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北魏末年-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欢领二十万并州胡至河南,哪怕明知他只是依例拜谒天子,并为其子高澄主持婚事,却还是让活跃在河南的南梁探子与元魏忠臣惶惶不安。
  南梁探子自然是担心高欢以巡视为名,突然大举南征,而元魏忠臣们则恐惧高欢自感时日无多,临死前要过一把皇帝瘾。
  但高欢不是刘裕,或许能力不如对方,但架不住亲族势力庞大,又有高澄这么一个儿子,无需担忧身后事,急着定下君臣名分。
  车驾驶过黄河大桥,高欢坐在车厢中闭目养神。
  杜弼禀告军中贪腐,其实远不如高欢所知详尽,可如今就这么个世道,三国纷争,你若对将领逼迫过甚,在战场出工不出力,如彭乐放走宇文泰等行径也就罢了。
  真给你学贺拔胜、徐德等人在韩陵之战时,直接战场起义,才是祸事临头。
  军中贪腐从来不只是局限于少数几个将领,这也是高欢三令五申不许高澄轻易动作的原因。
  高澄对此也能明白,因此,这些年惩治了如此多的贪腐官员,唯一牵涉到的军中将领只有时任瀛州刺史的韩轨。
  韩轨是七弟高涣亲娘舅,算是自家人,高澄虽惩治了韩轨僚佐府吏,却对韩轨颇为礼遇。
  韩轨不但不以此生怨,更对高澄心生感激,毕竟没有将他如尉景一般折辱。
  况且因高澄曾救下窦泰的一事,如韩轨、莫多娄代文等太安系将领,都与他颇有交情。
  颠簸的马车让高欢难以入眠,车厢内,与他同乘的两个孙儿也是嬉闹不休。
     八 零 电 子 书  w w w 。 t x t 8 0。 l a
  将要往洛阳与父母相见,他俩格外的兴奋。
  高欢睁开眼,看了一眼俩孙儿亲密无间的模样,又没来由担心起他们将来会步上高澄与高洋得后尘,为家业相互猜疑、防备,以致彼此视如寇仇。
  对此,高欢暗下决心,到了洛阳定要与高澄好生商量将来对这两孙儿的安排。
  高欢与儿子们其实并不亲近,微末时四处交游,只留高澄与娄昭君以及两个女儿相依为命。
  投奔尔朱荣后,高洋在晋阳出生,高欢更是无暇顾及高澄、高洋兄弟。
  夺取北魏大权后,其余诸子先后出生,又担忧他们在晋阳暗自结交将领,威胁到嫡长子高澄,以致手足相残,又将他们尽数送去洛阳生活。
  因此在将大部分事务交由高澄处置以后,将两孙儿抱来晋阳的高欢也多了含饴弄孙的时光。
  高孝璋、高孝瑜才满月就养在他身边,又是隔辈亲,高欢自然属意于第三代继承人从这两兄弟之间产生,便也有了柔然公主作为高澄嫡妻的安排。
  毕竟柔然公主诞下的嫡子,与元魏公主诞下的嫡子,所能获得的臣民支持,不可同日而语。
  总会有不少人顾念前朝。
  高欢为了这两个孙儿也算是煞费苦心,往后再添多少孙儿,在他心里的地位,无论如何也是比不得高孝璋、高孝瑜兄弟俩。
  但越是如此,又越是担心这两孙儿日后反目成仇,原本巡视地方,与许多故旧重逢的喜悦心情也随之消散。
  正值五月末尾,盛夏时节,酷暑难耐。
  渤海王府阖家与满朝文武一并出城接驾,就连天子元善见也被高隆之请出深宫,在此迎候东魏相国,渤海王高欢。
  洛阳城外,一片熙攘嘈杂的景象。
  远方有哨骑飞驰而至,带来消息,高欢大军已过黄河大桥。
  尔朱英娥与宋娘望眼欲穿,两人对儿子早已是魂牵梦萦,若非高澄不许,她们恨不得立即打马去迎。
  等候许久,护卫着高欢的二十万并州胡缓缓行来,元善见望着大军行进,感受到了极大的压迫感,脸色煞白,不禁暗自怀疑:
