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匹夫-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泰挤眉弄眼的:“哪能啊!就是李欣贪嘴而已。至于送来给大兄食用,那不是应该么?青雀可还记得当年大兄虽两股战战,却依然挡在额身前的英姿。”
李承乾沉默了一下,笑骂:“滚犊子!没得带坏娃儿!李欣,你赶紧去给阿翁送烤鸡,阿伯这就安排人送钱到你府上。别给你阿耶偷偷拿了,当年阿伯的零花钱,可被他拿了不少去买饴糖。”
在外人眼里,送烧鸡就是送烧鸡。
在李承乾眼里,就是李泰公然表示,不会兄弟阋墙,不会图谋那个位置。
……
甘露殿,李世民看见李欣提着两个食盒蹒跚前行,钢铁之心瞬间成绕指柔肠。
“慢点、慢点!李欣提这两个食盒,是要给谁吃呀?”
本来李世民就宠爱李泰,与李欣更是隔代亲,对这懂事的娃儿更加心疼。
李欣笑嘻嘻的将食盒交到李世民手中:“一个是给阿翁吃,一个是给阿叔与阿姑吃。”
另一个食盒,当然是李治与兕子这些嫡子女享用。
在礼仪上,李泰做得无可挑剔。
自有力士去后宫请李治他们。
李世民尝了一口:“味道很好!李欣没有送给你阿伯么?”
李欣笑道:“送了的,阿伯还要送李欣钱财,以便日后买鸡。”
信息量略大。
朕才派顾胤去游说青雀编撰《括地志》,转身青雀就进了东宫,既展示了手足之情,又表明了没有争储之意。
诶,要不是高明的威信涨得过快,高明又有激进之意,朕用得着想这掣肘的法子么?
当朕想看到兄弟阋墙么?
“味道还行,比蓝田侯府上的差一点点。小欣儿,你有心了,姑姑以后护着你!”
兕子叽叽喳喳地发表意见,李治则恬静地吃着烤鸡。
“额就说比蓝田侯府上差那么一点点吧?”李欣快活地转了个圈。
对孩子而言,真理,比颜面更重要。
兕子的认同,让李欣得到了满足。
“放心,有机会,姑姑带你去蓝田侯府上蹭饭……不是,那叫品鉴美食。”
兕子吐了吐舌头,模样甚是可爱。
李欣更高兴了。
第四百三十六章 李泰省亲
“阿耶,布里库提嫁到大唐好些年了,终究因为山重水复,没能回去省亲,甚是抱憾。”李泰低眉顺眼。“青雀想着,陪布里库提去尼婆罗走走,见见岳丈,顺便震慑一下周边邻国。”
总而言之一句话,李泰不想呆在长安。
李世民不知该说甚么。
李泰不愿兄弟阋墙,李世民一方面为玄武门不会重演而满意,一方面却为无人牵制李承乾而头痛。
不要扯李恪,这些庶子下场,局势会变得激烈无比,舅兄长孙无忌拼了老命也会弄死李恪的。
李世民试探过长孙无忌的口风,这一点上,哪怕与李世民翻脸,长孙无忌也会坚持。
只有嫡子之间的争斗,长孙无忌才会闭口不言。
毕竟,无论谁胜谁负都是他的亲外甥。
……
李泰出行尼婆罗省亲的消息,让长安的文人墨客哀鸿遍野。
本来还打算举着李泰的大旗聚集人马,慢慢与东宫过手,哪晓得大旗将棋枰一掀,要离家出走了?
没有大义的名分,谁领头与暴戾的李承乾抗衡?
名不正则言不顺啊。
李世民终究不能任由李泰带着花架子的魏王护卫去尼婆罗,大手一挥,右武候将军丘行恭率一万军士护王驾,大摇大摆地出明德门。
顾胤等人如丧考妣。
李泰走了,依他那性子,最快最快也得两年才够一个来回,再加上故意磨蹭,等他回来,李承乾的位置早就不可撼动了。
明德门外,一左一右,各自摆了个酒案。
李承乾在左,王恶在右。
“还是大兄惦记青雀。”李泰笑呵呵地蹿了过去。
李承乾倒了两杯闷倒驴,递了一杯给李泰:“大兄知道,青雀受委屈了,日后自会补偿。”
李泰捂住嘴:“大兄慎言!阿耶虽然不会耿耿于怀,架不住众口铄金!”
李承乾傲然:“若有逆吾者,杀。杀一人,无济于事;杀五百,当肆吾欲。”
杀气腾腾的话很符合李承乾的性子,事实上李承乾对这些朝臣的容忍度,要远远低于李世民。
李泰转到王恶身边时,发现王恶的面容前所未有的严肃。
“魏王,此次送行,额不是以私谊、不是以鸿胪寺左少卿的身份前来,而是以百骑郎将的身份提醒。此去万水千山,或者危机四伏。”
李泰一缩脖子。
得,直接脑袋贴胸口上了。
一旁的丘行恭插话:“郎将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了?”
王恶咧嘴一笑:“想一想,你要是路上被害了,谁是最大的嫌疑人?脏水会泼到谁头上?”
李泰只是阅历不足,绝对不笨,微微一想便唬出一身冷汗。
一箭双雕!
难怪当初阿耶极不情愿放行!
反应过来的丘行恭收敛了气息,再不敢多话。
还是老实当自己的恶人吧,这些人,浑身都是心眼,太可怕了。
……
李泰没有走蜀道。
你想想,天宝年间,李白还在那里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路得成甚样?
走潼关、穿洛阳,再顺着运河泛舟江都,岂不快活?
一路上,李泰都在为妻儿解说各地的掌故。
文人墨客就这点好处,各种典故信手拈来,到哪里都能来上一段。
“阿耶,卤猪肉夹锅盔!”
