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这个大明公认的知文武,后来大明的大厦顶梁柱,再后来的汉奸洪承畴,赵兴是充满同情和虚心求教的。
洪承畴的叛国,其实有各种版本,有说他怕死,有说他好色的,但赵兴一直认为,洪承畴是出于对大明,更是出于对崇祯的一种绝望才不得不投降了满清。这个和三顺王如出一辙,和那个吴三桂是截然相反的,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三顺王是出于义气,和不服,才降清,借清为义父毛文龙复仇。
而洪承畴被俘绝食,最后听到崇祯先大张旗鼓的祭祀他这个还活着的人,当知道他还没死之后,又恼羞成怒的杀了他的全家,才最终绝望投降。
但在他投降之后,利用深受皇太极重视。升任大学士后,负责南方战事的机会。他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进军策略,以较少代价平定了江南。同时,他建议满人“习汉文,晓汉语”,淡化了满汉之间的差异。在洪承畴的推动下,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得以保障,各民族逐渐和睦相处。
深感他的功绩的国父孙中山有诗赞佩“五族争大节,华夏生光辉。生灵不涂炭,功高谁不知。满回中原日,汉戚存多时。文襄韬略策,安裔换清衣。”
对于这个命运多舛而悲哀的人,赵兴希望自己能改变他的命运历史。
自己已经错过了一个改变宿命的毛文龙,就坚决的不能再错过这个人了。
一路行来,当然要谈三边军事,要谈杨鹤对待流寇的政策。
“我不赞成杨鹤一味软弱的对付山陕流寇杆子的政策。太过仁慈,其实就是软弱。同时,也是不切实际,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赵兴如是说着自己对西北乱局的看法。
洪承畴对赵兴这样的态度,感觉有一种知音般的默契。
“但洪大人这种一味的杀戮在下官认为也过于暴虐,毕竟都是汉人一脉,当心怀血脉之情啊。现在您和杨鹤大人,正好走了俩个极端,一个过右,一个又过左啦。”
洪承畴听完这话,只能苦笑“本官何尝不知道这种手段有伤天和,杀孽过重?但本官也是无奈才如此啊。”
赵兴笑着点头“本官明白大人的苦衷。”
洪承畴就歪着脑袋好奇的询问“大人如何理解本官被人诟病的苦衷呢?”
赵兴神情就变得严肃沉重起来,遥望着那赤地千里的大地“之所以西北闹到现在这种地步,说穿了就是一个天灾。而在下官看来,天灾可以自救,才是最根本。苛政猛于虎,这才是关键。”
听到赵行这样的说法,洪承畴长叹一声,表示了默许。“本官何尝没有提出过对现在西北政策的想法?但是整个西北的官场,其实已经烂透了,更被耿如起所把持,自己独木难支。如果过分激烈,就和这整个官场格格不入,水火不容了。到时候,本官就会被踢出西北,就彻底的对这种局面无能为力了。”
赵兴点头“大人是个好官,但不是一个泥古不化的老顽固,只有善于变通,善于保护自己的人,才能为这个王朝核这个天下,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啊。”
对于这样的评价,洪承畴看着赵兴,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拉住赵兴的手,嘴唇哆嗦的喃喃“多谢大人理解。”
赵兴摇着他的手“你我一见如故,又都想在这黑暗糜烂的官场里,挣扎着为朝廷,为百姓做点事,可谓事知音,如此,请让我尊称一声您为老哥。”
洪承畴真诚的点头“见贤老弟。”
两个人的心情拉近之后,赵兴再次道“老哥的手段,虽然是出于对杨鹤政策的补充,是老哥的远见卓识。但老哥,那些所谓的流寇杆子,其实还都是大明的子民啊,他们是被逼无奈,想活下去才走了造反的路。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造反的心,这一点您一定承认吧。”
洪承畴无奈苦笑“见贤说的对啊,但,这些人被招降了,等吃光了我们给他那不多的粮食,他们依旧是走投无路,揭竿而起习惯了,就依旧会再次揭竿而起。如此反复,不但不能平息山陕局势,其实更是在壮大他们,最终会有一日,达到一发而不可收拾啊。这一点,见贤老弟难道看不出吗?”
赵兴一笑“我何尝不知?那些百姓是不能活而揭竿而起,招安后吃光了粮食,依旧不能活,只能再次揭竿而起,是不是这样?”
洪承畴沉重的点头“是。”
“但我们若是在招安他们之后,给他们一条生路呢?”
洪承畴苦笑摇头“哥哥我何尝不知道,只要那些流民能够得以苟延残喘,哪怕每日能有半碗稀粥,他们就不会走向造反的道路的。但可惜,我们哪里有活路给那些流民,让他们再做大明子民百姓啊。”
赵兴胸有成竹的笑着道“你没有,但兄弟我有啊。”
一听赵兴有让被招抚的百姓有后续生计的办法,洪承畴就直接用飘着大大不信两个字的眼神看着赵兴“我在西北多年,对于西北现状可谓了然于胸,我日思夜想也想不出能施行的办法,你有?你怎么会有。”
赵兴笑着反问“我估计哥哥想要安定山陕局面的办法,一个不过是放流民入河南河北直隶。”
洪承畴坦然点头“但山陕官员为了向皇上标榜政绩,坚决不同意。而直隶和河南河北的官员,却以以邻为壑的罪名弹劾我,坚决不同意流民入境,奈何,奈何?”
