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北魏末年-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架不住元善见也有他的不安全感。
自司马懿之后,面对权柄,哪还有人还把誓言当真,高欢与尔朱兆数次盟誓,如今尔朱兆不正埋在穷山之上么。
更何况高澄连誓言都没有说一句。
面临死亡威胁的天子,能够做出什么事情,尔朱荣最有发言权。
年岁渐长的元善见狠心为高皇后送上一碗落子汤,终于让高澄深刻明白了对方的不安与恐惧。
否则当日也不会领兵进宫,护卫左右。
太昌七年(538年)正月底。
高澄安排了洛阳留守事宜,立即启程北上,前往晋阳。
探望高欢、娄昭君,甚至看一眼自己两个儿子高孝璋、高孝瑜都只是其次。
更重要的是要与高欢共同商议今年关东施政的大体方针,以及晋阳方面是否有征战计划。
晋阳大军通过一年的休整,早已从西征大败的阴影中走出。
同时,折损了三万的并州胡,经过补充,也恢复了二十万人的规模。
这是高氏的根基,高欢不可能放任它因战事减员而不顾。
书信交流再频繁,到底比不得父子俩面对面交流,谈上一场。
这一次去晋阳,高澄将一众兄弟都带在了身边。
高孝璋、高孝瑜被送往晋阳后,时常忧愁哀叹的尔朱英娥与宋娘,让高澄更能体会到庶弟生母们对独子的思念。
高澄自己倒是没心没肺,有了女儿后,他还真没怎么挂念过俩儿子。
尔朱英娥与宋娘随行自是应该,高澄也有心让高欢见见两个孙女,既然元明月与小尔朱也要跟着,高澄干脆就让全府女眷随行。
晋阳的渤海王府可有渤海王宫之称,规模可比洛阳大多了,不愁缺了院落。
依旧是高季式领一千亲卫护送。
王士良领禁军留守,政务交由高隆之、孙腾等人,大将军府主薄张师齐随行,长史温子昇处理内务,张亮则被高澄早早派往了南荆州。
南荆州刺史源子恭沉疴难返,派去的医官回报说剩不了多少光景。
随之而来的还有源子恭的辞章,希望能够回朝。
高澄没有应允,但也不可能真让一个将死之人,依旧为大魏贡献最后一丝火苗。
他保留源子恭南荆州刺史的同时,也让人将他送回洛阳与家人团聚。
同时因大将军府司马张亮组建盐兵有功,派他前往安昌城行南荆州州事,也算是为以后镇守南荆州做铺垫。
张亮勤奋干练,忠信可靠,要说缺点,贪财确实不假,但也拎得清轻重。
历史上,能被原主委以都督二豫、扬、颍等八州军事之权。
在军事上,并非一无所知,否则高澄也不会派他募兵。
如今将张亮放往梁魏边境锻炼,正是时候。
与荆州刺史侯景、东荆州刺史侯渊、豫州刺史尧雄、广州刺史高敖曹几人合力,看住陈庆之,守卫梁魏西线不成问题。
需要高澄解决的不只是南荆州刺史,他也早就选好了光州刺史的候补。
光州地处青州以东,位于山东半岛上,原刺史也是上了六十岁,身子眼睁着垮了下来。
那刺史的名字很有意思,却在高澄这儿讨不了好。
他名叫高湛,字子澄。
奇_书_网_w_w_w_。_q_i_s_u_w_a_n_g 。_c_o_m
六十三岁的老高湛,高子澄也是出自渤海高氏,人家来历比高欢、高澄父子、高隆之等人正经不了许多。
父亲高肇是宣武帝元恪的舅父,凭借外戚身份把持朝政,权倾朝野,这样的权臣没有自己的根基,元恪一死,即遭宗室清算。
高肇虽自称渤海高氏,但却明明白白是高句丽族。
不过渤海高氏本就是个大染缸,各种族属都有,谁都能跳进来洗个澡。
将来接替高湛的人选,高澄属意幕府长史温子昇。
腹地用文,边地用武是这一时期高澄任官的主要标准。
温子昇出使南梁后,先后历任主薄、长史,也算自己人。
