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蜀汉中兴-第7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据怒道:“左丞相谏阻出兵,莫非有意通蜀,欲降刘封焉?”

    陆凯连连摇头,痛心疾首辩解道:“如今全国兵力只剩不到二十万,诸多武将皆殁于王事。

    江东若溺水之人,仅存最后游丝之力,若能报之,方可复生,万不可自断了这口生气呀!”

    朱据沉声道:“胜负在将,不在兵之多寡。

    兵法云:客兵倍而主兵半者,主兵尚能胜于客兵。

    吾有江东主兵之利,就算蜀军兵多,又有何惧哉?”

    “丞相前劝陛下休兵,今反要出战,何也?”

    陆凯看了一眼孙权,见他低头不语,转身奏道,“眼下唯有求和,方能保住江东一线生机。”

    “求和?”

    孙权缓缓抬起头来,目光怪异地看着陆凯。

    不仅是孙权,就是朱据和群臣,也都诧异地看向他,那眼神仿佛看着一个白痴一般。

    以东吴现在的形势,蜀军如果肯言和,要么刘封是白痴,要么陆凯是白痴。

    显然刘封并不是。

    “陛下,以眼下局势,要求和,的确难如登天!”

    陆凯垂下头无奈叹气,还是说道,“自刘玄德以来,吴蜀向来同为一体,联合抗曹,公主与皇叔结亲,陛下乃刘封之娘舅,刘谌之外祖,先以旧情姻亲劝说二人!”

    陆凯抬着眼皮看了一眼孙权,见他神色木讷,继续说道:“今江北难保,可将人马尽数撤回江东,将庐江、濡须、厉阳等地尽数送于蜀军以为补偿。”

    “割地求和”孙权此时才微微动容,显然这个条件要比刚才的亲情之说可靠得多,江北肯定是保不住了,送给蜀军倒也无妨。

    陆凯言道:“如此一来,蜀军便可挡住魏军继续南下,解除江东之危,一举两得,请陛下三思。”

    孙权怔然半晌,忽然又摇头苦笑道:“朕可为江东基业向晚辈屈身求和,即便如此,只恐刘封不肯答应,反受其辱。”

    陆凯又道:“即便刘封不肯通和,但也算得缓兵之计。

    拖延几日,陛下可趁机过江返回建邺,稳定人心,重整兵马再与其周旋不迟。”

    孙权闭目良久,才叹道:“就算能取得缓兵之时,倒也不妨一试,只是夏侯楙大军就在石亭,其趁胜而进,必定虎视眈眈,若退兵,恐随后便来,半渡而攻,岂不危矣?”

    陆凯早已想好退撤方案,闻言马上奏道:“陛下,臣有一计,可叫夏侯楙大伤元气,无力追击,江北兵马安然退到南岸。”

    孙权眼睛忽然睁大:“丞相有何良策?”

    “自古最是水火无情,若败夏侯楙,唯有用水!”

    陆凯抬起头来,缓缓道,“今张承水军还在巢湖。

    石亭行宫被烧,魏军安营在浅滩之地,何不掘湖淹之?”

    “掘开巢湖?”

    孙权吃了一惊,惊愕地看着陆凯,想不到一向儒雅温和的左丞相,竟也能献出此等毒计。

    诸君等人也都脸色微变,再次看向陆凯的目光变得有些畏惧起来,这一招可比当年司马师水淹寿春,数百里巢湖之水一旦挖掘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陆凯何尝不知此计毒辣,但还是咬牙坚定说道:“为保江东,臣不得不出此下策!”

    “唉我江东何其命途多舛?”

    孙权一声长叹,也不知道是感慨东吴还是他自己的命运,左右看看,陪驾之人不足二十,残缺不全,下策虽有损仁德,但为求自保,别无选择。

    “罢了,就命张承安排决江,然后从厉阳退回石头城!”

