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东汉末年枭雄志-第7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下这个局势,皇帝分明就是要废除私学大兴官学,夺取教育的权力,把士人们多少年的努力都毁掉!
    更关键的是,家族的立身之本没了!
    而整个行动过程之中桓氏居然一点都不知道,一点消息都不曾打探到,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情因何而起,什么时候谈妥了。
    他们现在只知道,一切都来不及了,他们被皇帝联手四大家族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根本无法反抗。
    桓氏内部乱成了一锅粥。

一千一百八十一 世界上总是不缺有生意头脑的人
    此时此刻,洛阳之内全是敌人,没什么朋友。
    洛阳之外可能成为朋友的人们根本还不知道这件事情。
    桓氏被孤立成了一座孤岛,一座什么事情都办不到的孤岛。
    而聚集在桓氏府邸门口的士人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不断地离开,不断地向太学方向前进。
    桓氏迟迟不表态,迟迟不能说些什么,这让他们觉得心里没底,他们不至于为了向桓氏效忠而放弃自己的前途。
    不断有人过来劝他们去太学,或是友人,或是亲眷,告诉他们再不去太学的话,可能就来不及了。
    这能行?
    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他们渐渐抛弃了桓氏,选择了前往太学,去做一些他们能接受的事情。
    十四家法已经被罢黜了九家,现在就剩下五家,四家还是支持皇帝的,就剩下桓氏一家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事实上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皇帝公开的圣旨并不能解释所有人心中的疑惑,支持和反对现在都还只是一种概念。
    之所以前往太学,是因为其余四大家族的号召。
    之所以在这里留着,也因为之前对太学的不满,还有因为本身是之前投入桓氏的门生,还有其余那几家莫名其妙躺赢又莫名其妙失去家学传承的家族。
    一直到晚上,宵禁时分,桓氏都没有做出什么反应,于是围在桓氏门外的人们基本上都散尽了。
    他们知道桓氏什么都做不了,而除了本身和桓氏联系紧密、可以得到桓氏私学老师近距离授课的士人之外,大部分也都是挂个名号而已。
    私学老师也不可能完全教授每一个学生,学生千千万,老师就那么多,往往只是挂个名字,就等于在这里接受过教育,是这一家的门生。
    就结束了。
    综合来说,就和内门弟子外门弟子还有记名弟子差不多的区别。
    所以在哪里读书不是读?
    也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读书罢了,就这样抛弃桓氏也没什么不可以。
    人走的差不多了,桓氏还是没能做出什么决断来。
    反而在内宅之中,桓氏和其余几个躺赢家族爆发了极其激烈的争执,甚至还有人互相之间扭打在一起,互相咒骂对方不作为的,家里的孩子哭闹之声彻夜不停。
    宵禁时分,驻守外城的卫军和驻守内城的禁军全面出动,执行严格的宵禁命令,一应人等被全部驱散回家。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宵禁解除之后,桓氏的门口就再没有任何一个士子前来了。
    皇宫大广场上再度出现了大量士子,盯着标注了标点符号的五经狂看。
    看着看着,就有越来越多的士子拿着纸笔过来对着一顿抄录,抄的眼睛都红了也不停笔,从上午抄到了中午。
    送外卖的酒店小厮还有小摊贩们觉得有利可图,都围了过来兜售酒菜和其他胡饼之类的小吃,阵阵香气刺激着士子们的食欲。
    然后他们咽着口水买饭吃,一边吃一边还在不停地抄录,吃完了抹抹嘴,接着抄录,又从中午抄到了日落时分。
    如此接连七天,在皇宫大广场上抄录加注了标点符号的经文的士子们数量极大,乃至于一些寒门学子黎庶学子都从太学里跑出来加入抄录队伍,整个广场被挤得水泄不通。
    很多人呼朋唤友让他们帮着支持自己的生活,借他们一些钱买饭吃,然后自己抄录之后的经文也会给他们继续抄录。
    然后整个洛阳操持着食品生意和饮料生意的商贩们又狠狠的赚了一笔,颇为满足,希望这样的情况再多维持几天。
    反正皇帝陛下说了,这五经和标点符号的存在与意义的介绍会一直存在与皇宫大广场上,除了刮风下雨之外,任何时候都会存在,直到所有对此有需求的人们都满足了各自的需求为止。
    该说不说,洛阳的纸价已经降低到了一个比较不可思议的地步,谁都能买上几张揣怀里好好的端详端详。
    这种情况下,人们大量的买纸,大量的抄录文章。
    然后有些人比较懒,自己不愿意抄,就开始花重金求购抄录完成的士人手上的纸张。
    毕竟纸张虽然不值钱了,但是上头有字的纸张还是无价的。
    这一重金求购的行为再次催生了一个小市场的诞生,接单帮助抄录的生意也有人开始操持了,并且搞到了价格不菲的佣金。
    总之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开始催生各种各样的乱象,毕竟世界上总是不缺有生意头脑的人。
    郭某人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持开放态度的,多让一些聪明勤劳的人赚点钱也好,反正这个行当也持续不了多久。
    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改组并且扩建太学。
    事到如今,太学学子数量激增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了。
    而眼下的太学最多可容纳六千人生活学习,新近加入太学的学子数量却超过了一万人,总人数突破两万的未来就在眼前。
    太学快要被挤爆了。
    也幸亏这些士子家里都是有钱的,不至于抢着住太学宿舍。
    但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郭鹏立刻下令工部出手扩建太学,又下令太学行政组织对太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变。
    太学位于洛阳皇城内,在皇城西北角,郭鹏曾数度去太学视察工作。
    因为郭鹏早就对太学有所规划,所以在寸土寸金的皇城内,郭鹏给太学规划了一大片建设用地,如果全部建设起来,完全可以容纳三万学子的日常学习生活所用。
    太学内不仅有教学设施,也有日常生活设施,就和前汉太学一样,除了教学之外,也有生活所用。
    为了照顾一些家贫的学子,一般来说太学内的生活宿舍都是优先供给这些家贫的学子的,前汉时期还曾有过太学学子带着母亲和弟弟一起住进太学宿舍的事情。
    太学未来肯定会迎来一批家贫的黎庶学子,他们定然负担不起洛阳的高房价。
    所以郭鹏打算扩建太学的时候,也要把太学宿舍好好的扩建一下,以便未来接受更多的黎庶学子前来入读,到时候也不用过于担心住在洛阳的问题,能放心学习。
    除了高房价,洛阳的物价也不低,毕竟全魏帝国的有权有势的人都住在这里,外国使节也住在这里,各种高端市场林立,办一间商铺的成本也不低,物价自然低不到什么地方去。
    这一部分也是需要考虑的地方。
    于是就又到了要国库大笔支出大笔花钱的时候。
    于是相关会议召开,郭鹏召集了太学相关负责人,还有工部和财政部一应的负责人,开了一个联席会议,主要商讨新时期太学的建设问题。
    “关于太学,孤自然是无比重视的,前汉太学最盛时有三万学子就读,盛况空前,孤不求超越,但求达标,太学的一应教学设施和住宿设施,全部按照三万的标准来。”

