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明日不落-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知,阿拔斯二世却教训了那宦官:“大明有着自己的礼节,而且梁大使远来是客,怎能如此无礼,拖下去,将这个阉人用鞭子狠狠地抽。”
    那宦官没想到拍马屁变成了拍自己,慌忙下跪认错。梁海晟倒是笑吟吟地在一旁看戏。这位阿拔斯二世他也早就了解过,是一位中兴之主,比较英明。
    阿拔斯二世说道:“波斯跟大明有着长久的友谊,两国曾经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而且就是在最近,大明也成为了我们的邻居,赶走了令人讨厌的乌兹别克人,这是一件令人相当欣喜的事。”
    梁海晟没有想到这位沙阿的定调是这样的,他看上去是故意展现友好的一面。
    对于萨非王朝,大明是真的懒得再对其进行殖民或者什么工作了。伊朗高原也算不上什么宝地,大明更有兴趣的是控制海湾地区。
    梁海晟顺坡下驴,道:“大明也有相同的感情,在我这次来之前,我们伟大的光复皇帝陛下曾经嘱咐我,希望能够跟波斯建立良好的关系,划定好我们的边界,签订互不侵犯的条约,双方进行贸易。不管是通过陆地的商路,还是从南边的海洋,我们都有着很大的贸易合作潜力。”
    阿拔斯二世一拍巴掌,赞道:“非常好!”
    这位沙阿其实对大明的实力很清楚,一个东方的帝国消灭掉了鞑靼入侵者,甚至赶着鞑靼入侵者到了内亚地区。这个幅员如此辽阔,人口众多,甚至有着先进武器的帝国,理智的阿拔斯二世知道波斯惹不起。阿拔斯二世不是一个特别热衷战争的统治者,尽管萨非波斯跟奥斯曼有仇,但是在他在位期间,两国保持了相对友好的关系,使得波斯得到了和平和发展。
    对于大明也是一样的,阿拔斯二世不相信大明会放着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活人的内亚地区,再向南挑战地形崎岖的伊朗高原和山脉,来占领他的地盘。
    梁海晟在萨非波斯的外交活动搞得异常顺利,阿拔斯二世是一个非常好讲话的统治者,他其实也并没有多少底气在谈判桌上跟大明争论,不过好在梁海晟为了达成一个令人满意的成果,也没有要什么特别过分的东西。
    与阿拔斯二世的商谈成果是卓著的,大明同波斯签订了一个《伊斯法罕条约》。首先是二者正式建交,建立公使级外交关系,互设大使馆;其次,大明和波斯划设边界,以科佩特山脉及等自然分水岭为界,北面为大明属地,南为波斯,双方互相承认对方拥有完全主权;双方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大明商船允许在波斯任意港口进行贸易,享受相对较低的关税,同时大明也开放波斯的商人来到大明的任一边境城镇和港口进行贸易,享受较低关税;第四,大明接受波斯派遣一百名留学生来到大明学习,大明同时向波斯派遣一个军官顾问团,开启对波斯的军售,协助波斯军队进行现代化。
    总体来说,伊斯法罕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大明在没有多大拿捏波斯的兴趣的同时,给予了波斯尊重。

463 放贷和行医
    伊斯法罕条约是大明首个跟非欧洲国家、非大明传统朝贡国签订的平等条约,也成为了后世历史爱好者们证明大明在17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并不是一个霸道强权的征服者国家,同样持着平等互利互惠和尊重他国主权的态度。尽管类似的争论更多是一种让大明符合某种不必要的道德观念的形象想象,而那个时候大明已经完全不一样的一种存在了。
    对于萨非波斯来说,与大明的外交关系的确立,同样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阿拔斯二世敏锐地发觉到了由于波斯传统的商路的衰落和断绝,加上内部的各种问题,使得萨非波斯的财税枯竭,而进一步加重国内课税可能导致更严峻的社会问题,增强与大明的贸易联系,无疑是有必要的。
    与此同时,阿拔斯二世也清楚地明白大明的强大和先进之处,虽然他并没有什么系统地接受革新理念之类的东西,但是也希望波斯能够模仿学习大明。
    当然,大明的商人开始利用这个机会在波斯开辟着自己的生意。
    于成龙在伊斯法罕的国宾馆之中,擦着脑门上的汗,看着身旁的大明银行家甘兆龙与波斯宰相卡赞·鲁哈迪亲切地握手,仍是感觉到不适应。
    梁海晟也面带微笑,对于成龙说道:“于主任,难道您不觉得这是我们的一次胜利吗?”
