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驳了。
赵兴冷眼旁观,却发现在这所有的官员之中,只有一个老同知确是欲言又止,最终只能是垂头丧气不发言。
看到这样的场景,赵兴心中算是有了底,看来,这个世界上就从来没有铁板一块的集团,这个世界上也没有没有孔的鸡蛋,这事情就好办了。
最终,在舌辩中败下阵来的李守一无助的看向自己。赵兴就知道,其实李守一不是辩论不过他们,而是那帮家伙,根本不给他辩论的机会。是因为他的身份不够,镇不住场子。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出场了。
和他们辩论?拉倒吧,赵兴嫌费自己的唾沫。于是将茶杯放下,施施然走到了前台。
蟒袍玉带的指挥使一出场,即便那帮家伙再嚣张,在明面上,也得给这位代表天子的钦差一个面子。
纷纷站起来,恭敬的侍立,准备听一听赵兴的意思。当然,在他们心中,这里天高皇帝远,合我的意,你就是钦差,不合我们的意,你狗屁不是。这里什么人说了算,其实不是官府,是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官员们,不过是那些世家大族们的代言人罢了。
赵兴一脸人畜无害的对大家道:“诸位同僚的意思,我已经听明白了,虽然皇帝下了圣旨,要在这里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但这里积重难返,诸位也是为大局考虑,国家的安定考虑,也可谓是老成谋国。”
他这么一说,倒是把剑把弩张的局面缓和了下来。只要局面缓和下来,大家就可以谈了,毕竟什么事情,都是从谈判开始发展吗。
赵兴虽然掌握着6000大军,你可以杀叛军,但你还真不能够将整个楚雄的官场,杀一个片甲不留。
同时,赵兴也接受了接官亭中,张慎言的忠告,有些事,凭借着杀个血流成河,是解决不了问题。一条政策的推行,最终还是要靠大家来遵守执行。把人都杀光了,那什么政策都等于废纸了。
“皇上的意思已经在中旨里写的非常明白,这不过是在楚雄试行推行。试行是什么?就是试一试,合理了,大家认同了,咱们就办。不合理,大家都不认同,那就算了。本官这么说,大家懂了吧?”
本来以为会有一场血雨腥风,大家这么硬着脖子干,是后怕。但从赵兴现在的言语来看,这个锦衣卫的指挥使,似乎也是一个软蛋吗。
“好了,今天的事情就到这里了,请诸位回去,好好的从国家国民的角度去看看这件事,然后咱们再慢慢的聊。”接着哈了一声:“只要大家站在公正的角度,这个事情就没有聊不通的事吗。争吵,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散了吧。”
诸位官员闻听,事情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吗,在心中坚定了信念之后,纷纷告退。打他们的小算盘去了。
第467章 夜访
赵兴和李守一皆青衣小帽,吴三桂一身便装提着一盏灯笼前面引导,七拐八拐的,来到了一座小小的院子后门。李守一举手要敲门。吴三桂笑着小声的提醒:“这么晚,后门是没有人看守的。”
赵兴就噢了一声:“那我们还是走前门吧。”
吴三桂笑着道:“那岂不违背了大人的初衷?大人稍后,看属下手段。”
然后就一手拉住门环,一脚抵住,身子一沉,那扇门就猛的往起一提,竟然被他从外面无声无息的卸下来了。果然不愧是武状元出身啊,真的有一手绝活。他不去做贼或者搞搞暗杀什么的,简直屈才了。
带着这样的评价,赵兴和李守一跟着吴三桂进了院子。吴三桂做事无声,可以隐瞒人的耳目,却隐瞒不了狗的耳朵。
正走在,一阵犬吠,一条半人高的大狗,就扑了上来,当时吓的李守一大叫一声,直接钻到了赵兴身后,拿他恩师做了挡箭牌肉盾。
赵兴大惊,但却见吴三桂一手挥出,也不知道怎么的,就抓住了猎犬的后脖子,而左手中的灯笼,竟然连晃动一下都没有。
后脖子,是所有动物的命门,即便是老虎,只要你抓住他的后脖子,他就四脚无力任人摆布。你看武松打虎的图,就是武松一手抓着老虎的后脖子,一手挥拳猛打的结果。
赵兴踹开这个危险就跑的‘忠心’门生。就笑着问:“你打没打过老虎?”
吴三桂就骄傲的回答:“东北虎狼出没,那是家常便饭,属下打过。”
赵兴就笑眯眯的道:“以后,你必须走我前面。”
当时吴三桂肃然而惊,他实在是琢磨不透这个突然对自己亲热重用,又突然对自己充满戒备的大人,到底是什么心思。
赵兴冷笑,上位者的心思要是都让下面的人明白啦,那上位者就没法装×了。上位者要想不被下属总是觊觎自己屁股底下的位置,就必须保持神秘莫测神棍一样的存在。
正在俩个人谈笑的时候,狗吠人声,早就惊动了主人,正房客厅的门打开,一个沉稳的声音询问:“可是指挥使和知州大人大驾光临?”
