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品丹仙-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此之前,都不许说出去,尤其你们几个,谁传扬出去,谁就自己离开上庸吧!”
  “两位大夫放心,我等晓得。”


第四十六章 风云暗涌
  推开丹房的门,发髻蓬松、双眼通红的吴升缓步走了出来,四十天工夫炼制七百枚乌参丸、五百枚冬笋版生骨丹,差不多日均成丹三十枚。
  真要算起来,灵材充足的后半个月,实际达到了日成丹四十枚的高度!
  这种埋头突击炼丹的日子,辛苦是辛苦的,却也有不小的好处,每一次突击炼丹,对神识的极限磨砺、对真元的强大施压,都是对修行的极好锻炼。
  吴升可以明确感受到,炼丹到了极限、真火的控制进入精微状态时,气海似乎也在隐隐发生着某种玄妙的联动,那些岛屿上方流动的云烟,细微而难以察知的悄悄变幻着形态。
  虽然没有继续增加灵沙的堆积,但在修行上的好处,还是很明显的。
  当他出来的时候,冬笋上人已经闻讯而至:“炼成了?”
  吴升点头:“你去一趟司空府,向易司空交丹吧。”
  冬笋上人连忙进去清点,又甩下一句:“廷寺的人找你,每天来一次,也不知什么要紧事,问了也不说,人就在前堂。”
  吴升跟着廷寺的老吏前往拜会寺尉庸季,这才明白,原来自己闭关炼丹的日子,竟然遇到行刺案。
  “多承季大夫关照,否则还真可能遇险!”吴升连忙道谢。
  庸季道:“申大夫为国操劳,这是大庸头等要紧事,某岂能不用心巡查?只是刺客以诡术脱逃,再于城中搜寻,已难觅其踪。寺中老吏都说,像是蛮荒妖人的手段,当时典令也在,我二人商议之后,尚未报知国君,故此等待申大夫出关,待有些眉目了再说。”
  吴升琢磨:“蛮荒妖人的手段?我知季大夫之意,我在芒砀山时,与连山部相处融洽,也未得罪苍梧部……”
  庸季道:“那刺客显然有备而来,脱身之前自报家门,说是姓刀。”
  吴升奇道:“我只识元司马门客刀百凤,其余姓刀的……没有打过交道啊。”
  庸季道:“刀百凤自鸠兹返回后,我曾相询,据他言道,刀氏原出贡禄部,但五十年前,已为诸真所灭,刀姓者,许多都成了诸真部民,要判断是来自哪一真,很难分说,甚至还有少许刀氏族人北上,他家便是如此。”
  “诸真?”
  “就是列缺山诸真,申大夫入庸不久,或许未知,其中有个九真部,便与我大庸有过恩怨……”
  吴升当即醒悟:“拐了君侯之妹庸姜的毋具真?”
  庸季点头:“不错,九真部便是诸真之一。不知申大夫是否得罪过九真部?”
  去年吴升初至上庸,就遇到司马元子让率兵南征九真部一事,此战狼狈而回,出征的五十修士只回来三十余人,且人人带伤,吴升炼制的灵丹,也因此引起了元司马乃至庆予关注。
  可吴升仔细回忆,自己完全没有和诸真结仇吧?为何要派人刺杀自己?
  当下问道:“不知季大夫之意……”
  庸季道:“毋具真以蛊术诱获庸姜,元司马力主再战,惜为成双所阻,或许其人之间有所瓜葛?”
  毋具真为报成双之仇,所以派人行刺自己?这么猜测,倒也不无道理,但吴升总觉得有些牵强,主要还是缺乏证据。
  只听庸季又道:“九真之耻,诸大夫早想一雪,只是国君仁善,顾忌兄妹之情,不欲加兵。但若大夫遇刺乃九真部所为,群情激愤之下,国君也难以阻止大夫报仇。”
  吴升若有所思,道:“我再想想。”
  离开廷寺,回到庸仁堂,冬笋上人前来禀告:“灵丹都交上去了。”
  吴升问:“验了么?何时启程押送扬州?”
