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东汉末年枭雄志-第9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像洛阳城,长安城,还有河北的邺城,青州的临淄城,荆州的襄阳城,还有扬州的建邺城,益州的成都城,号称魏帝国七大名城,那都是魏帝国房价第一梯队的选手。
    别看魏帝国建立至今才不到十四年,但是整个中原在郭鹏的统治之下都超过二十年了,社会经济恢复的很好,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一些政治、经济中心城市逐渐开始发展,大量商业人口往中心城市聚集,以洛阳为首,城市的地价和房屋价格随之开始腾飞。
    洛阳和长安绝对是整个魏帝国地价房价最昂贵的城市,外地来到洛阳和长安定居办事的官吏、商人一般都是租房居住。
    对于魏帝国那一大票出身并不怎么好的官员来说,能有官署居住,多少省点儿。
    毛玠不属于这一层级,他是高级官员,不可能连个房子都买不起,就算他不是高级官员,他也是士族出身,家中积蓄足够他在洛阳生活优渥。
    他在长安城里另外买了一间院子作为自己的家,家人都住在那儿,他自己一般就住在官署,偶尔回趟家,理由是他不喜欢公私混杂,不想把家也放在官署里。
    这倒也好,省了不少事情,郭鹏直奔毛玠的家里去,毛玠大开府门,带着妻子两个人站在门口迎接郭鹏。
    “不错,就两个人,我还以为你会把全家人都给喊上。”
    郭鹏下了马车,满脸笑意:“可我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了,只是个太上皇,全家人喊来,我也没办法提拔他们。”
    郭鹏下来就很轻松的讲了个冷笑话。
    我信你个鬼!
    毛玠暗暗吐槽。
    郭鹏虽然退位了,不再当皇帝,可是在魏帝国子民们的心中,他就是独一无二的最高统治者,当今陛下只能屈居第二。
    他只要还活着一天,就是当之无愧的魏帝国之主,没人可以动摇他的地位,当今陛下也不行。
    而且说真的,他要是和当今陛下说一两句,想提拔某些人,当今陛下难道能拒绝?
    只是他想不想、愿不愿意这样去做罢了。
    没看到程昱现在还是那个凶悍的司隶校尉吗?
    没看到如今京城二十三个诏狱里的贪官污吏正在等着被处死吗?
    当今陛下可曾出言一次要从诏狱里放出某个人?
    在毛玠看来,郭鹏的确交出了很多权力给当今陛下,但是至少有两个权力还在他手里。
    一个是学部,管理天下教育资源的权力,便于他的教育改革行动。
    另一个就是司隶校尉部,发动对官员的大清洗的权力。
    尤其是第二个。
    那是掀起大风暴的权力,掀起当今陛下都无能为力的大风暴的权力。
    有朝一日,如果真的再度发生了大型政治风暴,那一定不是当今陛下主导的,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当今陛下一句话都不敢说。
    所以说有些话郭鹏可以当笑话说,毛玠怎么敢当笑话听呢?
    于是毛玠赶快回复。
    “臣年事已高,三个儿子都已经独立成家,搬出去住了,甚至都不在长安,只有女儿还在身边,臣和妻子还有女儿相依为命,仅此而已。”
    “原来如此,哈哈哈哈。”
    郭鹏哈哈大笑了一阵,又把郭承志介绍给了毛玠。
    “这是我长孙,承志,承志,拜见毛使君。”
    “毛使君安好。”
    郭承志躬身一礼。
    毛玠刚才还在想这个跟在郭鹏身边的年轻人是谁,一听是嫡长孙,吓了一跳,连忙回礼。
    “臣毛玠,拜见公子,公子安康。”
    “孝先,无需多礼。”
    郭鹏上前扶起了毛玠:“承志没有见过世面,这次出巡,就把他带在身边,让他见见世面,开开眼界,了解一下天下,他不过十五岁,你跟随我的年月都比他的年岁要长,他给你行礼,是应该的。”
    “臣不敢僭越。”
    毛玠坚持不受。
    郭鹏也不勉强,拍了拍毛玠的肩膀,便领着郭承志,随着毛玠进入了他的府邸。
    而曹兰等五人则在毛夫人的带领下直接往后院去了,说是那儿有不错的花花草草和毛夫人亲自准备的糕点,请太上皇后等人去品尝。
    两拨人分头行动。
    郭鹏和郭承志跟着毛玠来到了他家的前院。
    毛玠的府邸占地面积是挺大的,但是看上去并不奢华,没什么昂贵奢侈的家具、草木、珍奇动物啥的。
    家中摆设都比较简单,颜色偏深,处处彰显的都是威严和肃穆,给人一种看起来就觉得毛玠是个正经人的感觉。
    “听人说,你生活简朴,经常穿布衣,吃糠咽菜,不怎么吃肉和上等的稻米,也不怎么穿华丽的衣服,甚至有些人觉得你穿的过于简朴,不太像是一个州刺史级别的高官,不能让人感觉到你的威严,你怎么看?”
    郭鹏和毛玠漫步在他家的前院内,边走边笑着说道。
    毛玠原本在偷偷打量着郭承志,闻言,便笑着摇了摇头。
    “这种装腔作势摆出来的威严,只是在遮掩官员的无能罢了,真正有为之人,哪里有时间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呢?”
    “说得好,装腔作势,自以为高人一等,这种官员,最是无能了。”
    郭鹏点了点头,看了看身躯不再挺拔的毛玠,略有些感慨的开口道:“从初平年间你跟随我,到现在为止,也有二十余年了,这些年,我一直都把你放在边地,不曾让你去中央,你可曾感到委屈?”
    这种政治正确的问题根本不需要思考。
    “太上皇信赖臣,认为臣有能力平定边地,安抚边民,能为太上皇分忧解难,这是臣的荣幸,怎会感到委屈呢?”
