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东汉末年枭雄志-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召见卢植,夸赞卢植授徒有方,郭鹏有古之名将风范,可以为国安定边疆。
    为此还赏赐了卢植一些东西,也赏给了郭鹏家很多东西,还给郭鹏的儿子郭瑾赏赐,以此表彰郭鹏之功劳。
    曹嵩作为郭鹏的老丈人也在灵帝面前露了脸,乐呵呵的,整个人都有些飘飘然。
    除了郭鹏之外,幽州刺史宗员因为有战功,同样也有罪责,功过相抵,多出来的一部分则加封为乡侯,加一千食邑,赐予田地,以此为封赏。
    原上谷郡太守高焉守土有功,为郭鹏后勤有功,被调任徐州泰山郡守,去内地做太平官员了。
    其余众将皆有封赏,公孙瓒因为抵抗有功,被任命为右北平郡的无终县令。
    赵云和张飞本来有赐爵都亭侯的建议,但是因为出身太低,名不见经传,因此改为赏钱酬其功劳。
    朱儁这边就有点让灵帝感到为难了。
    作为车骑将军和钱塘侯,他有些不知道该怎么给朱儁赏赐,但是又不能不赏,于是只好按照惯例,给朱儁加骠骑将军,加食邑二千,位仅次于大将军何进。
    封赏很快下达,平叛功臣们都得知了自己的封赏,郭鹏得知自己被加了中郎将,还被封为上谷郡太守,心里还颇为满意。
    之前区区一个校尉是没有多大吸引力的,虽然对胡人来说是顶头上司的职位,但是在汉朝体系内还算不得什么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次成为中郎将就不一样了。
    东汉政府的秩序乱掉之前,中郎将是仅次于将军的军职,高于校尉,一般是汉朝非战时常置的高级武官,比二千石。
    卢植当年就是以北中郎将的身份指挥全局统帅大军的,而汉庭给郭鹏加中郎将职位,也就是认同了郭鹏在战时有统帅一军独当一面的资格,最起码也是个副帅。
    当年宗员就是以护乌丸中郎将的身份成为了卢植的副帅。
    所以这一次战功让郭鹏成功的在北地边疆拥有了相当的分量,不仅仅是对胡人可以蛮横了,幽州官员对郭鹏也要礼让三分了。
    整个幽州可以对郭鹏呲牙裂嘴的,也就剩一个宗员了。
    更何况郭鹏还有上谷郡太守的身份,成了郭府君。
    其实郭鹏更中意的是这个上谷郡太守的身份,这个身份不仅给了他在上谷郡内便宜办事作威作福的权力,还给了他自己任命比三百石的郡守掾史的权力,比如功曹史、户曹史、奏曹史、……》》(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百四十 郭府君的烦恼
    汉朝立国本身就是秦代制度和周代制度互相融合的产物。
    它既不像周朝那样裂土封侯直接把权力交给地方,也不像秦朝那样完全由皇帝把持地方官员的任命,形成彻底的中央集权。
    汉朝则是两者兼有,融合两者之长,但是也产生了如此这般的弊端。
    但是此时此刻,对于郭鹏来说,这种规则毫无疑问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郭鹏做校尉的时候,没有自己辟官的资格,只能靠碰运气和家庭出身以及个人威望拉拢人才。
    这样可以拉拢到的要么是自己家人,比如曹氏兄弟和夏侯兄弟。
    要么是出身不佳没有门路的寒门读书人,比如程立。
    要么就是纯粹的底层黎庶,比如赵云,还有关羽和张飞。
    还有就是虽然有钱但是社会地位低下的商人,比如糜氏。
    其他人,但凡有一些社会身份的,都不会来投靠郭鹏,因为郭鹏不能让他们做官,法律意义上,郭鹏没有自己任命官员的权力和资格。
    程立这个长史,臧洪的军司马,夏侯兄弟和曹氏兄弟等人的军侯屯长之类的,都是军队公职,郭鹏举荐,朝廷署任。
