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东汉末年枭雄志-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议结束之后,鲜于兄弟私下里聚在一起商讨这件事情。
    “袁本初的条件太优厚了,我觉得我们没有理由拒绝。”
    鲜于银如此说道。
    鲜于辅却摇了摇头。
    “袁本初固然是名族出身,海内之望,家中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但是我以为郭子凤的军力要更强一些,这是战场,靠兵力说话。
    袁本初家族势力固然大,但是在这里又帮不到他,要是郭子凤真的能杀掉袁本初,我们帮助袁本初不就是在找死吗?袁本初的条件是优厚,但是也要有命去获取吧?”
    鲜于辅这样一说,鲜于银则感觉有道理。
    见鲜于银在思考,鲜于辅又开口。
    “郭子凤善于用兵,当年平定占据张纯之乱,以劣势兵力击溃叛军,驻守边关,就没有打过败仗,乌丸人都很佩服他,现在乌丸人因为私仇要和郭子凤做对,我觉得这是在自找死路。”
    “可是那么多家族都决定追随袁本初,袁本初的军力怕是能超过郭子凤,赢面很大,一旦袁本初战胜了,我们岂不是人财两空?”
    鲜于银又有这样的担忧。
    鲜于辅皱眉苦思良久,心中也是直打鼓。
    一刻钟之后,鲜于辅缓缓开口道:“世上没有两全之法,不能两不相帮,否则就是两头不讨好,无论谁获胜,我们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必须要选择一方加入,而袁本初这边,已经有太多人加入了,而且袁本初说的不是绝对,而是给一个机会,机会,一定能抓住吗?”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加入郭子凤一方?这不是一般的冒险。”
    鲜于银看着鲜于辅。
    “不知为何,我总感觉这一次郭子凤能赢,郭子凤这些年不也找咱们买过马吗?我听说有不少家族都和郭子凤做过生意,知道郭子凤财力雄厚,有钱就能募兵打仗。”
    鲜于辅这样说,鲜于银就很是惊讶。
    “郭子凤能把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杀掉吗?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要是郭子凤赢了,那可是翻天的事,他岂不就成了天下第一诸侯吗?”
    “所以才要跟随啊,跟随他的话,他的势力越强,我们得到的好处不也就越多吗?而且别忘了,颍川郭氏,家传小杜律。”
    “可万一他输了”
    “没有风险的事情,我可从没听说过。”
    鲜于兄弟互相看了看,一起做出了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虽然做出的有点艰难,但是,一旦获益,收益也很大。
    要么血赚,要么举家殉葬。
    这个选择,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出来的。

三百二十六 瑟瑟发抖的郭某人
    袁绍的紧急公关毫无疑问是十分成功的。
    初平四年七月初八,超过五分之四的幽州豪强家族选择加入了袁绍的阵营。
    经过联席会议商讨之后,决定全面支持袁绍,向袁绍敞开家族积累。
    私兵,战马,军械,粮秣,钱财,布匹,运载车辆和牲畜,民夫。
    他们将自己的庄园内的仓库全部打开,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所需要的一切,在一瞬间就配齐了。
    袁绍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华丽的蜕变,重装上阵。
    根本不需要袁绍像郭鹏那样费尽心思阴谋算计获取土地和人口,然后到处安排基层官吏监督屯田,甚至亲自去忙碌,忙活数年才能得到。
    袁绍只靠着自己的名头就能得到这些东西了。
    立马得到,立马列装,立马使用,方便快捷,颇有半自动流水线的风范。
    袁氏军队立刻扫除了自己的颓势,焕发了勃勃生机,士气昂扬。
    俨然是一支决胜之师。
    当然了,因为快,不需要袁绍费什么功夫,所以这就像是借贷,或者可以说是融资,并非无偿。
    豪族们需要袁绍用他所掌握的政治权力这种他们比较缺乏的过去只属于士族的东西来交换这些东西。
    袁绍许诺了。
    但是这些东西郭鹏也能给,所以这并不是袁绍真正得到支持的核心原因。
    袁绍之所以得到支持,是因为除此之外的那一点特殊的东西。
    袁绍许诺,支持他的幽州豪族之中比较优秀的,立下大功的,还可以得到学习袁绍家族所掌握的知识的机会。
    他们的子弟将可以得到系统学习孟氏易这本书及其背后政治理念的机会,进入袁氏的族学学习,加入这个政治门派,正式登堂入室,从而有机会完成阶层的跨越,从豪强地主转型成为士族。
    这是袁绍许给他们的条件。
    这是袁绍身上最吸引人的核心利益。
    家传孟氏易,拥有经典解释权和授徒之权以及东汉政府官方认定资格,这是袁氏最大的杀手锏,核心竞争力。
    这个时代,豪强地主和士族是泾渭分明的两种存在。
    他们还没有合二为一变成可怕的门阀世家,豪强地主就是豪强地主,士族就是士族。
    曹氏就是豪强地主,掌握土地、人口、生产资料。
    袁氏就是士族,掌握统治知识和权力。
    地主豪强有钱,有生产资料,可以认字,可以读书,但是找不到老师教,学不到精髓,学不到以五经十四家法为代表的正统的统治知识,不能做真正的高官,不能执天下牛耳,上升渠道极其有限。
    士族没有豪强那么多的土地和钱财,家族之中经常会出现混得不好的没什么钱财的分支,自幼家贫并不奇怪。
    但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天生就有接受教育的资格,大士族有授徒权,小士族也有学习的资格,并且得到官方认可,可以学到豪强地主可望而不可及的统治知识。
    所以两汉的豪强地主铆足了劲儿要成为士族,两汉士族则铆足了劲儿要打击豪强地主。
    这些豪强地主就是传说中的寒门,他们的子弟,就是寒门子弟,也就是那群五十岁才有机会去太学读书的人,比如天赋异禀自学成才的程立。
    这就是士族打压豪强地主们为主体的寒门子弟的方法。
    他们有钱,可以培养脱产读书人,但是没有门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得到书籍,但是找不到老师传授,自学成才的又有几人?
