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3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皇太极不想在近期内再收复辽南了,而赵兴也没有能力对皇太极,发动决定性的进攻了。这条战线,就稳定在了这里。

    暂时不能发动进攻,不等于放弃对辽东的收复,现在就要趁着这段机会,养精蓄锐,增强实力。准备和洪承畴的辽西关宁稳定住战线。

    洪承畴的能力是无可厚非的,按照前一段赵兴的安排,洪承畴被后金俘虏的事件,几乎也不可能再发生,这样洪承畴叛变的可能,也就几乎没有了。

    只要辽西有洪承畴坐镇,稳定住局面是没有问题的。等大家都喘息过来,西南对进,灭了皇太极收复辽东,也就指日可待了。

    基于这种考虑,赵兴决定,将东江镇里的基业,搬迁到大陆上来。通过这一战,皮岛根基的缺陷就暴露无遗了。皮岛地区太狭小了,没有闪展腾挪的余地,同时,在劳力和人口上,也相当局促。

    这个年代的人的思想,还是有局限的,拥有自己的土地之后,就不愿意再离开。让他们到皮岛上去做工,比杀了他们都难。

    好吧,既然山不就人,那就人来就山吧。为了自己的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赵兴决定将自己的钢铁厂,和军工厂搬迁到辽东半岛上了。

    旅顺,是最好的工业基地选址。他有常年不冻的海港,便于自己的原材料运输,和产品的输出。同时,一旦有什么危险,只要卡住南关这个关键的节点,在陆地上就安全了。而因为有良好的港口,还能得到登莱水师的协助。可以保证可进可退,万无一失。

    地址选好之后,轰轰烈烈的大搬迁运动就开始了,旅顺立刻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一时间人头攒动,干的是热火朝天。

    但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给赵兴下来了一道明旨一道密旨,命令他立刻赶回京城,因为京城里出了大事了,急需要赵兴这个锦衣卫干点正事。

    拿着这份圣旨,赵兴也感觉到自己这些年来,真的有些不务正业。总是带着人四处打架,把自己的老本行给忘了。

    这样看来,自己是严重的不着调了。

    掐指算来,从去年秋天开始,来到东江镇,到现在已经是6月份了,整整半年的时间,自己已经没有回到北京城了。

    就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京城的宵小就不安分了,开始跳出来搞事情。

    这一届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崇祯依旧是名义上的主考,但是真正的主考,不是赵兴,而是钱谦益。

    虽然赵兴依旧拿出金子,打造了金花钱,颁发给那些新进的进士,但他们却不再称呼自己为老师,这有点让赵兴有一种大权旁落的感觉。

    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这一届的进士,明显的富贵人家比贫寒学子要多。

    这倒并不是赵兴认为孟圣说的肉食者鄙,而是赵兴怕这一次的科举中再有人拿钱舞弊。

    还由于一点,由于这次的进士,绝大多数都出身在富豪人家,根本不愿意到边远地区去做官,受那份罪吃那份苦。于是都想尽办法留在北京,宁可做一个翰林,或者是在哪个部里面做个行走,拿一份他们根本可以可有可无的俸禄,做一个闲差,为自己的家族,在朝堂里拉些人脉。

    这是赵兴最不想看到的。本来他还指望着这一届的进士,挑选一二百个人选,将他们调到辽南来,填补辽南这巨大的官员缺口。

    一个县从县令到。

    但结果这一次他却失望了,在吏部派差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来辽南。即便强硬的派了,要么就告假,要么就称病,而大家不惜金钱大走后门,结果一个来的都没有。

    而钱谦益这些时日真的门庭若市,和这些学生们,往来走动的极其亲密。形成了他自己的势力,

    这样后果相当明显,那就是他和温体仁的争斗,越来越激烈了。

    这样的结果就表现在郑鄤一案上,这也就是这一次崇祯密旨要求赵兴紧急回去的原因。

    其实,郑鄤一案,就是从一个笑话开始的,结果却造成了历史上崇祯朝两个被剐的人之一。

    按照历史上后来来看,郑鄤被处以极刑,是一场巨大的冤案。而这个案子造成的恶劣后果,要远远大于袁崇焕。对朝局的影响也是相当严重的。

    郑鄤,天启壬戌科进士,任庶吉士。

    郑鄤和文震孟、黄道周三人是莫逆之交,政治上的同道。他们敏锐地察觉到太监魏忠贤和天启帝的奶妈客氏权势膨胀,干预朝政,排斥正直的大臣。而朝廷的政事逐渐混乱,两条军事战线的情况越来越槽。于是三人相约“建言报国”,由状元文震孟首发,如果出了危险,黄道周和郑鄤再相继跟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前赴后继。这时郑鄤二十九岁,黄道周年近不惑,文震孟则到了半百。

    文震孟的奏章递上去以后,被留中不发。内廷传出消息,文震孟将受到廷杖。所谓“廷杖”,就是大臣光着屁股挨板子,既失去脸面,又有生命的危险。掌刑的人下手狠一点,可以当场把人打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郑鄤的《谏留中疏》递进了宫中。他在奏章里慷慨激昂地说:奏章没有经过皇帝御览就留中,必有“伏戎援奥之奸”,这样的留中以前是因“权珰之炀灶”和“奸辅之藉丛”,十分明显影射魏忠贤。这两句在京官员广为传诵,人人称快,一时成了名言。

