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改命炼金师-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塞缪尔。佩皮斯饰演当年伊丽莎白一世的宫廷大臣兼情人之一,也有一半是本色出演了。
  英国陆军理所当然的还是打酱油状态。我们英国陆军就是英国皇家买茶叶送的赠品。
  在《伊丽莎白一世》拍摄期间,英国国内城市中大量的电影放映厅被建设起来。
  甚至有人购买了电影拷贝和播放设备,到英格兰的各地乡村有偿的播放电影,在那些天一黑就造孩子的英格兰农村地区很是引起了重大的轰动。
  安迪听说后,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大不列颠帝国电影下乡活动。
  在英格兰的电影市场饱和之前,就有人带着买来的电影拷贝和播放设备远渡重洋,给北美殖民地、埃及、印度、赛里斯首都等大英帝国殖民地的人带去了电影艺术——当然,这些人本身是为了赚钱才去建设当地的电影院的。
  至于一海之隔的欧洲,更是和英国各地几乎同步的接受了电影艺术的洗礼。
  这些来自英国伦敦的电影放映人不仅仅带去了电影拷贝,就连空白胶片和摄影机也带去了——当然,价格是伦敦这里出厂价的几倍就是了。
  在欧洲,阿姆斯特丹、里斯本、马德里、威尼斯、巴黎、斯德哥尔摩等城市,不缺少有钱人或者有钱的组织。
  在这个只有静止的油画画像的时代,能够把自己以及全家人的全身影像以活动的方式记录下来,是一个非常新的创意。
  而且影像记录全家福还是一个只有有钱人才能玩的活动。
  逼格似乎又更高了一些。毕竟贵族和有钱人,就是想要和普通人有所区别。
  安迪也没想到,在欧洲,摄像机和胶片这东西一出现,就被贵族和有钱人当做拍摄全家福的道具来玩。
  因为室内有时候光线比较差,欧洲更多的全家福录像都是在庭院中进行的。也有记录一家人在庭院野炊或者下午茶的录像。总之,就是各种玩。
  被伦敦商人们带去欧洲的赛璐璐胶片是贵,但是,那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拍摄十分钟电影的赛璐璐胶片,出厂价是五十英镑。相当于一分钟五英镑,一分钟的赛璐璐胶片卖到欧洲,价格起码十五英镑到二十英镑不等。
  也就是说在欧洲拍摄一分钟胶片的成本,都快到半个英国中产阶级的年薪了。哪怕对于中产阶级而言,这样的价格也不可谓不贵。
  但是这个价格吗,对于擅长花钱的贵族,以及超级有钱的银行家大商人们而言,一分钟几十个英镑毛毛雨嘛,拍摄一个小时也不过是1200英镑。就算用摄像机和赛璐璐胶片全天不间断的记录自己的生活,那也是玩得起的。
  还真有欧洲土豪金买了大量的赛璐璐胶片,记录了自己的一天。连给老婆和情人们交公粮都被真实的记录了下来,这可是世界第一部 真。纪录片。 
  片名是《慕尼黑公爵的一天》。片长十小时,好在没有足够光线的情况下,摄像机是没办法工作的,就算勉强拍出来,也是一团漆黑。
  得知消息安迪不得不吐槽,德国人真会玩。
  从慕尼黑公爵不断的邀请各地亲友们来家中观看《慕尼黑公爵的一天》开始,在欧洲这种类似的生活纪录片大量的被贵族和有钱人模仿。
  什么是贵族和有钱人,那就是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要是别人有我没有,那也好意思叫做贵族或者有钱人吗。
  不就是生活纪录片嘛,不就是找情人交公粮嘛,一个字,拍。
  一万英镑的电影成本是很多,哪怕对于一般的贵族也是如此,但也绝非拿不出来的数字。哪怕小贵族咬咬牙还是能拿出来的。重点是不能输人。
  再说了,十个小时的纪录片电影,实在是有些过于繁长了,每天看三个多小时,也能看上三天。经过研究,大家觉得看电影坐上两三个小时,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时间再长,肚子就要饿了。
