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等文臣支持二皇孙,不为一己之私利,而是为了大明之永续!”

    “是时候采取措施了。要利用一切机会,让朱允熥出丑!让天下人看一看,陛下选择的这个人是何模样!”

    ……

    第三天,朱棣已经准备完毕,从北平带过来的100名亲兵随行。

    同时,随同出发的还有兵部郎中贺庆生。

    经过齐泰等一帮文官的运作,贺庆生从兵部的五品官外放,成为正四品的杭州知府。

    刚刚升任杭州知府的杨溥,估计还在赶赴杭州的路上。

    杨溥的新任职务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也是正四品。

    不同的是,这个职务是兼职,他的办公地点并不在都察院。

    而是在皇宫的谨身殿。

    洪武十一年,谨身殿不幸被雷击中。

    修复之后一直无人居住,一个月前,朱元璋将其作为内阁成员的集中办公场所。

    杨溥从七品知县成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兼内阁成员,俨然成为朝廷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内阁成员,是由皇帝亲自挑选的。

    最初确定了四人,一直没有增加。

    杨溥进入内阁是第五人,也是最年轻的一个,年仅28岁,是最有前途的一个。

    朱棣前往浙江剿灭窝寇,京中官员并不怎么感兴趣。

    因为,窝寇再厉害,能比北元铁骑厉害?

    大家最感兴趣的是杨溥,他凭什么能到这个位置?

    仅仅是因为上书道出沿海窝寇的实情?

    有好事之人经过探究,赫然发现:杨溥之所以上升这么快,主要是因为傍上了一个人。



    第0065章 坚决不能说实话

    

此人正是:吴王朱允熥。

    在太子朱标薨后,吴王朱允熥消失了。

    他当时是在松府下的一个县,而知县正是杨溥。

    这个朱允熥还真是邪性!

    杨溥居然和朱允熥搅到了一起!

    当朱允熥被锦衣卫绑到京城后,杨溥居然派出县尉组织一帮子佃户到应天府喊冤。

    还敲了登闻鼓,直接面见天子。

    朱允熥受宠,杨溥也进入了陛下的视线,直接连升三级,成为内阁成员!

    此时,朱棣整装待发,带的人不多,但毕竟是出征。

    回头望望城门,朱棣有些心焦。

    以往,不管是什么样的出征,陛下总会出来送行。

    上次,蓝玉出征时,陛下就带着京城所有官员前来饯行。

    而今天,送朱棣出发的,只有礼部、兵部的两个侍郎。

    我这是为太子大哥报仇去的,陛下难道不该表示一下吗?

    难道就不应该重视一下吗?

    此时,朱棣心心念念的陛下正在养心殿里陪着三孙朱允熥。

    连续两天!

    朱元璋连续两天把朱允熥叫到养心殿里“聊天”。

    为的是套出朱允熥的心声。

    想得到两个信息:一是如何将杭州窝寇一网打尽:二是陈友谅的楼船技术资料藏于何处。

    楼船技术资料并不急于一时。

    但现在得先知道打窝寇的方法,因为朱棣马上要出发了。

    知道了方法,就可以告诉朱棣,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节省兵力和财力。

    就像两月前的西南战事,有了朱允熥的绝妙之法,沐英才轻松地吓溃了象群,打败了几十万蛮兵。

    有多少的将士免于死难,又节省了多少钱粮!

    因为,大明的国库,实在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允熥,如果让你来打窝寇,你有何办法?”朱元璋站在地图前,假装无意中问出。

    兵部尚书齐泰也在这里。

    在朱元璋看来,齐泰今天也只是一个配角。

    主角是朱允熥。

    齐泰今天的任务就是配合自己,演好戏,引出朱允熥的心声而已。

    “皇爷爷,我毫无办法。”朱允熥直截了当。

    齐泰差点笑出声来。

    朱允熥回答得可真利落啊。

    好歹你做出一副思考的模样!

    哪怕你说错了,也情有可愿。

    直接说毫无办法,这态度就成问题。

    并且,朱允熥说得面无愧色,甚至,还有些,理直气壮!

    「老朱,是想培养我的军事才能,还是想证明我的军事无能?」

    「让兵部尚书当场见证,是什么意思?」

    「明白了,老朱这是要培养齐泰!」

    朱允熥的心声差点让朱元璋心态崩了!

    三孙,你说我要培养齐泰?

    你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爷爷我有点跟不上啊。

    「齐泰是典型的文臣,没有任何战场经验。」

    「当兵部尚书的确是勉为其难,所以亲自提点。」

    「历史上,齐泰原本就是老朱挑中的人,是朱允炆的主要班底。」

    「之所以这一段时间不宣布朱允炆为储君,主要是齐泰还不够成熟,短板太明显了!」

    「黄子澄本来也是陛下为朱允炆准备的,哪知道他的表兄黄子信把他给害惨了。」

    「黄子澄显然是不能用了,于是陛下就把人扔给我了。」

    「黄子澄能够免于一死,不会感激我的。」

    「黄子澄只要稍微有点脑子,都不会感激一个白痴,尽管有吴王的身份。」

    朱元璋简直要笑喷,三孙,你分析得好有道理!

    但是,爷爷我根本不是这么想的!

    「黄子澄只会感激陛下,于是黄子澄就会尽全力监督我的一言一行。」

    「等到我建立王府,陛下可能让黄子澄任王府长史。」

    「到时候,一个方孝孺、一个黄子澄,都属于那种忠于陛下的蠢货。」

    「还是甩不脱、扔不掉的那种货!」

    听到这里,朱元璋感到自己的三孙,判断人,很是准确!