    这事把魏忠贤气的差点吐血,但魏忠贤还真是一个厚道人,只是将,文震孟、陈仁锡和郑鄤三人革职除名、永不叙用的处分。这事就过去了。旦却让郑鄤成了天下名人。

    崇祯元年,郑鄤被启复,启复的意思就是依旧做他原先的官——庶吉士。

    庶吉士是未来内阁的首要人选,前途一片光明的。结果不巧,他得罪了内阁首辅温体仁,最终,温体仁拿住了关于郑鄤的一个笑话,将郑鄤下狱,做为打压钱谦益的一杆枪。

    而正是这个案子,温体仁首先掀翻了不是自己同党的刑部尚书,还有就是锦衣卫代行指挥使朱晨光。

    崇祯本来是想用这个案子,打压一下朝堂里的清流,不要老是跟自己对着干,结果这把火烧起来了,却被温体仁煽风点火烧大了,烧到了铁杆赵兴的脑袋上了,这时候崇祯才发现,事情有些不对了,于是,这才将赵兴召回京师,处理这件事。

    赵兴拿着崇祯给他的密诏,嘿嘿的冷笑:“温体仁,你不好好的做你的泥菩萨牌位首辅,竟然敢在我不在的时候,动我的人,你是活腻歪了。好吧,看我回去,怎么螚死你。”

    于是,本来是普普通通的一件案子,就成了崇祯想打压清流,温体仁想打倒钱谦益,打压赵兴的势力,而又掺合进来赵兴也想用这件案子,干掉温体仁的狗血事件上来了。

 第602章 隐患丛生

    赵兴需要回去,是因为温体仁将自己的代行指挥使朱晨光给逼迫的下野罢官了。

    自己在京城的时候,那个温体仁对自己温顺的就像个猫一样,处处看着自己的脸色行事,对自己所做的所有事,都给予支持,最起码不反对。才有了那一段和谐的发展时间。

    但自己离的太久了,结果病猫变成了老虎,开始张牙舞爪了。这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但更重要的一件事,也让赵兴必须立刻回去,这是一件相当大的事,一件非常严重的事。

    那就是在收复南关旅顺之后,接着再收复辽南,重创了皇太极,议功的事。

    按照道理来说,这样的军功可比在云贵平叛大的多了。

    云南的土司叛乱,对于整个大明的性质来说,不过是癣疥之疾,没有形成什么气候,本来云贵总督张慎言,就一直压着他们打,那些叛乱在桃木死掉之后,也已经行成不了什么气候了。最终不管是谁,都能将它扑灭。

    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只不过赵兴做的比别人好罢了。

    为此,赵兴得了一个侯爵。

    而辽东皇太极,这是真正大明朝廷的心腹之患,他是最有可能掀翻大明朝的。

    这一次赵兴不但给予了他们重创,而且还收服了辽南故土。这样的军功就相当大了。

    在议论奖赏的时候,崇祯是准备风尚造型一个公爵的。

    这下子可真捅了马蜂窝。

    大明的爵位不乱发,那是含金量实打实的。从靖难之役之后,除了那些权阉自己加封之外,根本就没有封过公级别。而国丈顶天量也就闹个伯爵,还不是世袭制的,封个侯爵,那都顶破天了。

    然后有许多大臣,就开始弹劾赵兴的跋扈,僭越,乃至再提孙师傅死前,怒吼出来的,赵兴二皇帝的事。言之凿凿,赵兴将来是董卓,是王莽。

    第1个这样弹劾的,崇祯毫不犹豫的仗毙了。

    第2个提出弹劾的,崇祯打了他五十板子,罢官了。

    再以后的弹劾者,就一个比一个轻了。

    而钱谦益这时候却全力支持崇祯皇帝,竟然还提出了以历年来赵兴的功劳,当加九锡。

    这是人臣的极致,篡位的象征。从古至今,自从秦始皇大一统之后,得到这种殊荣的,就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这已经不是不靠谱的事了,而是准备把赵兴逼死了。

    这不是好现象,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现象,朱晨光在例行的向他汇报情况的时候,字里行间,充满了他深深的忧虑。

    这也让赵兴感觉到远离庙堂,忧谗畏讥的心情了。

    所以不管哪方面的考虑,赵兴都认为自己必须回去了,否则经常里的那帮跳梁小丑,都快反了天了。

    而要想继续为这个大明做些事情,就必须取得皇上的坚定信任。

    赵兴简简单单的安排了一下东江镇的问题,然后就直接坐船赶到了天津。

    在天津登岸,又马不停蹄的直接回到了北京城。

    按照规矩,在没有向皇帝述职之前,我可以回家的。

    但是以赵兴的现在地位身份,他要见皇上不过就是先递一个条子进去,立刻就会被接见。

    但赵兴却没有这么做,而是直接回到了自己的锦衣卫衙门,立刻将已经罢官在家的朱晨光请到了衙门里来。

    他必须先了解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必须知道郑鄤案件到了什么地步,然后自己好对症下药。

    朱晨光急匆匆的赶来了,见面施礼,首先责备自己办事不力:“大人不在的这一段时间,属下办事不利,罢官免职也算是对属下最好的惩罚。”

    赵兴就走下堂,亲自搀扶起了朱晨光:“朱老不必这样自责,其实都是本官不好,讲这么一大摊子的事,都甩给了你们,也真是难为你了。”

    赵秩也上前请罪。

    结果赵兴却对他疾言厉色:“你正当年轻力壮,石维也算敏捷,怎么将事情办到这种地步?”

    “属下——”

    “不要辩解,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与你有直接的关系。”

    “为什么?”赵秩就很委屈。

    赵兴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很严肃的道:“我们的这个机构是什么?我我们的这个机构就是只许我们欺负人,绝对不能让别人欺负我们。能够触发我们这个机构人员的,只有皇上,他首辅算个屁,竟然敢对咱们的这个机构指手画脚,这就是你这个负责人,平时对他们软弱造成的。难道这一点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