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东汉末年枭雄志-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令调任回来的枣祗担任河南尹、雒阳典农中郎将,全面抓起河南尹之地和关西之地的屯田重建工作,逐步逐步的来,从雒阳地区开始,逐渐恢复关西之地的生机。

又调任韩浩担任弘农郡守兼弘农典农中郎将,提拔尚书台尚书董昭担任河东郡太守兼河东典农中郎将,全面恢复关西之地的治理。

当然了,虽然都是表奏,但是可以表奏的天子已经不见了,这些人的官职在名义上只是代理。

不过谁都清楚,只要郭鹏点头,这官职就比真的还真。

大量精干的吏员被郭鹏下令从关东前往关西,离开原先的职位,在新的职位上开拓奋斗,在破败荒凉的关西大地上开始进行重建,力图恢复关西之地从前的兴旺发达。

要知道,在四川被称作天府之国以前,天府之国的称谓属于关中平原,而如今这个天府之国残破到了令人不敢相信的地步。

战争实在是太可怕,也实在是太能摧毁一切了。

整顿好了关西的统治骨干,郭鹏又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着下一场战争,比如安排军队开垦田地,安排军队修建房屋宿舍,安排军队和辅兵们去修缮城池、修缮防务和道路等等。

千头万绪一触即发,郭鹏立刻就进入了一个极为忙碌的时期。

而就在这个时候,陆议来了,陆议抵达长安之后的第二天,郭瑾也到了。

在枣祗抵达雒阳就任新职位之后,陆议孤身一人在军队的护送下前往长安拜见郭鹏。

其实陆议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

虽然作为吴四姓之一的陆氏目前唯一的掌舵人,但是陆议并不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分量可以让郭鹏为自己做些什么。

说到底,陆氏现在只有一个名头,脆弱不堪,没有郭鹏的庇护甚至难以在江东生存,危如累卵,一点资本都没有,又如何值得郭鹏为他做些什么呢?郭鹏为什么想要见到他呢?

陆议很是不解,很是奇怪,不过这一切很快就消失了,陆议心中的疑惑很快就消失了。

在他抵达长安之后的第三天,郭鹏召见了陆议,与郭鹏一起见陆议的,还有郭鹏的嫡长子,年已十六的郭瑾。

在陆议看来,郭瑾的样貌和郭鹏十分相似,剑眉星目,面庞坚韧,身材高大匀称,看上去十分健康、开朗。

郭鹏一开始出征的时候没有带上郭瑾,而是让郭瑾跟随程昱在尚书台学习处理政务,担任一个小小的吏员,跟随其他吏员们一起吃住办公九九六,享受专制中央集权的福报。

等长安之战行将结束的时候,郭鹏下令把郭瑾叫到了长安来。

接下来的事情,有必要让郭瑾跟随在自己身边,方便自己耳提面命,传授给郭瑾一些重要的知识。

见陆议就是其中一环。

陆议年十五,比郭瑾小一岁,郭鹏看着陆议面容清秀,谨守礼仪,一见面就有了些许的好感,于是让郭瑾上前扶起了下拜的陆议。

“陆氏这些年在江东受到的苦楚,元叹也不是第一次和我说起,可惜我之前没有余力帮助陆氏,这一次有了办法,立刻就让元叹想办法把陆氏带到江北来。”

郭鹏笑眯眯地看着陆议:“你年仅十五,小小年纪却已经撑起了家族的重担,着实不易,更有这份胆略,敢于举家来到江北,不错。”

“魏公谬赞,小民不过是无可奈何罢了。”

陆议十分谦卑:“若不是周公瑾和孙伯符压迫太甚,小民也不敢违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陆氏危如累卵,实在不是小民一人可以肩负。”

“何须妄自菲薄?”

郭鹏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我也是没想到孙伯符和周公瑾如此做态,居然欺压孤儿寡母,哪里还有半点雄姿,想那孙伯符之父孙文台是何等英雄,怎么竟有如此的儿子?”

