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血八旗-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关于没有制度这一说,也是果兴阿自己的想法,其实北满州境内,还是存在着某些制度的。城里的确和果兴阿想的差不多,大家都是平等的,想干什么都随便,但是这里聚集了大量的有钱人,相当于一个保护私有制,鼓励私营经济的体制。而广大的农村,因为依旧保留了大量的八旗制度残余,所以是一种很怪的集体所有制。所有人都穷的叮当三响,自然都是无产者,而他们耕种的土地却可以产出大量的产品,不过这些产品确又在名义属于果兴阿所有,他们只是果兴阿的佃户而已。当然果兴阿除了收取一定的税赋做为租金,农产品还是归这个村子所有的,但是因为土地是果兴阿的,这些东西最后怎么分,还是个问题。不过像果兴阿想的,起码现在还没东西,所以也没有问题,等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说。

    政治简单了,果兴阿决定成立责任内阁,他自己除了军队和大政方向的事,是什么也不准备再管了。至于内阁总理大臣的人选,果兴阿迟疑了很久,皮润民和邹德归都不错,而且私人感情他更偏向邹德归。但是皮润民在几次大方向的决断,都邹德归表现的要好,处事的风格也邹德归要硬朗许多,所以最后果兴阿还是选择了皮润民。作为对邹德归的补偿,果兴阿没有设置外交大臣,而是设置了国务卿,并把这个职位交给了邹德归。这个安排,等于把政府的大政交给了皮润民,而邹德归也有很大的话语权,毕竟国务卿和总理大臣的权限有很多的重叠,内政、外交、经济、民生,邹德归都管得到。

    果兴阿的内阁共设立了工业部、教育部、公安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医疗卫生部、审计署等十三个部门。果兴阿有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的想法,所以监察部、教育部和司法部、审计署的四位部长有越过皮润民和邹德归,单独向果兴阿汇报工作的特权。因为邹德归担任的国务卿是负责外交的主官,军务由果兴阿亲自掌管,所以并没有设立外交部和国防部。除了监察部、教育部和司法部、审计署的四位部长由果兴阿直接任命,其他的各部长,均由皮润民和邹德归商议,自行拟定后报果兴阿签字。

    至于六个省的封疆大吏和各级官员,则没人了,果兴阿这些谋士,勉强能把内阁的人数凑齐不错了。果兴阿则想了应付的办法,在官员还没有到位的时候,暂时执行军管,官员到位之后再移交政权。果兴阿民选官员的办法,已经被无数次的否定了,所以果兴阿也没提。这次果兴阿研究了个新办法,各省暂行军管三年,在这三年的过渡期里,在北满州全境推选新式教育,三年之后考试,谁考了谁当。虽然还是科考的路数,但是不考八股了,全面改行公务员考试的套路,行测和申论混着考,最后还有内阁官员的亲自面试。

    大体的格局确立之后,果兴阿开始规划总体发张方向,第一是提高广大农村人民生活水平,那三个容留俄军的旗丁给他留下的阴影太深了。果兴阿要把大笔的资金投入到农业,兴建覆盖整个北满州地区的水利灌溉络,早日恢复东北大米甲天下的盛况,同时倾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根本,所以果兴阿也要一样一样来。第一点衣服这方面,果兴阿要鼓励城里的八旗老爷们投资棉纺和成衣制造产业,使衣服这件生活必需品,变得价格低廉,让农民在夏天可以脱掉棉袍子。第二点是食,果兴阿要在各乡镇都由政府出资,兴办养殖场,大力养殖猪、牛、羊、鸡、鸭等肉食,并在每个村都预留出菜地,保证农民都能有丰富的饮食,不至于再是一副营养不良的状态,而且还可以供给城镇。第三点是住,果兴阿最见不得的是窝棚,所以农民的住宿条件必须改善。他决定由政府出资,为所有的农民,兴建砖瓦房。不但可以让农民有宽敞明亮的房子住,还可以刺激从兵工厂分离出的水泥等工厂的发展,为将来大规模的基建夯实工业基础。

    除此之外,果兴阿还要大力向重工业投入,利用自己金手指不均衡发展的同时,还要趁着欧洲列强没有技术封锁意识,把他们的工业成果都搬到满洲来,争取在五年之内把满洲建设成一个不输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国。

    同时果兴阿非常的重视教育,他要求内阁在三年之内完成足够数量教职人员的培训,五年之内各地的学校必须全部准备完毕。先期由各地派遣的士兵完成基层扫盲教育,选拔出优秀人才进行重点的指向性专科新式教育培养,后续必须在三年内完成教育体系的搭建。长春和哈尔滨设立两所大学,各省必须设立两千人以规模的专科培训学校,各县需设立高,各镇需设立初,每个村都必须有自己的小学。高、初、小学的教材由果兴阿亲自编订,大学由果兴阿亲自任教。除扫盲班外,其余所有学校的学杂费由政府负担,并按月向学生发放津贴。

    然后是交通,这不只是农民的行,也是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必备项目。果兴阿差点把自己弄成脑出血,终于回忆出了东北的铁路,而且经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同时又按照北满州现有的道路,设计出了北满州的公路。在果兴阿的设计里,北满州所有的县城都要通铁路,沿途的主要镇甸也要设立车站,无论是谁在什么地方,都能在方圆一百里内找到车站。同时对于现有的道路一律进行扩建整修,把各种土路升级为柏油公路,省级干线宽度不能低于十米,市级辅路不能低于八米,县乡道路不能低于六米,村道不用沥青,也得是平整的山皮路面。这么大的工程,果兴阿给出的时间是五年。

