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东汉末年枭雄志-第6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鹏摇了摇头,抓着郭瑾的手缓缓开口。
    “阿瑾,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一样,在朝中都是弱势群体,没有靠山,唯一可能算做靠山的,就是为父。
    因为为父的提拔,他们才能在朝中站稳脚跟,没有为父的提拔,他们根本无法在朝中立足,朝中兖州人、青州人和冀州人的权势实在是太大了。
    不仅人数多,而且地位噶,所以优势也大,因为跟随为父时间长,所以占据的职位也很高,权力也很大。
    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因为投降时间短,所以资历浅薄,根本不能和青兖冀三州的人抗衡,现在朝中主要的权力职位,那些正官,都是谁在做?
    都是兖州人,青州人,或者是冀州人在做,连豫州人都要打下手,就更别说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了,抛开糜竺不说,最高的一人,是鲁肃。
    但是鲁肃远在边疆做刺史,地位的确高,可是他不能左右朝政,不能干预中央局势,所以鲁肃不是关键,但是,他们的人数并不少。”
    郭鹏这样一说,郭瑾也想起来了。
    当年的论才大典,就有很多从荆州赶来的士子参加,当时那批人里,就有很多徐州人,还有豫州人,也有一些荆州人。
    可以说那群人因为投效时间短,所以地位普遍很低,人数却并不少。
    他们广泛存在于尚书台内外的中低层职位上,洛阳城外的基层官员,县级长官和郡级佐吏,做牛做马,劳累不堪。
    因为长期被青兖冀三州的人压制地位难以提升,这些人对青兖冀三州的人可没什么好感。
    地域上的区别和投靠时间上的区别让他们之间泾渭分明,互相分得很清楚。
    张昭,徐州名士,当年投靠郭鹏的时候,就是他牵头,被郭鹏辟召进入将军府。
    然后他跟在郭鹏身边办事,西征关西的时候随军出征,后来担任过政务所官员,做过两任县令。
    最后接替董昭担任了河东郡太守,升职到了两千石,一度是很晚投靠郭鹏的后进生们的楷模。
    不过后来这个风头就被鲁肃给抢走了。
    鲁肃率先做了州刺史,三千五百石的职位,超过张昭一大截子。
    不过张昭也没有口出怨言,老老实实的办事,老老实实的做官,也注意约束家人,不让家人乱来,不经营商业,族人恪守耕读传家的家训。
    一整个家族都在老老实实的经营田产,从地里刨食吃。
    张昭投靠郭鹏时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到今年已经四十九岁,实在不能算一个年轻官员。
    四十九岁还在地方做郡守,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张昭一辈子的了,做个两千石荣耀退休,其实也不错。
    张昭自己也有类似的看法。
    但是张昭可能没想到,因为这场政治斗争,郭鹏要给他一个从地方飞跃到中央的机会。
    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职位本来应该不会属于他。
    他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掌控如此重要的职位。
    不过,借助这次机会把弱势群体引入中央高层,让朝廷里多出第三方势力,使得未来的朝局更加扑朔迷离,把这水越搅越混,本来就是郭某人的目的。
    给这些弱势群体二三流小士族一点恩惠,让他们看到上升的希望,拥有挑战青兖冀三州士人的动力。
    郭某人将来还指着他们办大事。
    “所以父亲是想让新的势力介入朝廷中枢,这些人根基浅薄,不得不依靠父亲,便会成为独立于程令君和田仆射的第三方。
    如此一来,父亲就能更好地掌控尚书台的局势,也不用担心尚书台被某人独霸了,此举成功的话,父亲就能高枕无忧了。”
    郭瑾可算是理解了郭鹏这样做的目的。
    对此,郭某人很满意。
    “没错,正好他们狗咬狗,咬出了不少罪证,用这些罪证做依据,给程昱和田丰一人一闷棍,把吏部和礼部从他们手里夺下来。
    然后把礼部和吏部交给其他和他们毫无关系的势力,扶持他们,使他们自成一系,把两强争霸变为三国乱斗,互相牵制,岂不美哉?”
    郭某人走到郭瑾身边,握住了郭瑾的手。
    “让他们争,让他们斗,让他们去猜疑揣测为父的真实想法,让他们疑神疑鬼,让他们没时间与为父争权夺利,为父也好喘口气,一个人对付那么多人,为父偶尔也会有吃不消的时候。”
    郭瑾点了点头。
    “父亲辛苦了。”
    “做皇帝的,哪有不辛苦的,现在为父是这样,到时候你也是如此,当你觉得撑不住的时候,就把水搅浑,喘口气,再接着收拾他们。
    咱们做皇帝的,就不能有门户之分,不能有什么亲疏之别,要把所有官员都当做手上的棋子,哪颗好用,就用哪颗,不能有所区分。”
    面对父亲的谆谆教诲,郭瑾认真的点头。
    “儿子明白了。”
    “嗯。”
    郭鹏伸手指向了勤政殿之外:“接下来,你就仔细看着这勤政殿之外到底会发生些什么,看看那群人到底是如何的反应,如何的手足无措。
    认真看,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观察这件事情进行之中的一切细节,洞悉他们的内心,这些本事你要是都学会了,你就是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别觉得守成之君不好听,自古创业容易,守成难,天下就那么大,打完了,就得守成,不守成,创业就没有意义。”
    郭瑾的视线随着郭鹏的指引转移到了勤政殿之外,青天白日之下,明晃晃的大天地。
    郭魏帝国第二任领导核心正在茁壮成长着。
    而尚书台内部的争斗也在日趋激烈,逐渐进入了白热化状态,而且已经有了从人身攻击进化到人身伤害的地步。
    本来双方只是打嘴仗,用奏表争吵,争相递奏表给郭某人,试图达成信息轰炸的成就,打败对方。
    但是双方用力一样,谁也没有得逞,郭鹏那边也迟迟没有什么动静,只是下诏让群臣不得意气之争,应该尽快平息事态,恢复正常工作。
    话虽如此,该吵还是要吵。
    而且随着冬天过去,春天来临,大地复苏,气温开始提升,人的火气也越来越大。
    双方势力各自有看不顺眼的时候越来越多,有些时候一个眼神就能引起争吵。
    类似于你瞅啥瞅你咋地之类的。
    要说这些化人吵起来也不优雅,吵到火气上来了,脏话也是飞速往外蹦,别说他们读的书多素质就高,自古以来斯败类还少吗?
