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东汉末年枭雄志-第7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飞的乐观是关羽素来比较羡慕的,关羽一直都觉得张飞能活的如此快活就是他的乐观在出力。
    他很乐观,总能找到积极向上的事情,并且为之努力的活下去,这样的一个人,和他在一块的话永远都不会觉得沉闷。
    刘备长什么样子,关羽已经快记不清了。
    但是张飞还活着,还和他在一起效力,这是他感到无比庆幸的事情。
    有张飞和他活跃自同一个时代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
    未来,两兄弟或许还能在一起纵横驰骋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继续横扫千军也说不定。
    魏军追击部队成功追上鲜卑北逃民众并且顺利将之包圆儿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正在向北进军的郭鹏的耳朵里,郭鹏大喜过望,领兵向北前往会和追击部队。
    追击部队的众将得知皇帝亲自带兵向北前来迎接他们,顿时激动万分,紧赶慢赶的,终于在八月中旬和皇帝胜利会师。
    看着垂头丧气神色沮丧且排成数列纵队向南前进的鲜卑俘虏们,郭鹏心情大为欢乐,接见了曹纯、曹洪、李典、关羽和张飞五人,给与他们表彰,夸赞了他们所立下的功勋。
    “你们为我,为魏国所立下的功勋,不会被人遗忘,你们的名字和战绩会永远留在史书上,为后人所敬仰。”
    郭鹏一个接一个的扶起了这五名将军。
    他们用他们的勇敢和顽强,为魏军取得了最大的战果。
    这一波团灭鲜卑,初步统计获其人口四十三万,获其牛羊一百二十余万,获其马匹七十余万,等于一口气把魏国为了这次北伐所支出的全部物资耗费全部弥补回来,然后还有得赚。
    光是这四十三万人口能给魏帝国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超过了这一次二十万大军出征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了。

一千一百二十三 郭某人大笑不止,然后杀意顿起
    了解到这次战争的初步战果统计之后,郭鹏就算是明白那些疯狂开疆拓土的军事狂人是怎么炼成的了。
    真的是太赚了,赚大发了。
    团灭一个强大的敌人,居然真的可以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不算那些牲畜,就是这些被俘获的人口,他们所能创造出来的价值,至少能吃五年都吃不完。
    毕竟人是最值钱的战利品,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对于能否带领魏帝国的子民们熬过小冰河期,郭某人现在已经拥有了不小的把握。
    只要化身为带资本家把这四十三万人的剩余价值榨的一干二净,那么度过这场小冰河就真的不是问题了。
    大漠畜牧经济区的打造也获得了最初的启动资金,依靠这些牛羊马,把大漠畜牧经济区的底子拉起来,骨架搭建起来,然后就是往里填充血肉让它更好的自我发展了。
    预见到了如此的未来,郭鹏就觉得仅仅只是这帮鲜卑人真的够吗?
    小冰河是一个漫长而严酷的时代,为了在这个时代里生存下去,还要养活那么多人口,需要做的准备就更多。
    需要更好的交通条件,更好地运输方式,更好的城池用以御寒,更多的房屋用来住人。
    魏国子民们的负担已经很重了,全国各地各大工程纷纷上马,民力也好财政也好,都快要到极限了。
    这个时候鲜卑人的加入当然是好事。
    这就意味着魏政府只需要花费稍稍的一点点的费用就能使用这批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去办事,大大的减少成本。
    运河项目可以上马了,还能抽调一部分人力去河西四郡协助曹仁军团修路,尽早打通西域大交通线。
    这些都是郭鹏非常想做但是现在没有足够人力去做的事情。
    除了这些,郭某人还有很多很多想要做的事情,仅仅只是这四十三万人,完全不够啊。
    运河,西域交通线,蜀道,江南交通线,辽东交通线
    无论什么地方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啊。
    能不能更多一点呢?
    哪里还有更多一点的人可以拿来使用呢?
    要那种低成本高回报,可以肆意压榨,就算激起变乱也不用担心道德谴责的,镇压之后还能继续使用的。
    沉思间,郭鹏听到了杠铃一般的笑声,一扭头,看到了正在和张飞套近乎的难楼。
    难楼似乎说了什么很让张飞感到高兴的话,张飞大笑不已,发出杠铃一样的笑声。
    郭某人笑了,皮笑肉不笑的那种。
    对啊,早就说好了怎么给忘了呢。
    这一波就不是四十三万人了,而是超过百万人了,超过百万的人力,固然并不全是青壮男子,但是其他人群也能充当劳动力来压榨。
    对他们也不用讲什么人关怀,反正就是一群叛逆。
    被扣上叛逆帽子的家伙们还想要人关怀?
    开什么玩笑。
    有一百多万叛逆人口可以供郭鹏进行剩余价值的压榨,想必郭某人能从他们的血泪里压榨出属于魏帝国的未来。
    本来嘛,这种事情靠着本国人之间的剪刀差就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
    自己吃自己毫无疑问会造成严重的内卷,是有极限的,不想办法吃别人,又怎么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呢?