    毛玠的回答非常得政治正确。
    郭鹏大笑不止。
    “哈哈哈哈哈,孝先啊,你可真不愧是宦海沉浮二十多年的老官员了,这话说的,滴水不漏,任谁也没办法从你这句话里挑出什么毛病啊,难怪京城里那些人对你恨的牙痒痒,愣是拿你没办法。”
    郭鹏伸手拍了拍毛玠的肩膀:“这滴水不漏的功夫,满朝文武,还真没几个人能和你相比。”

一千四百五十三 尴尬的州刺史们
    郭鹏一句话说的毛玠是心里一突。
    他忽然有点慌。
    “太上皇,臣只是想在自己的分内,把事情做到最好,别无他想。”
    “什么别无他想,你就不想和陈公台一样去中央朝廷里执掌大权?你不敢说,我可清楚得很,地方官的权力可是给我限制的很厉害,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都要看中央的脸色。
    当年鲜于辅和顾雍都曾经上表给我,说手上实权有限,很多事情没有中央配合就办不了,因此不受重视,难以得到下级官员的尊重,甚至会被郡太守顶撞,所以多次恳请我赋予威权。”
    郭鹏看着毛玠,笑着说道:“你没这样想过?我听说你和扶风郡守之间的矛盾可不是一年两年了,是吗?”
    毛玠略有些尴尬。
    “臣与扶风郡守之间的矛盾为的是国事,而不是私怨,他就是不愿意遵从臣的政令放开坊市限制,与臣争论多次。”
    “我当然知道你们为的是国事而不是私怨,否则我能不出手干预?但是被郡守顶撞,你就没有不满吗?你就不觉得心中愤懑吗?”
    感觉到郭鹏正在诱导他说出不满的话语,毛玠有点小害怕。
    这是钓鱼吗?
    思来想去,毛玠觉得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面对这位,还不如老实一点交代。
    “太上皇,这些年,臣确实有些为难,刺史职权看似很大,实则处处受限,若没有中央支持,实在难以对地方郡守做一些强制性的要求,难以贯彻政令。”
    毛玠所说的也的确是延德初年以来各地州刺史的真实感受。
    除了边地如漠州、平州、云州、交州这些地方因为特殊军事、民俗情况而被郭鹏赋予威权的特别州刺史之外,其余内地各州的州刺史的职权那是真的被限制的很惨。
    边地四州的州刺史夏侯惇、鲁肃、田丰、满宠四人完全掌握行政权,威权十足,对下属有着一定的压迫力和控制力。
    下属如果与之产生龃龉,他们一封奏表,只要理由充分,朝廷往往会站在他们那边。
    一旦发生战争,还能全面掌控除了军事行动之外的一切权力,州中一切战略物资调配全部都听从州刺史的吩咐,州刺史会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和州军事长官共享实权。
    就眼下来看,边地四州的威权刺史还要维持一段时间,否则不足以镇压边地四州时不时冒出的反抗苗头。
    内地各州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基本上州刺史的权力看似还是很大,和边地四州一样,可是都被中央设置在地方的机构干扰、侵夺,名义上属于刺史的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中央机构总要插手。
    中央各部门已经不再接受尚书台的领导,尚书台虽然还存在,但是没有首脑机关,名存实亡,尚书台各部门直接接受皇帝的领导,然后往地方设置了很多地方分部。
    财政部有设置,兵部有设置,刑部有设置,吏部有设置……
    中央部门的地方分部承接皇权,分部官员在地方上极为强势,地方官员职位越高,受到的掣肘就越多。
    职位越低,反而因为需要具体办事,所以掣肘少——他们直接听从中央命令办事去了,没有掣肘。
    州刺史是地方职权最高地位最高的官职,堪称封疆大吏,同时也是受到职权侵夺最严重的职位。
    延德三年以后,州刺史想要办事,如果没有中央的支持,就难以对地方郡县形成有效制约,本身能做的事情较为有限。
    往往州刺史一个行政命令颁布下去,响应者寥寥,或者都是响应了可是行动极为迟缓,等着中央的态度,中央默许他们才跟着做,中央不满,他们坚决不做。
    阳奉阴违者甚多。
    这种权力架构往往让一些性格上较为强势的州刺史很是苦恼。
    他们费尽心思戴着铁链跳舞,勉强维持自己的体面,在中央部门地方分部的层层夹击之下求生,多多少少还想着做点事情。
    而一些性格上较为弱势的州刺史看清了皇帝的需求和皇权的扩张,则主动放弃挣扎,主动成为花架子、橡皮图章。
    中央机构能插手的事情就不干预不参与,放任自由,凡事都和中央部门商量着来。
    你们说可以,我再办,咱们事先通气,达成一致意见,省得到时候和中央部门产生龃龉,闹起来没自己的好果子吃。
    于是在某些州,中央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地方事务基本上都是从中央直接下到郡县,越过州一级别直接执行,州刺史在这个过程中就和不存在一样。
    他们的权力只剩下中央部门管不到的边边角角,十分尴尬。
    尤其在延德九年十年天下豪强大叛乱之后,中央对地方的掌握力度进一步增强,这一增强趋势集中体现在税政上。
    大量税吏四散而出巩固地方,清丈土地,清算豪强,直接掌握了地方的税政,把住了地方行政的命脉。
    延德十年前后,因为郭鹏清丈土地的政策爆发大叛乱,从而导致天下势力来了一次大清洗和大重组,中央权势更加旺盛。
    于是,某些本身就比较弱势的州刺史因为进一步失去权势,更是被一些好事人戏称为点笔先生。
    意为有事没事动动笔,在纸上点一点,但实际上什么决定都无法做出,看上去体面,实则无足轻重。
    一些性格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