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北魏末年-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改革税制,由按户收取人头税改为按人收取人头税,效果有。
按户收取人头税的唐朝15年新增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按这样的速度换算,人口翻倍25年足矣。
而高澄所要效仿的汉朝,人口翻倍却需要38年时间,足足能够延迟13年。
改革税制从来都只是延缓人口增长速度。
汉朝除了因对外扩张,穷疯了的汉武帝将幼童的人头税提前到3岁,其余都定在了7岁,这也是考虑到了古代婴儿夭折率的问题。
人口税并非从出生就开始收取。
改革税制,同时配合废除奴婢、耕牛授田,让世家大族的畜奴行为除了个人享受之外,得不到任何利好。哪怕高澄将奴婢的人头税设置极低,也能逼迫世家大族大量释奴。
高澄管不了后世子孙怎么做,但在他的执政下,废除奴婢、耕牛授田,维护永业田不得买卖的制度,就是对土地兼并的重拳出击。
这一行为不能等到统一全国再开展。
必须在掌控力度最强的关东开展,将来陆续吞并其余地区,便能自动纳入关东体系。
真要等将来统一之后再实施,所面临地将是全国性反对,叛乱也将周而复始。
特别需要提出一点,按户收取的人头税税额与按人收取人头税税额不同。
按户收取,每一夫一妻每年收布帛1匹。
(汉朝时一匹布大概300钱,唐朝贞观年间一匹布大概360钱,没查到北魏至北齐的数据,就以300钱为算。)
恢复汉制,按人收取,以汉朝人头税最高的汉武帝时期为例,成年男女每人每年120钱。
即一夫一妻每年240钱,这意味着在孩童长到7岁缴纳20钱的口赋以前,所需缴纳的税额是要低于按户收取。
也相当于三个孩童7岁以后,所需缴纳的赋税才与按户收取相同。
而前7年,每年可为百姓减税60钱。
因此税制改革,对于拥有子女不超过三人的夫妻,几乎没多少影响,甚至还能给她们在前7年减轻负担。
真正受到影响的是生小孩跟产猪崽一般的人家,但他们享受7年减税的同时,也只需要熬过剩余8年即可。
高澄回到府中,当即写信对税制改革与高欢做具体汇报,之前的沟通已经得到了对方同意。
在税额上,高澄效仿汉武帝,十五岁以上成年人,人均120钱,但在儿童口赋,他提升了20钱,即40钱。
养育三个子女,前七年每年节省60钱税款,后八年相较于按户收取增加60钱的税款。
换算下来,一夫一妻在同一时期养育三个子女成年所承担的税额不变。
与高欢详尽说了这些,便开始着重提起废除耕牛与奴婢授田。
如今河北的倍田制度已经举步维艰,高欢在给高澄的回信中也深感忧虑。
高澄的应对之举正是效仿隋唐,连人的田地供应都已经出现短缺,哪还有空余再跟耕牛分配。
而废除奴婢授田高澄也说得清楚,就是要让士族畜奴变得无利可图。
既然畜奴无利可图,对于奴婢的人头税高澄定得极低,成年良民人头税120钱,儿童40钱。
高澄却只给奴婢定了20钱,相当于15名奴婢缴纳300钱,即一匹布的算赋。
20钱的税额对于世家大族属于可以承受的范围,总不能将他们逼迫过甚。
废除耕牛及奴婢授田势必招至世家大族的一致反对,但这也是改变土地向世家大族聚集的唯一办法。
奴婢越多,世家大族所获得的土地越多,从而使得可供平民分配的土地越少,因此更多人陷入贫困,不得不沦落为奴,而地方分配田亩,永远是世家大族的奴婢优先获得,这也加剧了这一恶性循环。
世家大族手中的田亩虽然是公产,但只需他们维持奴仆数量又与私产有什么不同?