  ‘我真能抵抗这样一支大军。’
  高欢将军队看得无比重要,在日常绝不许任何大将领兵,士卒操训皆由骑兵曹与外兵曹的僚佐负责,主要有赵起、徐远、唐邕、白建等四人。
  其中徐远与韩贤、潘乐与已故的蔡俊等,都是广宁郡石门人(山西寿阳),曾任广宁功曹,高欢在信都建义,他与广宁太守一同投奔,得蔡俊举荐受用于相府,任骑兵参军,掌管并州精骑。
  与徐远一并在骑兵曹任职的赵起是河北人,虽没有蔡俊这样的同乡提携,却因被高欢任做段荣典签,故而与高澄相识。
  赵起能得高澄赏识,除他自身能力以外,更多也是其忠心。
  在高欢当政时期,掌管兵马十余年的赵起,侍奉高氏十位君主高欢、高澄、高洋、高殷(高洋嫡长子)、高演、高湛、高纬(高湛嫡长子)、高延宗(高澄第五子)、高恒(高纬嫡长子)、高绍义(高洋第三子),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亡。
  骑兵曹另一名重要僚佐白建相较于他的后人,名声不显于后世,毕竟他的六世孙在诗坛有一点小成就,名唤白居易。
  白建没有太大的才干,但他勤勉于公事,能尽职尽责,故而深受高氏信重。
  唐邕与以上三人不同,他归属于外兵曹。
  但他在高澄心里不受待见并非是职位原因,只不过是在原主遇刺后,作为大将军都护的他立即倒向高洋,协助高洋从镇守晋阳的王士良手中骗得兵权,使高孝瑜失去上位的机会,而王士良、张亮等高澄一众旧部也尽数被贬。
  而将旧日同僚卖了一份好价钱的唐邕在高洋一朝,享尽尊荣。
  当然,以小高王那笑面虎的属性,也不会让唐邕察觉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不过唐邕确实极具才能,至少他记忆力极佳,熟知朝中各级官吏的情况,在御前检点数千人不用名簿,能不出差错地叫出每个人的姓名与具体官职。
  而作为外兵曹僚佐,他对四方军士强弱多少,番代往还,器械精粗,粮储虚实,全都烂熟于心。
  又凭着为高洋骗取兵权的功绩,在高洋一朝可谓极尽尊荣。
  此次高欢巡视地方,赵起、徐远、唐邕、白建四人尽数随行,也有让高澄与这四位掌管晋阳兵马的心腹多多熟悉的心思。


第三百零八章 再请殊礼
  马车才停稳,高孝璋与高孝瑜便掀开车帘,嬉笑着朝外张望,瞧见了两人母亲尔朱英娥、宋氏,更是喜上眉梢。
  不等祖父高欢先行,当即踩着踏板下车,朝她们奔来。
  身后的高欢摇头苦笑,又赶紧让人追上去,莫让两孩子磕了绊了。
  对着俩孙儿,他是宠爱到了极致,若非20岁的小高王养生有道,保不准贺六浑都要起隔代传的心思。
  元仲华、李祖娥等女瞧见扑在尔朱英娥与宋氏怀中的高家兄弟,眼中满是羡艳。
  而其中,以高欢嫡长女高皇后神色最是复杂,若当初没有喝下那碗落子汤,也许自己的孩子也能走路了罢。
  但也只是稍作遐想,高皇后含笑抚摸着自己肚子:她又怀了身孕。
  有上次高澄的警告,她与元善见也不敢再自作聪明。
  说来也是讥讽,元魏奉行百余年的母死子贵制度,到了元子攸与元善见,却担心起了子生父死。
  不等高澄领着诸弟见礼,高欢先向元善见叩首拜谒。
  儿子嚣张跋扈,蔑视皇权,但他贺六浑可是彻头彻尾的大魏忠臣,对待天子,那必须得是毕恭毕敬。
  元善见已经从晋阳大军所造成的冲击感中缓过神来,他赶紧将高欢扶起,感慨道:
  “高王无需多礼,昔日尔朱乱政,暴凌百姓,大魏有倒悬之急、倾覆之危,幸得高王建义,扫除奸佞,重悬日月,再造国家。
  “高王有大功于国,得定策之勋,鸿勋巨业,无德而称,又嫁女于朕,是为丈人行也,朕欲赐王殊礼,请王勿要推辞。”
