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烽火岁月-第5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防止小鬼子的入侵。为此,你们的使者,甚至还说了一通云里雾里的,什么经济危机之类的话语。
对你们的这个提法,我选择了相信。所以,渴望统一华夏的我,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且,在你宣布东北易帜之后,我还觉得你这个人不愧是你父亲的儿子,有担待,有魄力。毕竟,虽然说易帜与否,东北都是你说了算。
但是用古时候的话来说,如果不易帜的话,你就是争霸天下的诸侯之一,但是易帜之后,你只是镇守一方的节度使而已。这其中的差别,大了去了。那个时候,我是对你有些钦佩的。
然而现在呢?你瞧瞧你都坐了一些什么事儿?一枪未放,你就跑到关内来了?老蒋的命令?扯吧。如果,老蒋敢给我下达这样的命令,我直接撕了他。你说吧,你准备怎么办?什么时候发起反攻?你应该明白,只要日本人一天还呆在东北,你身上的耻辱就依然存在。”
历史上九一八前后,华北实际上是奉系军阀控制的地盘,当然了那是在张学良易帜的情况下。所以,张学良撤退的时候,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但是,现在由于杜历的影响,吴佩孚所在的直系可是一直盘踞的华北。所以,张学良的撤退远没有历史上那么的容易。甚至,还差点儿和直系发生交火。当时,张学良带着撤出关外的几十万东北军,就停滞在当初和直系划定的那个‘非武装区’来着。
而那个时候,吴佩孚并没有在北平,而是在洛阳。所以,张学良得以成功的‘暂居’在华北。得到这个消息的吴佩孚,可以说是暴跳如雷。到后来,即便是他来北平了,张学良求见,他理也不理。
虽然,九一八之后,吴佩孚并没有马上发表什么抗日言论。但是,在他的示意下,东北军却被死死的压制在那一片狭小的区域之内。而这些东北军要做的,就是抵抗日本人可能的侵略。同时,在他的命令下,对于日本所谓的华北驻屯军,也加强了监视,以防他们再次炮制一个九一八。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日本人似乎没有马上出关的意思。所以,吴佩孚又想到了反攻这个词汇。至于,听出南京政府的指挥?扯呢吧。当初,即便是张学良易帜之后,他依然和老蒋过了几招儿。虽然,老蒋的战斗力比他预期中的要强。但是,北伐军也没有如同历史上那样,直接打到了京津地区。
所以,当他发觉日本人暂时并没有打华北的注意之后,也就想到了反攻。当然了,要发起反攻,张学良当然是少不了的人物。甚至,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只要张学良真有反攻的决心,那么就算是南京政府不拨款,他也会鼎力资助。
也许,在张学良刚刚抽上鸦片的时候,日本就发动九一八,没准儿张学良就不会不予抵抗了。但是,现在的张学良显然毒瘾已经很大了。而毒品这个玩意儿,一旦成瘾,对一个人精神的摧毁那是可以想象的。所以,面对吴佩孚的询问,张学良并没有给予正面的答复。
“在上海,和日本人的战斗依然打得很凶。但是,政府并没有和日本人宣战,也没有派兵增援。难道,您就不能看出一点儿什么吗?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挑起和日本人之间的战争。那么,日本人肯定会增兵上海的,那样的话就会爆发全面战争了。”
以前,张学良虽然还是对和日本人开战有所顾忌,那么在张作霖身亡之后,国仇家恨让他必须放弃到这种恐惧。所以,他买飞机,买大炮,都是为了和日本人作战来着。可惜的是,到最后,他高价买来的这些东西,并没有发挥他应有的效果,全都成为了日本人的战利品。
“哼,如果不是顾忌这个,我早就攻击日本人在华北的驻军了。区区几千人,即便是他们的装备占据优势,要剿灭他们,也不费太大的功夫。而且,我也用不着来找你了,直接就让我的部队出关杀鬼子去了。”
这确实是吴佩孚的顾忌,不然的话,这个随着南京政府的成立,而且他这边宣布易帜之后,似乎逐渐消失在众人视线当中的军事强人,早就在九一八之后发出他应有的声音了。而且,他也不会让张学良来见他了。
虽然,他也很想早早的发出他自己的声音,让狂妄的日本人知晓,华夏也不是无人。但是,他的威信在易帜之后,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当然了,这种打击是相对于在直系中的老人们来说的,毕竟他们不怎么认可吴佩孚的这个决定。
可惜的在,曹锟虽然时不时的拉拢一下人手,算是给吴佩孚使绊子。但是,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曹锟绝对是吴佩孚的坚定支持者。而且,吴佩孚的这个举动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对的,至少,那些基层军官,特别是读过书,喝过洋墨水的人更是坚决的支持。
因为他们明白,怎么样才能够让国家更加壮大。而那至少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国家统一。以前,他们是追求的自己完成统一,但是努力了这么多年也没见成效。现在,换一个方式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然而,九一八之后就不一样了,就算是他想要和日本人开战的想法,得到了这些青年军官的支持。但是,这一次曹锟却不是如同以前那样,给予他坚定的支持了。很显然,对于这个时候挑起和日本人的战争,曹锟还是有些疑虑的。
