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改命炼金师-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迪是不敢不来,布鲁诺这才被烧死几十年,在欧洲教会力量还是很大的,几个月不去教堂做礼拜,很大可能会被当做异教徒烧死。
这个时候,安迪要做的就是,放空身心,然后想一点能够进行的捞钱大计。
安迪现在是有些钱了,而且未来香水生意也不会少赚。
不过现在安迪一家开销也大,六个拿7先令周薪的女仆,每年就要支出一百一十三英镑多一点,可见英国一般的中产阶级,也就是雇佣一两个低薪的女仆。
父母两个姐姐的每周十先令零花钱,每年是108英镑,四个妹妹的零花钱,每年54英镑。家庭教师一个,每年20英镑。
这些加起来一年就是接近三百英镑的支出,何况衣服鞋子生活用品,价比黄金的香料,每天吃的白面包牛羊鲜肉蔬菜,冬天取暖用的木炭,每天下午喝的从东方进口的茶叶,这些都是金英镑啊。
这些杂项支出每年绝对不会少于四百英镑,因为要体面嘛。现在在教堂的安迪穿的内外衣服皮鞋全套价格六英镑——要知道,安迪今年十三岁,而且因为最近营养良好,正在长身体,明年这套六英镑的衣服鞋子绝对穿不来了只能捐给教会等慈善组织,然后定做新的西服皮鞋。
也就父母那一套,还能多穿一两年。最多两年,人到中年,饮食好了劳动量降低,自然也会上肉。到时候也只好捐出去换新的。
两个姐姐和四个妹妹和自己的情况差不多,家中每年衣服鞋子费用的开销就是两百多英镑。
这体面真的要花好多钱的。而且,哪有体面人一年穿一套衣服的道理,自然是一年四季,每季做两到三套新衣服是最基本的。
不过,既然人人都要穿衣服,有钱还要穿新衣服好衣服,那纺织行业似乎大有可为。
未来英国似乎也会大量的倾销棉布,称为世界棉布行业的终极巨头。
自己以前经常去棉纺厂找女朋友去玩,对于棉纺行业也算熟悉。棉花要经过去除棉籽、清花、粗疏、精梳、打结之后,才会被纺成棉线。然后横竖棉线就能进行织布了。
说简单也简单。
有了蒸汽动力,除了去除棉籽之外的步骤,都可以用蒸汽机代替人力或者水力,纺纱和织布的效率,将比现在手工纺纱手工织布的速度高出几十上百倍。
这中间多出的那一部分利润,就是自己的金英镑了。想一下还是很兴奋的,这棉布不同于香水这样的奢侈品,是人人都要用的,市场极为广阔。
而且现在英国有了北美东海岸、部分非洲、印度等殖民地之后,可以种植棉花的范围也是大大增加了。未来英国绝对不会缺棉花的。而且英国乃至欧洲的棉花,在现在或未来都会引进埃及长绒棉的品种,质量相当好。
那现在缺少的,就是将蒸汽机真正的完成了。
从星期一开始,安迪就开始在家画图纸,画了几天之后,找到了铁匠同业行会的约翰逊。史密斯,同时也是自家朋友约翰史密斯的父亲。这也是安迪认识的唯一的铁匠。
然后就开始在安迪的委托下,约翰逊史密斯召集了很多的同行,开始打造蒸汽机和纺纱机以及织布机的零件。
因为安迪承诺在蒸汽机制造好之后,会大量的采购,所以最先制作的不是零件,而是止规和过规。止过规是检验零件是否合格用的,安迪需要同一型号的蒸汽机上每个零件都能互换。
入冬之前,安迪前前后后在棉纺行业上面撒了五百英镑,这里面也包括在南区的租的一块土地和地面上的作坊。市区的土地不是郊外的庄园,不是那么容易买到手的。就算伦敦郊外的庄园,挂牌转手的也是极少。
伦敦城内的土地都是有主的。既然出租就能获利,大家也不会卖掉这只下金蛋的鸡。
而伦敦人似乎也习惯了租房的生活。
这么多钱砸下去,安迪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共五台蒸汽机和一套纺纱设备四件(清花、粗疏、精梳、打结),一套纺织设备——这个就是将传统的纺织机放大并挂上机械传动,反正是蒸汽机做工,没必要和人力的纺织机一样大。
新式蒸汽机因为是刚开始制造,初始各零件废品率比较高,造成改良的蒸汽机成本有些高,不过随着越造越多,蒸汽机成本自然会下降的。
安迪自己也算过一笔账,仅计算铁料的话,一台蒸汽机用的铁料价格也就十几英镑。剩下的都是人工费用。
废弃的不合格零件还可以回炉。这么算下来,以后一台改良蒸汽机,大约价格能降低到五十英镑上下。至于纺纱机和织布机,就更便宜了,因为其中一部分还用了木料结构。
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安迪忙着给纺织厂培训工人和购入棉花。
第7章 专利
十二月二日,蒸汽织布机第一天试生产,在上午还有些磕磕绊绊的纺织女工操作下,下午逐渐熟练起来。
英国有两种标准的棉布,一是家中妇女们自己用的家庭型织布机,这样的织布机只能织出宽幅是两英尺的棉布。
另一种是最少三人操作的大型织布机,能织出四英尺宽幅的棉布。四英尺也就是1。2米多一点,这样宽幅的棉布用来做衣服能省不少事。
安迪和家人看着女工忙了一天八个小时,织出了四十码棉布。(一码约等于0。91米)第二天,纺织女工织出四十五码棉布,第三天的时候,纺织女工已经完全熟练的能够操作纺织机了,八小时织出了六十码棉布。
英制是一匹布三十码,女工每天织出了两匹宽幅布。原本这是要三人在大型纺织机上熟练工作十天才能达成的数字。