    法律意义上,他们和郭鹏之间没有第二重君主之间的关系。
    所谓主公或者明公,都是有开府资格的高级军官或者官员才能被称呼的。
    朝廷里的三公,重号将军,地方州刺史州牧,还有郡太守和国相,这些官员都有开府辟官的资格和权力,才能被称为主公或者明公。
    主公称谓在东汉时期出现,源自西汉时期出先的明公称谓。
    但是关键一点在于,会这样称呼上司的人,都是上司以府主的身份辟来的官员,他们在担任府主授予的官职的时候,会喊辟自己为官的府主叫做主公或明公,以示尊重和感激。
    而多了这样的一层身份,郭鹏也就有了打造属于自己的门生故吏团队的资格,当然,他没有持经典授徒的资格,称不得门生,最多算故吏。
    而这样也是很多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待遇。
    当了郡太守,可以开府辟官,就此成为府君,在上谷郡内,郭鹏就是国君的地位,正大光明的营造属于自己的势力,任命忠诚于自己的官员。
    这种事情实在是再美妙不过了。
    一郡之中除了郡丞都尉长史和各地县令县丞由朝廷任命,其他官员都是太守自行辟官,属于太守下辖的属官。
    一般来说考虑到交通问题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关系,基本上是选择郡内人士担任。
    但是上谷郡属于边郡,是对抗鲜卑的第一线,屡遭兵祸,人口稀少且流动性大,不容易形成地方势力,所以读书人少,很多官员需要从外郡辟来。
    原先的上谷郡行政团队在高焉走的时候就已经有绝大部分选择和高焉一起走了,他们都是高焉的故吏,是他聘用的,自然随他一起走。
    郡丞都尉和长史名义上是朝廷任命,但是也多是太守推荐,朝廷任命,和太守辟官别无二致。
    他们基本上也清楚郭鹏不会任用他们,所以自行辞官,等着郭鹏来办交接就可以跟着高焉走了,换一个地方继续当官。
    郭鹏很快到了郡治沮阳县和高焉办理了交接,接下了上谷太守印绶,麾下众人和高焉麾下众人也办了交接。
    这个时候,郭鹏就有了烦恼,他发现自己麾下的人才不太够用了。
    程立是一定要留在身边的。
    郭鹏打算以太守的身份给程立以正式的身份,让他做功曹,确定第二层君主的关系,从此以后,程立就可以称郭鹏为明公或者主公了。
    功曹在郡官僚体系之中是很重要的职位,属于右曹。
    汉制以右为尊,故重要的属吏在当时均称之为右职或右曹。
    一郡之中,以功曹、五官掾、督邮、主簿为右曹,都有总揽众务的资格,其余各曹只能分管自己的职务。
    东汉发展到如今,政治规则几乎就是以郡为国,开府的郡太守对郡中官员来说如同国君,所以有府君的尊称,而功曹就相当于国相。
    所以郭鹏毫不犹豫把功曹的职位交给了程立,正式辟程立为功曹,给他发俸禄,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办事,寸步不离。
    而后便是五官曹,五官曹为荣誉职务,无一定执掌,也可无所不包,基本来说就是万事通,功曹有缺就用五官曹临时署理功曹等等,地位很高。
    这个职位,郭鹏思来想去便交给了臧洪,除此之外,还上表表臧洪为郡丞,以表臧洪随自己征战多年的功劳。
    郭鹏顾及到臧洪还有额外的身份,所以除了辟官之外,还上表表他为郡丞,给了他朝廷身份,臧洪又可以拿郭鹏给他的俸禄,又能领朝廷俸禄。
    督邮作为郡太守之耳目,分明善恶于外,其主要指责即督查县政。
    其督查范围,一郡之中有两部、三部、四部、五部之分,督查的对象主要是所属县长吏,察其善恶与是否称职,然后报府,以便奖惩,有时且受权收捕罪犯。
    这个可以任命的人就比较多,上谷郡下辖八县,郭鹏决定将全郡分为四部,每一部安排一名督邮。
