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知道,今天果真又回来了。

    “解大人,今天穿着官服来,莫非是要摆官威、以势压人?”沐瑶道:“你的刀呢?”

    解缙道:“郡主,在您面前,我哪儿敢摆官威?陛下,陛下让我回来,还到吴王府当差。”

    “你走吧,我们不需要。”沐瑶道。

    “郡主,求你让我在这儿吧,我是奉旨看门。”解缙此时真想地下裂开一条缝钻进去。

    “你愿意站就站吧。但,院内,你不得进入半步!”沐瑶警告后进了院子,关上了大门。

    沐瑶其实知道是怎么回事。

    陛下又从西域回到了养心殿,朱允炆把改过的事情都恢复了之前的样子。

    朱允炆为了讨好爷爷,就又把解缙给派到这里来了。

    此时,已经聚起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

    “哟喂,解大才子又回来了!”

    “这怎么变成看大门的了?”

    “是啊,有才怎么了,考上进士怎么了,不还是看门的?”

    “对啊,读书这么多,花家里那么多钱,最后还是一条看门狗!”

    “给人家当看门狗,人家不要!还站那儿不走,癞皮狗啊。”

    “我那小子没读过书,为曹国公府看大门,跟解才子一样啊。”

    “解才子读这么多书还是看门的,走了二十几年的弯路。”

    “人生短短几十年,弯路走了一大半。”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解缙强自镇定,心塞无比。

    明天来的时候,一定蒙面,带刀,换装,找两团棉花塞到耳朵里!

    ……

    夜里,朱允炆站在安禧宫前,徘徊良久。

    上午他已经在这里站了好大一会儿,经过思考他决定再次来到这里。

    进进出出的太监宫女看到朱允炆的脸色不好,都不敢说话。

    近期,陛下和母亲的关系十分奇怪。

    此时,刘洪和蒋瓛都小心翼翼地走过来。

    朱允炆转头道:“滚!都给我滚!”

    “接近安禧宫十丈之内者,死!”

    刘洪和蒋瓛感到朱允炆的反常,慌得赶快逃走。

    刘洪上次把嘴都打肿了,这次要再触了霉头,恐怕就不是自扇嘴巴这么简单了。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进入安禧宫。

    “都给我滚出去!再也不要进来!”

    朱允炆一声大吼,所有的宫女和太监都飞奔出去。

    吕氏道:“我儿,你,你这是怎么了?”

    朱允炆扑通一声朝吕氏跪了下来:“母亲,我。”

    朱允炆实在是说不下去了。

    要不要告诉母亲关于养心殿的真相?

    “我儿,你今日在殿中要抓刘日新,让解缙又去给朱允熥这个死鬼看宅子,怎么回事?”

    “你又把六部尚书官降一级,难道就是因为他们让你收回成命?”

    “我看,他们让你收回成命是对的!”

    “先不说刘日新,先不说解缙,齐泰他们所讲正是老成谋国之言。”

    “现在,我们最大的敌人是燕王,你怎可如此糊涂?”

    朱允炆道:“母亲,今日李景隆去报恩寺,寺中人说刘日新早已不知去向,他是畏罪潜逃。”

    “我儿,刘日新为何是畏罪潜逃?他是有功之人啊。”

    “母亲,刘日新该杀。因为刘日新根本就是招摇撞骗,骗到宫里来了,骗到我头上了。”

    吕氏心想,刘日新说养心殿里有鬼,主要是洪武帝和毛易的鬼魂。

    难道说刘日新的道法不高,导致养心殿里又闹鬼了?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儿莫怕!就算是先皇的魂回来了,也不会找你。一切,自然有为娘给你担着。”

    朱允炆感到,只能说到这里了。

    再说下去,就要告诉她皇爷爷和毛易不是鬼,是真的回来了。

    朱允炆又连连磕头:“母亲,刘日新没镇住,鬼反而是变本加厉了。为了保证您的安全,安禧宫将严禁任何人员出入。”

    吕氏腾地站起身来:“我儿,你糊涂了!如此一来,你作为皇帝,威信何在?”

    朱允炆泪流不止:“母亲,儿,不孝,也只能如此,也只能如此,我实在是。”

    吕氏气恼地指着朱允炆,突然打了一个激灵:“我儿,养心殿里,莫非不是鬼魂,是洪武——”

    啊!

    安禧宫突然响起一声凄厉的惨叫。

    一把刀横着卡在吕氏的脖子上,血从刀柄汩汩涌出。



    第0491章 一本万利的赚钱方法

    

吕氏瞪大双眼,仰天而倒。

    卡在脖子上的刀碰到地面,弹跳了一下,当啷一声落到一边。

    朱允炆急忙上前查看,扶起了吕氏。

    朱允炆大恸,哭出声来。

    突然,朱允炆被捂住了嘴。

    “殿下莫哭,还是先料理后事吧。”

    是毛易的声音!

    朱允炆强自止住哭声。

    果然,来者正是毛易,一身黑衣,蒙着青巾。

    “殿下,陛下对吕氏如此,已经是最大的恩典。”

    “陛下吩咐,此事,就此打住,不可声张。”

    ……

    第二日,应天传出一条消息: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一大早乘轿回娘家省亲了。

    朱允炆亲自送轿子出宫。

    轿子边只有几名锦衣卫随行。

    很多人这条消息中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作为皇帝的母亲,省亲居然如此简陋!

