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是八贤王-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十四章 今昔往昔
天色渐明空中雾气蒙蒙。
战火后的扬州城寂静无声大街上没有一个行人只有兵士十步一岗笔直的站立在两边。整座城池都已经被宋军控制崔守珣、安友规和众降将早已在城门口等待皇上的到来。
赵匡胤在赵普的陪同下进入扬州城先是接见了这些投降的众文武官员封了崔守珣为扬州团练使安友规为滁州团练使其余众人俱有封赏。
站在扬州城的城头上放眼望去城内虽然还有几处战火在燃烧但是偌大的扬州城尽收眼底房屋楼阁一重接着一重;城外百里沃土庄稼青青江水滔滔一望无际。赵匡胤不由地念出了唐初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赵普一直都跟随在赵匡胤的身边此时见赵匡胤念出了这诗接着说道:“陈子昂站在幽州台想到当年燕王筑幽州台招贤揽士而他自己欲建不巧之功勋却怀才不遇触景生情而做了此诗。今日皇上想到此诗不知心中又想到了哪位怀才不遇的贤人了吗?”
赵匡胤见赵普如此解说放声大笑道:“则平误会了。朕是思我大宋叛乱平定从此就可以休养生息等待时机逐一扫平天下各诸侯统一中原你我可建立万世不朽之功业。此时、此地、此势、此人上天毕竟待我等不薄不比古之先贤怀才不遇也不比早数十年那些和我等有同样抱负却没有此等时事的人。”
赵普马上称赞道:“那是皇上洪福齐天也是臣等的福气。普定当辅佐陛下一统天下。”
走到李重进的节度使府衙虽然经过了兵士的奋力抢救但是由于火势过大里屋楼阁都已经烧毁李重进及其家人都已葬身火海。
又是火焚赵匡胤看着眼前残破不全的府邸想到李筠也是纵火自焚而死心中一阵惋惜对着赵普说道:“想当年高平之战我与世宗皇帝统帅中军与北汉契丹接战不想何辉、樊爱能率部投降陷全军于危难之中虽然众将士不计生死浴血奋战但是敌众我寡形式万分危险。是李筠和李重进率部绕道敌军侧翼猛攻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当年的风范如今历历在目而今却都已作古。当真是世事无常人心难测啊。”
赵普劝解道:“皇上宅心仁厚是他们不知天命不明大势祸由自取怨不得他人。”
一夜征战军马劳顿赵匡胤先休息了自有下面的将领们分派人马轮番休息、保护。
夜晚赵匡胤召赵普前来说道:“则平如今我们大军在此与南唐就一江之隔我欲乘胜扫平南唐你看可否?”
赵普见赵匡胤说出此言连忙劝阻道:“皇上我军虽然获胜但是连番征战兵马已经疲惫。南唐虽然兵力孱弱但国力富强更兼有长江天险我军经此两战粮草堪虑况没有水军辅助此时灭唐恐不是时候啊。”
赵匡胤听了不甘心的感叹一声不再说话乘此闲暇就和赵普议论天下局势。
第二天清晨有探子前来报告说南唐派遣大臣前来祝贺。赵匡胤因不能出兵讨伐南唐心存不甘就派石守信和王审琦率兵迎接。
南唐吏部尚书徐铉和礼部侍郎周惟简奉了南唐国主李煜的旨意带着大量的金银粮草绸缎表面上是前来祝贺大宋平叛获胜其实是观看大宋兵力实力并且确认大宋有否乘胜渡江攻打南唐。
一路行人到的距离扬州城不足五里初但是前方无数兵马排列的整整齐齐刀枪剑戟在日光的照射下出强烈的光芒透露出浓浓的杀气吓得南唐的护卫兵马不敢上前。不多时一对骑兵快前来当先两位将军具是顶盔戴甲威武不凡纵马来到南唐使者面前高声说道:“归德军节度使石守信(泰宁节度使王审琦)奉我皇旨意前来迎接南唐使者。”
徐铉和周惟简哪里见过如此场面早已吓得魂不守舍。亏得徐铉还有几分胆识见大宋有人来见先是镇静一番然后回复道:“南唐徐铉周惟简奉国主之命前来觐见大宋皇帝陛下。”
石守信听到此话眼睛望向身边的军士但见那军士把手中的令旗一挥前方的兵马中正中的队列后队变前队缓缓地向扬州城行进待得到了扬州城门下停步。整个过程虽然无人指挥但是兵马齐备没有出一点不和谐的声音。如此精兵饶是徐铉也震惊的无以复加。
石守信满意的看着士兵的动作然后微笑着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说道:“皇上请南唐使者扬州城内相见。”
徐铉和周惟简就在大宋士兵围成的通道中一路走近扬州城才见到了赵匡胤。
徐铉代表南唐的使者上前递上了国主的书信然后见礼道:“南唐吏部尚书徐铉礼部侍郎周惟简叩见大宋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匡胤见徐铉经历了大宋兵士的威武还能做的没有丝毫破绽不由的佩服起这个南唐的使臣就大笑道:“免礼起来吧。”
徐铉起来后接着说道:“国主听闻皇上平乱获胜特意派遣臣下带着粮草金银前来奉献请皇上收看。”然后递上了礼单。
赵匡胤很满意徐铉的行为再加上既然决定就此罢兵休养生息所以就说道:“此次获胜你们送上了李重进反叛的消息朕也很高兴。待朕回到汴京自会给你们国主回复。”
接着就和徐铉聊了聊南唐的一些朝政问题然后散去了。
“徐大人能够完成此次使命大人功劳甚大而且眼见大宋也要班师回朝不会再对我朝兴兵大人为何还如此忧心呢?”周惟简在回南唐的路上本来心里挺高兴的本来以为会有一番苦难没想到却如此的顺利。但是见到徐铉面带忧虑之色就忍不住问了起来。
徐铉回过头看了看越来越模糊的扬州城方才说道:“周大人可还记得这徐、淮之地本是我朝所有当日是被谁人所夺?”