高澄觉得废除奴婢、耕牛授田不止自己要坐镇河北,更需高欢派大将协助。
第二百一十四章 五姓四族
高澄在给高欢去信的同时,高隆之受命先回了洛阳,为元善见说戏。
而高欢的反应很迅速,收到高澄来信后,他立即派遣刚回晋阳休整没几天的窦泰领兵三万出太行滏口陉,屯驻殷州。
太昌六年(537年)九月二十四,元善见召开朝议,商议废除奴婢与耕牛授田,同时改革税制,废除户调,恢复旧制。
远在沧州巡视盐场的高澄闻讯,向洛阳上疏劝阻,却遭怒斥。
元善见批复道:
‘朕蒙相王厚爱,冲龄践祚,以历六载。观政数年,略有所得,何故至今仍不得自主?天子者,大将军且自为之!’
刚刚结束沧州之行来到瀛洲的高澄接到批阅,惶恐不已,当即卸去印信交由天使带回洛阳,自己则戴罪于瀛洲,等候天子发落。
他们之间的这场戏,寻常百姓当了真,痛骂天子昏聩,不听忠良之言,对于为民请命的小高王,多有同情。
但真正的世家大族如河北四姓五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以及渤海高氏,又怎会不清楚其中究竟。
作为这一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四姓五族还得派人往瀛洲,向为他们发声的高澄表示慰问。
殷州窦泰、定州厍狄干、冀州娄昭各拥部众,河北还有随同高澄北上的一万大军,以及两万盐兵。
高欢、高澄两父子在河北聚集这么多军队,又是何意,四姓五族心知肚明。
就连集结在潼关的军事力量也被打散,主将段韶被提前调回了北豫州,威慑荥阳郑氏。
高氏的统治远比尔朱氏稳固,且得民心,内部也没有尔朱兆、尔朱世隆、尔朱天光、尔朱仲远等人四分五裂。
被高澄从河北搜去了六十万隐户,河北士族实力更不比以前。
弘农杨氏被灭族的教训近在眼前,没有人真敢出这个头。
对于前来慰问的四姓五族之人,高澄感慨道:
“天子浸长,吾当避之,或归晋阳,侍奉于双慈。”
四姓五族之人对此嗤之以鼻,什么叫天子年纪越来越大,我应该避其锋芒,还说什么要跑去晋阳给高欢夫妇尽孝。
元善见真有那本事,只怕反手就是‘天子昏聩,当另立明主。’
然后又从宗室里挑一个幼童继嗣元善见。
但既然高澄演了这场戏,不愿撕破脸皮,众人也只能陪他表演。
高澄幕僚,范阳卢氏子弟卢询祖宽慰道:
“天子不过一时气言,大魏社稷,唯大将军一力支撑,当仁不让,大将军何辞哉?”
卢询祖是东雍州刺史卢文伟之孙,范阳太守卢恭道之子。
其祖父卢文伟曾任范阳太守,唆使刘灵助叛乱就是卢文伟的功劳,刘灵助死后,卢文伟投奔高欢,参与信都建义。
高澄当初往河北索括隐户,就是向卢文伟去信,希望卢询祖入他幕府任职,以此安抚范阳卢氏。
一面重用河北士族子弟,如博陵三崔等,一面却逐步削弱河北士族实力,如括检隐户等。
正是高澄一步步温水煮青蛙,到了今天,他们的核心人物在朝堂的官位越来越高,手中掌握的武装力量却越来越弱。
又如何敢、如何舍得发动又一次河北大起义。
河北不乱,河南更不可能闹事,毕竟高澄麾下大将尽皆领兵镇在河南。
高澄在士族代表,四姓五族之人的劝慰下好歹是歇了往晋阳侍奉父母的心思。
他也投桃报李,向众人承诺,前三年免收奴婢人头税。
尽管有高澄这番承诺,但还是有不少人打算回信家中,希望能够立即减少奴婢规模。
如卢询祖。
一方面确实无利可图,畜养大量奴隶,纵使三年免税,开销也不会少。
毕竟这些人都是要吃饭的。
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族中之人不晓事,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张师齐升任大将军主薄给予了卢询祖很大的冲击。
这人出身卑贱,在他看来无甚才学,只知溜须拍马,迎奉上意而已,却能跃居高位。
足见高澄用人不重门第、亦不重才,唯合他个人喜好而已。
卢询祖没看过张师齐的神秘小本本,自然不清楚他的才干。
但也正是这种误解,让卢询祖不愿惹得高澄不喜。
前来慰问的四姓五族之人刚散去,元善见的使者又追来了瀛洲,将高澄的印信送还。
这烫手山芋,元善见哪敢真接,要是偷偷拿下高澄,印信或许有效,能够骗过河南各地大将。
可如今高澄自请去职戴罪,这件事情被摆在明面上,就算趁机夺了大将军印信,谁又肯听洛阳的命令。
更别提手握禁军的王士良还是高澄幕僚出身,一旁更有高季式虎视眈眈。
这恶人能抢天子印玺,难道就不能替大将军夺回信印?