  所以,中后期欧洲的贵族富豪的生活纪录片,时长都控制在了四个小时以下。时间长度达到或者超过四个小时纪录片的,就要分上下集来看了。
  正经的欧洲电影人倒是显得没多少了。欧洲刚学会玩摄像机的都被贵族和有钱人们请去拍摄生活纪录片了。
  得知赛璐璐胶片和摄像机以及放映机大卖,但是都是被欧洲贵族们拿去拍摄生活纪录片了,安迪又开始吐槽,欧洲人真会玩。
  而这股拍摄贵族富豪日常纪录片的风气,很快又回流到电影和赛璐璐胶片的发源地英格兰,英格兰贵族和有钱人一看,你妹的,原来电影是这么玩的啊。欧洲贵族和银行家有钱,难道英国贵族和银行家就差钱吗,当然不差钱。
  于是赛璐璐胶片和摄像机放映机又在英国伦敦本地大卖。
  电影在欧洲真的是快被玩坏了。
  就连安迪也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对于电影的定位出现了问题,原来电影应该是自拍的工具吗。世界为什么这么早就进入了自拍的年代了?到底错的是我,还是这个世界?
  不过考虑到最早的照相机,要几个小时才能让底片感光成像,居然也有受众。那比原始照相机出现的更早的摄像机和赛璐璐胶片有大量受众,也不是不能理解。
  1681年五月,在欧洲,有钱人家和贵族家庭,请客人来自家电影放映室看电影,已经形成一股社会潮流——就像请客人参观自家历代祖先的画像一样,或者照片时代请客人看自家的相册一样。在欧洲这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交礼节。
  而且,二十英镑价格一分钟的胶片虽然贵一些,但是中产阶级或者小资产阶级,咬咬牙还是能拿出这一笔钱的。
  当然现在欧洲人还以为,赛璐璐胶片能和油画一样,只要保存得当,这些生活记录片的影像资料就能几百年上千年的一代代人传承下去——其实如果想这么做也不是不行,不过每隔几十年就要用新的胶片翻录一次。
  不过他们的后代未必有这样的心思去做这样的事情。
  毕竟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这个世界是无时无刻在不断变化的。
  1681年五月的另一件事情就是《伊丽莎白一世》的电影完成了全部的拍摄和剪接工作,电影剪接并不比拍摄更加容易。
  电影胶片一秒钟二十四帧,全片长两小时的历史剧《伊丽莎白一世》共用了十七万两千八百帧的胶片。
  加上拍摄期间因为各种拍摄事故作废的胶片也有十几万帧,而每一帧的胶片其实相当于一张照相机的底片,这么多胶片,差不多能给全伦敦的人每家拍摄两张全家福了。
  这还不算电影拍摄中工作人员的薪金道具等支出,以及大家耗费的心血。
  主演伊丽莎白完成了两个月的拍摄之后,成功的拿到了合同上两百英镑的主演片酬。
  这个价格,并不算低,毕竟英国第一财政大臣的年薪也就是五百英镑。


第146章 想不出名字请大家支持起点正版吧
  当然英国第一财政大臣约克公爵本人并不靠这五百英镑的薪金过日子,约克公爵每年土地的收益就有两万英镑以上。加上债券年金收入和各种投资回报分红收入以及财政部和海军部小金库的收益等,约克公爵每年收入都有十几万英镑。
  这样的大人物开销也很大就是了。
  如果英国第一财政大臣仅靠薪水过日子,就会出现:我家的管家很穷、我家的马车夫很穷、我家的马夫们很穷、我家的厨子们很穷、我家的花匠们很穷、我家的男仆们很穷、我家的女仆们很穷。这样悲伤的情况。
  拍摄结束的这一天,收到片酬的伊丽莎白没有直接离开,而是问仙蒂下一部电影的拍摄计划。
  最近仙蒂正在恶补英国历史,在拍摄了《伊丽莎白一世》之后,又准备投拍一部《亨利一世和他的情人们》,没错,就是死于吃七鳃鳗的那个亨利一世。(看过骨王的都知道七鳃鳗那么可爱,怎么能吃她!)