    这是继承了先皇朴素、节俭的作风。

    想想这些天来,朱允炆一切都按照洪武朝的规矩来。

    改过来的规矩又全都改回去了。

    本来,洪武大帝死了,来了一个建文帝,官员们觉得好日子来了。

    因为洪武朝的规矩实在是太多了,对于官员们的束缚太紧了,对于官员们的惩罚太过严酷和血腥。

    犯一点小错误,就会受惩罚,甚至是被杀头。

    万一与哪个大案发生点联系,就免不了被诛连九族。

    洪武,自然是以猛治国。

    建文,自然是以仁为本。

    果然,建文帝登基之初就公布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提高文官级别,六部尚书和左右侍郎都普遍上浮一级。

    与洪武帝相比,朱允炆对于大臣显然是温和多了。

    大臣们在上朝、办事之时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战战兢兢。

    终于,洪武朝结束了,新的时代开启了,大臣们均是松了一口气。

    没想到好日子没过几天,朱允炆的性格大变。

    从过去的宽仁温和变成了易怒狂暴!

    辱骂惩罚与他亲近的大臣!并且是故意挑刺!

    蛮横无理,毫无道理可讲!

    特别是对于解缙,虽说此人有才无德,但也不至于被如此侮辱。

    朱允炆做得实在是有些过份。

    说过的话,居然还可以不算,刚刚提拔了六部官员,马上又回到了过去。

    朱允炆同意编写《建文大典》,后来又改回《洪武大典》,后来又让编《建文大典》,近期又让编《洪武大典》。

    就这么一部大典,思路换来换去,总编纂由解缙换成了方孝孺。

    就因为这部大典的名称问题,把解缙几乎整得死去活来、差点疯掉。

    大臣们感到,朱允炆过去那种温良谦让,都是装出来的。

    能力上根本比不过先皇,他就在暴虐上超过先皇!

    现在看,朱允炆对于大臣的暴虐不仅仅是向先皇看齐,更有赶超的趋势。

    先皇整人总还给出个理由。

    朱允炆整人连理由都不给,就算给出理由,也是牵强附会、不能服人。

    ……

    朱允炆还没有来,大臣们都默然,木木地站着。

    谁也不知道今天有哪个大臣会倒霉。

    至于燕王正杀向真定,耿炳文会不会执行“不抵抗”政策,四品以下的官员也不怎么关心了。

    改朝换代又如何?

    燕王攻下应天,当上了皇帝,总不能把上一朝的官员全都杀光吧?

    就算是清君侧之恶,那也是三品以上的、位高权重的、与朱允炆亲近的人。

    今天大殿中新来了一个人,是翰林院的方孝孺。

    在洪武一朝,方孝孺负责教授皇子皇孙们的功课,因此不必上朝。

    再后来,朱元璋让方孝孺专门去吴王府教吴王朱允熥功课,也不必上朝。

    朱允炆从监国、登基到现在,方孝孺一直潜心研究学问,深居简出,人们几乎把他给忘了。

    哪知道,方孝孺突然被朱允炆点名,让他取代解缙,负责编写《洪武大典》。

    方孝孺也是不知道怎么回事。

    自从得知先皇和吴王以及六万明军死在大漠后,方孝孺突然之间心灰意冷,对外界发生的事一概不管不问。

    哪知道突然被新皇点名,负责编先皇定下的《洪武大典》。

    朱允炆进来就走上台阶,立于龙椅之前。

    “方卿,我未与你相商,就让你负责编写《洪武大典》,你不会怨我吧?”朱允炆上来就与方孝孺说话。

    众人又是一愣。

    朱允炆今日是怎么了?

    朱允炆上朝时,眼圈还是红的。

    这是一种不好的预兆,这是要整治某个人的节奏啊。

    没想到,朱允炆突然满脸堆笑!

    朱允炆对于方孝孺的恭敬态度,实在是有些过份。

    就算是方孝孺有大才,就算是要尊重大儒,你也不至于如此掉价!

    很多人想起了沐英、蓝玉、铁铉、沐瑶和陶成道。

    朱允炆对他们也是如此,讨好加谄媚!

    齐泰心中一动,沐英、蓝玉、铁铉、沐瑶、陶成道,还有眼前的方孝孺,似乎都是吴王朱允熥的人!

    特别是郑和!

    解缙曾提出建议,拿掉郑和的杭州知府帽子,哪知道朱允炆也不同意。

    凡是与吴王朱允熥有关的人,朱允炆竟然都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尊重。

    不是最大限度,而是超过限度!

    朱允熥和这些人,当时可都是与朱允炆作对的!

    朱允炆为何偏偏对他们如此之好?!

    齐泰想不明白为什么,只觉得脑壳子疼。

    “陛下,能编写《洪武大典》,实在是荣幸之至。”方孝孺道。

    方孝孺觉得新皇客气得出人意料,皇帝让臣子干什么事,还用得着商量吗?

    “《洪武大典》的内容怎么编,我不管,方卿你定即可。我就一条要求。”朱允炆说道:“《洪武大典》中关于洪武朝制定的律条要再梳理。”

    方孝孺道:“先皇所订之法,所涉繁杂,臣一定全部梳理清楚,一点不落地编入。”

    朱允炆道:“不,先皇所订之法中有关骑马、坐轿、穿衣等规矩统统去掉。今后,这些规矩也都要统统废除。”

    方孝孺一惊,问道:“陛下,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没有规矩就没有尊卑,万万不可去掉。”

    朱允炆道:“这些规矩过于繁杂细琐,一不小心就要触碰。让官员们没空办差,让百姓们没空做事。”

    “陈规必须废除,众卿不必多言。”

    说出这些话,朱允炆才松下一口气。

    废除这些规矩,真不是他想做的,而是爷爷要求他这么做的。

    并且爷爷还告诉他为什么要废除这些规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