关于递补人选,若无空降,高澄计划由张师齐出任长史、邢邵出任主薄、而幕府司马一职,早在张亮去职,高澄就已经去信渤海,征调封隆之之子,封子绘入幕。
封子绘18岁就跟随父亲封隆之迎接高欢东出,往信都建义。
尽管历事早,资历深,但升迁速度无论如何也比不得后来人,尤其是高澄那一帮子核心幕僚。
那群人中,朝官且不提,单说刺史就有了相州杨愔、青州赵彦深、兖州崔季舒,候补的还有南荆州张亮、光州温子昇。
而封子绘去年才由平阳太守,迁渤海太守。
要不怎么说人人都想往中央挤。
巡视河北的时候,高澄曾与渤海太守封子绘有过一番交谈。
十八岁就跟随其父参与信都建义,胆识自不必说,对于他的才能更是赏识。
封子绘受任晋州平阳太守时,请开晋州北界新路,并主持这一工程,旬月而就,自此征兵运粮,军士无乏。
历史上,在邙山之战、与对南陈的战争中都有亮眼表现。
高澄与他一番交谈,也有了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这是一个颇具长远眼光的人才,有胆略,更能抚民。
小高王对这样的人才,向来都是爱之深切。
而远在渤海的封子绘实际上已经接到了高澄的征召文书。
一条通天梯摆在自己面前,封子绘没有丝毫的犹豫。
原属晋阳调派的他很清楚在高澄与高欢手下谋事的区别。
过去高欢坐拥河东、河北,高澄镇守河南,虽说高欢有更多的职位安插心腹,但聚拢在他周围的人也不是高澄麾下所能比拟。
于是凭封子绘的资历与能力,也只被授予太守一职。
反观高澄,过去虽只有河南,但他身边缺了人手,一但能力与忠诚能够得到他的信任,立即就能外放。
到了去年,高欢将河北交由高澄,高澄并未对河北地方镇守有太多变动,只是让杨愔补了段荣的缺。
就是因为他自己手下的心腹,除去朝官以外,连个河南都填不满,否则六十三岁的高湛如何能够久镇光州。
封子绘就是看准这个时机,通过父亲封隆之,请由晋州平阳,调任冀州渤海。
争不过那群鲜卑元从,那就往高澄身边开辟新赛道。
第二百二十章 盘算招纳
与封子绘抱有相同看法的不止他一人,张纂就是其中之一。
晋阳有三座重要府衙,相国府(大丞相府)、行台、中外府。
分别对应高欢,相国(大丞相)、大行台、都督中外诸军事三重身份。
中外府从事中郎张纂正是晋阳三府幕僚之一。
张纂,字徽纂,北魏旧都代郡平城人(山西大同),最早归属尔朱荣麾下,尔朱兆受命都督一职统军,张纂担任其都督长史辅佐。
尔朱兆与高欢亲密期,张纂数度出使,因而与高欢结识。
前文提过,尔朱兆退回秀容以后,麾下幕僚除张亮以外,尽皆与高氏在私底下有过联络。
树倒猢狲散,高欢对这群猢狲殊为不喜,几乎都被闲置。
作为尔朱兆麾下核心幕僚的张纂却不在此列。
原因倒也简单,韩陵之战前他就投了高欢。
广阿之战后,尔朱兆退兵,留张纂协助相州刺史刘诞守邺城。
高欢趁尔朱氏势力暂时退出河北,围邺城数月,掘地道以陷城墙,张纂就此投入高氏阵营,担任丞相府参军事。
高欢这一时期的丞相一职,由在信都所立的元朗册封。
张纂擅于逢迎,长于机变,这样的性格也让他很快被高欢及亲近所接纳,高欢入洛阳后,张纂补任行台郎中。
高欢征讨刘蠡升之际,以高琛守晋阳,留张纂为行台右丞辅佐高琛。
高琛虽因秽乱而死,但张纂却因功升任大丞相府功曹参军,毕竟辅佐留守,也管不到他裤裆里的那点事,功是功,过是过,高欢这一点分得很清楚。
之后随着行政权力逐渐由晋阳转向洛阳,张纂也由相国府(大丞相府)调任中外府,担任从事中郎一职。
因高澄麾下幕府有崔暹、崔昂、崔季舒三崔齐列,高欢幕府也有了张亮、张纂两名昔日尔朱兆的核心幕僚并称二张。
虽然尔朱兆败亡,但不能归罪于二张无能,作为表亲的慕容绍宗苦口婆心,难道就劝动了那位大聪明?
