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品丹仙-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了小半个时辰,撒出去的门客都回来了,向南刺探的成二郎传来了确切消息,鱼国大军停在南边五、六里外的荚溪边,没有下一步举动。
  成二郎指着南边树林道:“司徒,鱼人就在林后,下臣看见,他们正在溪边取水做饭……看,起烟了!”
  一股股炊烟,自林后升起,钟固清点一番,有三十多股,与兵车之数相合。
  成二郎建议道:“鱼人松懈,甲胄已卸,战车凌乱未整,且无巡哨之卒,司徒,不如带我等打一阵,定获奇效!”
  钟固也很心动,眼望麾下门客,见他们各有请战之意,于是道:“看看再说。”
  一行驱赶大车下了山坡,于林边一角悄然潜入,钟固也打定了主意,如果被鱼人哨探发现,那自己就是来犒师的,如果摸到边上还没被发现,那是不是犒劳一下自己呢?
  ……
  林中的一片空地上,几驾战车环绕在四周,形成一个简单的守御之阵,阵中铺着毛毯,鱼君坐在毯上,没有去看卢芳带来的礼物,眼睛盯着对坐的庸国重臣,竭力想从卢芳的脸上分辨出什么来。
  他的两侧,是同样惊疑不定的鱼国诸卿,相互间窃窃私语。
  卢芳始终保持着微笑,手持帛书,一件一件念着,语调不变,一以贯之。
  “斗璃双彩鼎两只……寒光射雪珠九颗……磺石印三方……金线紫云蛇胆一枚……绛云蚕丝缎六匹……河谷黑狼毯两张……爰金六十六镒……蚁鼻钱八千八百八十八个……另有稻米、肉脯、菜蔬数车,因押送不易,还在路上,不久即至。”
  念罢,卢芳将帛书卷起,躬身呈上。
  鱼君身旁的寺人膝行上前,接过帛书礼单,退至鱼君身后,鱼君却没有去看这份礼单。
  卢芳再次伏拜:“请国君派人点验,我家君上诚意十足,大公子未竟之意,君上愿以续之!”
  鱼君瞟了瞟那三车礼物,却对点验礼单没什么兴趣,只是又盯着卢芳看了片刻,问:“司空说,大公子暴病而亡?究竟何病?”
  卢芳道:“若是知道什么病,就不是暴病了。”
  鱼君还待再问,林子北面忽然一阵大乱,随军司马赶来禀告:“君上,北方有庸人伏兵,正在攻营!”
  鱼君大惊:“是谁领兵?”
  司马道:“尚且不知,臣领兵拒之,君上请远离是非之地!”
  鱼君怒问卢芳:“庆予何意?既来求亲,缘何又派兵来攻?”
  卢芳心念电转,道:“国君勿忧,想必是后续送来求聘之礼,和贵军起了误会,待外臣前往一问究竟。”
  出了营地,卢芳在鱼国司马催促下来到北面林中,依稀见东北、西北两侧林深处有黄尘漫滚,烟尘中有旌旗飞扬,许多鱼人正惊恐万状的奔逃过来,口中大呼:
  “中了庸人的埋伏!”
  “庸兵杀过来了!”
  “快逃啊……”
  鱼国司马命令整顿军士,收容溃兵,在林子后面结阵迎敌,再次催促卢芳:“卢司空,若不给个答复,休怪……”
  卢芳回头扔下一句:“且等着!”迎着败兵逃来的方向入林,兜头便撞见带着几名门客杀过来的钟固。
  两人交情极好,见面之后就是一阵惊喜,简短说了几句,卢芳大为遗憾:“只有这几个人么?”
  钟固道:“还有几人在林外执旗,虚张声势。”
  卢芳道:“可惜了破敌的良机……见好就收罢,快些将稻米和肉脯送过来……快,将旗多打两杆……”
  钟固苦笑:“没有多的了……你还真去迎亲?”
  卢芳道:“回头再说!”
  让钟固藏回林后,让他几位门客推车跟上,见了惊疑不定的鱼国司马,笑道:“果然是误会,贵军见我军势众,不免误会了。卢某这就去见国君,澄清误会……请司马约束贵军,不要再向前一步,避免误会加深——毕竟是在我大庸境内!”
