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这样的结果,应该让那些还在为郑鄤案奔走的清流警觉,应该消停一下了。

    但以黄宗羲为首的江南清流,越发到变本加厉了,结果事情就走到了昨天,崇祯招待赵兴说出的那番话了。

    郑家人的极力走动,再加上郑鄤的一群猪队友,有心人的推波助澜。暗箱操作下,郑鄤已经走向了必死的结局。

 第610章 蠢蠢欲动

    “周皇后被申斥,这已经人尽皆知,如果再走动周皇后,恐怕是难了。”

    高阶也为难,解释着自己的难处。

    管家却一笑,将手中的银票慢慢的推向了高阶:“皇上最宠爱的,其实不是皇后,而是田妃,难道这一点,以你家和皇上一家的亲近,竟然不知道吗?”

    这种连捧带说,当时让高阶非常受用。

    “可是——”

    管家再将那五万银票推进了一步;“这是郑家的给衙内的一点意思,至于田妃那里,郑家和江南清流同道,已经准备了百万的孝敬。”

    百万的数目一出,当时让高阶怦然心动。

    百万啊,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即便神仙都会心动的。

    “而这百万里,也有我家阁老的一份心意。”管家笑着说。

    这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不但有金银,更有大佬的参与。

    “可是,上次的周后的事,让皇上震怒,是不是会连累我姐夫?”

    这小子还没混蛋到什么都不懂。这怎么能行?下了这么大的本钱,掀起这么大的案子,怎么能前功尽弃?

    “你姐夫赵大人回来,立刻就被召进宫。但皇上没有因为你走动周后而责备赵大人,而且还在御书房赐宴。据说,皇上还特意加了两个赵大人爱吃的菜,真的羡煞旁人啊。”

    宫中无秘密,也是所有关心政治者最关注的。

    这样的待遇,在酒菜还没端上桌的时候,就已经哄传了整个北京城的官场。

    而虽然让有些蠢蠢欲动者消了一些心思,但却更让有些人,坚定了打倒赵兴的信念——皇上信任的,尤其是这样信任的,一定是幸臣,佞臣,国贼,必须打倒而后快。

    对于管家这样的吹捧,高阶感觉脸上有光而沾沾自喜。

    “我姐夫和皇上的关系,那是没到说。”但突然觉得不大对劲:“既然我姐夫得到皇上如此的信任,往日大家也都知道,皇上对我姐夫也几乎算是言听计从,那为什么不直接求我姐夫呢?何必绕这么大的弯子?”

    管家微微一笑:“这时候,直接求你姐夫赵大人,还是不行的。”

    “为什么?”

    “因为这件案子是温体仁那个奸佞弄出来的,而锦衣卫为了办这件案子,还让温体仁撤了锦衣卫代行指挥使朱老。你也知道,赵大人及其护短,势必要为朱老鸣不平。这不就是吗,昨天临进宫前,赵大人就将朱老官复原职了。这样一来,若走动赵大人和皇上说项,皇上难免认为赵大人有偏私,事情反倒弄巧成拙了。”

    高阶就眯着眼睛轻轻点头。

    “而关键事,我家老爷说,这事不能把赵大人牵扯进来,这也是为赵大人好。”

    看看他还是不信,管家再次道:“其实这样是有原因的。”

    “还有原因?”

    “当然啦。这么做,表面上是不把赵大人牵扯进来,让赵大人在皇上面前表示对这个案子的无关。这样,这件案子最终皇上松了口,还不得发到锦衣卫衙门办?到时候,再请您出面,请指挥使大人轻轻带过,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这么一解释就合理了。

    于是高阶自以为得计的收下了五万银子的银票,然后笑着道:“江南人士真的有钱啊,为了一个书呆子郑鄤,竟然前后花了这么多钱,不止两百万了吧。”

    管家得意一笑:“郑大人是江南士林领袖,有名的刚正不阿。江南士林都希望郑大人出仕之后,站上朝堂,直言敢谏,匡扶社稷于即倒,替天下士绅发声。所以大家才如此热心,集资为郑大人鸣冤。”

    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郑鄤一直在为推翻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这种有辱斯文,有伤士绅体面的事发声奔走。

    郑鄤的启复,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所以才如此热心。

    所以啊,当一个人,或者一个集团,都对一件事表现的过于热心的时候,都是带着题外的目的的。

    “好吧,这事,我办了。”高阶满口答应。管家拍手:“衙内就是爽快。”然后站起来:“我现在就回去禀报我家老爷,等你的好消息。”

    高阶站起相送。等管家走了,高阶摸了下钱袋子里的那一万两的银票,有点肉疼,但不拿出一万两送王和中,哪里能落下五万两呢?

    于是吩咐手下:“去,请王公公过来一趟,就说我有好事与他。”

    然后回到了雅间,等待王和中到来。

    时辰在一点点过去,也不知道多久,那个手下才急匆匆的赶了回来,对高阶禀报:“启禀衙内,王公公被你姐夫请到府上说话了。小的不敢去指挥使大人府上找。”

    一听王和中被姐夫叫去了,高阶就一愣,姐夫刚刚回来,怎么第一时间就把王公公找去啦,到底有什么事情呢?