    其实这是一种浪费行为,为了跑个马车,根本不至于搞这么大。但是果兴阿是个有梦想的人,他觉得十五年



分节阅读 299

    之内肯定能搞出汽车来,而且也是为了刺激化工产业。搞点化肥,生产点农药,虽然也能刺激化工也发展,但是沥青毕竟不同。沥青有天然的,但主要还是从原油里面提炼的,果兴阿总想早点接触石油,所以把沥青给搞了出来。现在还没内燃机,世界石油的价格非常便宜,果兴阿也可以借机,以建筑的名义搞点石油囤积起来,世界各国肯定都不会怀疑他,最多觉得他是个基建疯子。而果兴阿刚好知道生产沥青的方法,是蒸馏,剩下的残渣是沥青,蒸出来的液体则是汽油、煤油、柴油,原油储备四个字一直回荡在果兴阿的脑海里。

    听完了果兴阿的宏大构想,新政府的高官们全都傻了,果兴阿这是要变洪秀全,搞人间天国吗不过仔细想一想,果兴阿提出的要求,按照目前北满州政府是实力,还真有可能做得到,不过时间可能会拖延一些而已。皮润民、邹德归、郑峰也没想出有什么异样,差点要全票通过果兴阿的决议的时候,数学天才玄素宁站了出来,一盆冷水差点激死果兴阿。

    第三百九十四章 农民撑起了这个国家

    果兴阿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也知道自己这么搞,步子迈得太大了,容易扯着蛋,但是他不得不这么干。 穿越之后果兴阿经历了许多事,他渐渐感觉到了一种叫做气数的东西,虽然他自己也觉得很扯,但是这股无形的力量好像真的存在于他的身边。

    大清的建立是一个典型的范例,满清王朝从各种角度分析,都不具备一统天下的能力。连大清的统治者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坐稳原,到了雍正的时候,还时不时遇到难题准备退回关外。但是它偏偏坐稳了天下,而且打破了胡运无百年的魔咒,整个满洲民族都和华夏融合在了一起。从明朝灭亡,大顺的政权更迭,到南明的苦苦挣扎,吴三桂的举兵反清,间出过许多非常巧合的事情,任何一个地方能够按照正常的模式发展,大清都得身死族灭。可是这些离的巧合,偏偏全都发生了,大清的运气在开国的前一百年几乎好到了极点。果兴阿和皮润民聊过许多次,根本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是运气好而已。

    果兴阿穿越过来的这几年,大清似乎是开始偿还透支的人品了,各种稀古怪的倒霉事接二连三的发生,许多必胜之战都会出现一些特别神的问题,然后一败涂地。洪秀全在起事前不久曾经被官府给抓了起来,但是又稀里糊涂的给放了。林则徐赴任两广的时候,拜帝会已经准备卷堂大散,但是林则徐却刚好病死在了路。耗掉了大清近半元气的太平天国运动,曾经有无数次可能被扼杀在萌芽,但却因为种种巧合还是发生了。

    果兴阿也亲身感受到过这种神秘的力量,僧格林沁莫名其妙的放弃北塘,八里桥大战的时候精神失常的胜保,好像老天爷要玩死大清一样。如果不是果兴阿干扰,奕欣可能因为老毛子的虚言恫吓,把外东北划给了沙俄。可是果兴阿亲赴北疆,也仅仅是保住了海参崴等一部分疆土,黑龙江以北的大片疆域还是被毛熊咬在了嘴里。沙俄在东北的实力,远没有英法联军强大,但是果兴阿是拿他们没办法。虽然实际原因是因为国工业基础薄弱,东北大地荒芜,但是果兴阿还是觉得冥冥之有些怪的力量在干预,有些事是注定要发生,人力能够扭转却不可避免。

    穿越者果兴阿还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如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如甲午战争。国的洋务运动失败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许多以成败论英雄的人,总结认为日本国的改革彻底,有着全民族支持等种种原因。但是果兴阿不这么看,这是个对照的事,如果当时是国打赢了,把这些理由反过来也依旧成立。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果,一点也不日本人的少,但是稀里糊涂的败了。甲午战争也是输的莫名其妙,其的确有一些体制的原因,但是武器性能优于日本的大清陆军,先后有多位沙场宿将发挥严重时常。平壤狂奔五百里的叶志超,早年可是一个冲锋陷阵的悍将,能够出头也是刀头舔血一点点杀出来的,到了朝鲜莫名其妙的跑了。有人说他是年事已高贪图享乐,但是弃军而逃怎么会有好下场,他逃回来也被判了个斩监侯,何苦来哉啊至于他逃跑的真实原因,根本没有人知道,变成平头老百姓失去一切的叶志超本人也从来没有再提过。再打一个月,日本政府得破产,结果叫嚣要迁都抗战的大清却突然求和,白白让小鬼子得了天大的便宜。

    日一战过后,大清更是进入了作死的快车道。年轻的光绪帝信了几个书生的胡话,要围园杀后,搞得朝野乌烟瘴气。缔造了同光兴的老太后突然精神失常,一口气对十一国宣战,逃到西安之后更是满嘴胡话。一直不肯全面西化的大清,在亡国前的最后努力,居然是全盘西化搞分省选举,结果不止搞得自己亡了国,还把国拖入了连年的军阀混战。这一切的一切,果兴阿都想不出合理的解释,只能归结为国人常说的那句话,气数已尽。似乎领跑了世界千年的国,必须在这个新时代吃些大亏,把阴晴圆缺的规律补齐。

    果兴阿现在要做的事,是扭转华民族陷入无限苦难的危局,也是逆天行事。虽然果兴阿自信人定胜天,但是对于未知的神秘力量,他还是心怀畏惧。他自己也被这种神秘力量干扰过,第二次八里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