  鱼国司马留在原地重整防守,卢芳则带着钟固的门士,押送稻米和肉脯进入营中,原来商议的简陋营地,此刻已然戒备起来,十余驾战车被拖拽至此,形成临时壁垒。
  守御固然加强了,但这番举措却令卢芳看得心中冷笑,战车是冲杀之器,这么一番布置,简直是扬短去长,战车的威力发挥不出三成来!
  将车赶到近处,稻米、菜蔬和肉脯展示出来,卢芳又好生安抚了一番,鱼国君臣们这才恢复镇定,太宰伯归道:“既然贵国已定君侯之嗣,我家君上便心安了,不再打搅。”
  卢芳再拜:“万万不可!我家新君正于上庸相候,等待国君驾临,等待由姜入宫,国君若不去,外臣无法交待。我家钟司徒已率军前来护驾,国君和诸位大夫无需担心!”
  鱼君摆了摆手,起身就走,寺人吩咐:“摆驾归国!”
  卢芳欲待拦阻,却被伯归挡住:“待贵国祭拜故君侯时,我家国君再来相吊。”
  卢芳不满道:“由姜呢?莫非贵国想要悔婚?”
  婚约也不是给庆予啊!伯归大为无语,但此刻来不及纠结,于是看向于乱军之中登车的鱼君,就见鱼君点头挥了挥手,伯归连忙答复:“由姜就在军中,车驾便请司空送去上庸。”
  卢芳追问:“嫁妆可曾置备?”
  伯归也赶时间,登车道:“嫁妆也留下,都留下!”


第十八章 献策
  上庸城门如同一张怪兽的大嘴,不停向外吐着一驾又一驾战车,在城下列阵。随着日头的升高,军阵渐渐成型,同样分为左、中、右三师。
  如今的庸国,依旧保留着每甲为一乘的编制,昨夜还在击鼓的甲长,现在又成了每乘的卒正,带着五十名甲士,尾随在战车之后。
  这些甲士又分十伍,前方是三伍长戈手,其后是三伍长矛手,最后是两伍弓箭卒,还有两伍盾卒分列左右。
  诸侯列国,国人即兵,兵即国人,家家户户都有兵刃,男女老少皆能上阵,这一次征发,十五至四十岁男丁被征发一空,就连健妇也上了城头。
  庆予全身披挂,身边是庸国一众卿大夫,人人做好了交战的准备,能文能武,方有资格为大夫。
  吴升陪在庆予身边,同样披甲,所披甲胄是宫中之物,庆予专门找出来赐给他的,观想之下发现,这甲胄的防御力很是不错,已入中品法器之列。穿上他之前从田山峡辛西塘那里得来的天蚕丝短褂,上了战场有双重加护,可以安坐无忧了。
  再加上他有铜皮铁骨的体修功夫,就算炼神境高手来了,头几下也足以抵挡得住。
  过得午后,庸军八十一乘、二百四十余士、四千正卒全部齐备,尽数开出城外,城墙上还有数十门士、上千精壮守卫城池,其中甚至还有数百悍妇。拿得动兵刃的国人,基本上都动员了。
  除正卒外,还于附近野人村落中征发了千人,随军出役。
  至此,上庸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庸国君臣们反而期待着鱼军的到来。
  庆予登车,为全军主帅,元司马登车,为中军之将,寺尉易朴、典令庸藏也奉命登车,各为左、右军之将。
  城头上的国老庸子夫、门尹庸季为镇将,亲自击鼓,送大军迎敌。
  吴升也有配车,却非战车,作为宝贵的丹师,是不能轻易上战场的,所乘是宽大的辎车,车上囤着炼丹所需的诸多灵材。
  这驾辎车上,还有墨游和岳中两位丹师,他们在吴升的邀请下,同意为庸国出征,战时救治伤者,这种事情,列国之间常有,倒也不算什么稀奇事。至于庸国本国三位丹师,限于水平不足,只好留在上庸城头作为预备。
  护卫在车下的,还有董大、索老六、张小坑等三人,至于庸直、卢夋、庸老叔,原为国士,此刻自然被编入军中,分别成了三驾战车上的车士。