使者代替元善见好言宽慰,仿佛整件事情真是高澄受了大委屈。
高澄也见好就收,拿回了印信,继续身兼大将军、中书监、尚书令、侍中、吏部尚书等职。
他对使者诚恳道:
“陛下既有决意,臣不敢阻挠,惟愿陛下三思而后行。”
使者领命回洛阳传信,高澄准备也启程去往幽州,范阳卢氏的老窝。
卢询祖奉命先高澄一步回到范阳,与其父范阳太守卢恭道相见。
卢文伟、卢恭道、卢询祖祖孙三代作为范阳卢氏核心成员,毫无疑问,却是心向高氏。
当年他们一家押宝押中了高欢,获得了丰厚回报,卢文伟出镇东雍州,范阳太守之位也被卢恭道继任。
如今让他们抛却这份冒着性命危险换来的回报,为了奴婢多寡而反叛,又哪能愿意。
但宗族毕竟是根基,不止卢氏父子,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等士族又何尝不是如此。
获得政治回报的核心人物身居高位,能够理智的做出取舍,但对于普通子弟来说,高氏先搜刮隐户,又是改革官制,如今还要逼迫大家释奴,步步紧逼,又怎能不心生怨艾。
毕竟信都建义的蛋糕可没有他们的份。
他们不能理智,高澄自会帮助他们保有理智。
在与杨愔沟通后,河北各地都在宣扬尔朱氏屠戮恒农杨氏的暴行。
字里行间虽然都是在对尔朱氏进行谴责,又何尝不是对士族普通子弟的一种威胁。
核心人物心向高氏,却不能公然出卖家族利益,以作个人晋身之资。
被宗族唾弃,官职再高也是空中楼阁。
于是高澄为他们找到了维护宗族利益的理由。
没有什么利益比宗族存续更重要。
他们以尔朱氏暴行为例,细数高氏实力之余,又详述这些年高澄的德政,以及自身力量,终于说服了一众利益受害者。
终究不是禁奴,每人每年20钱的税收对于他们来说也能承受,无非是不能像过去一般奴仆成群而已。
只不过禁止奴仆耕牛授田,确确实实是在宗族经济上大砍了一刀。
但谁也不想落得恒农杨氏的下场,谁知道这群胡人能干出什么事来。
高家父子虽然自诩渤海高氏出身,但其军事力量主要由六镇鲜卑与尔朱氏的契胡部众构成。
得用的汉军仅京畿兵,三万四千人中又有段韶麾下三千鲜卑士卒以及四千武川鲜卑。
京畿兵汉军只要两万七千人,两万盐兵新组,外人都以为是看护盐场的杂兵而已。
这点人手相较于并州胡,确实无足轻重。
得益于尔朱氏的残暴,恒农杨氏的遭遇让这群世家大族认清了胡人的下限:
明明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