一千一百八十二 袁嗣忽然觉得背后有点凉意
    
    对于皇帝提出的要求,工部官员面面相觑。
    田丰有些为难的开口道:“陛下,三万的标准……岂不是要将太学现有的规模扩充五倍之多?”
    “当然。”
    郭鹏点了点头:“洛阳城规划之初,孤就已经决定要把太学恢复到极盛的状况,所以一开始给太学的规划用地就很大,只是一时半会儿没有用上,但是那块地就是太学的,不会改变。
    现在孤要求把太学用地给全部利用上,你们工部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不要求建的多豪华,多巍峨壮观,但求结实,耐用,能遮风挡雨,尤其是学子住宿所用的宿舍,更要如此。”
    郭鹏如此指示。
    “可,这笔费用支出……”
    田丰为难的看向了王粲。
    王粲硬着头皮开口道:“陛下,今年我魏虽然没有战事,但是各地工程都在加速推进,那几十万壮劳力加入之后,速度的确是快了很多,也远比民夫要省钱,但多少还是要花一点的。
    本来财政还留有一些盈余,但是之前陛下指示要投入三万人规模的资金和物资,帮助夏侯使君建设漠州,所以眼下来说,国库支出已经没办法更多了。”
    郭鹏皱了皱眉头。
    “之前你不是说用纸代替竹简之后,节省下来一大笔经费吗?那笔钱呢?”
    “陛下,这笔钱臣是打算留着以备不时之需的,历年来夏秋之际各地都有发生旱灾水灾之类的灾害,这笔钱就是为了留着应对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情上,要是这笔钱也动了,那……”
    王粲没把话说下去。
    郭鹏思考了一下,不由得为自己大搞各地基础建设的手笔而微微的后悔。
    但是他转念一想,觉得教育是国之根本,就算工程一时暂停,这方面的事情也绝对不能暂停,之后还有很多事情要推动,现在只是一个开始。
    还有些人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洛阳发生的事情,他们要是知道了,指不定还要搞什么事情。
    必须要一口气把这件事情敲定,稳住洛阳,洛阳稳住了,一切就都稳住了。
    所以……
    “王卿,就用那笔钱,立刻动工,不要迟缓。”
    郭鹏下定了决心。
    “这……”
    “陛下……”
    王粲和田丰都要说些什么。
    袁嗣想了想,没说话。
    “就这样做吧,至于可能出现的灾害,孤,会用内库来担着,你们不用担心,出了事,孤会直接从内库调拨钱粮,你们尽管把钱用在扩建太学的事情上,其他的事情不用管。”
    郭鹏下达了指令。
    皇帝把话说到这份上,王粲和田丰也就无话可说了。
    他们决定按照皇帝所说的去做。
    扩建太学,把太学扩建到足以容纳三万人的读书学习还有日常生活的地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高学府。
    这是皇帝夺取家法传承和施教权之后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而他们将会全力以赴的帮助皇帝。
    别无他选。
    田丰和王粲又看了看一直没说话的太学祭酒袁嗣,这个不知道是幸运还是倒霉的家伙。
    准确的说,这应该是一个被皇帝玩弄在鼓掌之中的家伙。
    因为皇帝的黄龙殿会议,他带着汝南袁氏仅存的一点族人走上了复兴家族之路,眼看着汝南袁氏有光复当年威望的可能。
    然后又是皇帝一声令下,他交出了家学传承,交出了经典解释权和施教权,把一切都交给了皇帝,换取了汝南袁氏的富贵。
    跟皇帝合作的四大家族所得到的待遇,大家已经差不多搞清楚了。
    和皇帝结成儿女亲家,并且爵位世袭罔替不降等,不像其他人那样隔一代降一级别。
    其他人的贵族爵位还不是一等一等的降,而是一级一级的降。
    公爵只用五世就能变回平民,而不是一等公爵降低到二等公爵,那是直接降到一等侯爵,再下一代变成伯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