  冬笋上人道:“咱们庸仁堂炼的丹,都不用点验,直接入库,明日便由钟司徒押送,老朽在大库中见了,稻米和灵材十几大车,早已打包妥当。易司空还专程召见了我,好生勉励一番。”
  吴升问:“哦?他说什么?”
  冬笋上人笑道:“无非是那些话罢了,说什么庸仁堂为大庸操劳,居士实在辛苦,若是芒砀山那边有困难,尽管跟他说,他绝不含糊。可我一跟他说需要稻米,他就含糊了,只说出人可以,稻米难以筹措。咱芒砀山有什么事需要他出人?除非送人过来,他舍得么?”
  吴升笑了笑,又问:“廷寺说,前些时日有人要刺杀我?”
  冬笋上人摆了摆手:“什么行刺?不过蟊贼而已!老朽问过街坊,从老张家挖了地洞,想潜入庸仁堂偷咱们的灵材,这贼子蠢笨得可以,进坊就被识破,丢了东西都不自知,挖个地道,直接挖进廷寺大牢,哈哈哈哈,笑死老朽也!”
  老头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抹了抹眼睛:“他们说是刺客么?哈哈,老朽未见如此蠢笨的刺客,若真是刺客,怎么又给放了呢?欲在居士跟前显功罢了,居士说两句好话便可打发了,哈哈……这是什么贼子?奇闻也……”
  说笑间,刀百凤来了:“大夫,某来了!”
  虽然如今身份差别悬殊,但吴升待刀百凤如旧,刀百凤在庸仁堂也很放松,吴升便让冬笋上人出去准备酒菜,打算和老朋友共饮,顺便问问楚吴之间的战事。
  酒菜摆上,坐定之后,刀百凤道:“这次去了鸠兹,发现大战之烈,出乎预料,元司马也说,吴人如今之势,可比当年大庸全盛之期。咱们送去的五百丁壮,竟是不为苦力,而直接编入申斗克扬州营中,披甲执锐,要做正卒,可见楚人损伤之重。”
  冬笋上人问:“不是四百丁么?怎么五百了?”
  刀百凤笑答:“沿路有投军者,都被司马带上了。”
  吴升问他:“吴军如何?”
  刀百凤遗憾道:“我想上阵,可惜司马不允,故此未曾亲见,但听营中几个车士谈论,吴人剑士很厉害,如果不是战法上有问题,楚人恐怕是打输了的……”
  一边吃酒,一边听刀百凤谈论军前见闻,吴升听得津津有味,不觉就到了深夜。
  吴升这才问:“你来得正好,听说廷寺曾经问过你,有个姓刀的刺客……”
  话音未落,刀百凤斩钉截铁:“必是九真部所为!”
  吴升怔了怔:“听说应对廷寺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刀百凤挠了挠头:“啊……那我实话说了,元司马让我这么说的。”


第四十七章 奏对
  将刀白凤送走,吴升心里盘算,原先的铁杆庆予党里,司马元子让、司空易朴、寺尉庸季看来都是想借此再议南征之举的,如果再加上典令庸藏,准备一雪前耻的主战派还是不少的。
  看来都等着自己这个“苦主”出头啊。
  吴升对自己被拿出来当做借口并不在乎,只要最后的战利品能够拿到就好,而且既然是为自己报仇,想必战胜后分给自己的补偿绝不会少。
  就是不知庆予是怎么考虑的,他当年是主战派,如今成了国君,是否还会主战?至于寺尉庸季所说的“兄妹之情”,这个反倒不是问题。
  正在思索间,国老庸子夫亲来拜会,吴升连忙出迎,将其迎入正堂。
  “国老深夜而来,是出了什么事吗?”吴升疑惑。
  庸子夫叹了口气:“大夫可知,鸠兹军前,又是一场大战,楚军虽然略占上风,伤亡却重。”
  吴升点头:“我也是刚刚听说,国老心忧鸠兹大战,却是何意?”