    于成龙道:“本官大致能理解,为什么甘兄和梁兄如此开心,不过毕竟是放贷之事,兴许本官还是太旧派,略微难以接受。”
    是的,这位于大人还是有些错乱,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朝廷要公然向他国放贷。
    事情的起因是,波斯希望获得大明的新式商船以扩展自己在印度洋上的贸易,于是波斯希望向大明采购商船,顺带获取造船技术。对此梁海晟也是支持的,毕竟大明制造飞剪船的相关技术,已经不是不能向外出售。而且本身波斯缺少木材,像样的木材还是要靠大明的商船从缅甸和印度获取,这又是一个生意。
    波斯缺少足够的资金,于是随行的大明皇家银行的一位经理人甘兆龙直接提出,向波斯提供信贷,用以购买大明制造的商船,以及获得大明造船厂的帮助,在阿巴斯港建造一个造船和修船厂。总合同价格金额非常高,已经超过三十万两,大明赚头很大。而对大明银行家而言,拿出一笔三十万两的钱,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国内一个大型国企进行一步开发的资金。
    这笔信贷的抵押也是很可靠的,甘兆龙划出了一块阿塞拜疆靠近里海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是巴库油区,作为抵押,或者波斯可以在阿巴斯港等地设立与大明的联合海关,以限期关税权作为抵押。而且这种限期关税权只针对来此的大明商人,意思就是如果波斯无钱还债,那么这个联合海关收取的大明商船的进口关税,将偿还这次信贷的本金和利息。当然,为了展示波斯的诚意,他们还是要付一笔定金。
    对波斯而言,没有实际拿出多少资金,获得了重要的商船和造船厂的技术。而与大明来说,有关税权作为还款保障,再加上一块可收取的土地作为第二重保障,风险已经被压到非常低的程度了。这也是一个好生意。
    实际大明也不希望波斯违约,因为强制执行起来也挺麻烦。大明仍旧是想安安静静地做生意,赚点小钱钱。
    甘兆龙看出了自己的形式上级于成龙的担心,他笑着解释道:“于主任,我们的银行有着非常健全的风险管控机制,我们可以贷款给有一个强有力政权的波斯,但是不会贷款给什么天方半岛(阿拉伯半岛)上的某个部落酋长。金融是我们的有利工具,要妥善运用。这是皇帝陛下说的话。”
    于成龙点点头,不再多言。
    几人结束了同波斯宰相的签约,波斯宰相满意而去。随即他们在国宾馆中又见了一个人,环球舰队中的一位医生,赵青索。
    三万多人的舰队自然要有非常多的医生,赵青索是其中一人。这位赵青索是湖南人,也是读书行医世家,后来接触到了白明修带来的现代医学,很快便成为了结合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一位良医。医科在大明也是非常热门的行业,不仅在舆论上极高地推崇医生、教师、工程师等职业的地位,而且受雇于大型国营医院的医生收入也不错。
    梁海晟等人之所以要见赵青索,是因为赵青索提出要留在波斯,开设一家诊所,为波斯人民治病。
    于成龙上来便道:“赵医生医术高明,正是我大明能用得上的人才,为何选择要留在波斯呢?”
    赵青索道:“我大明医卫事业进步迅速,每年都会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医生,而且我们也处在医卫技术进步的前沿,即便没有了我,也有大量的新医生出现。而在大明之外,许多地方的人们都处于病痛之中,这些病痛本该是很容易治疗的,但是他们却享不到身为大明子民的福。医者仁心,我想如果能够传播一下大明的医术,传播一下我明人的仁心,也算是这辈子积攒了功德,也让这世界上异邦人能够更加了解我大明。”
    梁海晟似乎懂了,问道:“赵医生你是明医会的人是么?”
    赵青索颇为自豪,答道:“正是。”
    于成龙倒不明白了,问道:“明医会是何物?”
    “明医会是我大明一部分医者仁心的医生组成的一个组织,这是一个极为理想主义的组织,其认为医生的天职即治病救人,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不畏艰苦,去救治每一个病人,他们的格言是:‘救尽天下病痛人’。很多明医会的医生现在都驻在偏远的山区,听说许多人也来到了南洋一些缺医少药的地方,帮助土人。赵医生,恐怕是首位要在大明之外行医的明医会成员了。”
    赵青索微笑道:“这倒不准确了,我们的一位同仁已经去了北美,生活在万岁城,救助那里的同胞和土人,这一次环球舰队里,一共有十二位同仁,我准备在波斯留下了,有一些人则准备去留在非洲,留在欧洲。”

464 赵青索
    可以说,明医会这个组织已经产生了在这个时代有些令人惊奇又疑惑的国际主义精神了。虽然明医会的核心思想是坚持医生治病救人的操守,本质上是一种儒家式的仁,但是随着明医会真的大量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施展他们的医术,必然会产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
    白明修就认为,明医会传播的并不仅仅是医术,以及让人活下去的希望,它传递的其实还包括中华文化、影响力。
    西方世界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满世界跑的一个重要群体是传教士,他们去到那些原始落后的地区,在那里建立教堂,学习当地语言,与当地人一起生活。这些传教士往往还带着自己的其他技能,比如来到中国的传教士们就在天文、工程等领域有自己的建树,某种程度上他们促进了当地的文化进步。自然,他们也是带着目的而来的。
    大明不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神,不存在要推广世界的宗教,但是任何一个企图控制世界的国家都需要自己的精神被其他民族领会,并受到一定的认同。大明是不可能有传教士的,但是大明可以有一群愿意深入世界每个角落去救治百姓的医生。
    这也就是明医会的由来。
    明医会不是诞生于某个充满仁爱之心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医生的创造,它的诞生不是偶然,而是一贯充满了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喜欢行一谋十的白明修在某一天决定搞这么一个东西。
    尽管没有人知道,但是确实如此。明医会的初衷并不是“救尽天下病痛人”,而是白明修要让一群拥有崇高道德形象、救苦救难的医生们,向全世界输出有关大明正面的东西。
    没有什么恩德比活命的恩德更大,而接触明医会的这群“完人”们,不同地区的人们自然能够感受到那种精神力量,中华文化中的仁、大明先进的医疗技术、大明宽容的社会风气,这些东西都会导致这些地方的人充满对大明的美好想象和认可。
    大明一方面确实在向世界传递着血与火,但另一方面也会给世界生命的光辉。
    实际上,赵青索来到波斯之后,第一个救治的病人还不是普通人,而是阿拔斯二世本人。阿拔斯二世的健康状况已经每况愈下,在历史上他将于1666年死去,从此之后萨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