  所谓定策,即指大臣谋立天子,高欢一生立下过两次定策之勋,其一自然是随尔朱荣推举元子攸为帝,凭此功勋,被授予铜鞮伯的爵位。
  第二次则是听从高澄的建议,迎立元善见为帝,一眨眼,昔日八岁的稚子,如今也成了十七岁的青年人。
  按理早该亲政,却因高澄太过热心为大魏做贡献,只得日复一日闷在宫中学医。
  元善见这一番话大体出自真心,这些年来,高欢对他着实没得说。
  不只是嫁女这一件事,高欢对元善见始终恪守礼节,从未有过逼迫之举,当然,恶人都是由高澄指派高隆之去做了。
  虽然没有历史上元修能在洛阳聚集河南十万大军的权力,但这也不能怪高欢厚此薄彼。
  毕竟这一时空有高澄坐镇,也不可能发生洛阳留守内斗,乃至禁军统帅娄昭弃军逃亡的事情。
  只能说,元修如此大的权力,固然是北魏尚有忠臣,但更多是高氏内部给大伙整了活。
  元善见唯一的一句违心话,便是要赐高欢殊礼。
  自王莽代汉以来,加殊礼一词就已经变了味,又有后续曹魏代汉、司马篡位、以及刘宋、萧齐、萧梁南朝三代权臣篡国,哪怕街边顽童都明白,加殊礼便是篡国的前兆。
  元善见虽是傀儡天子,又怎会主动规劝高欢受殊礼,不过是被高隆之奉高澄之意逼迫而已。
  高欢固辞不受,他老泪纵横,一番恳切言辞,真让人以为他高氏满门忠烈。
  高澄明知道贺六浑摆明了姿态要当大魏忠臣,却依旧安排了这一出戏码,倒真不是为自己老爹过过戏瘾。
  要当忠臣,可不能闷头干,还得吆喝,让人看到你对元氏的忠心。
  这一场政治作秀,就是演给世人看。
  高欢若真有心加殊礼谋国,早在当年高澄为他请封相国、加九锡、特许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的时候,高欢便不会推了后两项,只得一个相国头衔。
  政治就是这样,世人都知道加殊礼的目的,但权臣们受礼时,总要在旨意后头加一句如萧何故事,而非王莽、曹操、司马氏、刘裕等人。
  萧何也很冤枉,搞得他好像是个图谋篡国的乱臣贼子一般。
  说好的如萧何故事,可人家萧何真没篡汉自立。
  当然,等小高王受殊礼时,还是得将萧何写上去,他这人最是尊重传统。
  拜谒了天子,高欢才与诸子相见,望见了高洋妻子刘氏怀中的三孙儿高殷,高欢想要抱一抱,却还是忍住了。
  他不愿在诸多权贵面前放出一分半点的危险信号,这样只会害了其余诸子。
  高澄拜过高欢,便与随行来到洛阳的一众晋阳文武交谈见礼,这一趟不止是掌管兵马的徐远、张起、白建、唐邕四人。
  还有诸如高澄心腹陈元康,以及大将窦泰、彭乐、潘乐、薛孤延、莫多娄贷文等等。
  陈元康望见自己的太阳,已经是泪流满面,真不是作伪,他这人泪腺就是这般发达。
  对于陈元康的异样,众人也不惊奇,他与高澄的关系人尽皆知,属实是身在晋阳,心在洛阳,高欢对此反而很是欣喜,就差与人说一句:
  ‘元康用心实诚,必与我儿相抱死。’
  而高欢也正在与洛阳一众文武交流,诸如高隆之、司马子如、孙腾、杨愔等文臣,也有如斛律光、慕容绍宗、高敖曹、侯渊、刘丰、可朱浑元等高澄亲信将领。
  每次高家父子大张旗鼓往还于晋阳、洛阳,都是高氏两大派系相互交流的时候。
  斛律光见久未蒙面的弟弟斛律羡,也是心情大好,只可惜父亲斛律金留守晋阳,否则父子三人便能在此团聚。
  高欢对斛律金的信任就是这般让人摸不着头脑。
  忙于交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