郭鹏不动声色的把孙策贬低了一顿,陆议也随之附和。

“当年我去江东拜访蔡公,也见到了许多江东子弟,其中,就有陆氏子弟,现在想想,已经快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他们居然都已经不在了,每每想起,也是唏嘘不已。”

郭鹏又叹了口气,引起了陆议心里的波澜。

“这一次,陆氏抵达了庐江,也算是安全了,我这心里也好受了一些,不知伯言是如何决断陆氏今后该怎么做的,是就此留在庐江,还是想去别的地方?”

郭鹏忽然这样问了起来,陆议便想起了顾雍对他的嘱托。

“小民虽然已经加冠,但是学业尚未精通,过早操持家务事,让小民在学业上有所停滞,幸得魏公相助,陆氏已经安全,小民希望可以重拾学业,前往邺城学宫求学,斗胆请魏公答应!”

郭鹏的嘴角微微勾起,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有进取之心,好,我答应你,我会派人帮陆氏举族迁移到邺城去,并且让你,还有你的叔叔陆绩一起,进入邺城学宫受学。”

陆议大喜过望,再度拜伏于地感谢郭鹏的恩德。

“多谢魏公!”

“哈哈哈,无需多谢,好了,阿瑾,为父还有些事情要做,伯言与你年龄相仿,你且带着伯言在长安城内转一转,然后为父交给你的事情,你也可以让伯言跟你一起做,最好也介绍伯言给你那群伙伴认识,今后好好相处。”

郭鹏对郭瑾如此说道。

郭瑾站起身子,对着郭鹏行了一礼。

“是,父亲。”

而后郭瑾便带着和煦的笑容来到了陆议身边,带着陆议向外走,边走边有说有笑。

陆议走出去一段路之后才意识到,郭鹏叫他来的目的似乎并不是因为郭鹏想要怎样,主要的目的,似乎是在他的嫡长子郭瑾身上。

这……

陆议的心里有些大胆的猜测,但是实在是有点太大胆了,说出来有点惊悚,所以他不敢妄自揣测。

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陆议猜得没错,郭鹏要开始培养年轻人了,而他就是被选中的那一个。