    王和中是被赵兴直接请到自己的府里的。

    两个人见面,只是喝酒闲聊,依旧是笑语寒暄,说了一些有的没的。

    但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到了高阶这个衙内的身上了。

    昨天,和李必成谈了一下,虽然李必成犹犹豫豫,但最终还是在晚上的时候,将一大摞机密档案拿给了赵兴。

    将档案交待出来之后,一再的解释,实在不是自己等要监控小衙内,实在是出于为了指挥使大人,日后因为衙内事有麻烦,得让指挥使大人明白麻烦出自哪里,也好对症下药。

    也是,记录上司小舅子的黑材料,怎么看怎么像要整这个上司的意思。

    将材料交出之后,李必成就以自己夫人一直多病,这些时候已经越来越重。自己夫妻情深,希望能辞官,带着妻子回老家,安安心心的陪她走完最后日子。

    赵兴当然明白李必成的心思,但赵兴却大大的夸奖了一番李必成。然后真诚的的感谢他:“你做的都对,只有你这样的人,才可以交朋友啊。”然后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还要解释:“你不必说了。你家夫人的事,我会请御医过去看看的,缺少什么药,我也一定会给你淘换到。至于你的工作不能推辞,不但不能脱了北镇抚司的镇抚职务,而且,我还讲你的管辖权扩大,直接管辖南镇府司密档事。”

    对于这样的安排,李必成才真正放下了心,感激涕零的继续努力工作去了。

 第611章 逼迫王和中

    点起蜡烛,独自一个人,将李必成带来的密档,足一仔细的查看了一遍,这才真正的明白,小舅子借助自己的势力,恶行已经到了罄竹难书的地步了。

    而他也看到了,是他替郑摱,走动了王和中公公,和周皇后搭上了关系,为郑摱说情,从而引起崇祯的大怒,差点让帝后离心,酿出废后这种天大的事。

    皇帝是最不能容忍后宫和外臣勾结的。

    尤其是明朝的皇帝,为了避免外戚干政,严格规定,后宫皇后嫔妃,必须是民间清白的小户人家出身。

    而国丈国舅,只是给一个伯爵,顶了天给个侯爵。弄个散官,赏赐一点田产养起来,绝对不给实际的官职。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小舅子竟然敢犯大忌讳,走动皇后,那是什么?是死罪的不能再死罪了。

    这时候,赵兴才明白,为什么崇祯在自己在辽东的时候,对弹劾自己的官员,先是杖毙,然后是罢官,最后变成了申斥的转变了。

    崇祯已经怀疑是自己主使的这事,对自己插手内宫深有芥蒂了。

    从这点上看,他不是不知道高阶走动皇后的事,只是帝后情深,不忍责备,碍于自己的累累功劳和自己绝对的忠诚,不愿意和自己翻脸。

    但对自己的不满,已经溢于言表了。

    赵兴本来对小舅子的所作所为连累了自己,并不是太过在意。毕竟自己不是圣人,有亲情有感情,帝后情深,自己和秀芬何尝不是恩爱有加?

    但当他看到密档里,是钱谦益托的高阶,赵兴就敏感的感觉到了阴谋的味道了。

    当什么事情从狐假虎威作奸犯科,上升到政治层面的时候,那么整个性质就彻底的变了。

    小舅子借助自己的势力胡作非为,像这样的事,在官场上屡见不鲜,一个纵容子侄横行乡里的罪名,最大了就是罢官。

    但和政治挂上关系,尤其是和内宫挂上关系,那就是主犯剐刑,这点,赵兴怕疼。但接下来就是灭九族。

    这是绝对不行的。

    还是那句话,别说自己的家人,就算是自己家的一条狗,受到一点点伤害,赵兴都必须和他们拼命。

    真的走到那种地步,赵兴只能直接造反了。

    为了这么一个混蛋,就打碎自己的理想,就打碎自己全部的努力,让现在依旧战火不断的大汉民族,走向跟深重的灾难。不值。

    为了避免崇祯被逼急了,为了自己不被崇祯逼急了,发生不能言,不忍言的灾难出现,赵兴必须做出决定。

    做了决定,赵兴就将王和中请到了自己的家,述说家常。

    王和中是赵兴走到今日的引路人,虽然这小子差点把赵兴的宝贝给割了,让他成为太监。但不是没割吗,赵兴是个厚道人,是一个随时都愿意原谅人的人,是一个好人。从这一点上看,王和中对赵兴也是有恩的。

    当然,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王和中也因为赵兴而水涨船高。从原先只是一个司礼监的行走,这个可有可无的人物,混到了现在御马监大总管太监,成为大明十万宫女太监的二十四个首领之一,在宫内宫外真的炙手可热。

    两个人提起当年那一场误会,到现在还互相取笑,引以为乐事。

    “如果当初一刀子下去,也就没了这大明栋梁,也就没有了这大明真正的中兴,真的好险啊。”

    王和中喝着小酒,感慨着。

    赵兴也笑着道:“但大内就多了一个扫地打杂的公公。估计大内的卫生一定会更加整洁,也是不错的吗。”

    两人就再次大笑。

    然后赵兴提到:“我这次在辽南,带着东江镇斩获不少。我已经行文,给大哥报了三级军功。”

    王和中就一喜,这可是军功之首啦。

    “老哥哥我没做什么,过啦,过啦。”王和中假意的谦虚推辞。

    “怎么能过呢?有了这份军功,老哥哥老家里,过继过来的那个儿子,就能再升一步。可以得到一个锦衣卫指挥的职务啦。然后我给他一个实缺,让他出来帮着我做点事。您那刚出生的小孙子,我再求求皇上,就可以恩荫一个监生。我准备将他送到国子监去,好好的学习历练一番,等长大了,再谋一个发展前途。我给他个金花,引做我的义孙吧。”

    一听这话,王和中当时就真的感激涕零了。

    恩荫的国子监监生,那就是个虚名,没有用的。但有功的赵兴保举,让自己的孙子真正进入国子监学习。那他的一只脚,就已经踏上了仕途了。

    等毕业学成,出来,最少就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