  此外,还有十余骑,分别自卿大夫门下士中抽调,撒了出去作为哨探和传令,由此可见,庸国门下士还是相当充足的。
  快到傍晚时,大军已经南下三十里,前方终于看见一队车驾,领头的正是司徒钟固。
  钟固将情形一说,上自国君庆予,下自普通军卒,听闻鱼君撤了,而且还将由姜送上,顿时一片欢呼。
  很快,传令军士便飞奔而来,请吴升往见国君。吴升到时,由姜正在侍婢搀扶下拜见庆予,这时候可没什么红罩头遮挡,望之而容貌甚美,庆予非常满意,他五年前丧妻后至今未曾续弦,以由姜的身份和美貌,正适合为国夫人。
  当然,现在还不能成婚,只能送入宫中待命,要等先君葬礼完成。庸侯地宫早就建好了的,但还不能下葬,天子停殡七月,诸侯五月,卿大夫三月,通常也会缩短,向下一级靠拢,以减少耗费,但三个月是跑不了的,如今已是二月中,至少在四月底前,庆予只能看而不能吃。
  同样是做国夫人,由姜从嫁成双改为嫁庆予,差别可太大了,前者她可以随意揉捏成双,做一个在庸国颐指气使、无人敢惹的掌权者,现在却只有被庆予揉捏的命,还得小心翼翼,不要触怒卿大夫们,毕竟现在庸国君臣正恨她爹恨到牙根痒痒。
  送走由姜,接下来应该怎么办,众大夫议论纷纷,争执不下。
  争执的第一个问题在于卢芳的处置。卢芳立下如此大功,按理应当得到褒奖,官复原职,请他返回上庸,不能再行驱逐了,毕竟成双已死,驱逐卢芳并非本意。
  但卢芳却没有随钟固回来,而是继续踏上了他的旅程,坚持往芒砀山择地隐居。他请钟固转述其意,说是要将成双葬于芒砀山,继续替大公子履行诺言。
  很多大夫都希望国君下诏,将他追回来,芒砀山属于百越瘴疬之地,实在太苦了,起居不惯,人烟稀少,非是对待重臣之礼。
  吴升是庆予最信任的大夫之一,当然要听取他的意见。
  吴升思索片刻后道:“臣以为,卢芳有功,当褒奖,但其人重诺守信,君上也不可强令,还需尊重其志才好。臣听说,大庸曾有山陵使?”
  典令庸藏眼前一亮:“不错,大庸南迁之前,设山陵使,祭守宗室陵园,位在中大夫之列,与楚国陵尹相类……”说着,向庆予道:“臣附议申大夫之议,请拜卢芳山陵使,于芒砀山择地建陵园,祭守大公子陵寝!”
  寺尉易朴眼前同样一亮,立刻道:“当于国中择一甲之民迁入芒砀山,受卢芳之命,守护大公子陵园。”
  庆予问:“当择何甲往之?”
  这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这可是国人,将他们迁往芒砀山守陵,只能采取自愿的原则,不可强迫,否则必将引起国人骚动。
  国人们在坊中住得好好的,谁又愿意迁往芒砀山呢?
  暂时不提迁民之事,吴升继续献策,也就是是否撤军回城的问题。鱼君已经跑了,所以大部分卿大夫都认为应该撤军,但元司马等少数强硬派认为,应该追上去狠狠打一仗,让鱼国十年不敢西顾。
  折腾了那么久,将大军召集起来,什么都不做就解散,徒耗粮秣辎财,对士气也是个打击;如果下决心追上去,先不说别的,至少粮食就只准备了三天,三天之内能不能打赢,除了元司马,没人敢夸这个海口。
  吴升的建议却无关打仗与否,而是道:“君上,诸位大夫,我们修条路吧?”


第十九章 左膀右臂
  大家商量的是大军的动向,是征发国人的问题,好端端的修什么路?
  这回没人再眼前一亮了,吴升只得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