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北魏末年-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离开洛阳前,高澄向舅父娄昭发去命令,一如之前设想,由他在秋收后征召相、冀、沧、定、济五州兵马共计十万南下滑台,与段韶各领五万人,策应南线。
又命孙腾、高隆之、司马子如三人为洛阳留守,三人各司其职,由高隆之、孙腾管辖尚书省,分掌六部之中的三部,司马子如代掌中书省,凡重大决议需由三人磋商,一致同意才可通过,但凡有人表示异议,并且不愿退让,必须立即派人快马向高澄请示,由他裁决。
而洛阳防卫,内部主要由王士良所掌禁军、张亮所领盐兵、以及可朱浑元的部曲与司州州郡兵组成,外部则有调任广州刺史的高季式坐镇南阳盆地,防备侯景,又有独孤永业镇守潼关,由陕州刺史高慎策应支援。
对于家事,高澄同样极度重视,他告诫芸娘,自己不在府中的时候,决不允许高洋登门,也要她替自己看好妻妾,毕竟他可不想如高欢一般,得胜归来,却发现后院出了事。
身处送行人群中的高睿望着堂兄离开的背影,也长舒一口气。
每次母亲与高澄相见,那含情脉脉的眼神都让高睿倍感煎熬,他知道这两人之间是清白的,但也正因为此,更让他无可奈何,尤其是再见了父亲高琛的灵位,都让他愧疚不敢直视。
哪怕高澄走得没影了,元季艳也不愿移开目光,方才道别时,高澄掀开衣襟,朝自己露出了那枚送他的平安符,那浅浅一笑,在元季艳的脑海中久久徘徊,挥之不去。
尔朱英娥与宋氏本想随行,反正高澄要在晋阳住一段时日,她们也好趁机陪伴儿子,但高澄躲她俩的枕边风,唯恐避之不及,又怎会将她二人带上,只是安慰说等回洛阳时,定会将高孝璋、高孝瑜带来,才让两人罢休。
高澄不介意她们吹枕边风,但念叨得多了,也会感觉厌烦。
当年一口一个皇后娘娘,一个颍川王妃,叫得多亲密,到底还是逃不过七年之痒。
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聚兵
高澄立马于黄河大桥北岸,众将士在他眼皮子底下陆续渡河,川流不息。
一众随军文武围聚在他的左右,大将有斛律光、慕容绍宗、高敖曹、侯渊、刘丰,谋士也有张纂、王峻、王纮等人以及兵部尚书封子绘。
辅佐高欢十年,却希望转投洛阳的张纂终于得偿所愿,在这一次高欢停驻洛阳时,得到允许辅佐高澄。(详情见219章)
曾经被高澄打发去玉璧,随军为窦泰参谋,践踏西魏禾苗的王峻也早已经被调回了身边听用。
而与王峻一同被高澄收入麾下的王纮,这些年都在协助独孤永业镇守潼关。
既然心存一战定北方的想法,自然要带上除去留守关东之外,能够随从的一切勇将、智士。
封子绘之所以随军,也是因为他具备出色的战略眼光。
渡河前一场演说,对将士们许下重利,故而虽先往晋阳,再去关西,离家千里,路途遥遥,但京畿军无论将领还是士卒,尽皆神采奕奕。
谁又不知道高澄治军最重一个信字。
亲信都督尉兴庆、以及纥奚舍乐、薛虎儿等库直挎刀紧紧护卫在高澄左右,他们自入卫队以来,高澄时常赏赐,极尽恩宠,惜命的小高王对待库直这些贴身侍卫向来都很大方。
但也颁布了一项不人道的命令,主君遇刺而死则库直殉葬。
不过也无人置喙其决议,毕竟养兵千日,用在一时,高澄这么厚待库直,尚且不能救护自己,又何必再留性命。
三万五千京畿军外加一千亲卫,这么大规模的行军瞒不过人,也根本就没想过要瞒人,否则定会选在夜里趁黑出城,而不是让一众亲眷及权贵大白天的出城相送。
随着高澄领军北上,一直以来被流传的谣言也得到证实,不同于第一次西征高欢孤军深入,这一次高家上阵父子兵。