当然了,这不能说曹锟就是一个卖国贼。至少,历史上日本人占据华北后,曾经邀请寓居天津的曹锟出面支撑局面。但是,被曹锟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而曹锟犹豫的原因很简单,在他看来,日本人并没有打他的主意,所以能够不开战还是不开战的好。
毕竟,在曹锟看来,日本人不是什么软柿子,他们就算是开打,也不一定打得过。当然了,只要有五成的胜率,曹锟绝对支持打。毕竟,这可是捞民意的好机会不是。可惜连五成的胜率都没有,所以,只要日本人不来打华北的主意,那么有些事情就不必强出头不是。
所以,从九一八到现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吴佩孚就把时间花费在说服曹锟身上了。这也让吴佩孚非常的无奈,在他看来,如果九一八之后就当即立断,出兵东北的话,那个时候日本人根本就没有站稳脚跟,一切就好说了。
但是,曹锟不同意,他也不能蛮干不是。如果,换做是其他人拦路的话,他肯定会直接让人走路。而日本人在上海开战之后,他察觉到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如果,等上海的战事一有结果,那么到时候就会默认东北现如今的局面了。
而为了说服曹锟,他才退而其次,说是用东北军作为主攻的力量,他们只是提供一些财政上面的支持。甚至,还可以藉此机会,逐步渗透掌控东北军,这才让曹锟意动,也就才有了他这次和张学良之间的会谈。
而这次艰难的选择,也让他有些迷惑,他一直以来的选择,是不是错误了。如果,当初他听信了手下人的提议,不给曹锟不遗余力的支持,而是他自己上位的话,哪里来今天这么多的事端。不过,这个想法也就是一闪而过而已,很快就被他抛到脑后去了。
但是,让吴佩孚愤怒欲狂的是,他好不容易摆平了曹锟,达成了一致意见。但是,却在张学良这里碰壁了。要知道,他觉得张学良这里应该是没问题的。所以,他以前都没有就这个问题和张学良沟通的意思。实在是,他害怕自己会不顾体面的大骂张学良。
但是现在,吴佩孚真有大骂的冲动了。在他看来,现在张学良被授予不抵抗将军的称号,他麾下的东北军将士也多有打回去的愿望。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他对自己的这个提议也不会拒绝才是。
更何况,这不是军阀内战,这是国战。虽然,自己说的,只是给予他物资上的支持。但是,真打起来了,他肯定会派遣部队参战就对了。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张学良居然会拒绝他的提议。而拒绝的理由,居然是害怕和日本全面开战。这个很适合,他真想破口大骂,人家都已经侵占你的国土了,你还害怕和人家开战。
这个时候,吴佩孚无比的怀念那个曾经和他争权夺利的土匪。至少,他肯定要比他的儿子有担待得多。甚至,如果那个土匪依然存在,九一八还能不能发生也还是一个未知数呢。看来,还是小鬼子狠,他知道他们的绊脚石是什么。所以,早早的就把他给害死了。几年过后,东北就入手了。
一时间,吴佩孚颇有些意兴索然的感觉,似乎提不起什么精神来,挥挥手示意张学良可以离开了。要说,他这个举动,是失礼至极的举动。但是,他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而遭到慢待的张学良当然知晓其中的缘故,略显尴尬的告辞离开了。
“大帅,结果如何?怎么我看他的神色有些不对啊。”
吴佩孚和张学良谈进兵事宜的时候,当然不会大张旗鼓的谈这个事情。所以,也就他们两人而已。看到张学良离开了,才有人进来询问结果。毕竟,如果谈成了,他们就会踏出收复东北的一步,打击日本人嚣张的气焰,一想到这个,他们都热血沸腾。对于他们这些军人来说,就算是当兵是为了吃粮,这打自己人和打外国人的感觉显然不一样就是了。不过,看到离开的张学良和吴佩孚的脸色都不是很好,至少没有那种决死一战的气氛。所以,他们一颗心也就止不住往下沉。
“虎父犬子啊。”
虽然,吴佩孚没有多说什么,但是这几个字就已经足够了。想到,当初被他们赶出北平的张作霖,再一次派人来北平,却是为了谈和,而且原因还是为了日后抵抗日本人做准备。但是,现在他的谋划去付诸东流,他的儿子一枪未放就把东北给丢了,如果他地下有知,会不会再气死一次。
“大帅,看来,我们也得加紧防备了。这几个月来,您的活动可不是那么的保密,日本人肯定知道您的主张,我担心他们会像对付张大帅那样,来对付您。”
黄百安说这话的时候,略微带了一点儿小心。要知道,在张作霖遇害之后,他们就提起过这事儿。但是,却被吴佩孚给拒绝了。这会儿,看自家大帅这样子,似乎有些感怀张作霖的‘早亡’,所以他干脆再次提了出来。也没有抱太多期望,无非是答应固然好,不答应也无所谓。
然而,让他们意料不到的是,这一次吴佩孚并没有如同以前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那样,勃然作色,坚决予以反对,反而是有些沉寂。看到这个表情,黄百安他们相互看了一眼,觉得有戏,当下加大了劝解的力度。
“好了,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你们安排一下吧,我可不想和张雨亭那样,死都死了,到头来还得被气死一次。”
听见吴佩孚这么说,黄百安他们才松了一口气。天知道日本人会不会再打同样的主意,要知道自从九一八之后,华北的日本人就有些蠢蠢欲动的感觉,特别是那些日本浪人,更是一个个的在街上晃荡,存心找茬儿来着。而他们不敢想象,若是吴佩孚和张作霖一眼,被刺杀了,那么华北会乱成什么样。至少,再也没有人能够把现如今的直系给联合起来。而不能联合的直系,在日本人入侵的时候,有几个人敢坚持抗战,也就苏未可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