周惟简听到“徐淮之地本是我朝所有”心中一阵羞愧又待听到徐铉说“被何人所夺”心中方才一阵慌乱说:“是当时还是周将的宋主。”
徐铉说道:“是啊当时宋主只是周朝一将领率几千兵马就可以打败我朝十万雄兵还夺去了我朝的寿州、六合、滁州和扬州之地。如今宋主已是一国之主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我恐怕不出数年我朝将被其所夺啊。”
周惟简听了默然起来。思及当年赵匡胤只是率领2ooo多人就打败了故皇太弟李景隧的十万大军再想起昨日见过的大宋精锐想到若是两国交兵不知自己朝廷的军队是否能够抵挡的住心中不觉伤感起来。
徐铉见自己的一席话让周围的人都沮丧不已心中暗自慨叹后又笑道:“好在大宋经历此番叛乱也要需要数年的休养生息我等回国后应当劝谏国主专心国事励精图治以我江南的富庶日后定能扭转乾坤。”
大家听了徐铉的鼓励又都打起精神高兴的回朝。只有周惟简看见徐铉那还自紧锁的眉头又看着滚滚向前奔流到海不复返的长江心中一片茫然。
第一卷终卷感言:
第一卷“初到大宋”就这样写完了。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第一次开始写小说虽然是在完成自己的想法但是也在经历一种历练。
以前看别的作家的架空历史的作品不仅看起来爽而且觉得自己也能写点东西并且以为写起来肯定很容易。但是这次自己亲自动手了方才现自己在许多地方都存在不足语句的文字描写、词汇的运用都还差的很远更别提在感情和精神层面的描写了方才后悔对“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迟迟领悟。
那时候看其他作家的小说每章少则3ooo左右的字数多则万字左右以为凭借自己对键盘的了解写起来肯定不用费多少时间但真正写起来有时候一个小时写不出多少字来有时候仅仅2ooo多字就用了五、六个小时而且很多时候又觉得写不下去了每每此时都伤心不已方才明白连写架空的小说原来也不亚于在公司中做业务的难度。
最伤自尊的是自以为往常也算对文学和历史颇有爱好的我现在在现实面前彻底放弃了自己以前的洋洋自诩。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暴露自己的不足我现在是很理解这句话了。就像我以前以为游泳很简单但真进了泳池却在喝了很多水之后还是不会游泳。
写完之后自己的感觉很不好许多情感和战争方面根本就没有办法描写出来好不容易码出字来又觉得心中的所感所想根本就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既然决定要写了就要坚持写下去我绝对不能向很多起点上自己喜欢的小说那样成为太监。记得初中的老师说过:一个人要对自己的决定坚持和负责我现在就是如此。
我想一件新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可能也需要适应和学习的时间希望在以后的写作中能越来越好。
在向优秀作家学习中进步在自己摸索写作中进步!
………………………………
第十五章 祸起萧墙
冬日的寒风吹在脸上像锋利的尖刀轻轻划过寒风凛冽走在路上的行人恨不得把头缩在衣领中。来来往往的行人匆匆走过像天上的大雁从天空飞过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与各地四处行商的生意人相比那忙碌了整个春夏秋的农夫们找上几个相熟的近邻围坐在一起聊着汴京城里的八卦事件不外乎哪个楼里的红姑娘被某商号的东家赎了身子哪个官员的老婆和小妾争风吃醋还有城东的秀才与隔壁的寡妇好上了等等北方最强大的大宋都城汴京每时每刻都能生成为他们茶余饭后闲谈的事情。这种日子对于忙了整整快一年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年中最休闲最轻松的生活。
此时的他们在一年的年可以一边晒晒太阳一边说些没三没四的话时而喝着自家老婆烧的白开水时而唱着茶馆里听来的说书段子。大家三三两两的凑着热闹没有半分烦恼。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没有战争地里能有好收成一切都看起来是那么的快乐。
胡同里一只猫懒洋洋的走在大街上冷不防被来往的马车惊吓“吱”地尖叫一声身体倏地窜到旁边的小胡同里那敏捷的身影叫人叹为观止。
汴京的冬天如今格外的寒冷尤其是对大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晋王来说是这样的。尽管王府里的烧炭把屋子里熏得热气腾腾但赵光义仍然觉得冷的抖。
王府的幕僚们看着脸色青一句话也不说的晋王都不知道生了什么事情。只是知道晋王已经把手里的信函看了半天虽然是薄薄的两页纸但是晋王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了而且一句话也没有说过。大家都不知道那个信函是谁送给晋王的也不知道那信纸上写些什么。
赵光义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他从来没有这么犹豫过就连当年联络军中的将领推举赵匡胤称帝的惊天之举都没有这么让他苦恼过。
他没有兄长赵匡胤为了寻求施展抱负而游荡过天下他没有为了让别人另眼相待而置生死于沙场之上因为等他成年后自己的兄长已经成为大周最有兵权的将领而等他准备施展自己才华取得不逊于自己哥哥那样功勋的时候周世宗的英年早逝竟然让他们赵家成了皇族。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竟然如此轻松的就摆在了眼前从他被封为晋王的那刻起他从来没有觉得天下竟然离他只有咫尺的距离。
壮年的赵匡胤胸怀大志意欲一统中原24岁的赵光义更是英姿勃勃趁此乱世建那不勋之功业。开封府尹为他提供了在都城展自己实力的舞台晋王是大宋唯一的王爷封赏是他在大宋政坛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