以这个效率计算,现在的蒸汽动力纺织机效率是手工纺织的三十倍。
考虑到其他纺织作坊每天工作十小时左右,这里每天工作八小时,这个效率还要提高。
更快的是纺纱速度,这几天下来,棉纱的库存在不断的增多。
而英国市面上,其实棉纱比棉布更加紧缺。也就是说,卖掉棉纱也有不错的利润,谁让这里的纺纱效率是手工纺纱的几十倍呢。
而且一台蒸汽机是带动的一个车间的机器,而不是一台机器。
为了回笼资金,安迪是棉布棉纱一起卖。轻工业的事,有钱赚就行。
而且机器纺纱的质量更好,市面上备受欢迎。
至于蒸汽织布机支出的棉布,不是市场上常见的二十支三十支的棉布,而是四十支的棉布。
在没有更高支棉布出现之前,四十支棉布就是市场上的王者,其他的棉布都是弟弟,手感和光泽完全不一样。瞎子也能摸出来四十支棉布的手感更细密。
如今市场上一匹四英尺二十支的宽幅棉布价格是24先令。一匹两英尺二十支的宽幅棉布价格也要10先令。
一匹四英尺三十支的宽幅棉布价格在36先令左右。
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人力成本,一个人操作一个纺织机或者三个人操作一套大型纺织机,一天也就织六七码棉布。
为了不过于冲击市场,安迪给四十支四英尺的宽幅棉布定价为45先令。
棉纱按磅计算,也比市价高出百分之十。不过就算高出这么一点,人们也愿意买,因为这样的优质棉纱能织出更好的棉布。
贵族为了表现的和普通人不一样,是愿意花更多的金英镑去买更好的布料做衣服的。
然后有钱人又会去跟风。
在优质机制棉纱和四十支的机制棉布上市后的十几天,市场反应是很快的,三十支的和二十支的四英尺棉布价格都稍稍下降了。二十支的棉布跌了一个先令,三十支的棉布跌了三个先令。
这还是安迪的工厂暂时只抛出了一百匹四十支的机制棉布试试水。
如今的安迪的纺织厂,一共只有五台织布机,全部纺织女工完成培训后暂时只能消化每天生产出来的棉纱的三分之一。
不过安迪已经下了订单,明年初再加一台蒸汽机和五台织布机。不说让棉纱全部内部消化了,至少也要消化三分之二。
在纺织厂,安迪也是开了高工资的,杂活工人的工资是每周7先令,这个水平是伦敦工人的平均工资,当然,那些律师和编辑等高学历的人收入是远远超过这个平均工资的。
纺纱纺织女工的收入是每周8先令,烧锅炉的工人每周的工资是9先令。
在年前,经过深思熟虑的安迪,最终还是选择了注册新型蒸汽机的专利,但也只有新型蒸汽机的专利。
其实从纺纱到织布,这里经过改良的能注册专利的也有好几个技术。
不过,没有稳定的蒸汽动力或者内燃机动力来源,这些技术就算被人仿造了也不怕。
现在拿到新型蒸汽机技术垄断的十四年时间,十四年后估计英国纺织业也就剩下自家一家独大了。
到时候就不只是技术垄断,而是技术和生产一起垄断。
在英国搞工业的一个好处就是不用担心贵族,英国贵族是天然的从内心鄙视生产经商这些活动的,在英国贵族看来,那都是下等人做的事情。真正的贵族除了土地和年金的收入,就不应该有其他的。
简单来说,英国贵族就是信奉不劳而获最光荣。就算和富商联姻,都会在贵族圈子里被耻笑。因为欧洲贵族都是相信自家是因为血统而高贵的。这里面的逻辑,安迪一直想不通,谁家的爵位还不是以前祖宗一剑一剑的砍出来的。不过欧洲贵族就这样,英国贵族也不例外就是了。
圣诞节的时候,安迪也没去选什么礼物,给每个家人和家中的女仆都送了一个金英镑做礼物,想要什么自己去买。
年后,纺织厂继续开工,很快就将以前市场高端的四英尺宽幅的三十支棉布打压的没了多少市场。
好在这对低端的面向大众的棉布市场没什么冲击。大量生产三十支棉布的纺织作坊认赔离场,反正一样的设备还能生产二十支的棉布,而二十支的棉布价格在年后没有变化,还是有利润的,也有一些购买了机制棉纱的作坊开始生产四十支的高端棉布。
这样用机制棉纱生产的四十支棉布和蒸汽动力生产的四十支棉布在质量上没有大的差距,而且现在四十支棉布是高端奢侈品。哪怕手工纺织利润也很足。
安迪没有大量的扩大纺织厂的规模,是因为现在的安迪还不能承受社会动荡带来的压力。
安迪记得英国历史上发明珍妮纺纱机的珍妮一家都被迫离开老家了,因为效率更高的珍妮纺纱机抢走了更多人的饭碗。和英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工人破坏机器如出一辙。
安迪现在用的蒸汽机一台价值几十英镑,被砸了也是要很心疼的。那些砸机器的工人,就算倾家荡产也是赔不起的。
安迪没有因为自己是穿越者就盲目的开始作死,而是谨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踏在伦敦南区的积雪上,安迪告诉自己,1663年,自己十四岁了。
第8章 同业协会
在1663年1月,安迪扩大了生产,建设了第二条棉纱生产线。以及第五个棉布生产车间。
这仅仅是为了完成之前购买新型蒸汽机的承诺。
第二条棉纱生产线建设好之后,很快遇到了市场上棉花不足的问题。
就是天天派人去码头等着有没有运棉花的海船进港,很多时候船上的棉花还没下船就已经有了买家。
一月底,一封伦敦棉纺同业协会的邀请信进入了安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