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点了点头:“但温体仁一直要郑鄤死,他干涉三司,却也让朕无可奈何啊。”

    赵兴微微一笑:“臣回来了,这案子就交给臣办理吧。”

    崇祯点头:“明日朕就下旨。告诉天下,郑鄤案牵涉影响过大,三司应该避嫌。又有郑家勾连内宫宦官,已经涉及皇室,所以,将郑鄤案提为钦案,交由锦衣卫侦办。”

    这个借口足够了。

    “但是,你要记住,罢官是必须的,还要流放,不能再让郑鄤回到江南。”

    赵兴当然明白,于是笑着道:“我会将他判流放辽东皮岛。”

    崇祯拍手:“这是极好的结果。这样就能彻底的将他和江南清流隔绝,也就不会再胡言生事了。”

    赵兴想了下:“但为彻底的打击清流,黄道州等也需要牵连进来。”

    崇祯点头:“对,就应该这么办,让他们对新政闭嘴。”

    无论是什么时代,清流大多都是顽固保守派的代表。尤其是崇祯和赵兴推行的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更是让他们感觉自己和那群泥腿子一样,就是对他们的羞辱。

    只是这个新政的推出,是赵兴带着锦衣卫大军,在云南利用杀官案,用一片血腥推行的。这让他们对赵兴的铁血杀神害怕,才在巨大的压力和屠刀面前接受的。

    当然,新政在全国的推行,还得益于布满天下的能臣干臣的孜孜以求,这一点不可磨灭。

    但他们心有不甘,无视新政对大明朝廷财政,对大明的前途巨大的作用,一直进行诋毁和反抗。

    至于大家有目共睹的,新政没有推行前,大明即将崩溃的巨大现实,对于他们来说,那根本不算什么。

    在这些士子的潜意思里,王朝的崩溃,只是朝代的更迭,不过是这个江山更换了一家人家主持罢了,和士绅阶层,其实没有任何影响。说不定还会再次造就几家门阀,几家兴衰呢。

    而崇祯是站在统治者的层面考虑的,赵兴是站在无数百姓的层面考虑的。

    最少,由于新政的推行,原本历史上两次加派辽饷和一次练饷就没有出现。

    而规定每亩三钱的银子,让无数即将走投无路的百姓,看到了希望,得到了休息。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就没有在这时候,发展到恐怖的百万大军,所过之处皆为白地。

    之所以江南的清流对新政如此抵触,就是他们没有体会到,北方士绅地主那种面对流寇的痛。

    如果能通过郑鄤案,再给黄道周等新一代清流个教训打击,让他们消停一下,这是最好。

    由于历史的改变,崇祯也没有被站满朝堂的东林架空,国事也没有那么艰难。现在的崇祯的性格也就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变得乖张,走向极端。

    在君臣定计之后,反倒怕赵兴因为为失去亲人而报复泄愤,牵连太广,还耐心的劝导赵兴:“事情做到有度,不必牵连过广。被牵连的,也不要判罪过重,起到惩戒的目的就算了,这一点切记。”

    赵兴还担心崇祯会把事情搞大呢,闻听,倒是欣慰了。于是,郑重的站起来保证:“皇上放心,臣知道进退深浅,臣是会把握好这个度的。”

    出了皇宫,赵兴是怀着沉重的心思回家的,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妻子秀芬。

    然而,并没有想象的秀芬的哭哭啼啼的抱怨,对待依旧如平常。

    只是在没有外人的时候,告诉赵兴,老丈人高升夫妻,已经关闭了拍卖行,正式搬到后娘的大儿子家去住了。

    然后只请求,案子完结了,把弟弟的尸体还回去,等他百年之后,将弟弟高阶安葬在他老人家的墓地里,也就心满意足了。

    而后娘也没有对赵兴生出怨恨,反倒捎话说,多谢这个姑爷,没有因为高阶的罪而祸及其他的人,保住了大儿子一家的平安。

    赵兴不认为这是两位老人家屈服于自己的高位权势,而是真正领悟了赵兴的为难和良苦用心。

    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以他的罪行,放在别人的手中,那就真的是灭九族的罪行了。这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

