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北魏末年-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来是六镇军民尽数南迁,六镇故地渺无人烟,再让见识过中原繁华的六镇鲜卑重返苦寒之地,便不会有人再念及与高氏两代人的情谊,只怕又会掀起一场六镇叛乱。
  其次则是北魏东西分裂,高欢、高澄父子都以收复关西为第一目标,统一北地后,高澄将逐步蚕食南梁作为国策,便也无暇抽身,恢复对六镇故地的实际管辖。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还在与对六镇故地,高澄实在有心无力,把民众安排在关陇之地居住,那叫迁徙,可若是把民众迁至北疆,则叫发配。
  事实上,就算不考虑民众得知要去往北疆的逆反心理,对于一心囊括四海的高澄来说,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不愿国库继续为北疆输血,也是他对六镇故地放任不管的原因之一。
  六镇之地物产贫瘠,在北魏年间就是国库的一个放血槽,全靠朝廷输送物资。
  早年间有拱卫国都平城(山西大同)的功能,咬咬牙,便也持续为其输血,等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平城地位直线下降,而拱卫平城的六镇亦变得可有可无,朝廷便不再愿意供养六镇,导致六镇军民生活窘迫,便是一切矛盾的根源。
  高澄不愿意在南方未定的情况下,费心费力重新恢复对北疆六镇的统治,再每年花费大量钱粮,供养新六镇之民。
  这并不代表高澄放弃了北疆,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嘛,北齐承袭北魏,这六镇故地自古以来可不就是北齐领土,等平定南方,再来解决与柔然的领土争端。
  但若说北齐对六镇全无管辖,也不尽然,至少在北魏孝明帝时期,为了安抚叛军,曾下令改镇为州,赋予六镇军民一切正常人的权利。
  北魏末期,北疆当然不止有六镇,严格来说应该是八镇,《魏书》记载:
  ‘肃宗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
  只不过这一诏令最终只落实在了顽强抵御叛军的怀朔、武川二镇之民头上。
  孝明帝下令,改怀朔为朔州,下辖大安、广宁、太平、附化四郡,而武川镇则更改为神武郡,亦归朔州管辖。
  在怀朔改为朔州时,北魏其实已经有了一个朔州,治所在旧都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下辖盛乐、云中、建安、真兴四郡,由于不可能出现两州同叫一个名字,于是原有的朔州被更名为云州。
  斛律金所任六州大都督,其全称本为六州流民大都督,初始并未指统御六州之地,只是负责管辖在晋阳的六镇军士家属,待高澄掌权后,六镇鲜卑南迁,失去了管辖六镇流民的权力,便也被在官名上拿掉了流民二字,成了六州大都督。
  六州即朔州、云州、恒州、显州、蔚州、恒州,六州并不代表六镇,除了朔州是由怀朔、武川二镇合并而来,只有蔚州孝庄帝永安年间由怀荒、御夷二镇所置。
  只不过后续发现维系在蔚州统治的成本过高,当时高氏与柔然并未联姻,不仅要国库要输血养民,更要派兵驻防,于是,公元535年,高欢将蔚州改设在山西,治所位于今山西平遥县西北,民众尽数西迁,事实上放弃了怀荒、御夷二镇。
  怀荒、御夷等地则被柔然牧民所侵占,这便是北齐与柔然领土争端的由头,也是为何阿那瓌能引军屯驻怀荒镇故地的原因。
  阿史那土门进军奔袭柔然王庭的途中,得知阿那瓌领大军南下,王庭只有其长子庵罗辰领万余人驻守,称得上是空虚,更是喜不自胜。