    那么以后用人,是不是把三孙拉到一起,暗暗听他对这些人的评价?

    这样一来,岂不是一用一个准?

    “不错,不错,”朱元璋满意地看着朱允熥:“允熥不错。”

    齐泰晕菜了。

    朱允熥说自己“毫无办法”,陛下居然连用三个“不错”来评价!

    陛下这是怎么回事?

    乌鸦说自己的孩子白?臭虫说自己的孩子香?

    难道陛下是在肯定朱允熥的坦诚?

    齐泰看来,朱允熥这是在不作为!

    陛下看来,朱允熥这是在不作伪!

    心里直为朱允炆鸣不平!

    「不是吧,我如此表现,也能得到表扬?」

    「我如此学渣,你如此奇葩!」

    「不对,老朱,这是反话啊,分明是在讽刺我!」

    「讽刺多没意思,老朱,快点发飚,快点发飚!」

    「你一发飚,我就可以回去躺平睡大觉!」

    朱元璋感到三孙的理解能力是越来越差了!

    但他对于其他事情的理解越来越精了。

    但是,他就是理解不了爷爷的心思!

    他一直以为咱在培养朱允炆!

    也难怪,十几岁了,一直都在雕琢朱允炆。

    朱允熥几乎没有存在感,在宫中形单影只,无人搭理。

    也怪自己一直没有注意到他。

    十几年来形成的固定思维,很难改变。

    想改变朱允熥对自己的印象,非一日之功啊。

    “允熥,窝寇的刀,与我大明相比如何?”朱元璋换了一个话题。

    “窝寇的刀,这个,这个,”

    朱允熥不禁犹豫起来。

    「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说窝寇的刀远胜于大明?岂不是长窝人士气,灭大明威风?」

    「我连应天都没出去过,根本没见过窝人!」

    「更不可能见过窝刀!」

    「像齐泰这样的文官,一定会揪住此事不放。」

    「你为何了解窝刀?你与窝寇是不是有联系?」

    「明州卫指挥使林贤,负责筹备沿海防务,只是在京城时到胡惟庸家里去了一趟。」

    「林贤被贬职之后,文官们还告发林贤勾结窝寇。」

    「于是胡惟庸就被安上了“通窝谋反”的罪名。」

    「我要是说出来,像齐泰这样的货,就会像疯狗一样咬住不放。」

    「我虽然不至于杀头,但也会落得个撸掉吴王、贬进寺院的下场。」

    「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所以,坚决不能说实话!」



    第0066章 五百年后应天府大屠杀

    

“皇爷爷,我,窝寇的刀,我怎么知道呢?我看到剪刀都害怕呀。”

    朱允熥扭头看了一下齐泰:“齐大人在兵部,肯定了解窝寇了,肯定也见过窝刀了。”

    齐泰连忙站起道:“陛下,我没见过窝刀。从元人记述中可以找到端倪。”

    “哦,那你说说看。”

    自打知道窝寇入侵杭州,杀死太子一事以后,齐泰就查找了很多关于窝寇的资料。

    记述窝寇最多的是元人。

    “窝刀,其实是源自唐朝的直刀,由遣唐使将工艺带入窝国。”

    “在传入窝国后,材料和工艺有所改变,使得刀身略带弧形,砍杀起来十分方便,便于用力。”

    “至于加入了什么材料,有什么工艺,却无从得知。”

    「你们知道才怪了,窝刀都是在窝国本土生产的。我们却从未派人到窝国搞详细的调查。」」

    「但是,窝国对于我们花夏的调查研究,早在唐朝就开始了。」

    「他们拼命吸收我花夏的先进文化,暗暗积累实力,随时向外扩张。」

    「他们的武士、浪人去高丽、来花夏,也有窝国官方的暗地支持。」

    「可笑的是,各个朝代、各个皇帝还让窝国缉拿窝寇!人家才是一伙的!」

    「我们一代又一代对窝人、窝国就这么纵容下去。」

    「终于,五百多年后,窝国派出了商人到我花夏各地进行数据测量,山多高、河多宽、桥在哪里、何处最险峻,一一标在地图上。」

    「时机终于成熟,窝人入我东北,占我花夏!」

    「我花夏同胞死在窝人手中的,竟有三千多万!」

    「其中,窝人制造的、震惊世界的楠京大屠杀,就是在这里,就是在应天!」

    啊?

    朱元璋听得大怒,窝寇居然杀到应天!

    「窝寇在这里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15万余人,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

    「此次屠杀经历了四十多天。」

    「四十多天里,窝寇有的挑开了婴儿的肠子,有的奸污已经杀死的女人!」

    「窝寇有两人相约,谁先杀到100人谁得到胜利。」

    「两人从句容杀到汤山,还未满100人,竞赛继续进行。最后两人在紫金山下相遇,此时两人的军刀已砍缺了口。

    「一人杀了105人,一人杀了106人。又因确定不了是谁先达到杀100人之数,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重新比赛,看谁杀满150名汉人。」

    「两人从此掀起了整个窝国军队的杀人竞赛。汉人在这里,连狗都不如。」

    「窝人,是一群毫无人性的野兽!」

    五百年后,窝人要占我江山!

    「窝人之所以崛起,是因为他们进行了改革!他们更加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