    这个就毫无疑问了,郭鹏询问了夏侯兄弟和曹氏兄弟四人的意见,他们都不反对,于是郭鹏正式辟夏侯渊夏侯惇曹仁和曹洪四人为属官,分任督邮,兼掌军职。
    又表夏侯渊和夏侯惇两人为左右都尉,主持长城防务。
    除此之外,上谷太守府里留下来的本地吏员只有十几人。
    除了一个名叫荣良的仓曹之外,剩下的都是书记佐官等微末小吏,足以体现上谷郡本地人才的匮乏。
    没办法,上谷郡的人口还没有涿郡的三分之一多,现在甚至不满十万,边郡的劣势就在这里,但是与此同时,边郡的优势也能体现出来。
    豪强少,地主少,地方势力被战乱摧残得差不多了,基本上不存在,太守的权威比很多内地郡国要高很多。
    而且郭鹏身兼护乌丸中郎将一职,总揽上谷郡军政大权,又有威望,上谷郡乌丸右单于难楼还听他的,这个地位就更显得特殊了。
    饶是如此,大权在手的郭鹏却感觉自己没有足够多的职部下可以承担现有的职位。
    思来想去,从外地辟官也不是一时,现在首先要把行政班子搭建起来宣告自己对上谷郡的治理,手下识断字稍微有点化水平的都要顶上来。

一百四十一 他是军阀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郭鹏麾下识文断字的,稍微读过一点书的全部都被拉上来干活儿了。
    郭鹏辟关羽为兵曹,辟张飞为尉曹,辟赵云为贼曹,又辟郭烈做门下曹。
    然后郭鹏又想到了糜竺,写信给老老实实帮自己做生意赚大钱的糜竺。
    郭鹏询问他有没有想法来上谷郡做自己的郡少府,为自己掌管财政的想法,如果有的话,尽管来找自己。
    接着郭鹏写信去家乡,安排郭土和郭金那边把郭氏庄园之中对农务、水利、家长里短纠纷等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人送来一批。
    顺便想把已经十七岁的曹纯喊来上谷郡一起同事,给他安排一个职位,好减轻一下自己这边的人才缺口。
    郭鹏顺便打算问问自己已经做了好几年沛国相的老爹有没有什么人才可以推荐给自己,好让自己这边的压力小一些。
    他特别说要文职人才,武将他这边已经不缺了。
    颍川一带出文人,老爹在周边深耕十数年,又任沛国相数年,应该也积攒了相当一部分人脉才是。
    自己讨伐黄巾军获胜、郭单升任两千石之后,郭鸿那边就已经选择主动和郭单修复关系。
    郭单得到了郭鹏的劝诫,也就大大方方地接受了郭鸿的歉意,还回到郭氏宗祠祭拜先祖,悲伤哭泣。
    修复了和郭氏宗族的关系之后,郭单在沛国做沛国相就得到了郭氏的帮助。
    他的手下聚集了一批来自于沛国本地和颍川郡老家的人才,把班子拉起来,事情也做得有模有样。
    郭鹏希望老爹可以给自己推荐一些靠谱的人才。
    然后郭鹏又派人去幽州并州和冀州寻访人才,希望可以寻访到一些有名气的人才,然后视情况而定,他会亲自出动去拜访人家,用最高规格的待遇辟他为官。
    文人,有才华的人,都好这口,这个时代士族子弟一般都以被名士高官辟召为荣。
    郭鹏是两千石官员,还有偌大军功,在北地一带声威整天,被郭鹏拜访辟官应该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这一点心理郭鹏是一清二楚的。
    当然郭鹏也很清楚,宗族乡土观念很重的时代,郡属吏一般都由本郡人士担任,方便治理,也方便为官,更方便回家,有各种现实原因。
    所以一些身份高有才华也有进身之阶的人是不会响应自己的。
    上谷郡这样的偏僻穷困人口稀少的边郡实在没什么吸引力,除非对方看好郭鹏的未来,进行投资。
    所以他还是把更多的希望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