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整法,怎么看怎么都像是吴王朱允熥干的事!

    上次赌局,也是文官们吃了大亏,特点是仇占可,虽然没死,但是疯掉了被关起来了。

    这次赌局,文官们吃亏更大,白齐修不仅是丢了官,这又被扔进了典诏狱。

    朱允炆登基,改年号为建文,文官们欢欣鼓舞,以为他们的好日子到了,以为武将们该夹起尾巴做人了。

    谁知道,朱允炆与大明科技院达成了紧密合作,把文臣们好好整治了一把。

    今天,最沾光的就是杨溥!

    杨溥以前虽然是在内阁,但他毕竟说不了主,一切都是内阁首辅康大佑说了算。

    现在,朱允炆直接任命杨溥为国子监祭酒,毕竟是他说了算。

    而且国子监非同一般的机构,而是为朝廷培养官员的。

    从国子监里走出的官员们,哪个见了国子监祭酒都得自称学生。

    再一想,这件事与吴王朱允熥还是相关。

    因为杨溥是吴王朱允熥发现的人才,如果不是朱允熥力荐,杨溥根本不可能升那么快。

    不过,朱允炆又给周吉士出了一道难题。

    杨溥是刚刚从内阁辞职不久,他就让人给捎了辞职信,就直接钻进了大明科技院。

    杨溥的这个行为,等于是打了朱允炆的脸,是完完全全的背叛!

    朱允炆亲自到大明科技院,赦免了他们的罪责,都没有让铁铉和杨溥回心转意。

    这两人至今还是待在大明科技院里!

    就凭周吉士,能请得动杨溥?



    第0498章 等待神器的朱棣

    

朱允炆出奉天殿听了一会儿,本想阻止的,想了想还是算了。

    抬举走进养心殿,向朱元璋汇报今日朝会情况。

    朱元璋听后怒道:“活该!”

    “这些天杀的,见了钱就迈不动腿!你看看方孝孺、杨溥、铁铉同样是文官,怎么就没去下注?”

    朱允炆简直是无话可说了!

    爷爷根本是不讲道理!

    你不是和大明科技院合起伙来坑文臣吗?

    先是让大明科技院开个赌坊,而后让我来宣布科举制度改革,想把文臣们的积蓄坑到手!

    方孝孺是吴王朱允熥的专用老师,就算是他想下注,也得让大明科技院暗示他不要参加。

    就算是方孝孺参与了,大明科技院也会把本金退给他本人。

    特别是铁铉、杨溥,他们都辞了官,躲进了大明科技院。

    这两个人与大明科技院的陶成道,就是穿同一条裤子,怎么可能让他们下注?

    “歪头,杨溥当国子监祭酒有些亏材料了。”朱元璋道。

    啊,朱允炆的额头出汗了。

    没想到皇爷爷对杨溥如此高看!

    杨溥提升得太快了,当时直接从正七品升到了正四品。

    国子监祭酒原是从四品,自己更定官制时提升了半格,成为正四品。

    前几天,只是将六部尚书和六部的左右侍郎的级别恢复了,国子监还没来得及。

    朱允炆也怕动作太大,引起文官的集体不满。

    本来,杨溥是内阁辅臣,提拔他为国子监祭酒,级别没升,但他却成了一把手,这叫做重用。

    谁知道,朱元璋还不满意。

    朱元璋从三孙朱允熥的心声中了解到,杨溥后来是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杨溥质直廉静,胸无城府,以操行见称,在朝中能够平心处事,朝中诸臣都对他十分叹服。

    康大佑算什么东西,不就是凭着老爹康桢曾经当过吏部尚书?

    看看歪头,你用的都是什么歪瓜裂枣?!

    “歪头,杨溥你还不了解啊。你三弟对他相当看重。”朱元璋说到这里停住了。

    差一点把三孙给带出来了!

    要是咱说出三孙的消息,歪头可能就会立马崩溃。

    歪头如果知道咱三孙还活着,他就会明白,他是彻底失去了当储君的希望。

    要是歪头崩溃了,不干了,一定会引起老四的怀疑。

    老四不来应天的话,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所以,要想抓住老四,就必须让二孙歪头当好诱饵。

    让歪头当好诱饵,就必须在他面前放个诱饵,让他看到一线希望。

    朱允炆此时仍不理解皇爷爷为何对吴王朱允熥念念不忘。

    “爷爷,杨溥和铁铉一样,都是不愿回朝。等吏部劝服后,再把杨溥放到更重的职位上。”

    朱元璋不置可否,朱允炆提着的心放下来了。

    ……

    京城一片愁云惨雾。

    这一切都是文官们造成的。

    文官们在宫中的奉天殿打成一团。

    把白齐修送回典诏狱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实在看不过去了,将文官们轰出了宫门。

    到宫门外,文官们仍然不解气,当街撕打。

    让来来往往的老百姓惊掉了一地眼珠子。

    文官们在街上打完,回到家已经精疲力尽。

    有的在家受到了父亲或妻儿的埋怨,不禁怒从中来,拿下人撒气。

    文官家中不是哭哭啼啼,就是闹翻了天。

    更加苦逼的是吏部尚书周吉士。

    周吉士不仅赔惨了,还得来到大明科技院里请杨溥出来任国子监祭酒。

    为表现诚意,周吉士穿着官服,带了吏部的左右侍郎跟着。

    哪知道喊了半天,只出现了一名教谕出来传话,杨溥包括铁铉都无意再出仕。

    周吉士没办法了,热脸贴了个冷屁股!

    不对,连杨溥的屁股都没见到,根本没贴上!

    自己刚刚几乎把家底给赔光了,心中惨兮兮的,面上还得赔着笑!