    就算能自学成才,没有关系门路,士族根本不带你玩,不举荐你做官,你还是要老老实实的走五十岁去太学六十岁选官的路。
    摆明了就是不给你走这条路,就是打压你。
    只有士族才是真正的统治者,不管有钱没钱,受教育权就是最大的特权,只有掌握了统治知识的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高官。
    士族们普遍没有豪强地主那么多的土地和私兵,但是有知识,可以做官。
    豪强地主拥有土地,人口,私兵,却没有统治知识,随时面临着来自士族的中央权力打压。
    这也算是一种互相牵制的办法。
    本来是,和平时期是这样的,不过现在,袁绍给了他们成为统治者的机会。
    只要豪强地主们拿出自己的储蓄支持袁绍,袁绍就给他们的子弟以学习孟氏易的机会,给他们转型成为士族的机会。
    这个机会难得吗?
    难得的如同公鸡下蛋。
    必须抓住。
    还没来得及转变乱世思维的豪强地主们看不到那么远的未来,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家族有转型的机会,这对于豪强地主们来说,是致命的诱惑。
    能不被诱惑的,才是猪油蒙了心。
    所以鲜于辅绝对是被猪油蒙了心。
    否则才不会做出那么愚蠢的支持郭某人的决定。
    郭某人无论如何都给不出这样的条件,所以竞争力永远不能和袁绍相比。
    除非郭鹏也得到了五经十四家法当中的一家家法的传承,比如严氏春秋公羊的传承,然后才能和孟氏易的袁家相抗衡。
    或者是天下大乱。
    天下大乱,会让汉政府现行的运行机制失效。
    没有秩序的天下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郭鹏就有了战胜袁绍的机会。
    虽然这个机会十分渺茫。
    此后,从密探那边差不多得知了袁绍恢复实力重装上阵的全过程,郭鹏除了羡慕嫉妒恨,就没有别的情绪了。
    没办法,人家投胎技术高超,四世三公出身,谈笑间,该有的都有了。
    袁绍动动嘴就能得到的,他还要阴谋算计好几年,积累好几年才能得到,为此还沾沾自喜。
    做了那么多前期工作,逐渐积累起来的一些优势,转瞬之间就被袁绍扭转了。
    四世三公的巨大能量一朝爆发,孟氏易的威力一朝爆发,学派的政治力量一朝爆发,让郭某人这种二流法类士族出身的家伙瑟瑟发抖。
    颍川郭氏也掌握了小杜律,可是小杜律和孟氏易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
    孟氏易是官方认证五经十四家法之一,学成出师直接起飞,是三公快车,乱世思维尚未贯彻上下的时代,这是致命的诱惑。
    小杜律只是法学专门类学科,学成只能处理法律问题,还要经常被怼,基本上在中央做到廷尉就顶破天了,再往上很难很难。
    所以小部分郭氏族人也就放弃了走小杜律的道路,改寻找其他门路,郭鹏家这一支就是如此。
    所以颍川郭氏只是家世二千石,汝南袁氏却是四世三公。
    在不考虑乱世不可收拾的情况下,选择袁氏还是选择郭氏,很难吗?
    可是,郭某人深深的明白,现在不正是乱世吗?
    而且自己对上袁绍,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孟氏易是家传,小杜律也是家传啊。
    你汝南袁氏把持孟氏易的经典解释权和教育权,我颍川郭氏掌握的小杜律同样不是什么人都能学到的。

三百二十七 汝南袁氏政法大学VS颍川郭氏律法职业学院
    这年头,不管是学习《孟氏易》还是学习《小杜律》,都能做官。
    这一点是没有区别的。
    二者的区别在于做官以后的发展以及上升瓶颈,而非能否做官。
    因为掌握了《小杜律》的传承,颍川郭氏也掌握了获取相当一部分法律解释类别的官职的机会,在某些官职上更是有垄断性代代相传的资格。
    如果不是文法类士族被儒门士族打压地位,颍川郭氏这种掌握家传书籍并且得到某一类官职垄断性传承地位的士族,也不该是二流士族。
    天下士族之中,掌握家传经文并且有授徒权的士族,又有多少?
    颍川郭氏就是其中一支,只不过是文法专门类别的。
    儒门五经十四家法是主流,颍川郭氏这种掌握非儒门家传经典的就是非主流了。
    可不管主流还是非主流,都是士族,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去做官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上流社会,羡煞旁人。
    区别当然也有。
    汝南袁氏家族的族学是大学,汝南袁氏政法大学。
    颍川郭氏的族学是大专,颍川郭氏律法职业学院。
    可这也是高等教育啊,还愿意对外族子弟开放。
    天下豪强地主太多了,而士族就那么些,更别说家传书籍的士族了,任何一个掌握家传书籍的士族都是值得豪强地主腆着脸追捧的。
    而且大汉天下最多也只能有十五所大学,其中私人办学的就有十四所,只面对士族子弟。
    只有雒阳太学这一所公立大学会招收寒门子弟,但主要是面对官僚的,寒门子弟五十岁才能去上学。
    除却大学,大专的数量也不会很多,而且基本上也是面对士族子弟,地主豪强家里的寒门子弟受教育的机会极其稀少。
    郭氏子弟学成了可以通过家族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