    只是如今这个世界尚未联通,自己吃自己的模式也是世界各国无可奈何之下共同的选择,直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新的模式展开了。
    欧洲各国一边吃自己,一边吃别人,两头吃,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
    然后他们掌权,变本加厉的推行一边吃自己一边吃别人的道路。
    直到发展壮大到了一定的程度,本国人的反抗越发激烈,这帮人才稍稍减弱了吃自己的程度,加重了吃别人的程度。
    之后当时代进步,新的主义诞生并且影响了一个时代之后,他们才赶快学会了用自由作为遮掩,自诩为自由世界。
    他们从未放弃过吃自己,只是吃自己的模式运行的比较成熟,看上去比较自由,吃相较好,而吃别人的吃相比较差。
    同时他们在吃别人的时候也会顺带着抹抹嘴角,掉落一点肉屑屑给本国被吃的群体。
    所以人们都羡慕他们吃外人的方式,却忘记他们也在吃自己。
    这等不要脸的技术让郭某人每每为此赞叹不已。
    郭某人认为中国未能第一波冲向世界的怀抱走出自己吃自己的模式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非常遗憾。
    僵化的儒式思维让吃自己成为了政治正确,吃别人成为了政治错误,有违仁义之道。
    但是讲仁义之道的人不多,不讲仁义之道的人很多,你不吃,自然有人去吃。
    等于古代中国自己堵死了自己走出内卷的道路,等到仁人志士们想改变的时候,时代已经定局了,冲不出去了,只能静待下一次机会。
    所以说这种事情是真的要抢占先机,留下一个传统也好。
    至少要让人们稍微把目光往外放,减弱儒式思维给人们带来的道德枷锁,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光吃自己是不行的,自己要吃,但是外边的人也要吃,自己是有限度的,广阔的世界才是没有限度的。
    所以这第一波下口的对象,自然就是魏帝国周边的异族政权们。
    南匈奴完蛋了,羌胡完蛋了,魏帝国靠着吃它们修起了蜀道,增加了人口,扩大了耕地,获益匪浅。
    现在鲜卑人完蛋了,南中蛮人也在下一步打击目标之中,只等时机成熟,剩下的,除了膘肥体壮的乌丸还有谁?
    乌丸这五六十万的人口具备相当的体量,且内部已经出现了些许的汉化迹象。
    说汉话学汉字已经是他们之中比较盛行的一件事情。
    而更有趣的是,难楼也不知道听从了谁的意见,居然开始在乌丸内部试行魏帝国的政治制度,还招募了一些幽州的汉人帮他做事。
    比如搞尚书台,搞参谋台,搞御史台,分列官员各司其职,官员名称都和魏国的一样。
    还往下学习魏帝国搞了八部,把三台八部制度完整的复制了过去,一群人像模像样的搞起了政治改革,像模像样的搞起了乌丸王庭。
    里头有汉人,有汉人在乌丸王庭做事,给他们提意见,他们也采纳了。
    很有趣,真的很有趣,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郭某人大笑不止,然后杀意顿起。
    别的事情都还好说,学点技术什么的并不要紧,双方体量和模式相差太大,你学到一些技术并不能改变什么。
    郭鹏一点都不害怕他们学习汉人的部分非紧要技术和语言字。
    但是你学到了精髓,学到了政治体制层面,甚至明白了汉人帝国建立的根本和稳定的根本,试图建立起一样稳固的政权体制,走长期发展道路,那就留不得你了。
    没人比郭某人更明白一个国家兴衰的奥秘。
    而看起来,乌丸似乎正在有意无意的跟着魏帝国的脚步,一点一点往前走。

一千一百二十四 师汉长技以制汉
    自古以来,蛮夷不可怕,学到些许技术也并不值得多么忌惮。
    可怕的是学习了汉人治国理政思路的蛮夷,可怕的是把游牧体制变为封建,从而建立起封建统治的蛮夷国度。
    汉人能建立起坚强稳定的政治体制,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统合能力,这是多少年血雨腥风之下汉人政治智慧的结晶。
    强大的游牧国家就像是无根浮萍,四处游荡,一打就跑,兴盛起来很简单,衰落下去一样很简单。
    汉人建立的国家体制稳定,能够扎根于建设地,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物产,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技术,统合当地的一切,发展为强大的综合国力。
    同时代下,这种综合国力并不弱于游牧帝国、稳定性和延续性远远强于游牧帝国的政治体制才是汉人最大的瑰宝。
    这种体制上的优势,并非是一两个古典时代的技术突破能够取代的。
    就算让难楼掌握了马具技术,让难楼的骑兵也一起进化,郭某人难道就会被难楼打到亡国?
    体制,政治体制,这才是中原帝国最大的优势所在。
    而这一点,往往被北方游牧民族的敌人所忽视。
    他们喜欢汉人丰富的物产和有趣的科技,乐于拥有这些物产,学习这些技术,却对汉人先进的上层建筑不屑一顾,对此嗤之以鼻。
    他们觉得自己的体制是最好的,最合适的,汉人值得学习的只有技术,最重要的也就是技术。
    所以他们的行为颇有一点【师汉长技以制汉】的感觉。
    做出这种事情的满清王朝后来的遭遇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他们师夷长技以制夷,花了几十年时间,折腾出了一个空中楼阁式的【同光中兴】。
    他们很舍得砸钱,乐于砸钱,砸陆军,砸海军,洋人有的咱们都要有,这样就不会被洋人欺负。
    然后砸出了一支近代化装备的军队。
    洋务运动以后的清朝新军有枪有炮有铁甲舰,一应装备全都是同时代最先进的,海防陆防应有尽有,还有本土的军工产业,技术并不落后。
    欧美军队与之相比,并没有什么装备上的优势,他们有的清军都有,部分装备甚至还能自产。
    但是清朝强盛了吗?
    并没有,照样屡战屡败,一溃千里。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军队有的技术装备,清军都有,日本军队没有的技术装备,清军也有,但是结果呢?
    典型的身体比脑子先进。
    上层建筑的落后和腐朽是足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掉技术上的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