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东汉末年枭雄志-第7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谷梁学派式微已久,甚至需要皇帝亲自予以保护才不至于断绝传承。
    左氏学派一直保持生命力,汉章帝时期,左氏学派还在白虎观会议上对公羊学派发起强袭,要求立博士,但是终究没能成功。
    所以春秋学派要想打内战,还是颜氏公羊与严氏公羊两个亲兄弟学派之间的内战。
    荀攸上表的言辞非常犀利。
    他认为颜氏学派以错误的异字传授士人,让很多士人子弟不明真相的学习了错误的学说还不自知,这对于圣人门徒们来说,实在是太可怕,太罪恶了。
    这些伪学不知道害了多少士人学习了错误的思想、错误的理念,使得圣人学说被歪曲,被误解。
    学习这些错误学说的士人当了官以后又会按照错误的思想治理国家,并且传承给后人。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陛下!
    救救圣人学说吧!
    继袁嗣之后,荀攸站了出来,也发出了属于自己的最强音,并且代表严氏公羊春秋向颜氏学派宣战——我要罢黜你的博士!
    他之所这样做,毫无疑问,因为皇帝选中了他,而且皇帝最早就是学习严氏公羊春秋的。
    看起来,荀攸真的很想顺应皇帝的意思,并且依靠家族的优势,把优势发展到底。
    荀攸的发声非常突兀,很突然的就做出了这样的宣言,然后快速传遍整个朝廷。
    这个曾经因为荀彧而被皇帝严厉打压、甚至一度被人认为将会失去全部政治地位的家族,居然在这个档口直接站在了皇帝的身后为皇帝摇旗呐喊,力请开办黄龙殿会议,还要罢黜颜氏学派的博士。
    荀攸!荀公达!
    你到底在想些什么?!
    荀攸的发声和站队让不少士人官员的脑袋晕晕乎乎的。
    可是皇帝很高兴。
    郭鹏表示荀攸为人正直,一身正气,整个朝堂里就需要这样会讲真话的人。
    于是下令褒奖荀攸,并且因为荀攸随他北伐立功,除了晋升左仆射之外,又加封三等颍阴侯,食邑六百户。
    这还不算完。
    荀攸发声站队之后,已故褒成侯孔完的弟弟、礼部员外郎孔赞上表。
    他代表鲁郡孔氏,请皇帝以古文《毛诗》取代今文的齐鲁韩三诗,定《毛诗》为《诗》正统,罢黜齐鲁韩三家诗。
    他以为齐鲁韩三家诗都不是真正的《诗》,带有古韵的《毛诗》才是真正的《诗》。
    鲁郡孔氏,孔子的后代,说出这种话似乎是名正言顺且极具杀伤力的。
    郭鹏接到了孔赞的上表,非常高兴,认为已故褒成侯孔完弟孔赞不愧为当为【百官表率】。
    然后立刻下令着孔赞继承孔完的爵位,立为正统褒成侯,并认为孔子为天下士子做出的贡献极大,至今为止儒学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这足以证明孔子有圣人的资质。
    于是他决定加尊孔子为并加尊号着孔赞接手衍圣公的爵位,晋升礼部右侍郎,传承孔圣人血脉和文脉,继续为天下做贡献。
    衍圣公食邑加九百户,并前封一千户,世袭罔替。
    郭鹏这一套怎么看都是事先商议好的连环册封下来,差点没把士人官员们噎死。
    在孔子身上发力,这些不把孔子放在眼里但是却要靠孔子名头吃饭的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你反对?
    你觉得孔子不配做衍圣公?
    还是说你觉得孔子不配做至圣先师?
