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北魏末年-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菖渚
试卷发下,年轻人才看清卷子,眉头就皱了起来。
王阿井瞧他这模样,再对比当年张德兴下笔有神,不由暗自摇头。
年轻人思考许久才埋头作答,好不容易答完整张,仓促交卷,最后苦着一张脸被王阿井监送出考场。
“哎!等下。”
王阿井叫住了年轻人。
“还有何事?”
年轻人回过头来,语气很生硬,显然是觉得自己考砸了。
“我是要告诉你,当年大将军在邺城主持考试,我监考的人名叫张德兴,是那一年河北农事科第一,如今在沧州主持盐政。”
年轻人闻言,脸色化阴为晴,他笑道:
“不意兄台与张盐官有这般渊源,若今日能趁着兄台的福运,侥幸过关,改日定要请兄台共饮。”
年轻人高高兴兴的走了,但这场酒王阿井终究还是没能喝上,也许是年轻人考上后就给忘了,也许压根就没考上。
王阿井对此并不清楚,当然,这是后来的事了。
而驻守江陵的陈庆之听闻相邻荆州、东荆州、南荆州三地的科考情况,不由感慨道:
“高澄尽收关东英雄,天下莫能当之。”
第二百三十六章 哀荣与廪膳
陈庆之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镇守魏梁边境的他,对北方传来的消息远比建康敏感。
过去一年,东西两魏都有很多动作,彼此模仿抄袭。
出于连弱抗强的原因,陈庆之对西魏变法图强乐见其成,但由于两魏之间的体量差距,注定只会将两者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拉越大。
任何一次由统治阶级推动的变法改革,出发点都是稳固自己的统治。
毫无疑问,因筹备科举而暂时停下改革脚步的高澄,至少目前来说,做得很出色。
如果说,过往高氏在关东的统治稍显粗放,具体表现为高欢在晋阳拥重兵威慑,委派心腹任职州郡长官,但对地方真正能有多少控制力?
高澄以强国为目的,推行改革,他一系列的政令在不满一年的时间里,暂时还看不出对国力有多少增幅,但确实实现了高氏对关东统治的精耕细作。
当高氏彻底整合东魏国力,陈庆之能够想象据有三河地区2000余万人口的东魏政权能够爆发的能量。
建康权贵安于享乐,坐镇江陵的陈庆之却如坐针毡,他数次向萧衍请命北伐,并非之前的小股部队摸奖,而是梁魏边境的全线联动。
至于大举北伐的耗用,这并不是自己应该关注的,自有建康城中满朝公卿处置。
然而在西魏被堵死在关西的情况下,萧衍并不愿意独自硬撼东魏。
他要有这份心气,也不至于连续放过河阴之变、尔朱荣身死、高氏建义,四年内北方权力三次更迭的机会。
用一个词来形容萧衍的心态,得过且过。
有宇文泰在北方吸引仇恨,实在坚持不住,他再输些血,补给一波,在梁魏边境闹腾出一些动静,使东魏不敢全力西进。
打定主意要在江南坐山观虎斗的萧衍,怎么可能会答应陈庆之的请求。
壮志难酬,陈庆之长吁短叹之余,也终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南荆州刺史源子恭病死于洛阳,行南荆州事张亮被扶正,继任南荆州刺史一职。
关于张亮,陈庆之了解不多,通过北方探子传回的情报,这人之所以受到高欢、高澄父子的信任,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忠于事主。
尔朱兆在北方遭人唾弃,但并不妨碍世人推崇张亮的忠诚。
陈庆之并不清楚张亮的能力,只知道对方受高澄之命,组建了两万盐兵,如今正在冀州受娄昭操训。
但在他看来,无论如何,张亮也比不过老将源子恭。
源子恭一生征战,无论是平定羌、氐叛乱与各地民变,屡立功勋。
镇守梁魏边境后,先后两次击退南梁名将夏侯亶,而胡智达等南梁八将又领命犯境,也是源子恭领军斩杀胡智达,生擒监军阎次洪。
高澄把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将放在南荆州,与侯景共御陈庆之,让陈庆之只能在豫州寻找突破口,结果没想到尧雄更是一个硬茬子,东魏西征之际,陈庆之在豫州治所悬瓠(河南汝南)城下损兵折将,撞得头破血流。
如今源子恭病死,陈庆之也重新将目光由豫州转向南荆州。
全线联动需要萧衍批准,但若只是针对南荆州的小打小闹,陈庆之完全可以自主。
他并没有急于进犯南荆州,而是选择静待时机,同时广派密谍,探听张亮消息,试图摸清自己的对手。
源子恭弥留之际的时候,高澄得知消息,亲自去往源府见他最后一面。
哪怕早有心理准备,真到了这一天,送走了源子恭,高澄还是表现得难以释怀。
他亲自为源子恭主持丧礼,向天子上疏,请求追赠都督三荆二豫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荆州刺史。
以源子恭十七岁的嫡长子源彪承袭临颍县开国侯,并将源彪招入大将军府担任幕僚。
对于源子恭其余诸子也多有赏赐,如源文瑶,授襄城县男;源文盛,授新城县男。
高澄与源子恭真有这么深的感情吗?
