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升道:“吴王虑事果然周全。我们不仅要武力征服,还要怀柔以远。胡人每年到哈密拜先农坛,实际上也是在向我大明宣誓效忠,这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之计呀。”
「老舅想得不错,我都没想到这一点。」
「设先农坛的目的,其实很简单。我总得找个地方堆放这些种子啊。」
「每年开春,就把种子放到先农坛上。」
「凡是来祭祀的部族,都是有诚心的。看到这里有种子,对我大明更是忠心不二。」
朱元璋更加确信,这种子绝不是胡人搞出来的。
如果是胡人搞出来的,明年开春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再有了。
三孙究竟用什么办法往先农坛上运种子?
是热气球吗?
不可能!
因为热气球太慢了!
难道三孙,有比热气球还要快的东西?
……
哈密第一场雪终于下了。
冬天到了!
众人都在猜想,这个冬天恐怕就要在哈密度过了。
所幸的是,哈密城下发现了纵横交错的河道。
胡人逃走这后,大家从营帐中发现了大量粮草和物资。
胡人逃走之后,在哈密城的地窝子发现了大量的牛羊。
两万俘虏带着大明送给他们的种子回到了冬窝子。
等到开春之后,带着他们的牛羊返回家乡。
跟着兀纳失里逃走的部族,把他们的牛羊都丢在了这里。
于是这些牛羊就成了明军的财物,只不过暂由两万俘虏代为看管。
有了牛羊、有了水源,六万人在哈密城可以美美地度过一个冬天。
突然,朱允熥召集开会。
“诸位,我们要出发了。”
徐怀锦道:“出发,去哪里?”
“去交河城,抓兀纳失里!”
“不等到开春了?”蓝寿问道。
朱允熥道:“是不是都没有想到?”
“你们没想到,兀纳失里更想不到。”朱允熥道:“明日修筑先农坛,完工就出发。”
……
交河城,吐鲁番盆地的最大城池。
生活于吐鲁番盆地一带的土著居民是姑师人。
他们在吐鲁番盆地上建立了姑师国、狐胡国、小金附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
“姑师”之地是开辟西域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由此,西汉王朝与匈奴对“姑师”展开了长期的反复争夺。
汉武帝遣将军赵破奴及王恢率骑数万克楼兰,破姑师。
姑师改称车师,臣属于西汉王朝。车师以博格达山南北形成车师国。
西汉在统一西域的同年,在西域设立都护府,郑吉为首任都护。
从此,西域归入汉朝版图。
到了元朝,东察合台汗国攻占吐鲁番、火州、柳城。
如今,吐鲁番的各部落都纳入了兀纳失里的麾下。
大雪满交河,际天衰草没。
交河城内,一个最大的寺院,巨大的中心塔柱,撑起了高高的穹顶。
塔柱边燃起篝火,兀纳失里与木扎儿坐在火堆旁。
“木扎儿,你说,吴王还会攻来吗?”兀纳失里问道。
这个问题,兀纳失里不止一次地问自己。
“大汗,吴王肯定会攻来。因为交河离哈密城并不算远。”木扎儿答道。
兀纳失里紧张地问道:“吴王来了,我们将如何应对?”
木扎儿道:“大汗不必过于忧心。吴王尽管有天雷地火,应该为数不多。”
木扎儿从哈密逃到交河城,一路上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吴王有足够的天雷地火,也不会在哈密城一呆就是几个月。
好几次,哈密城差一点就被攻下来了。
如果吴王有足够的天雷地火,他早就使用了。
之所以停了几个月才开始使用,主要是他们正在制作。
吴王深入西域这么远,没有任何补给,他们还有这天雷地火,说明他随军带的有匠人!
这些匠人在城中制作了三个月,吴王看天雷地火差不多了,这才最后给了我们致命一击。
如果与吴王比智慧,木扎儿感到绝不心虚。
吴王最厉害之处是,他有稀奇古怪且威力巨大的武器。
经过哈密一战,吴王肯定是经过了大量的消耗。
吴王肯定要在哈密城休整,他的那些匠人们则是抓紧时间制作天雷地火。
对于哈密城一战,木扎儿想不明白的有很多。
比如那个徐怀锦是如何被救的,后来巴图根说,完全可以做得到。
从上面陛下绳子,把徐怀锦拉上去,只要速度够快。
不过,吴王的身手也够骇人!
还有就是,一队明军突然出现在身后!
明军发现哈密城的坎儿井,应该是一种偶然。
也有一种可能,他们发现徐怀锦不见了,于是在屋内寻找,发现了屋内坎儿井竖井的入口。
于是,就从这个入口派出了一支部队,想来个里应外合、内外夹击。
木扎儿说道:“大汗,明军发现我哈密城的秘密,只是部分,而不是全部。”
“如果吴王还在哈密城,我们有可能一举将其抓获!”
“因为,吴王根本想不到,我们此时会派出一支队伍再度返回。”
第0365章 你那里下雪了吗
兀纳失里喜道:“真的吗?”
虽是这样问,其实对木扎儿的想法已经有了认同。
兀纳失里设想了一下,如果自己是吴王将会如何行动。
明军的地形不熟,对于西域的水土不服,也需要在哈密城好好休整休整。
现在大雪茫茫,掩盖了地形的复杂,还容易迷路,十分不利于行军。
在雪地之中行军时间一长,眼睛就会出问题。
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吴王不可能选择此时西进。
而此时,木扎儿派出一支小部队,悄悄潜入哈密城,吴王绝对想不到!