  历史上,亨利一世也是拥有大量的私生子和私生女,以及众多的情人。
  这一次,安迪准备自己上饰演青年中年的亨利一世,约克公爵又来友情客串征服者威廉——也就是亨利一世他爹。
  当仙蒂听伊丽莎白问起下面的拍摄计划,仙蒂让人拿来剧本,翻看了一下:“嗯,如果你愿意做配角,可以饰演亨利一世的某一位情人。”
  “没问题。”伊丽莎白现在就是想上镜,想上大荧幕,至于角色多少,都能接受。
  “好的,如果有你的戏,会让人去找你的。”
  伊丽莎白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其实这两个多月,频繁出入汉普顿宫的经历就让其在英格兰贵族圈子里成名了。大家都怀疑这个女人是大英帝国皇帝的情人之一。
  毕竟伊丽莎白相貌精致五官端正身材更是爆炸,外人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很正常。
  再说了,伦敦的圈子就这么大,没有这样的流言也会有皇帝壁咚女仆的流言的。
  1681年五月底,剪接好并且拷贝了多份的《伊丽莎白一世》终于在英格兰各地的电影院和观众们见面。
  因为贵族和有钱人家庭可以自己购买放映机和建设放映室,所以英格兰电影院的建设都是针对市民阶层。
  而且一开始,电影院走的就是廉价路线。除了最早的新年期间免费播放期之外,只要花一个便士就能进电影院看到晚上散场为止,中间并不强行清理观众。
  但是中间如果从电影院出去了,再进去还要花一个便士——根据安迪的提议在电影院附近都建设了收费的公厕。
  这样亲民的价格,哪怕伦敦东区的市民也是能消费的起的,而且每到星期日如果有新片上映电影院都会爆满。
  现在就算语言不通的欧洲市民们,也不得不被迫去看英文字幕的英国电影——好在当地电影院也有办法,那就是找人用本地语言在台下同步的大声念出字幕上的台词。
  用赛里斯话说就是,活人不会被尿憋死的。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以前,英国和欧洲,看戏剧歌剧的那都是贵族老爷们和有钱人,最少也是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享受,廉价的电影院出现,打破了这个阶层的壁垒。
  有钱人可以购买拷贝邀请三五亲友在自家放映厅看电影,但是现在普通的市民们也可以在电影院,以极为廉价的价格看一场一模一样的电影。
  而且不论是电影院还是赛璐璐胶片厂都能赚到钱,甚至安迪和仙蒂拍摄的电影卖出去拷贝都是赚钱的。
  其中不断扩建以满足整个欧洲市场需求的赛璐璐胶片厂更是赚了大钱。
  电影院的利润不大,各家电影院细水长流的赚点小钱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电影行业,能赚钱的重点是现在没有竞争,真正搞商业电影的只有仙蒂安迪一家,拍出什么拿去卖拷贝就是了。
  当然,就算没有竞争,每一部电影仙蒂和安迪也是用了心思去拍摄的。
  对仙蒂而言,毕竟英国宫廷历史剧也是自家祖先的事,不能乱拍一气。是带着历史责任感去拍摄的。
  不出意料,五月底上映的《伊丽莎白一世》再次大获成功,每天不断播放电影院仍然在星期天客满。
  好在星期天就算看不上电影,现在还是有着可以去看足球比赛来消磨一点时间的选择。
  对现在的英国市民阶层来说,明显的变化是,周日可做的事情有些多了。而且收入也在稳步提高。
  因为电影院和赛璐璐胶片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