说实话,并没有,洛阳之变后,源子恭归附高澄,并立即随他出兵讨伐占据三荆的斛斯椿与独孤信,之后一直镇守南荆州,在公务之外,除了寄过七双麻鞋,两人少有往来。
高澄的悲伤与赏赐,大部分都是做给自己亲信看:
源子恭都能得到如此哀荣,更何况是他们。
在置办了丧礼后,高澄并未急着重新投身公务,而是派人往虎牢关传信,命段韶安排好北豫州军政事宜,火速归洛。
时间进入四月,中书令段荣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高澄登门探望的时候,曾经记忆里身形雄壮的段荣已经形容枯槁。
也许,一如历史,段荣熬不过五月,高澄这才急着将段韶召回。
让他陪段荣走过最后一程,是高澄唯一能为姨父与表兄所能做的事情。
小高王最关注的科举,第一阶段县试于三月底开展,四月初成绩张榜公布,到四月中旬,段韶回洛以后,各地县学入学情况也全都呈送给了高澄。
正如他先前预料,同样是准备九月底的州试,世家大族子弟不屑于进县学,而入学的,也大多是贫穷学子。
高澄之所以要统计各地入学名单,正是要为州县官学的生员们发放廪膳,每人月给廪米六斗,补给生活。
但他的米粮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朝廷政令明文规定,廪膳只有入学第一年能够领取。
高澄无需讨好这些读书人,他发放廪膳的初衷是为了替进入县学、州学的贫困生员们缓解生计,让他们专心备考。
毕竟县试与州试之间仅有半年,而州试与京试之间,也只相隔半年。
供养他们一年时间,也足够这些人支撑到明年三月底的京试。
若不得中,无论卡在州试还是京试,离下一场都有三年,这些秀才、举人在举业上的压力并没有科考期间那么重,也应该自食其力,通过谋事来养活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高澄放开官吏参与科考的行为,仅只这一届,往后科举一律不准官吏弃职再考。
防的就是举人在京试落榜后,立即求任吏职,等考前再弃职。
第二百三十七章 高欢奔丧
关东八十州,疆域大小、人口多寡,各有不同。
因而,无论县试、州试,录取人数都以该地丁口总数为标准。
独有明年三月举办的京试,暂定录取进士500人。
这一数目看起来不少,至少要高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后恒定的300人数量。
但由于是分类考试,共有五科,实际只录取每科前100名。
在高澄明确进士为官、举人为吏的时代背景下,无需担忧东魏的体量能否容纳下500名进士。
当然,高澄并没有限制举人日后的发展,为吏后若立下功勋,一样可以提拔为官,他所规定的只是举人任职时的起点而已。
作为清河郡东武城县县试经典科第一,崔赡对自己满怀信心,哪怕在将要到来的定州州试中,他要面对同族清河崔氏以及另一顶级士族博陵崔氏子弟的竞争,也没有一丝动摇。
东魏四姓五族,定州独占两家,一众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幕僚及幕僚出身的官员以此为由向高澄劝说,希望他能增加定州州试录取人数。
高澄表面上犹豫不决,实际内心不为所动,依旧坚持县、州两级考试录取人数以当地丁口数量为标准。
众人侍奉高澄多年,对他习性有所了解,见他迟迟不表态,便也不再为乡人求利,免得恶了高澄。
崔赡在县试中发挥稳定,王晞也在青州北海郡剧县,县试经典科夺魁。
相较来说,哪怕博陵三崔等不少定州饱学之士,早已入仕,崔赡所面临的竞争依旧要大于王晞。
不过以他们的才学,通过州试绰绰有余。
崔赡、王晞的目光都放在京试之上,科举五门,每一门录取前100名,名次越高,为官的起点也就越高,同时也更有可能得高澄看重。
因此,两人在县试以后禁绝交游,闭门苦读,为的就是在京试之中拿一个好名次。
与他们抱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人与人的才学不能一概而论,他们中许多人,也许终其一生都只能侥幸通过州试,得一个举人身份,在科场屡屡碰壁后,心灰意冷,谋一个吏职,等待着将来时来运转,获取官身。
至于非进士及高家父子幕僚出身,不能任职中枢,都已经遭受了那么多次科场打击,谁还会再做一个宰辅梦。
时维五月,仲夏时节,士族子弟就读于族学,贫困之士求学于县学,有廪膳资助,各地生员们都在勤奋复习,准备九月底的州试。
东魏相国,渤海王高欢时隔一年再回洛阳,与过往不同,这一次南下的原因只是得到高澄的传信:
据医者说,姑臧郡侯,他的连襟段荣,行将油尽灯枯。
然而高欢还是没有赶上与段荣的最后一面,在他抵达洛阳的前两天,姑臧侯府大张缟素。
高澄在建春门外迎候,高欢早在半途遇见了报丧的信使,父子俩数月后再见,俱是一脸悲戚之色。
高欢自不必说,段荣随他投身于河北起义,先后谋诛杜洛周、葛荣,又逃往晋阳投奔尔朱荣,东出建义后,多任留守,足可见对其亲近与信任。
段荣身死,高欢如丧肝胆,悲痛欲绝。
而高澄也好不到哪去,如果说源子恭病故,他的悲伤有几分是做给心腹们看,今日却出自真心实意。
无论是埋藏在脑海深处,儿时有关这位姨父的记忆,还是当年两人搭伙齐心协力共治沧州的旧事,哪怕早就知道段荣熬不过五月,高澄还是久久难以释怀。
“先去灵堂。”
高欢声音略微有些嘶哑,他面容憔悴,哪怕强作精神,也难掩疲态。
如今也确实不是寒暄的时候,但高澄引路之余,还是回头劝说道:
“人死不能复生,还请父王保重身体,以大魏社稷为重。”
高欢嗯了一声,父子俩一路沉默,进到姑臧侯府,直奔灵堂。
段韶领着两名弟弟段孝言、段宁安跪在一旁,高欢望见堂中棺椁,满头白发的他步履有些踉跄,高澄不得不上前搀扶。
满堂宾客注视下,高欢并没有高声哀鸣,哭喊什么哀哉、惜哉、痛哉,他前倾身子,伸手扶在棺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