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兴对待他厌恶的人,对他的敌人,是什么手段?大家更不必说。
想起赵兴对自己那憎恶的眼神,高起潜感觉到自己的性命岌岌可危。
回到了京师,面前了皇帝,禀报了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
听说赵兴安然无恙,更得知赵兴还歼灭了入寇之敌,崇祯大为高兴,冲口就是一句:“赵爱卿功劳甚大,赏——”却突然愣住了。
赵兴现在是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兴候,已经位列三公,位极人臣,如果再赏,就只能加公爵。
但这里有一个关键,自打朱棣以后,大明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不再封公爵,即便封公,那也是为死去的人准备的。
再一个,现在也不能封赵兴公爵,因为按照现在赵兴的能力,一旦封公了,那这些未来灭了满清,该拿什么来封赏?
唯一的封赏就是封王了。
封外姓为王?崇祯不敢。
即便敢,这些若是再灭了流寇,安定了天下,那自己该拿什么封赏?
高起潜立刻感觉到了崇祯的犹豫尴尬,心不由一动。
立刻翻身跪倒:“皇上,老奴有几句话,如噎在喉不吐不快。”
崇祯皱了下眉:“有什么话,说。”
高起潜磕头:“在说之前,请皇上先恕老奴死罪。”
崇祯再次皱眉,什么话这么严重?
但他想听听。
大明的皇帝,除了朱元璋之外,到朱棣以降,都是深信太监的。
在他们多疑的基因里,外臣皆不可信,只有太监才是自己的家人,和自己一条心。这才有了三宝太监郑和以降,屡屡有太监被重用,出现多起太监专权的事情发生。
崇祯也是如此,别以为原先干掉了魏忠贤,就疏远戒备了太监。
那不过是局势逼迫。
等彻底的铲除了阉党余孽之后,在崇祯四年就重新恢复了锦衣卫,又开设了东厂,由曹化淳做了厂督。
再次恢复了太监监军,恢复了各地的镇守太监,严密的监控着朝野内外的大臣。
面对高起潜将要说的话,崇祯在心中就已经认定,他将说出来的,绝对是为皇家好的话。
“恕你无罪,说吧。”
高起潜就再次磕了个头,却没有站起来,直言道:“这次老奴出京,奉旨督促援军救援兴候,但其实老奴的作用并不大,在老奴感到之前,各地的边军就已经纷纷行动了。”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不揽功于己,这很好。”
“万岁,这不好。”
“为什么?”
“首先,朝廷自有法度在,不得兵部调令,驻防各地的军队,是绝对不允许离开自己的驻地的。然而他们却私自行动,违反了国家的法度。”
崇祯点了点头,却没有说什么。
“那些驻扎在各地的军队,之所以敢于违反法度,冒着杀头的风险,去救援兴候,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谷<;/span>; “说明兴候在所有军队中心中的重要,他们宁可冒着杀头,违反祖宗法度的风险,也要前去救援。”
“这不是好事吗?如果等到兵部的文书发下去,兴候就危险了。”
高起潜就再次反驳:“这不是好事。”
“为什么?”
高起潜却没有正面的回答陈娟的问题,而是说起了以前:“想当初,皇太极第一次兵临城下,各地的驻军,赶来京城勤王,却一个个互相推诿,即便兵部三令五申的调动,也迟迟不来。当时那是救驾,他们都敢推诿。然而这次救援兴候,一个个却甘愿冒着违反国家法令的风险,主动救援。万岁,似乎在军队们的心中,兴候要重于万岁啊。”
崇祯就愣住了,他实在没有想到这一方面去。
高起潜继续道:“这次救援兴候的,是兴候的几个百把兄弟,还有就是他当初培植的边军势力。”
崇祯沉默不语。
“如果兴候被长期围困,那么京师里的京营,会不会也会冒着违反国家法度的风险,前去救援呢?因为现在的京营都督,是兴候的小舅子。”
崇祯就不言不语的坐下来。
“如果时间一长,是不是卢象升也回出动?因为卢象升是兴候一力提拔的。”
崇祯沉思不语。
“关宁是不是也会救援?因为洪承畴是兴候大力栽培的,东江镇也一定会不顾一起救援,因为东江镇就是兴候的东江镇。”
崇祯心中抽了口冷气。
“南方四省总督李守一,一定会救援的,因为李守一是兴候死党,没有兴候,就没有李守一。”
崇祯攥紧了拳头。
“登莱之军,是绝对会救援的,因为山东总兵张大可,是兴候死党。山西,陕西,乃至河南河北的兵是一定会救援的。”
“为什么?”
“因为孙传庭是兴候一力保举才有今日,而其他各省重要的官员,都是兴候的门生。”
存在悚然而惊。
“云南沐家也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因为沐家为了讨好兴候,不惜杀了上代沐公。”
“朝里的诸公也一定救援的,因为放眼朝堂,还有谁没得到过兴候的恩惠?还有谁不是兴候死党?”
“不要再说了。”存在一拍桌子,豁然起身,指着高起潜,浑身哆嗦着怒吼:“混蛋的东西,你敢离间我们君臣?”