    赵兴带着深深的谢意,揽住了秀芬:“真对不起,我没有实现关押高阶两年,让他能生下一男半女的愿望。”

    秀芬就将头靠在了丈夫的肩膀上,轻轻的叹息一声,却再也没有说什么了。

    第二天,皇上在早朝的时候,正式宣布,郑鄤案,因为涉及内宫,所以提为钦案,交给锦衣卫赵兴审理,其他司法部门,包括内阁不许再过问。

    这样的决定虽然让温体仁不满,让钱谦益的计划落空,但赵兴快刀斩乱麻的,逼死了王和中,杀了自己的小舅子,让他们再也对赵兴的陷害无从下手,也看到了这些霹雳手段。再闹下去,就有引火烧身的危险了,也只能作罢了。

 第614章 崇祯的暴脾气

    温体仁和钱谦益都被赵兴的狠辣与果断震惊,更为此而暴跳如雷。因为赵兴的这一手,让他们想拿着郑鄤案,让赵兴和皇上离心离德,把赵兴也牵连进来,给予打倒的目的落空了。精心布置做的局,破灭了。

    看来,赵兴根深蒂固而且有自知之明,一时半会是搬不倒了。

    那好吧,就搬倒对手吧。

    于是,温体仁和钱谦益就开始专心的干倒对方了。

    郑鄤的案子落在了锦衣卫的手中。

    锦衣卫有赵兴坐镇,事情就好办多了。

    赵兴立刻下令常州锦衣卫,全力查清事情始末,迅速上报。

    常州锦衣卫百户雷厉风行,走访了乡里,遍访了知情人士,就连已经升迁到广东做知府,原先的那个县令,也不远万里亲自登门调。更别说原先经手过这个案子的三班衙役了。就差将郑老爷子郑老太太的坟墓挖开,亲自审问了。

    虽然没有闹的人心惶惶,但也弄一个鸡飞狗跳。

    经过一个多月的折腾,案子的所有证据链,全都环环相扣,让人再也挑不出来毛病。

    于是赵兴结案,在朝堂上,正式宣布了案件的整个过程。

    郑鄤仗责其母的事情,纯属于子虚乌有,而虐待童养媳至于其自杀的事情,更是不着边际。

    他的童养媳,是病死的,这里附上了当时谁请的郎中,郎中开的什么药方,医治了多长时间,开馆查验仵作和作证乡老的供词都比比在案。

    在这些事情上,就洗清了郑鄤的冤情。

    但作为儿子,却撺掇着老父打母,这算为人儿子的忤逆,但因为是父亲之命,也情有可原,罪减一等。建议判罢官流放。

    而眼看着自己的姨娘,责打其母却在旁袖手旁观,其为不孝,建议流放两千里。

    这样的判决,在当时的那个社会大环境之下,可算是相当公允的。

    两千里是哪里呢?皮岛正合适,流放皮岛,教给皮岛锦衣卫钱千城严加看管。

    结果这样一来,五年后,东江镇竟然有学子上京,考中了五个进士。

    郑鄤的学问可不是盖的,历史上,在他关押锦衣卫大牢,就将当年的锦衣卫指挥使的两个儿子,就教导成了举人,那是相当的牛的。当然,这是后话了。

    然而朝堂上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对这样的判决相当的不服。

    黄道周站出来启奏道:“西北连年大旱,而山西又发生了瘟疫,这有天灾就说明有弊政,这弊政就是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郑鄤作为心忧天下的贤达,为革除弊政奔走呼号,却被如此栽赃陷害,连老天都看不下去,才有了这样的天罚。”

    也不去看崇祯越来越黑的脸,继续语重心长的教导崇祯:“挽之在上,不可不早也”

    这样诛心的话,听在崇祯的耳朵里,简直就是扎心透顶。

    正所谓泥人还有三分土性,何况是暴脾气的崇祯?

