“我坚决支持文臣监军。”

    此言一出全场大哗。

    大家实在没想到,对崇祯忠心耿耿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叛变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啊?

    崇祯和赵兴身后的保皇党,当时就傻眼了。头子叛变了,我们该怎么办啊,是跟着叛变还是坚守阵地?

    崇祯震惊了,自己唯一的打手跑了,现在自己成了光杆一人,那还玩什么?可惜自己辛辛苦苦的心血啊。培养出一个有能力的孤臣,我容易吗我,这怎么说叛变就叛变了呢,不行,弄死他。

    看到一脸无趣的东林,一脸尴尬的保皇党,一脸黑线的崇祯,赵兴施施然道:“首辅大人果然是高瞻远瞩,所以,我坚决支持文臣监军。”然后对着崇祯道:“明年恩科制科的及第学子,立刻派到各地军队监军历练,为大明快速的培养出文武双全的官员。”

    此言一出,立刻满殿再次大哗。

    东林脸立刻就黑了,保皇党的脸立刻就笑了,崇祯的脸也开朗啦。

    好,这绝对是一个好办法。新的科举考试学子,都是真正皇帝和赵兴的门生,那是一批批的制造着保皇党啊。这一下,可比太监监军更让武将们欢心。毕竟太监都是变态的,阴柔的,堂堂武将,老跟太监打交到,不单单是别扭,简直是要人命啊。

    崇祯高兴,自己的门生弟子掌握监军,那其实比太监要强。毕竟,有学问的太监不多吗,也容易误事。自己的门生监军,不但他们有学问,而且还有干劲,这真要是历练一番,出一批自己的门生文武全才的,那还说什么?天下太平了。

    同样的,他们获得军功,上升的就快,不用自己和赵兴刻意培养,估计有三五年,这朝堂上,就能有自己门生的身影出现了。到时候,自己和赵兴也就不是孤军奋战了,自己也就不必再要用勋贵,又要防备他们做大的两难中的战战兢兢了。

    赵兴也高兴,因为赵兴其实最讨厌太监监军,即便是曹化淳做监军,他也讨厌。历史上,太监一个个都是变态,只会坏事,不会做好事。

    之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赵兴同意崇祯派太监监军,那的确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这一次,温体仁提出了用文臣监军,赵兴就顺坡下驴,毕竟文臣还算是个正常的人,真的有那担当心的,还是好事。而同样是这件事,温体仁的文臣就不会反对。

    当然,赵兴也绝对不让腐朽老迈的文臣们得逞,这也是为反对而反对。所以他提出了用新科的考生们监军,这是皇上的弟子门生,他也不会反对。而同样的,这些人更是自己的门生啊。夹带私货,这是必须的。

    被摆了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