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有人都盯着朱允熥和陶成道的一举一动。
然而,朱允熥基本就没有管大明科技院的事,一直在家里猫着。
陶成道也是如此,除了与户部到城外确定了一下科技院的土地,划了一个圈之外,也是在朱允熥的院子里呆着。
在朱允熥的院子里,就能生产出盐来?
参与赌局的文臣们个个欢喜,武将们不由得嘀咕起来。
第0176章 《西游记》出版
仇占可现在简直快要疯了。
因为他身负巨额债务,虽说朱允熥没有催,但他实在是快受不了了。
现在他又借了王清选的金子,来了一个赌注。
如果大明盐业赚钱了,他这一辈子都翻不过来身了。
没想到,朱允熥的大明盐业没动静了!
下赌注的时候,谁也没有规定多长时间。
也就是说,朱允熥可以一直不搞盐,几年之后再说!
反正你们的钱已经投过来了!
他就慢慢用着,但大明盐业公司,就是不动!
人家有的是理由,选址考察需要时间,招人用人需要过程等等。
朱允熥只要拖上几年,把大家基本都拖垮了。
文臣们,除了像王清选这种出自世家大族的,家底并不厚实。
在洪武年间,当官的贪腐,无疑于自寻死路。
因为,朱元璋对贪腐的容忍度最低,可以说是零容忍。
好多文臣下的赌注,都是借来的。
有的感到朱允熥必输无疑,这钱,不挣白不挣!
于是,有的人下了血本,甚至还借了高利贷。
朱允熥高调宣布成立大明盐业公司,忽然之间没有了动静。
这让借钱下注的人,特别是借高利贷的人,欲哭无泪!
偏偏,你却拿吴王没办法!
其实,朱允熥早就告诉沐瑶海边晒盐的方法。
沐瑶将此方法通过邮驿传给了杭州知府郑和。
晒盐并非什么高科技,相信很快就有大量的高品质食盐运到应天来。
……
一连好几天,朱元璋上朝时总是闷闷不乐。
总感到少了一点什么。
再看向前排,朱允炆意气风发地站在那里。
原来,三孙朱允熥不在。
每次议事,都习惯性地听一听三孙的心声。
现在,只能听到大臣们的议论。
而大臣的议论或提议,要么是在咱的意料之中,要么就是没有什么可操作性。
可惜的是,三孙太懒,不愿意在朝堂上久站。
让他上朝堂,又怕他在朝堂上跟咱吵架。
因此,在一些议题讨论未果后,朱元撞直接宣布了散朝。
“刘洪,跟着咱,把这些个奏折啥的,挑到吴王府去。”朱元璋一步跨出养心殿:“让允炆,嗯,还有杨溥一起去。”
朱元璋自顾自地向宫外走,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立马跟着。
大明建国已久,经过疾风暴雨似的整肃,贪官污吏少了,各种江湖道会也基本销声匿迹。
这离不开锦衣卫这个强大的网络支撑。
最少在应天,一年到头顶多有几个小偷小摸的案子,连杀人案件都很少。
朱元璋不管到哪里,都是抬脚就走。
朱允熥正在院中躺椅上眯眼睡觉,脸上盖着一本《西游记》。
忽然,眼前一亮。
原来,是《西游记》被拿掉了。
拿掉《西游记》的是朱元璋。
“爷爷,你怎么来了?”朱允熥连忙坐起。
“你的《西游记》写完了?”
朱允熥知道这事瞒不住,承认说写完了。
“你准备用这个卖钱?”朱元璋说道:“这话本,能卖多少钱?”
“估计卖不了多少钱,但是,爷爷,苍蝇蚊子也是肉啊。”
「老朱,这就不懂了,话本,也就是小说,会立马风靡大江南北。」
「《西游记》出来之后,各大书商争相印刷。」
「书商们发现,市井小民们最喜欢的书,永远是通俗白话小说。」
「于是书商们与一些落魄文人、落弟举子紧密结合到了一起。」
「相当于现在的网络文学编辑与苦逼作者,想一起打造一本火爆全网的爆款。」
「《西游记》火了,一本讲真武大帝的《北游记》出来了。」
「一本讲宋朝梁山起义的《南游记》出来,就火。」
「吴元泰以“八仙过海”为主题的《东游记》出来了。」
「老百姓的《西游记》还没看过瘾呢,一看又出了三本,立即蜂拥而至抢购。」
「有书商将四本合到一起,推出了《四游记》,一出版,就是超级大爆款。」
「我只要与几大书商签定合同,不搞一次性买断,而是要版税!」
「嘿嘿,《西游记》夹带着私货,可以让大明百姓看到天下之大、天下之奇。」
「同时也可以为大明科技院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朱元璋倒是听过《西游记》的一些片段,但没想三孙的《西游记》真的可以大赚特赚。
“爷爷,今天,我约了一个应天书商,过来谈一谈。”
「既然不再隐藏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对于商业方面也就无所谓了。」
「不管是科技,还是商业,在这个时代都是末流。」
「老朱不可能因为我懂科技、会赚钱,而选我当储君。」
「不会吟诗作赋,不会整八股,没有这个可能性。」
「只有像朱允炆这样的,才是老朱真正中意的储君。」
朱元璋心中直叫屈,以前是这样,但现在,不是了!