赵兴笑着越过吴三桂和李守一,拱手道:“老同知,不叫冒昧,失礼失礼。”他的这个举动,却又让吴三桂感动了一把。感情大人刚刚不过只是让他在前面打狗啊,只是一个玩笑,其实还是绝对信任我的。而一个上司和下属开玩笑,那足可说明,上司不拿下属当外人啊。
老同知赶紧几步下了台阶,就要跪倒相迎,赵兴一把拉住;“这里没有官阶,只有主客,多什么礼,如此就显得生份了。”
老同知再拜李守一,李守一也是不等他拜就拉起他:“本官是来求教的,可不敢受您的礼。”
老同知也就不再客气,拱手束手:“请。”
赵兴进了客厅,赵兴坐了客位,李守一做了下手,吴三桂在两人身后站立。老同知只能小心的坐到了主位。
一个老家人送上了茶点,然后退去,站在厅门外看着,也是等待里面随时的招呼。
“不知大人上宪为何事暗夜微服来访。”
这里当然没有了李守一说话的份,赵兴开门见山的道:“今日堂议,群療汹汹,我看独独先生欲言又止,想来我门生王庆一在的时候,一定和先生交往融洽,所以想听听老同知的看法。白天多有不便,恐为先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祸事,所以才深夜后门打扰。”
看到恶名天下的指挥使如此谦和,老同知也就放了紧张的心,再听赵兴对王庆一称呼为门生,就明白,赵兴带着虎狼来到楚雄的目的了。一来是给王庆一报仇,二来给这个知州门生护驾的。于是坦然开口:“王庆一大人是好官,是一个将来能大有作为的能臣,只是可惜了。”
“可惜在哪里?”
“虽有治国之才,但为人却过于孤傲偏激,做事过于操切了。”
赵兴点点头,这和他认知的王庆一是一样的,这个老同知能在短短的相处之中,就能把握的如此精准,真算是个能人。“那么先生能不能给我详细的说下,王庆一为官之时是怎么做的?”
老同知就惋惜的长叹一声,然后看了眼沉思不语的李守一道:“本来王大人上任伊始,自掏腰包,请满衙同僚吃酒,这个开局非常好。但可惜,他却急于改变当前现状,急于推行他的治国理念,在脚跟未稳,没有根基,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就颁布了必将成为天下官绅众矢之的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其实,说句不中听的话,王大人就是单枪匹马的在找死啊。”
赵兴点头,痛苦的道:“虽然如先生所言。但先生是深明大义的,国朝已经几乎百姓无田亩,而国朝自打施行了东林君子治国之策,财政却全部需要从农民身上出,最终造成了这流民遍地,揭竿而起者数不胜数。再不改革,大明就真的要亡啦的地步啊。”
老同知深有感触道:“天下形势就摆在这里,只要是一个心怀国家的有识之士,都感同身受。但这不是积弊,而是几千年的传承。就以一个没有上面支持,小小的,连蹬上庙堂资格都没有的一州知州,就要彻底的改变这规矩,怎么可能?”
赵兴点头:“先生说的是啊,在这一点上,王庆一不是做事操切,而是太不自量力啦。”
“还有,既然上面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要想做这样的事,就应该变通。”
李守一眼睛一亮,喧宾夺主的伸着脖子询问:‘如何变通?’
老同知对李守一拱手,然后一字一句道:“法到不改不行,但官绅不当差不纳粮,这是几千年的规矩,这已经不关乎法律,而是关乎体面身份。官绅最重面子身份,既然要面子,就给足他们面子也就是了。在这一点上,指挥使大人施行的商税没有,但收取商人爱国捐,就做的非常好。实际一样,不过是换了个名称,给了他们一个光鲜的面子,他们不是上税,是爱国吗。那么,咱们为何不借口恢复祖制,行变相的一条鞭法呢?”
如此一说,李守一当时豁然开窍,双手一拍:“可惜王兄和我,自诩学富五车,却连先生十分之一都不如。这事,就这么推行。”
正在他欢喜,老同知欣慰的时候,赵兴却坚定的摇头:“不行。”
俩个人愣了一下,然后惊讶的看着其实是始作俑者,他最先提出的变通的爱国捐法,却怎么又坚定的否定了同样是变通的王庆一之法呢?
第468章 新法利弊
之所赵兴自己搞出个李代桃江的商税变革,却一口否决了由老同知提出,李守一赞同的恢复祖制,变形的一条鞭法呢。
赵兴其实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但经过他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还是否决了:“嘉靖年由桂鄂提出,由张居正修订推行的一条鞭法,其实很简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这其中,就包含了人丁钱。”
这一点,作为大明的人,作为一个想要做官的人,就必须是乱熟于胸的。
“但是两位看到没有?这其中的丁银与里甲、均徭等四差银一起,都由地方官员征用,并不上缴明中央政府。实际上这项收入多落入官吏的私囊。在中央户部那里,也没有全国丁银的统计数字,只有户丁的总数,在行政及政策制定方面,中央政府也未涉及丁银的处理以及如何支配的问题。张居正所实行的一条鞭法,不过是将本来归于地方的收入,全部拿到了中央户部,所以才出现了户部财政猛增的虚假繁荣。是不是这样?”
李守一和老同知思索了一下,就点头同意了这个说法。
“所以我认为,一条鞭法,只是将多种苛捐杂碎拢在一起,拿到国家去了,却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变革。”
李守一想了一想,不得不点头同意:“是这个状况。”
“而这里却有一个大大的弊端依旧存在,首先就是这丁口钱,只要一出生,就有丁口钱。然而许多人,为了逃避这一笔钱,就开始隐瞒户口。大家或许不知道,现在在户部的人口账目上,大明的人口只有四千多万,比当初刚建国的时候,只不过增加了一千多万。大明承平二百多年,也没有出现全国性的大饥荒,大瘟疫,怎么可能仅仅增加人口一千万?”
老同知皱眉一阵,才回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