但在时人眼中,三崔二张这五名信都建义后投身高氏,收获重用的幕僚,所获恩宠却不如一陈。
所谓陈,指的就是陈元康。
高欢不惜从高澄幕府强征陈元康,而高澄每往晋阳,都要夜宿元康府中,高家父子这般信爱,众幕僚中,独此一份。
与张纂并列的张亮自南下洛阳后,深受重用,任职司马,掌管听望司,如今行南荆州事,只等病入膏亡的源子恭咽气,便能扶正,官居一州刺史。
这让张纂怎么不羡慕。
昨日得快马传信,世子高澄将于今日入晋阳,高欢只安排了一众文武相迎,自己却在渤海王府坐等。
这让张纂品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纵然高澄在晋阳归权之举,让高欢尽去疑心,并以河北相托,但特意召集晋阳文武相迎,让高澄与众人结识,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无非两种,其一是为试探,一如过往所为,但有了归权之事,这般行径除了使父子疏远,并无半分益处。
至于其二,就值得说道了,过去一整个冬季缠绵病榻的高欢,也许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个认知,天不假年。
晋阳城门外,一应文武聚集,文士有司马子如、高乾、封隆之、陈元康等人,武将以斛律金、彭乐等人为首。
早在高澄派遣信使沟通北上行程的时候,高欢就立即下令镇守山西各州将领回晋阳述职。
这也是张纂做出判断的重要依据。
权贵云集,就连素来与高澄不对付的南汾州刺史尉景也在其中,看他毫不掩饰的忐忑表情,张纂很清楚,尉景在忧虑高澄会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他。
张纂立在人群中央,很不起眼,前几排可没有他的容身之地,那都是晋州旧人、信都元从以及高欢故友站的地方。
距离高澄约定抵达的时间还很早,但这并不妨碍众人将南门挤得水泄不通。
一众文武翘首以盼的高澄却在行进的马车中,与代郡灵丘人(山西灵丘)王峻相谈正欢。
王峻字峦嵩,曾为高欢幕僚,受任相府墨曹行参军,专职笔墨,代为书写,因错被免职。
免职也有免职的好处,无需跟一众旧日同僚在城门口苦等,王峻昨日从故友处得知高澄行程,当机立断,快马出城,奔向高澄所宿驿舍。
王峻到驿舍外时,夜色已深,驿舍有亲卫重重把守,出入不得,更不会有人为他这样一个获罪免职之人打扰高澄休息。
因而,王峻只能在驿舍外苦等一宿,高澄一早醒来听说了这件事,匆匆洗漱后便将王峻招进驿舍问话。
作为高欢前任笔杆子,王峻不与高澄谈文论道,反而与他说起了军务,驿舍内一番详谈,高澄对这位谋略过人,长于临机应变的文士欣赏不已。
让一名长于军事的谋臣去舞文弄墨,只能说慧眼如炬的高欢,难得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高澄与王峻越谈越是欢喜,对这人的才干更是满意,临出发时邀王峻同车继续他们之间的话题。
马车行到半道上,高澄终于想起了这人是谁,穿越这么多年来,一些被模糊的记忆,又清晰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