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最后的道君-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庄周梦蝶从来不是什么浪漫的哲学思辨,其背后所隐藏真相细思极恐。
  人活一世,犹如大梦一场。
  所谓的宿命觉醒是跳出所有的梦境,看穿所有轮回的因果,回到宿命的开始。
  梦中的悲欢离别不是真的离别,可若真的醒来还有分别,那便是真正的生离死别永诀无期。
  而且我能预感到,所有世的因果都会在这一世了结。
  楚馡已经拿到了魔刀和九黎幡,虽然还处于半梦半醒状态,但已经触摸到了自己的宿命,而我也必须尽快觉醒。
  第二天起床后,我与楚馡买好礼物带着妧妧前往楚家。
  岳父大人还在为君师宴上的事忧虑,他自是不肯相信楚馡化魔,可是道门言辞确凿已经盖棺定论。
  君师宴结束时我曾询问过法心道长,法心道长说楚馡化魔对道门来说是一件大事。
  现在道门因着出世未久,正在忙着大肆汲取民间信仰之力。等到法坛重开,必然会拿此事大做文章。
  但这些忧虑,我们不能和我岳父大人说,只能想办法让他宽心。
  从楚家回来,我接到张雅涵的电话,说她已经和我爷取得联系,谢家祖地随时欢迎我的回归。
  我让她安排车来接我,我下午就走。
  回到听雨小筑,我和张屠夫,南宫姑娘相继做了交代,又和烽兄通了电话,让明采薇赶回林城。
  最后我还和杨湛知会了一声,要他告诉杨婉晴,我要离开林城一段时间。
  等到一切交代完毕,张雅涵亲自开车来到听雨小筑。
  “相公,我担心……”
  “馡,我晓得你担心什么,我会尽快回来。”
  “那我等你归来。”
  “嗯……”
  车子开出很远,犹自望见楚馡抱着妧妧站在门口张望。
  她的脸上挂满了忧虑,因为这次我不是远行,而是去追寻自己宿命的源头。
  至于能不能找到,只看谢家祖地中到底是什么在等着我。


第348章 
  上善若水
  紫气东来,鸡鸣函谷。
  张雅涵开车载我去机场,飞机直飞三门峡市,到黄昏来到函谷关前。
  我爷说会在谢家祖地等我,但是谢家祖地在哪里他却没有说,只让人告诉我就在函谷关西的八百里秦川之中。
  所以我寻访宿命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函谷关。
  函谷关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后来刘邦又在此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中桃林之战都是在此地进行。
  除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函谷关还有着浓郁的人文思想色彩。
  两千五百年前,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写下五千言道德经,从此在中华文明中留下关于道的传说。
  后人在尹喜官宅旧址兴建一座太初宫,供后世道家人士、道门弟子来此祭祖寻宗。
  因着函谷关是道家圣地,老子西出函谷后不知所踪,自古以来山中不乏避世修行者,为了避免和他们发生冲突,在进关前张雅涵要我先去太初宫拜会一番。
  太初宫问道,以表达自己诚心向道的决心。
  “你也知道我与道门交恶,进太初宫有挑衅的嫌疑。”我说道。
  “你得罪的是道门,不是道家。”张雅涵说道。
  “话虽如此,但现在还有不敬鬼神的道家修行者么?”我问道。
  张雅涵对着我翻了个白眼,说道:“你师父不就是么?”
  “哦,我忘了。”
  道姐虽然名列道门传说高手,但丹霞岭并没有道统传承。
  拂雪道长闲来也会念经,却从不祭拜任何道教护法神祇,逢年过节也不供奉香火。
  直到今天我也不知丹霞祖师是谁,道姐也不曾带我给祖师磕头。
  如今听张雅涵提及,我才恍然回过神来,丹霞岭信奉的是大道本身,是以道为师。
  若一定要将丹霞岭归入道门的话,也只能归为仙道而非神道。
  因为仙道继承的是纯粹的道家思想,神道就涉及到宗教神祇和信仰之力了。
  张雅涵说,在函谷关深山中的隐士散修中不乏破虚高手,甚至还有通神高手。
  此番道门入世,各家道统也对他们极力拉拢,希望他们能为道门效力。
  隐士散修虽然清高,可如今天地灵气大为稀薄,想要性命双修证道,单靠天地灵气已经远远不够,必须借助仙草灵药的辅助。
  面对道门给出的优厚待遇,难免会有人动心。
  我现在是道门公敌,孤身往深山中寻觅谢家祖庭,要想全部避开冲突也不可能。
  万一起了冲突,要我凡事留一线,切不可像对鬼神宗和神霄派那般狠辣无情,因为这些都可算是老子门生。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说道。
  “随你。”张雅涵耸耸肩说道。
  ……
  太初宫始建于西周,现存太初宫主殿建于唐以前,历经唐宋元明清修整,现代又大肆修缮整改。
  函谷关天下闻名,老子的思想也普惠世人,非道门所独有。
  如今的太初宫即使道门圣地祖庭宗祀,也是名胜游览区,与周边关城遗址,函谷古道,碑林,望气台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今天天色已晚,在紫微阁的暗中干预下景区中游客已经绝迹。
  张雅涵送我到太初宫广场,站在广场中央的青牛雕像前等我,让我一个人进去祭拜。
  此刻天色阴沉,待我踏上台阶上有零星雪花飘落。
  北方的冬天不像林城,格外清寒。
  我回头看了一眼张雅涵,见她正裹紧了大衣搓手取暖。
  想着她为我所做的那些事,心中莫名有些感动。
  拾级而上,未久来到太初宫大殿门前,殿门匾额上写着道家出源四个大字,门前地上雕刻着一个巨大的八卦图案。