无论南梁、西魏、甚至刚刚和亲交好的柔然,密探们纷纷行动起来,传递消息,所有人都知道,一场决定高氏能否统一北方的大战即将打响。
近水楼台先得月,宇文泰最先得到消息。
确认了高家父子联合出兵,愁绪就在宇文泰的眉宇间挥之不去。
伟人曾说过,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宇文泰日常与亲信们在嘴上讥讽高欢器识庸下,在他嘴里,贺六浑能有今日成就,全凭侥幸。
但须知道,高欢领军至今,也只败了西征一战,无论是广阿一战控制河北,还是韩陵之战奠定霸业、奇袭秀容彻底扫除尔朱氏势力,随后平灭河西贼纥豆陵伊利、稽胡首领刘蠡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把他当庸才,闹笑话的只能是自己。
前番大胜,更多依靠东魏全军轻敌,但吃过三年前的一次亏,又怎么可能再掉进同一个坑里,高欢及其麾下二十万并州胡沉淀三年,早已洗尽了当初的骄纵之气,本就已经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对手。
再加高澄这个小狐狸以及他麾下的京畿军,这仗分明是在为难他宇文黑獭。
在兵员素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自古以弱胜强,唯出奇谋,而奇谋却需要综合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来拟定,断不可能在高氏还在晋阳征召民夫,身在长安的宇文泰一拍脑袋就想出了败敌之策。
败敌之策可以在决战前夕,召集军中文武共同商议,但在长安积蓄兵力却刻不容缓。
好在宇文泰早有准备,西魏派往吐谷浑的使臣带回了好消息。
宇文泰不指望吐谷浑出兵助阵,他只求得到对方不会背后捅刀子的承诺,使臣也将道理与吐谷浑汗夸吕说清楚了。
虽然吐古浑与东魏和亲,也得到了高澄约为兄弟之国的承诺,但与西魏相邻,总好过强盛的东魏。
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安危,寄托在他人的口头承诺上。
夸吕稍作思考,立即将吐谷浑与西魏边境上的将士尽数内撤,以示诚意,也让宇文泰能够从容将陇西兵力调至关中。
西魏战兵被编为六军,由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六人为柱国大将军,实际统率。
每位柱国大将军麾下有两名大将军,共计十二大将军;每位大将军麾下又有两名开府,共二十四开府;每位开府麾下有两名仪同,共四十八仪同;
仪同领兵千人,开府领兵两千,大将军领兵四千,柱国大将军领兵八千,六军合计四万八千人。
再经过宇文泰前段时间穷兵黩武一般的扩军表现,他将新入伍的士卒调往蓝田关与西潼关等地驻防,将南线、中线原有的州郡兵以及陇西州郡兵尽数被调至长安,准备应付北线战事。
长安预计能有战兵四万八千外加州郡兵不下十万,合计兵力能达到十五万之巨,至少在兵力上不会比高氏二十三万六千西征军少太多。
但内里实际情况却只有四万八千的脱产战兵,不过,宇文泰也算是将家底都要给掏空了。
这一战哪怕是胜了,所得战果不丰,让高欢从容而退,西魏财政都要破产。
萧衍得到消息要比宇文泰晚上许多,那时秋收临近结束,东魏也开始了对民夫的征召。
高家父子如此大的动作,他们的野心也显而易见,就是要抓住柔然可能不会插手的时机,彻底奠定北方霸权。
萧衍不明白什么叫前置成本,但之前西魏受灾,他实打实是勒紧了裤腰带去支援宇文泰。