    那脏话骂的,一个比一个难听,指着鼻子对对方进行人格侮辱,从出生问候到眼下,对对方的夫妻生活包括生儿育女都关怀备至。
    然后就出问题了。
    这吵着吵着,就有些人按耐不住自己的麒麟臂,脑子一热,上手就打。

一千零一十二 整个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
    这场官员斗殴最开始的一击不过是一招简单的直拳而已。
    一名工部官员一记冲拳把一名尚书令属官打成了国家保护动物。
    然后局势就控制不住了。
    大家心里都有火,就等着爆发,这一拳打下来,就爆发了。
    延德四年四月二十一,一群工部官员和一群尚书令属官因为一些小口角引发了乱斗。
    由一拳开始,双方遂扭打在一起,你打我眼睛我揍你鼻子,你扣我鼻孔我掏你嘴巴,打的口水直流鼻涕横飞,一群人毫无仪表可言。
    究其根本,据说是尚书令属官出言不逊,嘲讽工部官员和工部尚书田丰,遣词造句不太稳压,工部官员气不过,就直接上去打人。
    尚书令属官也不是软柿子,一看同僚被打了,这如何能忍?于是立刻还手,冲上去就是一顿老拳,于是双方开始乱战。
    数十人的乱斗,有六个人被打的鼻子出血,七个人被打落了牙齿,还有十三个人被打成了国家保护动物,场面极其混乱,影响很坏。
    礼部尚书崔琰得知以后,感到十分恼火,立刻上表郭鹏,请求对这些参与斗殴的官员进行严惩。
    要严惩的人包括尚书令属官十人,和工部官员两人,要求将他们撤职查办。
    再明显不过的拉偏架。
    但是崔琰有监管百官仪表的职责,遇到看不顺眼的可以进行弹劾。
    然后他认为这种事情是尚书令属官挑起来的,尚书令属官首先骂人,工部官员只有打人打得比较狠的两人不地道,不负主要责任,所以做出如此判罚。
    并且崔琰还认为尚书令程昱没有好好的监管自己的部下,纵容部下掀起口角争斗,就上表弹劾程昱,要让程昱负连带责任。
    他觉得程昱应该认真认错,反省自己,并且反思自己到底还该不该做这个【天官】。
    程昱闻言立刻上表郭鹏为自己开脱,然后说崔琰拉偏架,不公正,私心严重,请求将崔琰革职,赶出洛阳,不得为官。
    御史中丞桥蕤上表为田丰开脱,指责程昱仗势欺人,无法无天,长此以往就不知道尚书台到底是听皇帝的还是听程昱的。
    内阁首辅曹操上表为程昱开脱,指责田丰以下犯上,胆大包天,一直以来都在针对程昱,也不知道到底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思,居心不良!
    大佬出手,麾下小弟接二连三的一起上表对骂,那场面,像极了东林党和阉党之间对骂的场面。
    局面被引爆了。
    简单来说,就是整个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
    所有参与进来的人互相指责,互相辱骂,互相说对方居心不良,就差互相带着官员到对方的官署里真人k打擂台了。
    牵扯进去的很多尚书台官员为了表示自己的站队倾向直接连公务都不办理了,全都参与了骂战。
    还有几个人仗着人高马大冲到对方官衙门口挑衅,堵着门骂。
    民政部和财政部官员并非主力,但是也被波及进去,站在亲近程昱的立场上参与骂战。
    他们互相之间争着上奏表,一份又一份的奏表堆满了郭某人的案几。
    要说仅仅只是对骂也就算了,但是问题在于为了争论谁对谁错,他们连公务都不办理了。
    郭某人限期要求他们办好的几件关于黄河沿岸灭蝗虫以及兴修治理黄河水利的事情都被他们拖延不办,就知道吵架。
    几天下来,堆积的事物多的累积成了一座小山。
    有人意识到情况不妙,不能继续下去,主张大家暂且偃旗息鼓办理事务,先把手上的事情办完,吵架什么时候都能吵。
    如果不想惹怒皇帝被皇帝惩罚,还是要先把事情办好,否则后果难料。
    结果反而被吵架吵得上了头的人喷的直接自闭。
    有些人心急如焚,三五成群的赶回官署试图处理堆积的政务,结果却被吵架上头的同僚阻止,拉着他们直接上了前线疯狂嘴臭。
    局面直接失控。
    到这个关头,程昱也好,田丰也好,他们忽然发现谁都控制不了局面了。
    就像是积累已久的矛盾被瞬间引爆了一样,程昱和田丰可以开启这样的局面,却无法控制了。
    参谋台见状直接闭门谢客。
    外交部和兵部见势不妙也立刻闭门谢客,官员们躲在官署里不出来。
    刑部早就把门关上了,郭议约束属官不得外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着看好戏。
    这个事情在宫城内引起轩然大波。
    本来大家只是口角之争,尚且还能维持体面。
    结果现在几部官员居然直接上手,就和市井泼皮一样互相辱骂厮打,全无帝国官员的样子,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