    “事实就摆在那里,我这样的判决算是轻的了,你还在这里指桑骂槐,士可忍孰不可忍。”

    看他还想往下说,当时就恼怒的一拍桌子:“够了。天人感应,天人感应。你们还能不能弄一点新鲜的名词来?唐太宗算不算天下第一英主?”

    “这个算。”黄道周同意。

    “在他当政期间,陇东大旱人相食,这怎么说?”

    黄道周就一梗脖子:“那是惩罚他杀兄杀弟的过错。”

    “尧舜是不是天下知名的贤君。”

    “尧舜是圣人,天下无出其右。”

    “那为什么大水几年不退?淹没天下?”

    这下,黄道周就真的哑口无言了。

    刘宗周见好友吃瘪,立刻上前,递上《痛恨时艰疏》言辞激烈的将崇祯所有的国策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崇祯耐着性子听着,越听越怒当时掂着屁股大吼:“新政是弊政,怎么就弊政啦?那些士绅们,口口声声说忠君爱国,但当时的朝廷所有的人都知道,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边军发不下钱粮而饥寒交迫,卫所无钱粮,士兵为之倒毙。天下大旱,却5年没有钱粮修缮水利,没有钱粮赈济;建奴汹汹,国家却无钱养兵。然而这些所谓忠君爱国的士绅,却在那里坐享其成,不向国家缴纳一分税负,不为国家担当一份责任。君父有难,却不见他们伸手帮助,难道这就是他们的忠君爱国吗?”

    经过多年朝堂打嘴巴官司的锻炼,再加上赵兴的实实示范,现在的崇祯怼人,那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赵兴怼人,往往是歪理邪说,把人往沟里带。但崇祯还是有大格局的,站在最高的政治角度,怼起人来更是有理有据,让人不能辩驳。

    刘宗周被怼的体无完肤,当时梗着脖子坚持:“郑鄤就因为直言时弊,就蒙冤陷害,朝堂不能容一狂直词臣,数其重狱,自此中外颇以言为讳,积成睽贰之端,甚非盛世之福”

    崇祯是真的怒了,直接来了一句粗口:“放屁。”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看来,皇上是真急了。

    崇祯气得直哆嗦:“郑鄤撺掇他的老爹打亲生母亲,这难道不是忤逆吗?眼睁睁看着姨娘打自己的亲娘,而在旁边袖手旁观幸灾乐祸的冷笑,这不是大逆不道是什么?事实证据都在,你们还在一味的包庇,还说他是什么正人君子。难道圣人就是这样教导你们的吗?你们的圣贤书都读到哪里去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这一番有理有据的咆哮,这才真正让清流羞愧的闭嘴。

    然后胀红着脸连连捶打的桌子:“就像你们这一群,是非不分,罔顾事实的一味包庇,你还配做这个官吗?你还配做圣人的门徒吗?”

    然后大怒的吼道:“着,革去刘宗周,黄道周身上一切功名,杖责50板子,交由锦衣卫将他们押回老家幽禁,闭门读书。什么时候把圣人的圣贤之书,彻底的读懂读透,再出来。”

    这一下,代表江南士绅清流的三大领袖,被一锅端了。

    这就是崇祯和赵兴想要达到的目的。

    赵兴这个打手狗腿,二话不说,立刻命令在殿外当值的锦衣卫,将这两个官员直接提了出去。

    早就看他们不顺眼的王承恩,立刻带着一群行刑的小太监,欢天喜地的跑到了午门前,将这两个家伙结结实实的打了一顿。

    然后北镇抚司的缇骑,一刻不耽搁的,将这两个人押解回自己的老家,命令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