    孙权无力地摆摆手,又问道,“只是与蜀求和,何人为使?”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众人面面相觑,却见一人从后面站出来奏道:“臣食君禄久矣,无可报效,愿舍残生,去见刘封,以情利说之,使两国相和。”

    孙权抬头一看,正是太常滕胤,不由大喜,即写两封书信,以其为使,先到柴桑来说刘封罢兵,如果刘封不肯谈和,便叫他暂时驻兵,再往长安去见刘谌相谈。

    刘封若是执意私自出兵,便是藐视汉帝,君臣之间产生嫌隙,即便刘谌和刘封意见一致,滕胤赶往长安的这段时间,也足够东吴缓一口气了。

 第1314章 厚黑不足

    滕胤从江北连夜驾船来到虎林,才知道新都已经失守,大吃一惊,不敢停留,马上又从水路直奔新都。

    来至新都关塞之外,看到旌旗飘展,舟船遍江,滕胤心头愈发沉重,蜀军阵容之强盛,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可怕,就算孙权没有北征,恐怕也不是其对手。

    还在三十里之外,他就被哨探发现,跟随一艘小舟进入关塞,接见他的并非刘封,而是李严之子李丰。

    李丰官拜骑都尉,掌管近卫军,告知刘封正好去了新都以北查探地形,可能要明日才回叫他多等一日。

    滕胤闻言暗喜,反正他此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拖延时间,新都被破,江东形势更加危急,但蜀军还未发兵,多等两日反倒有利,便故作不悦勉强留在城中。

    府衙之内,刘封正和陈寿等人议事,滕胤的来意再明显不过,如今大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求和无异于痴人说梦。

    初秋的天气依然闷热,但后院一处荷塘却十分清幽,两棵棕榈树灌溉茂盛,阴凉之下几人正在泡茶闲聊。

    取下新都之后,刘封命兵马暂做休整,调度粮草,等待水军和会稽两地的情报,三路兵马同时呼应出击,才能取得最大的战果。

    孙家经营江东数十年,虽说晚年孙权得罪了许多大家族,强行征调士卒,民怨沸腾,但其毕竟根基深厚,要想连根拔除,还是不能轻敌。

    李丰为几人煮茶,淡绿透亮的茶水飘散清香,这是来自龙虎山的云雾茶,清香甘冽,正是解暑消热的好茶。

    刘封看着雾气缥缈,笑道:“孙权倾巢而出,江东空虚,知吾大军压境,定然措手不及!明知事不可为,尚遣使来求和,实是为拖延时日罢了。”

    “正是!”

    李丰点头道,“属下看滕胤虽言辞不悦,但到了馆驿之中,却安然如素,并不见焦躁之色,必有此意。”

    刘封呷了一口清茶,微眯着眼睛,若有所思,却问几人道:“孙权承父兄继业,守江东三十余载,成鼎立之势,晚年却昏聩无道,又将一生心血亲手败毁,诸位以为其人如何?”

    见刘封动问,众人纷纷皱眉思索,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刘铄,他曾为吴将,感触最深,此番回归汉室,心情激动,便第一个开口:“孙权承父兄遗业,任才尚计,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不失为英杰,然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晚年益愦,以至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人心离散。

    废长立幼之事,便为兆乱也。”

    刘封叹道:“自古废长立幼乱国之事枚不胜举,远且不说,袁绍河北之败就在眼前,竟还能如此糊涂。

    猜忌之心太重,是其一生之败笔。”

    陈寿微微点头,言道:“孙权之败,尚有一错,便是朝秦暮楚。

    其承父兄之资,勇而有谋,愤曹窃国,英年尝有讨贼之志,赤壁一战,以弱胜强,亦一时之英雄;其后关将军围襄阳,降于禁,威振北方,操大惧,至有徙都之意,若权于是时,诚能与汉协力、东西并举,则中原可图。

    其反记荆州之失,袭害关将军以媚曹氏,反甘心臣贼,臣料其心意以变,早有自立之心矣。

    其后又反噬魏军,偷袭徐州,反被将军所制,今见式微,又来求和,反复之人,只恐留下千古笑柄。”

    “孙权这是厚黑学不得精髓啊!”