    这正大光明的贿赂和利益交换就发生在眼前,使人们却对此毫无办法。
    这还不是结束。
    继孔赞之后,工部员外郎贾逵紧接着就上表,请求代表扶风平陵贾氏,请立《周官礼》为《礼》正统,罢黜大小戴氏礼的学官。
    他认为《周官礼》为周公所作,乃是最正统的周礼学说,其余诸礼都是牵强附会之言,不值一提,还请皇帝陛下全部罢黜。
    财政部员外郎桓典紧随其后上表,代表龙亢桓氏请求皇帝陛下以《欧阳尚书》为《尚书》正统,驳斥古文尚书和大小夏侯尚书,认为它们都是伪学,希望皇帝可以罢黜这些伪学,以正圣人之言。
    这两人都是郭鹏扫荡天下之后才加入郭魏集团的官员,随着历史的浪潮进入郭魏政权之中,并未做出过什么军事贡献,一直都在做行政工作,也算勤勤恳恳。
    但是一个是关中人,一个是豫州人,都不属于魏帝国眼下的主流政治集团。
    虽然他们在东汉帝国的身份一度显赫,但是天下势力重组之后,他们反倒属于之前青兖冀三州人士被打压之后才逐渐冒头的新兴势力集团。
    和西汉专攻一经的学术风气不同,东汉经学家族只要有条件,并不排斥学习各种家学。
    他们大多认同让各分支分别学习不同的家学予以传承,认为这样可以拓展家族的生存空间。
    扶风平陵贾氏就是如此的家族,家族四支分别学习四种家法,可以说为了生存也是努力不懈。
    但是这一次,他们放弃了其他的分支家学,拿出了《周官礼》这一分支的家学参与竞争,看起来还是很有决断意义的。
    相较贾氏而言,龙亢桓氏就比较专一,专攻《欧阳尚书》。
    这和龙亢桓氏在东汉以帝师起家的背景有关联,东汉的帝王们也有很多学习《欧阳尚书》,《尚书》在东汉是不折不扣的显学,其理政思想也影响了不少东汉帝王。
    龙亢桓氏请求以《欧阳尚书》为正统,罢黜其他几家家学所立博士,结束他们的官学地位,仿佛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两人站出来为黄龙殿会议摇旗呐喊加油助威,旗帜鲜明的站队,背叛了其他与他们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经典传承家族。
    他们似乎完全不在意一旦失败之后他们会面临其他经典传承家族如何凶残的迫害,他们好像认定了皇帝一定会获胜一样。
    当然,这一定是郭某人在背后操纵的,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一定是皇帝在背后指使。
    可那又如何呢?
    他们已经给都站出来摇旗呐喊,并且旗帜鲜明的站队了。
    战争已经打响了。

一千一百五十一 黄龙殿会议的召开已然不可阻止
    数日之内,连着五人上表。
    他们代表五个士族头部家族,各自请立各自家学为正统圣人学,罢黜其余家法,正式和其余家法决裂,投向了正统的怀抱。
    这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趋势,他们的发声直接分裂了士人集体,使得部分士人试图进行的大串联行动直接破产,不可再行。
    已经有人投入了皇帝的怀抱,已经有人背弃了士人集体,他们选择了皇帝,而不是选择大家,奔着更好的政治利益去了。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直接失败,郭鹏的统治没有陷入危机,政府也不会停摆,士人们的必杀绝技已然失效。
    于是郭鹏大喜,晋升工部员外郎贾逵为工部右侍郎,表扬他在田丰手下办事得体,且赏赐了一些物品。
    又晋升财政部员外郎桓典为财政部右侍郎,褒奖桓典给与一定的赏赐。
    这两人显然已经是简在帝心的人物了。
    这给一些士人造成了沉重的心理打击。
    有人旗帜鲜明的支持皇帝,旗帜鲜明地站在皇帝那边,已经分散了士人们的力量。