更何况,咱知道你是懂诗词歌赋的!
论整八股、写文章,没有人能写过你!
在聚贤楼上的事,咱知道得清清楚楚!
别人都以为是方孝孺水平高,不知道真正厉害的是三孙。
允炆,咱是一直中意的。
但是,咱现在发现了你呀。
这样也好,科技方面你显示了,商业方面你显示了。
那么,接下来,你的武功、军事、治国理政也该一一显示了。
此时,院外传来一阵争吵声。
“康大人,此书,我实在是给不了太高价钱。”
“孙掌柜,此书,我父亲花费五年时间,研阅大量资料编写而成,钱不钱的不在乎,但给钱太少,这对于这本书来讲,简直是一种侮辱。”
朱元璋说道:“允熥,听声音,是吏部尚书的大儿子。康桢,又想出书了!”
“允熥,咱去你后院。你别说咱在这里。”
朱允熥点点头。
「老朱做人挺通透啊,知道这年头的文人,面子薄,还想写书出版赚钱,一边还装出一副不爱钱的样子。」
「也不知道康桢写的什么书。」
「不会是把平时在吏部开会的讲话集结成册吧?」
「很多领导就是这么干的。」
「这种书,根本没有市场,只能强行摊派。」
「所以,康桢的儿子一直在追书商,书商当然不干赔钱的买卖。」
第0177章 方孝孺发飚
孙掌柜进来了,紧紧跟在后面的,是吏部尚书康桢的儿子康大佑。
康大佑是都察院的照磨。
康大佑学问并不突出,甚至是平庸。
前年,由于查处的贪腐案件太多,官员被处理了一大批。
在官员紧缺的情况之下,朝廷直接从国子监中挑选了一批监生,直接授予官职。
康大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朝廷选中的。
作为吏部尚书康桢的大儿子,康大佑的入选再也正常不过。
康大佑被安排在都察院。
照磨一职,虽说是正八品,官职不高,但权力却是极大。
整个都察院里,从左右都御史到左右佥都御史,均无定员。
而照磨,只有一员。
照磨在整个都察院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
“纠弹百官非违,刷磨诸司文案”,这就是照磨的职责。
但康大佑此时却只能求着孙掌柜。
并非孙掌柜有多大的势力,而是因为在洪武一朝,只要是正常诚信经营,官员都不敢欺负。
因为朱元璋对欺负百姓包括商户的官员,十分痛恨。
康大佑进来一看,吴王朱允熥和翰林院方孝孺都在。
康大佑连忙施礼:“吴王、方夫子,下官冒昧了。”
朱允熥说道:“无妨,无妨。你父亲出书了吗?让我看看?”
康大佑拿着书稿递给了朱允熥。
朱允熥拿起一看,就是康桢写的,书名叫做《老子王弼疏义之疏义》。
翻了翻,简直了。
这书的四分之一是在复述老子的话。
四分之二是在复述王弼对于老子《道经》与《德经》的注释和理解。
剩下四分之一部分,是康桢对于王弼对于老子著作的理解的理解。
「我可奥,这书,真特么拗口!」
「下一本书有了!我对康桢对于王弼对于老子的理解的理解的理解。」
「这么下去,一本书接着一本书搞下去。」
「这么搞,国家所有的木材都砍完,都不够用!」
朱允熥把书还了回去:“哇,真的是好书啊,好书,值得出版!”
康大佑看朱允熥表扬了,替父亲感到高兴。
“敢问吴王,我父亲的著述,好在何处?”
朱允熥点点头:“好,好,字很大,字很黑!”
康大佑满脸黑线。
后院的朱元璋听得好笑,三孙损起人来都不带脏字的。
“方夫子,听说您要出书了,我今天赶过来,也想先看为快。”
康大佑前些日子与孙掌柜谈的时候了解到,吴王的老师方孝孺来过,说是要出一本书。
这本书很受欢迎,孙掌柜准备再多花点钱,把十年之内所有的版权全部拿下。
方孝孺说道:“此书名为《西游记》,并非下官所作,而是吴王所作,下官只是代笔罢了。”
“方夫子,你就不要谦虚了。你的学问,老夫岂能不知?”
院外响起一个声音。
是吏部尚书康桢。
“父亲,您怎么也来了?”康大佑连忙退在一旁。
康桢没有理康大佑:“孙掌柜,老夫写此书之时,翰林院、国子监都曾参与,其价值你可能并不知晓。”
康大佑说道:“孙掌柜,这书的销量你根本不用愁,翰林院、国子监,还有各省的府学、县学,你想想吧!”
「我的天,康桢,你纯粹是利用职务影响力啊。」
「你作为吏部尚书,管官员的,你说你准备写书,让大家提个建议,翰林院、国子监哪肯说真话?」
「哪怕你写的是狗屎,这些官员也得说成是麻花。」
「康桢,这是被捧得找不到北了。」
「听康大佑的口气,这是准备强行摊派给各级教育机构!」
「康桢,这简直就是合理合法地赚钱。」
「一是赚了书商的钱,二是赚了各级教育机构的钱。」
「国子监为了不赔钱,说不定就强制让监生买。」
孙掌柜笑道:“康大人,您的书,最好找官刻,民刻恐怕不合适。我所刻印的书,都是卖给老百姓的。”
康大佑没想到孙掌柜连一点面子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