  但他并未全军直扑柔然王庭,阿史那土门很清楚,若不能消灭阿那瓌所领的主力部队,单单只是攻破王庭,掳掠妇孺,面对回师的柔然大军,胜负犹未可知。
  于是召集诸子与部族将领们商议后,一番激烈商讨后,阿史那土门听从次子阿史那俟斤的建议,采取分兵佯攻王庭,主力设伏的策略,分派万人归入阿史那俟斤麾下,随他继续往王庭进发,自己则在怀荒与柔然距离最短的道路上,寻找伏击地点。
  阿史那俟斤原名燕都,因其长期担任俟斤一职,故而更多被以阿史那俟斤相称。
  早年间,俟斤是部族首领的称谓,但鲜卑、柔然以来,则成了官名,比之尚书。
  突厥部落名义上的继承人是阿史那土门长子阿史那科罗,但因为阿史那俟斤性格刚猛凶暴,英勇善战,且足智多谋,广受部民敬仰,可以说是严重威胁到了阿史那科罗的继承人地位。
  只不过与北齐不同,突厥正面临与柔然人争夺草原霸权的紧要时刻,一旦失败,便是身死族灭的下场,自然能够摒弃前嫌、携手御敌,而不是勾心斗角,在这时候还去互扯后腿。
  一个政权的兴起,无论是草原民族还是中原王朝,原因多种多样,但其共性在于创业团体勠力同心。
  在高澄与阿那瓌都未有所察觉之下,突厥已经露出了他的獠牙,冲向昔日的主人。


第四百零二章 疑兵
  后世有人误解,认为突厥部落属于白色人种,这样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
  诚然,五世纪中叶,阿史那氏成为柔然锻铁时,族中八百帐皆为白色人种。
  然而百余年的时间里,突厥由八百帐发展至十余万帐,却是依靠不断与周边敕勒部落融合。
  四年前能够吞并高车敕勒余部,也是凭借某种意义上的同根同源,毕竟突厥部落主体民族实际却是敕勒族。
  而以少御众,联姻自然是不二法门,不止底层,更兼上层人士,而敕勒属于黄色人种,人数较少的突厥人融合了大量敕勒人,百余年的联姻,突厥人的体貌特征也从白种人演变成黄白混种。
  许多突厥贵人,单从外观上来看,黄色人种的特征更胜于白色人种。
  阿史那俟斤却生得与众不同,其人面宽肤红,双目亮如琉璃。
  自古便有相貌迥异于常人者,能成大事的说法,显然突厥部落中也有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多有人因此追随于他。
  而阿史那俟斤也没有辜负众望,突厥的崛起注定要与周边部落争夺牧场,在日常冲突中,英勇善战又多谋略的阿史那俟斤用一场场胜利,向众人证明了他才是阿史那土门最出色的儿子。
  阿史那土门将袭扰柔然王庭的任务交付于他,亦能看出信重。
  攻打柔然王庭是个技术活,既不能速下,真要轻易打垮庵罗辰的万余守军,阿那瓌心知驰援无望,便也不会匆忙上路。
  也必须给足压力,迫使庵罗辰催促阿那瓌回援。
  这中间的度,则需要阿史那俟斤自己把握。
  昭德三年(550年)四月二十日,阿史那俟斤突袭柔然王庭,初始庵罗辰麾下守军准备不足,被打得节节败退,却不知为何,突厥攻势放缓,给了柔然可趁之机,庵罗辰迅速集结部众,并号召王庭剩余丁壮,得兵三万,将突厥打退。
  然而危机并未过去,阿史那俟斤所部万人似乎只是先锋部队,其驻地身后总有烟尘扬起,似乎不断有后续增援。
  庵罗辰不敢大意,毕竟王庭有大量妇孺,皆是军士家属,若丢了王庭,他根本交不了差,更别想着继承汗位了。
  被阿史那俟斤所做出的援兵假象所蒙蔽的庵罗辰立即遣使往怀荒镇报信,眼看阿史那俟斤搭设的帐篷越来越多,由初始只可容纳一万士卒,到如今可以安置五万将士,庵罗辰去信的措辞也越来越急切。
  也就是庵罗辰不敢轻易冒险,否则只要领兵出王庭与阿史那俟斤交战,便能发现容纳五万将士的帐篷实则多为空置,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