……
应天府,下雪了。
梅儿、兰儿在吴王府的院子里堆着雪人。
两个女子咯咯笑着。
她们的快乐,没有感染到屋中的沐瑶。
自从父亲在这个院子出现之后,沐瑶的身份就让人知道了。
她杀死了仇理、孙留科一事也引起了轰动,随后便没有了消息。
果然如父亲所料,新皇顾不上沐家杀人的事情,新皇开始着手防备着北面的燕王。
吏部尚书仇占可都暂且收起了丧子之痛。
再也没有人前来吴王府打扰。
前几日,父亲沐英又劝起了自己,陛下已归天,无人知道她许给了吴王。
吴王已薨,她大可不必遵守那些清规戒律。
回到云南,有的是好男儿!
沐瑶知道,在云南,远离京城,那些种种礼教对于女人限制和影响很弱。
但是,沐瑶的心中已经容纳不下别的男子,因为她遇到了吴王朱允熥。
任何人也无法与吴王相比。
论文,自己亲耳听到吴王与方孝孺的对话,吴王将方孝孺彻底折服。
论武,吴王可以使用热气球飞上天,可以制作狼筅、发明鸳鸯阵!
沐瑶每走入吴王府,呆在吴王的房间里,心里就觉得踏实。
仿佛,吴王并没有走。
他的灵魂还在这里。
如果我回云南了,吴王的灵魂将更加孤单。
当然,还有眼前的梅儿和兰儿。
有时候真的很羡慕她们。
她们是高丽人,懂得不多,但很执拗,特别是毫无理由地认为吴王不会死,一定还活着。
理性告诉她,吴王已不在人世。
可能有人会谣传吴王,但绝没人敢谣传皇帝归天。
不过,幸亏有了这两个没有心机的小侍女,才让院子当中有了一些生气。
沐瑶理了一下思绪,正准备打坐,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梅儿开了门。
来人将帽檐压得极低,看不清楚面目。
扑打扑打衣服上的雪,将帽子取下。
沐瑶这才发现,是自己的三哥沐昂!
“三哥,你怎么回应天了?”
沐瑶奔出门去,把沐昂迎回堂屋,拉他坐到火炉边。
梅儿、兰儿连忙向火炉里添柴,往茶壶里添水。
“瑶瑶,新皇说让各家派出儿孙到应天。因为父亲在应天,云南需要二哥镇守,因此,我就来了。”
沐昂说道:“父亲说你和吴王的事情了。瑶瑶,你和吴王的事情,知道人并不多,何必如此、何苦如此?”
“新皇下旨让我返回之时,你跟我回云南。”
沐瑶摇了摇头:“不,我不回。吴王府,今后就是我的家。”
“吴王是皇孙中最不堪的,他不在了,这是好事啊,瑶瑶。”
沐昂是沐英的第三子,喜好诗文,常与文士交往。
知道吴王朱允熥的事迹:文不成、武不就,什么都提不起来。
也不知道沐瑶是如何看上他的。
现在也不论朱允熥废物不废物了,反正人已经不在了。
沐瑶居然肯为了吴王,为了一个只有名份的人守活寡,实在不值。
关键是,这个名份,只有先皇、父亲和小妹知道。
沐瑶听到三哥说吴王不堪,立马嘟起了嘴巴。
“怎么了,瑶瑶,我说得不对吗?”
沐瑶道:“三哥,不说别的,就拿诗文来讲,你远逊于吴王。”
沐昂看向沐瑶,心想,小妹居然说吴王的诗文远超于我?
“瑶瑶,你太看不起三哥我了!”沐昂道:“我的诗文,连先皇都赞不绝口呢。”
有一年就是下雪天,朱元璋来看沐英,让沐昂作诗,得到了朱元璋的赞赏。
“三哥,不要说你,就算是翰林院方夫子也比不上吴王。”沐瑶说道:“不信的话,你可以去问方夫子。”
“瑶瑶,你不是发烧了吧?”沐昂感到小妹开始胡言乱语了。
“三哥,我没有发烧。你也不必劝我了,吴王死了,我的心也死了。”
沐瑶指了指屋子里的书:“自此后,我青灯向佛,埋首经卷,一洗凡尘,了此残生,如此而已。”
沐昂叹了一声,站起身来,走到书桌前。
桌子上有两封精美的信笺。
这纸张,十分特别!
作为经常舞文弄墨的沐昂,感到了一丝不同。
拿起一看,一封信画着梅花,一封信画着兰花。
正在添茶的梅儿、兰儿看到了,奔过去说:“这是给我的。这是公子给我的。”
梅儿拆开了信,但是对其中的内容却是看不懂。
沐昂拿过来,轻声念了出来:“长相思。交河行。”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交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好诗,好诗。”
“跋山涉水,向着交河之边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却没有这样的声音。”
沐昂边走边赞:“好诗啊,好诗,其意境,堪与唐、宋的边塞诗大家相比!”
“此诗我还是第一次见呢。如此好诗,应该是人人熟知。不该如此,难道是哪个大家的新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