“第二一个,就是调江南粮食入西北,以赈济救灾。”
“我毕竟在江南历任履职,对江南有些了解。北方虽然大旱,但这天气就怪了,南方却是连年大熟。现在南方的糙米不过四钱一石,有些地方都三钱了,已经出现了谷贱伤农的现象发生,若是将南方的谷物调运西北,互相补足,其实是大益天下的。”
赵兴微笑摇头“但南方却坚决拒绝了你的想法,因为,你拿不出那么多钱,而没钱,南方数省就一毛不拔,是不是?”
洪承畴苦笑“南北方啊——”然后就真的无语了。
。
第144章 吓到洪承畴了
在历朝历代,整个中国号称南北统一大一统的帝国不在少数,但其实,南方和北方,却一直有个思想和形势上的割裂。
尤其在大明洪武年,南北科考舞弊案,更加深了这种割裂。
北方从唐中期开始,直到大明开国,几乎一直处于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而南方却一直处于太平里,再加上氏族豪门不断的南迁,文风当然比北方强盛的多。所以,这次科举一共录取52名进士,其中49人是南方人,这就有些看不下去了。
这样一来,北方的学子不干了。科举落榜,本就无处发泄,北方的学子们抓住这个机会,不仅大闹贡院,还集体上书,认为这是主考官刘三吾在偏袒南方人。
其实,明朝的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评卷是采用糊名誊抄制度,在公布结果之前,阅卷人根本不知道考生的姓名、籍贯。而北方连年战乱,哪里有南方和平时期的闲心治学,若说主考官一味偏袒南方人,刘三吾的确冤枉。
没想到的是,等调查结果公布,北方考生更加愤怒,他们群起激愤,认为不仅主考官刘三吾有问题,就连“调查组长”张信也在偏袒南方人,张信祖籍浙江,也是南方人。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考生们反正落榜了,就毫无顾忌地闹腾。最终,朱元璋为了解决问题,下令将新科状元陈?、“调查组长”张信两人斩首示众。
其实,朱元璋明知道张信、陈?是冤枉的,但他也要杀,这就是帝王之术。
为了笼络北方人,如何解决科举制度中南北不平衡问题,如何笼络北方读书人的心。于是决定,科举分南北两卷,南卷难于北卷,这个和后世的的高考各省招生考分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来这是好事,但,这却隐形的加大了南北的分割。
大明的怪现象就出现了,南方不管北方乱,北方不管南方事。
就比如,南方的奢安之乱,就由南方兵南方钱粮负责,北方不管。
在赵兴看来,如果将围剿糜烂南方十年的奢安之乱的任务,交给彪悍的北方部队,再配上南方充足的钱粮,最多两年,就完成了。从而将祸乱南方让大明收入锐减的叛乱,就消灭于无形,让大明安心的对付北方蒙古和建奴。
但是可惜,南方人不愿意北方人插手南方事,而北方人也认为,南方的事是南方人的事,也不愿意为他们卖命。
而同样,北方西北的灾害,和建奴辽西的战争,若是南方在财政上全力出手,就会让北方彪悍的汉子,有充足的粮食将养而体力充沛,而又足额的军饷让士气高昂,有足够的装备,碾压其他任何异族,那么大明也就不会灭亡。
而这种南北貌合神离的最大表现,就上爆发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当时八国联军都打到了京师,帝国的心脏,结果大清最富庶,也经过洋务运动建立了新军的南方,竟然来了个南方诸省互保,眼睁睁的看着大清的帝都被攻破,皇后皇上仓皇西逃。最终,导致了大清的灭亡。
赵兴其实比洪承畴更懂得其中的原因,但现在和他说,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我们的事,还需要我们自己做,在兄弟我看,老哥哥的两个想法,都不可取。”
“见贤如何说?”
“而指望南方就几乎行不通,哥哥你的想法是,贱价收购南方稻米运到西北赈灾,对吧。且不说南方慷慨不慷慨的放弃前嫌掏钱赈济,一个从南方上缴国库的税银扣除就不现实。现在大明的财政入不敷出,辽西袁崇焕那就是一个无底洞,连皇上的内帑都塞进去了,怎么能容忍南方再扣除这笔钱?而现在不但国库不会舍得这笔钱,其实为了辽西战事,朝廷已经开议在全国增加辽饷事呢,怎么可能为西北赈灾,再削减南方定额的税负吗?”
洪承畴张口结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赵兴苦笑“即便皇上同意了,而代表南方士绅利益,站满朝堂以南方为首的东林官员能同意吗?”
洪承畴对于赵兴这种直论南北,恶评东林的评论,当时诚恳告诫“你还年轻,懂得什么?别年轻轻的就学那些狗屁的文士,什么事情都好做大言,做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态,这样不好啊。”
就在洪承畴这样教育赵兴的时候,他已经忘记了,自己就是文人,就是好作大言,空谈误国的东林党人一员。
好在这个洪承畴是按照地域,按照官阶品级,被强拉进东林党一圈子的,而洪承畴也对东林很是有看法,所以一直是若即若离。要不然,以他的能力资历,即便在阉党被打倒,朝堂上出现了巨大空缺的时候,洪承畴依旧没被同党提携,入京为官,却依旧在地方上兜兜转转,做一个品级很高,却又无足轻重的闲差了。
洪承畴的性格,还是务实的,而一个务实的人,是绝对不会被东林党人所待见的。
赵兴看了一眼责备自己的洪承畴,云淡风轻的继续说着自己的见解“你的第2个办法,就是放开直隶河南河北,让这些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的流民,涌向那些地区,减轻西北的压力,是不是这样?”
洪承畴哼了一声,算是承认。
赵兴哈了一声“你的这个做法,的确能缓解西北的人口负担压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