  庸子夫道:“我听说武王灭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旧都,武王薨后,遗命其弟周公旦辅佐幼成王,权势显赫。武庚为复旧朝,与管叔等散布流言,称周公谋反,流言之下,周公只得引退。其后周公追索流言,发现武庚与管叔反叛之象,于是作《鸱鸮》进于成王,曰: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趁着天没下雨,要赶紧修补门窗啊!今楚人久战必疲,定向附国征召,前已逾次茅贡,又征丁壮,焉知明年之贡,逾次后年乎?茅贡也就罢了,若再征丁壮,小小附庸,如何当之?”
  吴升问:“国老之意?”
  庸子夫道:“当早为绸缪,人财皆备,以为明年之虑。”
  吴升道:“诸位大夫皆如是,何不谏言君上?”
  庸子夫叹道:“前日已然试探,君上不应,今大夫遇刺,可为良机!大夫受君上信重,诸卿皆望大夫项背。”申大夫你最得君上之心,我们只能在后面看你的背影,不敢比肩,这件事情,只能请你去进言了。
  吴升又问:“君上之虑,国老可知?”
  庸子夫道:“君上忧急,不在九真,而在鱼国。”
  今夜庸仁堂当真忙碌,正谈论时,冬笋上人又报,有司徒钟固门客求见。
  吴升召他上堂,冬笋上人下去之后,很快又折返回来:“那门客走了。”
  吴升诧异:“这是什么缘故?”
  冬笋上人道:“那门客听说国老在,便称不再叨扰居士了。”
  庸子夫闻言,捋须而笑。
  好吧,事情已经明了,在自己闭关炼丹的这些日子,这帮卿大夫们都不约而同谋算好了,要以自己遇刺为由头,鼓动国君南征。
  但庆予却担心鱼国趁虚而入,因此始终没有同意,而大夫们却不认为这是个问题,或者认为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担心。
  所以吴升一出关,大家又来鼓动他出头了,毕竟在这些卿大夫眼里,庆予对吴升是相当不一般的。
  琢磨了一晚上,吴升决定往宫中拜见庆予。他现在颇有几分被架在火上烤的意思,堪称“众望所归”,国中大夫们都眼巴巴等着他出头,他如果不出头,等于得罪一大片人。
  从内心来说,他也认为大夫们的想法是对的,尤其国老庸子夫说得更加明白,不想办法筹措财物、壮大人口,明年楚人再来索取的时候,拿什么交差?
  而百越那么多部族,目前来看,也只有征讨九真部最为名正言顺,如果换作其他部族,比如紧邻庸国的连山部和苍梧部,都很可能引发百越诸部群起支援、联合对抗,九真部远有庸姜之恨,近有申大夫之仇,对其用兵天经地义,很难引起百越诸部的反感,以申丹师名望,说不定还能得到帮助。
  当然,国君的担心也很有道理,尤其国夫人由姜又是鱼君之女,国中有什么变故,立刻就会传至鱼国,这也是国君和卿大夫们一直不愿明言,而是含糊其辞的原因。
  临去之前,他又跑了一趟廷寺大牢,寺尉庸季陪同,那名在场的老吏现场分说。
  “典令以瓮听音,辨出刺客地洞方位,于是以瓮覆地阴虎魄袋,罩于其上……”
  “刺客昏迷后,我等以节制五行链将其手脚锁了,按理,真元被封,应当无法动弹才对……”
  “……衣物?小人也不想的,奈何他们这些蛮荒来的修士,常行诡术,小人搜身时,若非有些经验,已经险死于此了——他有件可以收缩的妖物,哪怕刺客已然昏迷,依旧跳出来伤人……”
  “……是极!刺客极为嚣张,不老实回答问题,还反过来提问,更自报其名挑衅廷寺,属实可恨……”
  “就是在这里,刷……人没了……”
  一番现场演示,活灵活现,吴升听着,如在眼前,沉思片刻,当场指出:“此乃穿越!”
  “穿越?”庸季和寺吏们面面相觑。
  吴升笃定:“必是穿越无疑!我听说,蛮荒之地,有穿越之术,穿越地点、穿越时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