高起潜已经豁出去了,再次磕头:“万岁,您仔细的想想,仔细点看看,锦衣卫掌控天下,天下还有谁不是兴候的党羽?您还能指挥得动谁?”
再次磕头:“即便这皇宫里,王大伴,曹大伴,都是赵兴的人啦。就一个王和中,保持着和兴候的若即若离,但在兴候三言两语里,也不得不自杀。万岁,您看看您的身边还有谁?”
听到这话,崇祯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
当初孙承宗当着他的面,说出来这天下到底是赵兴说了算,还是你这个皇上说了算的话,崇祯其实是不信的。
虽然孙承宗是他的老师,但他也不是完全相信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历史上,在大明风雨飘摇的时候,他也不再启用孙承宗的事情了。
但这话,通过高起潜这样婉转的一说,却让崇祯豁然明白了,那个穿越人士赵兴,其实早就悄悄的掌握了天下,真正架空了自己。
可笑的是,自己还在日日提防东林党人架空自己呢,感情,自己早就被架空了。
自己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而一旦赵兴想要自己的位置,群臣们会自动的给他来个黄袍加身。
想到了这里,崇祯的冷汗就湿透了衣衫。
第648章 好一场春秋大梦(完结篇)
高起潜没有受到惩罚,而是因救援赵兴有功,升任为御马监掌印太监。与兵部督府共管天下兵马。
在寝宫,崇祯和周皇后说:“得亏了这次兴候有惊无险,要不然,这满清由谁来敌?”
周后没有明白崇祯的意思,只是随口道:“瞧皇上说的。以前建奴不能治,是因为财政疲惫,兵备不能兴,所以才被建奴压迫。但这些年,国库充盈,内帑丰足,再加上军事改革已经完成,可谓兵精粮足。即便兴候一旦有个生老病死,就以皇上的睿智,凭借现有的基础,也一样能灭了满清。”
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让崇祯豁然清醒。
对呀,现在兵精粮足,自己足可以灭了建奴,平行内乱。其实有赵兴和没有赵兴已经不足虑了。
既然自己能完成这些事,那么留着严重威胁了自己江山社稷的赵兴做什么?尤其他还是一个穿越人,那危险就更大了。
想到这里,以往对赵兴的依赖倚重之心尽去,又恢复了当初铲除阉党的自信雄心。
崇祯十四年夏,赵兴奉旨回京,一行路过蓟州北地山谷,中了满清残部的埋伏,赵兴和他的护卫三百缇骑全部阵亡。
惊闻噩耗,崇祯举哀全国,罢朝七日,追封赵兴兴国公,世袭罔替。
听闻赵兴之死,王承宗曹化淳心灰意冷,面对越来越疏远的崇祯,王承恩请求去凤阳守灵。曹化淳请到天启陵园效忠。
崇祯放行。
逮捕宣大总兵官王大壮等三兄弟,以失职失陷国之栋梁之名,斩于市。
将张之及明升暗降,解除了京营军权,转而任命为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其京营由文官陈新甲取代。
派太监李忠监军东江镇。李忠到任,首先收了铸币厂和钢铁厂军火厂之权,将老人全部踢出,换上了自己代的一群太监,把握住了东江镇的命脉。
派高起潜监军卢象升,历史再回原点。
高起潜窃取兵权,却逼迫卢象升以寡军出击几十万流寇,深陷重围而见死不救,大明失去了国家栋梁。
罢孙传庭,严逼洪承畴出战满清。洪承畴被围松山,崇祯却命令祖大寿不得进兵救援。
松锦大败,洪承畴被俘。
崇祯以战败投敌之名,杀洪承畴全家,逼洪承畴彻底投降满清。
阮大钺温体仁,钱谦益同流合污,东林再次站满朝堂。
罢李守一为首的改革派,废除新政各种措施,不过两年时间,大明财政再次陷入崩溃。
到十七年秋,大明的所有,都回归历史原点,财政崩溃,兵无战心,将无斗志,党争炽烈,崇祯被东林彻底架空。
唯一和历史有些出入,证明一个人曾经来过的是。
一个消息不胫而走,兴候之死,不是被满清残部所害,而是崇祯派高起潜密谋所杀。
一时间天下哗然,东江镇将士,更在李忠克扣军饷百般压迫下,怀着新仇旧恨,愤而投降满清,汇合同样心情的吴三桂,带兵入关为赵兴报仇。在流寇打到北京前,先一步占领了北京。
面对无一援军,无一忠臣,天下百姓冷眼旁观的局面,崇祯孤单的走向了煤山,孤独的吊死。
然而赵兴之子赵杰和毛承斗却在一群忠心的锦衣卫的保护下,保护着太子,冲出了京城南下,由三个孩子扛起了抗清的大旗。
于五年后,二十四岁的三军都督毛承斗兵败绝食而死,十九岁的朱慈烺在二十岁的内阁首辅赵杰的陪伴下,跳海殉国。
大明被满清所代。
在2022年元旦醒来的赵兴,了解了历史之后,不由得凄然泪下:“唉——好一场春秋大梦啊。”
(全书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