西魏尚未恢复元气之前,自己必须继续帮扶下去,否则当年救助宇文泰的粮食,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更何况南梁早已经确定了扶持西魏,制衡东魏的国策。
在萧衍的畅想中,一旦西魏站稳脚跟,能够与东魏长期僵持,他坐断江南便可坐山观虎斗,立于不败之地,甚至可以等北方两国多年征战,将士、民众疲敝之际,趁势北伐,完成一统。
但萧衍自己确实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了,他真的很老了,只能交给后人来完成。
第三百一十二章 出兵
一个人被时光消磨了斗志,萧衍就是最好的例子。
即位初期的他励精图治,哪怕是在冬季,也要五更天起床批改奏疏,把手都给冻裂,这勤奋劲堪称南朝小高澄。
也正因为萧衍的努力,南梁初期一改宋、齐两朝诸多弊政,又在九品中正制的大背景下,开设五经考试,提拔寒门子弟,打破士族对官位的垄断。
军事上,在韦睿、曹景宗、裴邃等当世名将齐心合力之下,取得钟离大捷,生擒魏军五万人,其余投水淹死或被斩杀者更是不计其数,逾十余万之巨,魏军主帅中山郡王元英仅以身免,仓惶北遁。
然而,萧衍当了太多年天子,502年,38岁的萧衍即皇帝位,到如今也当权38年。
76岁的萧衍接连错过北魏内乱的良机,尤其是陈庆之的成功案例,让他沉迷与小股部队北上摸奖,也证明他没有肃清宇内的雄心壮志。
若不是如今高氏咄咄逼人,铁了心要一统北方,萧衍真不想从浩瀚佛法中抽身出来,去管这些俗事,参研精妙佛法难道不香么。
萧衍不思进取,却有也知道守成,高家父子将要联军西进,西魏危在旦夕。
这时候坐以待毙,等东魏完成统一,挥师南下,在韦睿、曹景宗、裴邃相继离世的情况下,还能指望谁来打一场钟离大战,稳定两淮局势。
曾经被高澄轻易夺去谯州(即南兖州,河南区域调整时被豫州吞并),却手握南梁第一精锐的名将夏侯夔也在州镇去世,享年五十六,到死也没有机会从高澄手上找回场子。
而在尧雄面前屡屡碰壁的陈庆之,也已经在去年十月病逝,时年五十六岁,至于羊鸦仁等人,终究是差了许多。
真要再给萧衍一套韦睿、曹景宗、裴邃的配置,他才不怕高氏统一后进行南征,但现在军中名将凋零是不可争辩的事情,由不得他不心急。
其实南朝并非没有将帅之才,无论是跟随萧暎往广州赴任的陈霸先,还是未来平定侯景之乱的王僧辩,都是上上之选,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不被萧衍知晓。
例如陈霸先地位太过卑微,哪怕得萧暎提拔,如今也只是直兵参军,而王僧辩此时也在湘东王萧绎的幕府中历任行参军、中兵参军、府司马等职。
王僧辩仍在幕府蛰伏,等待属于他的机遇,而陈霸先却有了在战场上一展其才的机会。
萧映抵达广州后,立即命陈霸先招集军士、集结战马,得兵数千人,随后又使陈霸先领兵屯驻广州宋隆郡(广东高明市)。
恰逢治下安化二县不服南梁管辖,陈霸先立即领兵平定叛乱,因功被授予西江督护、高要郡守。
在岭南奋斗的陈霸先并不知道北方即将爆发的一场大战,更不可能知道,待明年,交州将起叛乱,席卷整个北越,而这也将是陈霸先崛起的契机。
如今的越南,北部归南梁控制,南部有林邑国存世,自东晋以来,林邑国时常袭扰交州边境,而明年交州这趟浑水,它也注定将要涉足其中,绝无放过的道理。
不过,无论交州、广州还是林邑国,它们地域偏远,无关大局,除高澄会让身处南梁的密探留心外,在东魏即将西征的大背景下,并没有什么人在意曾经的油库吏在广州打了一场胜仗,当上一地郡守。
对于南梁权贵来说,现今最受瞩目的消息是,天子萧衍授令在汉中以及淮水一线集结军力,在高氏西征时,举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