    这就意味着无论如何,皇帝也有人可用,虽然不是那么多。
    士人如果不能站在统一战线上对抗皇帝,就不能让皇帝让步,因为皇帝还有余地。
    有些家族会得到皇帝的任用,就此大大兴盛,有些家族则会失去政治权力和地位,被人打压,迫害,极有可能失去传承。
    这里头的危险性……
    未免也太大了。
    这五人在十二月中上旬接连发声之后,最开始汹涌澎湃的反对浪潮之声已经开始退热。
    很多人开始掂量自己原本的选择,掂量自己是否可以承受相关的反噬,更有甚者开始私下里和这五人接触,想着能否改换门庭,取得一个相对安全的承诺保障。
    五经十四家法并非独立自主各自发展的十四个脉络。
    东汉的士人们也并非仅仅只学习自家家法这一本书。
    很多人都是通晓五经,对五经的各种家法都有了解,对各种家法之间的不同和微言大义的不同解释也有了解。
    比如蔡邕就是一个全能型学者,卢植也是全能型学者。
    东汉朝廷当年就对通晓儒经数量多的士子另眼相看,更加促使更多的学子有条件的话就去多学习别家家法,融会贯通。
    说句不好听的,当今天下只学本家一家家法的士子几乎没有,最少也是学习两三个家法用作比较的。
    所以,最不能接受这一结果的是那些传承不同家法且有授徒资格的家族,亦或是恰好没有学习到这五种被选中的家法的士子,这些人的数量的确不少。
    但是算上危险系数之后,恰好学习了被选中的五种家法的士子们,这心思就开始活跃了。
    他们意识到自家没有家法传承的资格,跟着这些有传承资格的家族闹腾,万一输了,上了朝廷的黑名单,没地儿说理。
    五经家法的解释权被谁掌握,和这些二三流士人家族的士子并没有什么关系,他们还是一样的学,一样的钻营,一样的争取被选中的机会,不会有什么改变。
    而自身的确也是学习了被选中的五种家法,将来就算要走这五种家法的路子,也不会说不出这里头的微言大义。
    士人反抗群体之中出现如此这般分裂的趋势之时,郭鹏颁布了第二道圣旨。
    【虽然黄龙殿会议还没有召开,但是经过黄龙殿会议商讨之后决定的五经圣人法就是魏帝国的官方学术和思想的代表,属于整个魏帝国。
    所有愿意投入圣人怀抱尊奉圣人正统的人都应该被视作圣人门徒,而不应当被驱逐,被排斥,哪怕他原先所学习的并非是正统圣人法。】
    这道圣旨的大概意思就是如此。
    这道圣旨被颁布出来之后广为流传,瞬间击中了一大批不敢反抗皇帝却又心怀不安、担心自己不能被新时代所接受的士人。
    他们没有家传经典,只是靠着士人的身份挣扎在二三四流士人群体之中,到处游学,只求一个上升通道。
    学习什么家法并不是他们所在意的,他们所在意的,是能否得到上升渠道。
    皇帝的圣旨所体现出来的意思就是,哪怕你之前学习的不是相关家法,但是只要你愿意学,就可以来学,可以给你留下上升通道,并且绝对不会排斥你来学。
    话语很委婉,意思很明确。
    皇帝正在告诉大家,你们想要弃暗投明的现在赶快投奔过来,现在不站队,之后尘埃落定了,可就没你们的份儿了。
    延德五年十二月中下旬到年底,洛阳城的舆论风向发生了转变,士人官僚和学子之间掀起了一阵剧烈的争论。
    与此同时,袁嗣、荀攸、孔赞、贾逵、桓典这五个人的府上出现了大量访客。
    有朝廷官员,也有没有官身的士子,还有一些前来蹭热度找机会的寒门学子。
    然后开始有朝廷官员上表,表示支持皇帝召开黄龙殿会议,认为五经十四家法之中一定有错误的伪学,的确应该召开一场会议对这些学说进行系统的彻底的整顿。
    我辈人应该为后人鉴定什么是真学,什么是伪学。
    我们走过的弯路,不能让后人再走一遍,那是对后人的不负责任。
    我们坚决支持皇帝陛下的正确行动。
    他们用冠冕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