洛阳的街道中,李欣跳得极欢。
“好,买!”李泰一边掏钱一边解说。“这是洛阳治下永宁县(后世洛宁县)特产,锅盔用刀片成上下两层,中间加上略带汤水的卤肉,焦香扑鼻……”
“郎君,额听说东关大石桥的驴肉汤美味……”
“吃!”
“阿耶,他们在吃甚?”
“哦,黄河大鲤鱼。不过,额们家姓李,音通鲤,所以一般不吃鲤鱼。”
一家老饕在洛阳城里折腾了个够,河南府尹都赶紧出面相陪。
然后,李泰一家子在丘行恭幽怨的目光中,拿了小半车府尹送的柿饼、银杏,溜达着出城了。
李泰表示,不是本王吝啬,是本王请丘将军吃,丘将军不赏脸!
丘行恭表示,你是猪吗?到哪里都能吃!就是本将麾下最能吃的也比不过你!
急促的马蹄声,让丘行恭眼睛一眯,暴喝:“列阵!”
离驻扎区还有一里,身边只有五十名军士,对面是十骑疾冲。
李泰瞳孔微缩。
蓝田侯的警告,李泰本以为来得不会那么快……
竟是如此的迫不及待了么?
乱箭对射,对面倒下了五骑,右武候两名军士负伤,李泰一家子安然无恙。
丘行恭策马冲了出去,一条马槊如游龙翻卷,迅疾地点翻两名骑手,反手一槊将一名骑手抽落马,劈手揪住一名骑手夹咯吱窝里,抖手将马槊掷出,正中转身而逃的骑手后心。
“将军威武!”
右武候军士们大笑,赶紧上来绑缚俘虏。
丘行恭呸了一口:“有脸奉承,不如平日操练多下点工夫!这种小阵仗都能负伤,丢人!”
倒霉的伤员还得在众人的取笑声中认错。
上到河南府尹,下至洛阳百骑,听闻魏王遇刺,魂都快吓掉了,立刻快马加鞭地赶来。
审问、上报、追溯,这些流程与李泰已经无关了。
都水监下辖舟楫署令令狐穆满头大汗地出现李泰面前。
令狐姓,春秋出以封地为姓,正经的华夏姓氏。
当然,唐时胡人攀姓令狐的也不少。
“不是臣不调集漕船,只是大王的人马过万,非十艘吴船不能承载,但此时洛阳准备返航的吴船只有五艘……”
令狐穆期期艾艾的推托。
大王,你也知道这一路必然伴随腥风血雨,就行行好,走陆路吧!
做个人吧!
“好办,水陆并发,就这样。”
令狐穆险些哭了出来。
魏王路上遇到甚么危险,自己这署令就干到头咯!
运气差一点,发配边疆不是梦。
上船,最兴奋的就是李欣,一个劲地在船上蹦着,布里库提都有轻微的不适,李欣却依旧撒欢。
李欣最欢喜的,是随着船身轻轻地摇摆。
丘行恭却有点心虚。
毕竟,他是个马上将军,水上这一块,不是太熟。
幸好麾下还是有出身水上人家的校尉,假借着丘行恭的名头发号施令,一切布置得井井有条。
第四百三十七章 运河
出洛阳,入通济渠,吴船正式进入大运河。
吴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船形宽广,船体扁平,方头而平底,抗风性能好,运输能力强,但前行阻力较大,操纵并不灵敏,因此不太适宜进入航道狭窄、水流湍急、礁石密布的长江上游航道,也难以靠近黄河的险要地段,所以当时人称舟船要“随江、汴、河、渭所宜”,有所谓“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注:《新唐书》卷五三《食货志》)之说。
缺点是,不太适合水战。
问题是李泰出行的理由是省亲,不是去打仗,不可能借用楼船。
大运河隋唐都通洛阳,元明清才改向不再绕经洛阳。
运河通济渠段贯通黄淮,通汴州(今开封)、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宿州、泗州,唐代河南采访道下泗州的治所临淮县在今盱眙县对岸,即在洪泽湖水下。
进入宋州段,丘行恭在船头端坐,手却扶在刀柄上。
校尉水征弓身细语:“将军,晚上怕要恶战了。”
丘行恭有些茫然。
好像……
应该没有甚么异状吧?
“额们前后的乌蓬船,将军是否觉得眼熟?”
丘行恭愣了。
运河上船来帆往,他怎么能注意到小小的乌蓬船?
不过,确实有点眼熟。
水征嘴角扯了扯:“从汴州开始,他们就轮换着跟了一路。将军注意看,他们的竹篾蓬上都有鸬鹚的图案,摆明了是一伙的。”
“而且,现在乌蓬船的数量隐隐增多,这便是动手的前奏。”
丘行恭微微一笑。
他确实不精通水战,但是,东风吹,战鼓擂,谁怕谁?
暮色笼罩,四艘吴船团团护住李泰所在的吴船,不给外人可趁之机。
夜色中的运河,忽然多了许多星星点点的火光。
是北方盛行的沙船。
方头方尾,俗称“方艄”;
甲板面宽敞,型深小,干舷低;
采用大梁拱,使甲板能迅速排浪;
有“出艄”便于安装升降舵,有“虚艄”便于操纵艄篷。
船上装有多桅多帆,航速比较快,舵面积大又能升降,航行时部分舵叶降到船底以下,能增加舵的效应,减少横漂,遇浅水可以把舵升上。
沙船结构独特,方头、方梢、平底、浅吃水,具有宽、大、扁、浅的特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
沙船上多桅多帆,桅高帆高,加上吃水浅,阻力小,能在水上快速航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