  且说怀荒,虽说柔然使者在三月十八就抵达了洛阳,迟迟不见消息,但阿那瓌并不着急,以洛阳与怀荒之间的距离,赶路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更别提这么大的事,高澄怎么也要跟朝臣商议一番。
  自从高澄明确拒绝与突厥的联合,站队柔然以后,哪怕梁人从未蒙面,但阿那瓌看这个孙女婿,是越看越顺眼,越看越喜欢。
  然而时间进入五月上旬,阿那瓌接连收到两条坏消息,其一是派往洛阳的柔然使者眼见高澄心意已决,无奈派人回报,转述高澄之言,大齐方才经历大战,军民疲惫,国库匮乏,希望柔然能保持克制,待休养一段时间再与柔然联合出兵。
  高澄所谓军民疲惫、国库匮乏,纯粹就是欺负阿那瓌不知北齐实情。
  毕竟高澄利用足陌钱打劫南梁一事少有人知,有淮南剩余少部分足陌钱与江汉足陌钱熔铸昭德通宝的明证,在外人看来,连续两年打了两场大战,所谓国库匮乏做不得假。
  而由于足陌钱是北齐朝廷以足额的昭德通宝与民众兑换,故而熔铸足陌钱不止没能赚取利润,更是亏了不少。
  高澄以这理由搪塞,阿那瓌虽然不满,却也能够理解。
  就在他准备收拾行囊回师王庭的时候,便收到了庵罗辰的求援信。
  此前随着阿史那俟斤所置疑兵越来越多,庵罗辰的求援信也发得越发勤快,有时候一天之内能发出三四封。
  这般频繁的求援以及言之凿凿突厥主力聚集于王庭西侧,终于让阿那瓌对局势产生误判。
  他认为既然突厥主力尽在王庭附近,必然无余力在途中设伏,又心急于庵罗辰能否守住王庭。
  昭德三年(550年)五月十六日,阿那瓌一面尽起十万柔然大军出怀荒,回援王庭,一面再向洛阳遣使,希望高澄派出援军。
  真不是他阿那瓌不克制,是突厥人都打到自己老巢了。
  其实远在漠北王庭的庵罗辰已经发现了端倪,庵罗辰自觉若自己是突厥统帅,既然调集大军逼凌王庭,自然是要早早进攻,争取在父汗回援前拿下王庭,劫掠妇孺。
  然而阿史那俟斤用以虚张声势的帐篷越来越多,眼瞅着往十万之数上走,却迟迟不见攻击王庭,突厥人总不可能是来柔然王庭观光的吧。
  察觉出其中有异的庵罗辰立即派遣小部分军士趁夜出袭,得到回报这才知晓了实情,让他倒吸一口凉气,所谓突厥主力不过是疑兵而已,突厥设疑兵于王庭,其主力真实所在,庵罗辰都不需要多作考虑,必然是要图谋其父阿那瓌所领大军。
  联想到自己此前连日的催促,庵罗辰肠子都要悔青了,自己为何就不能先试探了虚实,再去求援。
  终究是对汗位的贪婪蒙蔽了理智,那时他所想的只有保住王庭。
  自古有句俗话,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庵罗辰赶紧派遣使者向阿那瓌通报消息,让他小心沿途突厥伏兵。
  话是这样说,但羊都跑光了,再去补救又哪还来得及。
  从庵罗辰发出第一封求援信,到他反应过来,期间相隔十余日,古代没有现代发达的通讯,消息往来必须由信使快马传递,等不到庵罗辰示警的信使抵达,阿那瓌便在突厥主力进攻柔然王庭的假消息中,奔赴突厥人的伏击圈。


第四百零三章 可汗已死
  如果说高澄因自小跟随其父高欢创业,功勋卓著故而威望崇高,则阿那瓌之于柔然来说,显然更甚于高澄之于北齐。
  阿那瓌重登汗位之际,柔然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
  公元520年可汗丑奴兵败于高车,为内讧所杀,由其母扶持上位的胞弟阿那瓌同年即被族兄示发领兵驱逐,逃亡北魏。
  示发尚未有喘息时机,豆仑可汗之子婆罗门又起兵与示发争夺汗位,示发兵败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