  我循左侧门进入,才进院中心底忽然起了一阵奇异的感觉。
  这种感觉无法形容,有着说不出的安稳,就像是离家很久的游子突然回到了家乡。
  推开殿门走进去,入眼可见一穿青衣的老人屈膝坐在神龛之上,低眉垂眼,银发银须,手中捧着一卷古书。
  我晓得这便是老子的雕像,默默瞻仰片刻,就要准备行祭拜大礼。
  便在这时候,仿佛有一种柔和的力量托举着我的身体,莫说跪地连腰都弯不下来。
  当初刘景烽做净宅法事的时候,要我对许真君行叩拜大礼,香火顿时熄灭,这代表许真君不肯受我大礼。
  谢家薪火敬鬼神而远之,许真君受不受我大礼我并不放在心上。
  但面对老子这位我最尊崇的圣人,却依然不受我祭拜,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困惑中,我再看向老子的雕像。
  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我总觉得他也在同时瞧着我。
  我不敢亵渎圣贤,急忙收慑心神。
  心神一空,道德经全文犹如流水一般浮上心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从前我曾无数次的诵读这部经典著作,每次诵读都会给我全新的感受,唯独这次给我的感受很特别。
  当道德经全文如同流水一般从我心头划过的时候,所有关于水的文字全部泛起了浪花,令我心潮澎湃难以自持。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写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后来又在第七十八章中写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着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在老子眼中,水是最近于道的事物。
  水有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
  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但攻坚克强也没有什么能胜过水。
  从上善若水四个字就可以看出,老子是非常推崇水的,甚至可以说道德经整部经书都是在写水。
  水无为而无不为,无形而无不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一个人若能体悟到水的妙处,就是完美的圣人。
  但从源头看来,水在上古时期的象征意义并非如此。
  上古水利不发达,各种江河沟渠肆虐为患,赶到洪水雨季,人们只能登高躲到丘陵上面,眼睁睁看着洪水浸没家园。
  能治理洪水的人也被推崇为圣贤,大禹能成为人皇便是因为治水有功。
  老子是春秋末期人,彼时水患依旧频发。
  按照常理而言,他不该如此推崇水,反而应该教导人们如何治水。
  想到这里,我心头忽然又是一阵巨震。
  紧接着掀起无边惊涛骇浪重创我的心神,我想起了在山海关拔刀时虚境所演化的那场洪水……
  人族历史上治水第一人不是鲧,不是大禹。
  是共工,水神共工。


第349章 
  雪夜杀机
  走出太初宫,外面雪下得越发密集。
  我站在台阶上望四野,只见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天地一片苍茫。
  望着望着,天地似乎开始流动。
  周天万物连同这苍茫大雪都开始流动起来,唯独我站在原地不动。
  就好像天地间就剩下我自己,最后连我自己也失去了,我感知不到自己的存在。
  仿佛连自己也和天地同化,汇入历史的万古长河之中。
  片刻的出神,很快我又回过神来,迈步走下台阶。
  道德经在我心中引发的回响已经被我淡忘,心潮也归于平静。
  太初宫令我隐约触摸到了宿命的真相,但究竟为何,还要等我进了谢家祖地才能进一步推演。
  张雅涵还站在原地等我,身上落满了雪花,俏脸也冻得通红。
  她修为并不强,远远做不到寒暑不侵。
  此时天色已经很晚,我要她回去,她偏要多送我一程,一直送到函谷古道。
  在古道勒马的石碑前,我和张雅涵道别。
  “谢鸢,老子西出函谷关从此不知所踪,你这次西出函谷还会回来吗?”张雅涵笑着问道。
  “当然会……”
  “人生仿若一场大梦,我怕你记起了前世又忘却了今生。”
  “怎会,今生认识这么多人,哪里舍得放下。”
  “我能有幸算一个么?”
  “自然算得。”
  “那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函谷无故人。”
  说着,张雅涵从怀里摸出一个袖珍酒壶,又从外套口袋里摸出一个白瓷酒杯。
  我端着酒杯,张雅涵倒酒。
  酒是红酒,鲜红欲滴的红葡萄酒,林城干红。
  我浅浅抿了一口,酒还带着温度,伴随着浓郁的果香。
  一口喝干,我对张雅涵说道:“人生如逆旅,你我皆是行人,但我很庆幸能与你同行走过一段旅程。”
  “我晓得陪你走到最后的人不是我。”张雅涵幽幽说道。
  “我的路很难走,同行非福。”
  “谢鸢,祝福你。祝福你和楚馡永结同心,爱如恒星亘古不灭。”
  “谢谢你……”
  道完谢,我对着张雅涵挥了挥手,走进函谷古道,走进苍茫大雪之中。
  走出很远,回头看,张雅涵依然独立在雪中。
  我回头时,她正好在喝酒。
  扬起脖子一口把酒壶里剩下的酒全部灌进喉咙。
  这雪下得密集,我能穿越雪幕看得见她,她却瞧不见我。
  一口把酒喝干,张雅涵高声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