按照出生时间来算,郭鹏出生于汉延熹八年,西元165年,可以算是这个时代的六零后。

他这一代同龄人已经渐渐集体迈过了三十大关,在这个时代看起来,已经不能算年轻人了。

所以他已经开始着手培养可以在他这一代人之后扛起大旗的新生代,也就是以郭瑾为核心的八零后。


五百七十四 郭鹏又打起了诸葛丞相的主意
    
    郭鹏想要培养年轻人也不是一时起意。
    在此之前大约一两年,郭鹏已经开始着手为郭瑾组建他的核心班底,为他打造一个小小的势力集团作为他的基本盘,以备后用。
    比如郭鹏十分疼爱的卢植的幼子卢毓,就被郭鹏送到郭瑾身边同吃同住同学,感情甚笃,是郭瑾最早的亲信。
    后来郭鹏逐渐为郭瑾挑选了臧洪的儿子臧彪、曹仁的长子曹泰、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侄子夏侯尚、曹操的长子曹昂、养子曹真、关羽的长子关平以及几名优秀的郭氏子弟为学伴,同吃同住,培养感情。
    等他们的年龄逐步达标之后,又接连外放出去担任官职、军职,从基层做起,锻炼能力。
    郭鹏期待他们成为未来可以为郭瑾所依仗的重要助手,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军政首脑,下一代的领导统治集团核心。
    将来在自己无法继续执政的情况下,郭瑾的军政团队可以最快速的接掌权力,维持朝政的稳定,顺利完成权力的平稳过渡,如此,便能顺利把魏国带入下一个时期。
    这种事情是有必要未雨绸缪的。
    现在不好好安排一下,不给郭瑾培养一些能用的人才,到时候万一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哭都没地方哭。
    偌大的基业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来继承、管理,郭鹏一个人精力再充足也不可能一个人完成对国家大事的治理,郭鹏也从来不认为把太子压制得死死的就能对皇朝有什么好处。
    强势的老皇帝和弱势的太子之间状况失衡的教训比比皆是,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他们都犯过这样的错误,郭鹏想要引以为鉴,仔细思考自己未来的一些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然后他得出了结论。
    不给郭瑾培养一些势力,不让郭瑾掌握属于他的基本盘,老皇帝死了以后,他凭什么执政?
    他凭什么执掌最高权柄,使得皇权不旁落?
    依靠母族?
    还是太监?
    两者当然都可以成为臂助,但是这不是最可靠的战略。
    郭鹏早已开始着手削弱曹氏和夏侯氏之间的联络,用联姻的手段将曹氏和夏侯氏的未来利益分隔开。
    今后还会有进一步的举动,但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存在是必要的,他们也算是郭氏的基本盘之一。
    郭氏本家自然不用多说,郭嘉郭烈郭栋郭议等人,都已经被郭鹏刻意培养提拔,郭氏家族的法律人才团队也渐渐接掌重任,在朝政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郭氏家族的力量被郭鹏大大增强了,这对郭鹏和郭魏政权而言是很重要的。
    这些都是郭鹏要留给郭瑾的稳住朝政增强他的权力的基本盘。
    除此之外,他也需要有自己的亲信,自己可以相信的人。
    郭瑾的年龄摆在这儿,情况正常的话,郭鹏不会留下托孤大臣,没那个必要,那些托孤大臣每一个都是一方势力的代表,发展到最后,又有几个托孤大臣可以善终?
    但凡是有托孤大臣的时期,新皇帝总要和老皇帝安排的托孤大臣斗上一斗,斗输了,那就是傀儡了。
    坐在皇位上的人要强啊。
    不强的人怎能坐在皇位上叱诧风云呢?
    李世民曾经哀叹,生子如羊,不如生子如狼,因为做皇帝的总归是要有狼性的,要强,要强势,强势的皇帝才是好皇帝,那种性子平和的皇帝就是庸君,没用。
    皇帝必须要强,一定要强,皇位和皇帝的名号并不保险,手上的实力才是权力最大的保障。
    要强。
    而且还不能一个人强,还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作为臂助,不是每个人都是嘉靖皇帝那么聪明。
    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
    所以郭鹏不断为未来发现、搜集可用之才。
    这一次拿下了陆议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郭鹏有理由相信陆议会成长为一个很优秀的人才。
    但是这还不够,人才什么时候都不嫌多,自己培养的固然有意义,不过郭鹏以自己的优势所知道的人才要是能得到,也就省了很多的事情。
    所以之前郭鹏又打起了诸葛丞相的主意。
    在徐州的时候,琅琊诸葛氏也是响应陈登的号召反抗陶谦的士族之一,战后得到了郭鹏的赏赐,年方二十二岁的诸葛瑾被郭鹏召见,赏识,并且安排到了尚书台成为一名吏员,协助办事。
    郭鹏当时询问诸葛瑾他有没有兄弟姐妹,然后问出了诸葛亮的下落。
    诸葛瑾的父亲在八年前去世,家中养不起五个兄弟姐妹,于是,族中商议,由当时要出任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承担起这个职责。
    因为诸葛瑾稍微年长一些,所以留在老家侍奉继母,诸葛亮诸葛均和两个妹妹因为年纪小,被诸葛玄带着南下了扬州豫章郡,方便以自己的俸禄抚养他们,后来又辗转去了荆州。
    那个时候是中平六年。
    诸葛瑾自此只能和兄弟姐妹书信往来,至今数年过去了,未尝得见。
    听说诸葛玄现在在刘表麾下任职,他的兄弟和妹妹们也在诸葛玄身边,于是郭鹏就询问诸葛瑾是否想要一家团圆。
    若是想的话,不如写信给诸葛玄,就说,中原已经安定了,魏公郭鹏愿意征召他们做官,方便他们回乡。
    诸葛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