    刘封慨然一叹,“其如此反复,与其结盟,皆被其害。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谁还敢再信他?”

    众人听刘封说了个“厚黑学”,纷纷侧目,不知道他又得了哪个圣贤的高深学问,甚至猜测这可能才是刘封百战不殆的不传之秘,虽然不解,却不敢细问。

    刘封哪知道这些人的心思,兀自想着东吴这几十年的作为,实在和白眼狼没什么区别,用农夫和蛇的故事来作比再恰当不过了。

    孙权心之黑,从荆州之事便可看出一斑,昔年孙刘联盟,甚至结为姻亲,忽然便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如此心狠手辣,实在叫人心寒。

    但他比起曹操的心黑,却又不够决绝,听说刘备以倾国之力伐吴,便又想请和,不似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之后,干脆又将吕伯奢也杀了,相比之下,便逊色许多。

    孙权脸皮之厚,不止提现在他屡次前来求和,而且为了与蜀军周旋,孙权不止一次向曹魏称臣求援,最终都是反戈相向,毫无信义可言。

    得势之时自比肩于曹操、刘备,号为当世英雄,一旦有些许利益,便不顾身份,甚至向晚辈曹丕驾下称臣,实在叫人齿冷。

    但他比起的刘备的厚脸皮,却又厚得不够彻底,太过卑鄙,刘备厚脸皮之下还保守一个“德”字,不管他心底如何,至少表面上深得人心,孙权这完全是厚颜无耻,没有底线。

    从睥睨一时的英雄豪杰变为昏庸无道的反复小人,孙权这一生,除了活得比刘备和曹操久之外,在少了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后,反而一无是处,身败名裂。

    “有些人活着,还不如死了!”

    刘封在心中轻轻叹息。

    就在几人各自想着孙权功过之时,李丰皱眉道:“滕胤此来,既是为拖延时间,将军为何还将其留在此处,叫其得逞?”

    刘封吃了一瓣切好的哈密瓜,才抹着嘴角慢条斯理说道:“孙权如此反复无常,不知廉耻,比之大街乞丐,尚且不如,不给他一些教训,实在难以解恨呀!”

    刘铄还不是很了解刘封的作为,诧异地看着他,奇怪问道:“将军意欲何为?”

    “骂他!”

    刘封忽然眼睛一亮,转头看向了陈寿,“承祚,你可还急得当年陈琳起草檄讨伐曹操之事?”

    陈寿一怔,下意识地向后躲着刘封,点头道:“属下,属下略知一二。”

    “好!”

    刘封一拍大腿,笑道:“承祚连夜写一封书信,将孙权昏聩反复之事数落一遍,如此皮厚腹黑的反复小人,实在枉为英雄,骂他一顿,我才解恨。”

    “啊?

    这”“这是军令,不得有误!”

    刘封盯着陈寿,诡异一笑,“若是骂得我不能满意,便罚你去和徐陵做参军。”

    “啊!遵命,遵命!”

    陈寿吓了一大跳,赶忙起身领命,想起军中传言,浑身便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第1315章 功过成败

    夏侯楙自得石亭之后,喜忧参半,喜的是从徐州以来,连取江淮诸地,攻入江北,击败孙权,他为自己彻底正名。

    忧的是刘封的计策,让他心慌不已,魏延就在庐江,整个中原已经大乱,曹爽连夜赶回寿春主持大局,不知道后方局势如何。

    为反攻中原,曹爽将夏侯霸调走,留他和夏侯楙守淮南,伺机进攻江东,至少要在孙权撤退之前给以重创。

    这几日命夏侯威监视濡须吴兵动静,夏侯楙却有些心不在焉,几次想派人与刘封联络,问问他究竟有何图谋,却又想自己留守前线,为三军统帅,这等大事,焉有询问敌将之理?

    屡次取胜,夏侯楙的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