    不过,想一想朱允炆,周吉士的心理又稍稍平衡了些。

    毕竟,杨溥连陛下的面子都不给!

    更不要说自己只是一个吏部尚书。

    周吉士真不明白,既然朱允炆这么配合你们,把文官口袋里的钱转到你们大明科技院,你们为何如此不配合朝廷?

    三番五次征召,铁铉等人都不理不睬!

    请不来杨溥也无所谓,反正是尽力了。

    陛下都办不成的事,我怎么能办成?

    我要是办成了,岂不是说明我的能力比皇帝还要高?

    这反而会引起皇帝的猜忌。

    不管了,皇帝想处罚就处罚吧。

    大明科技院此时没空搭理周吉士。

    ……

    真定城外,朱棣也是愁眉紧锁。

    朱棣一路南下,终于赶到了真定,却发现长兴候耿炳文已经占住了这一线。

    耿炳文尽管是老将,但朱棣却是一点都不怵他。

    因为耿炳文非常保守,他不擅长进取,却是十分擅长防守。

    耿炳文在真定,兵分三路形成三角战线。

    面对耿炳文防守的城池,朱棣不敢轻易发起进攻。

    大明最擅长防守的有两人,一个是朱文正,另一个就是耿炳文。

    当年,张士诚进犯长安州,遭到了耿炳文奋力反击,最后大败而回。

    张士诚恼羞成怒,再派司徒李伯升率兵十万,分水陆两路杀向长兴。

    当时耿炳文只有守兵七千人,情况十分着急,耿炳文不敢懈怠,他固守城池不出,防守的花招一个接一个。

    耿炳文的七千人硬生生地顶住了张士诚十万大军持续一个多月的进攻。

    后来,朱元璋命常遇春率兵增援,李伯升闻讯后,弃营逃跑。

    耿炳文率领部队出城追击,追杀李伯升军队五千余人。

    于是,耿炳文一战成名。

    朱棣感到,此时攻城,绝对讨不到好。

    损兵折将不说,还大概率攻不下来。

    朱棣最希望耿炳文出城野战,但耿炳人老成精,怎么都不上当。

    朱棣明白,自己虽说是有十万精兵,但经不起折损。

    虽说是宁王答应随时对他进行增援,但一旦自己真的遇到危险,宁王说不定会翻脸不认人,会倒向朱允炆。

    毕竟,朱允炆还是合法的皇帝。

    朱棣的本意就是一鼓作气,速战速决,谁知道被耿炳文给拖住了。

    朱棣接到了京城密报,说朱允炆下达旨意,让耿炳文和沿途卫所不得抵抗。

    看来,耿炳文还没有收到,或者是收到了就是不执行。

    耿炳文更不可能出城决战。

    这样一来就麻烦了,朱棣如果绕过这几座城直接扑向应天,后路被截了怎么办?

    此时,姚广孝说道:“殿下,就地扎营,暂且等待。”

    “我们在等什么?”朱棣说道:“等朱允炆给耿炳文再下一道命令?”

    “古齐纳、吴伯宗两天内赶到。吴伯宗说那件神器可在数里外取人性命。”姚广孝道:“两天后,耿炳文一死,建文再也没有可战之将。”



    第0499章 徐怀锦又不见了

    

朱允炆宣布放假两天。

    从大明建国以来,每年正旦节,自初一日为始,文武百官放假五日。冬至节,本日为始,放假三日。

    每年只有两次假期,总共是八天。

    另外,每年皇帝的生日,即万寿圣节前后三天命官员穿吉服,不是放假,相当于放假。

    朱允炆居然宣布放假两天,且没给出任何理由,这是极为少见的情况。

    当然,能放假,是一项普惠性的政策,对于文武百官来讲,当然是好事。

    朱允炆如此做,一是因为文官们输了金钱,心情不爽。

    如果还要举行朝会,文官们的情绪来一次集体大爆发,朱允炆不好收场。

    二是因为文官们刚刚打完架,官服需要缝补,脸上被抓得一道道的,见了面,未免难堪。

    文官们在家里唉声叹气,科技院则是一片喜气洋洋。

    按照朱允熥的安排,这一波赚到的钱,划出大部分给郑和的船厂。

    ……

    郑和从船厂回到杭州城,就见到了大明实业集团孙仲连派来的人。

    见到了资金,郑和当然高兴。

    两年了,郑和好几次都想放弃。

    特别是京中发生巨变,因为陛下与吴王朱允熥随六万明军死在沙漠,二皇孙朱允炆登基为帝。

    此后,户部拨付于船厂的钱粮就停止了。

    他在工部兼有职务,但工部对他的支持也停止了。

    大明实业集团的钱粮支持却一直未断。

    不少人对郑和讲,去京城找朱允炆主动辞掉杭州知府和工部职务,还能保住一条命。

    等到朱允炆下手的时候,恐怕就不是辞官那么简单。

    谁都知道,郑和是吴王朱允熥一手提拔起来的。

    支持郑和坚持下来的是吴王朱允熥交待他的事业。

    杭州知府的职务对郑和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其作用也只是有助于他调动更多的资源用于造船。

    造出那种可以劈波斩浪的大舰船!

    用这种舰队,他可以航行到远方,到他心目中神圣的地方。

    但情况是越来越糟糕了,大明科技院被朝廷军队给包围了!

    朱允炆宣布沐、蓝、铁、陶等人为朝廷重犯!

    他们不是吴王朱允的亲戚,就是被吴王所倚重。

    而下一步,马上就轮到自己了。

    解缙提议罢免郑和,没想到刘洪出面阻拦。

    更加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朱允炆撤出大明科技院之围,宣布赦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