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诸天之逆天改命-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钚乓ǖ木勖飨砸对洞笥诠阒莸母劭诤吐胪贰
  “我购买了无畏级战列舰八艘,装甲巡洋舰六艘,战列巡洋舰六艘,轻型巡洋舰十六艘,鱼雷舰二十四艘,还有以柴油机为主动力的U型潜艇三十六艘,所谓的无畏级战列舰就是比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舰排水量还要大的战舰。”杨信幽幽地说道。
  纳兰元述闻言瞪大了双眼,双眼中闪现过一丝连纳兰元述自己都不曾察觉到的恐惧和震撼。
  “你这是要对付北洋水师?”纳兰元述涩声说道,如果杨信所言属实,单从数据上来看,北洋水师根本不是杨信舰队的对手。
  “北洋水师用不着我对付,自有人对付北洋水师。”杨信说道。
  “谁?”纳兰元述脱口问道。
  “倭国、扶桑、东瀛。”杨信淡淡地说道。
  纳兰元述无语地望向杨信,至于一个国家要用三种不同的称呼说出来吗?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你可知道我们的邻居现在正忙什么?”杨信冷哼一声,不待纳兰元述回答,杨信自顾自地说道:“我们的这位邻居正在为了购买不列颠战舰而节衣缩食。”
  “吉野号是今年最先进的战舰,但花费巨大,倭国很穷,财政收少,根本无法一次性付款,不列颠又不支持贷款。所以倭国的明治天皇决定号召全民捐款,他宣布从此直到击败北洋水师,每天只吃一顿饭,省下来的费用来购买战舰,皇后也捐出自己的首饰。”
  “在皇室的率先垂范下,倭国所有商人爆发出空前的爱国热情,自发组织“募捐会”,倾全国之力,募集资金以国赌运。”
  “在民间,倭国约有一百四十万女子下南洋、入青楼,用自己的身体疯狂地挣钱,然后将钱寄回去,用来购买军舰。所以,纳兰大人,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我倾家荡产,押上未来三十年的收入,以高额的价钱秘密地从德意志购买军舰和在此地建设军港的原因了吧。”
  “清倭必有一战!如果战败……”杨信并没有说下去,但其意已明。
  纳兰元述再次被震惊到了,只见纳兰元述双眼瞪得老大,用一副不可置信的目光盯着杨信,身体如雕像一般凝固住了。
  杨信则坦然相对。
  “这一切都是真的?”过了良久,纳兰元述涩声问道。
  “当然是真的,你可以利用你的情报网去查。清日必有一战,而决定胜负的便是海战,海战失利,我大清万里海疆再无一丝屏障,倭国可以肆意地在任何地点发起攻击。”杨信说道,其实不用杨信说,纳兰元述也明白,清日之战的胜败关键就在于海战。
  “倭国真是个可怕的国家,你不看好北洋水师?”纳兰元述忽然问道。
  “大清官员什么德行你心底没点比数吗?捞钱绝对是把好手,办点实事却是千难万难,就说为北洋水师提供炮弹的江南制造总局,他们提供的炮弹你敢用吗?”
  “倭国为了筹钱,上至天皇、下至国民,万众一心,且无所不用极其,而我们在做什么?李鸿章有翁同和在掣肘,载湉正在与叶赫那拉氏争权,叶赫那拉氏为了她的六十大寿现在就在修颐和园,听说修那园子要花费六百万两白银,再加上其他,要花费近千万两白银……”
  “一艘定远号铁甲舰才一百六十万两白银,如果叶赫那拉氏将过寿的钱用来购买军舰,我怎么会不看好北洋水师,可惜哟,叶赫那拉氏不但不拿钱购买军舰,反而是挪用了北洋水师的军费,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也对,叶赫那拉氏可是说出将江山社稷宁送友邦、不送家奴的狠人,北洋水师败不败、大清亡不亡跟她什么关系,对了,我记得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是世仇,而今叶赫那拉氏掌权,是不是为了报那世仇而将大清败坏掉啊?”
  纳兰元述沉默了,沉默了许久,脑袋如同浆糊一样乱作一团,杨信今天给出的信息量太大,纳兰元述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你居然敢直呼圣上的名字,还有,你居然直呼老佛爷叶赫那拉氏,还污蔑老佛爷!”纳兰元述愤怒地看向杨信。
  “很奇怪吗?我没直呼叶赫那拉氏老娘们已经是我很尊老爱幼了。”杨信耸耸肩,十分无所谓地说道。
  “你要谋反!”纳兰元述大怒。
  “屁的谋反,我这叫革—命,或者叫拨乱反正,让事情回到它该有的样子,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满清的天下,满清也代表不了华夏,满族只是华夏的一员,汉族、蒙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等五十六个民族才汇成华夏。”
  “纳兰元述,现在告诉我你的选择,你是为了拯救这片大地上水深火热的人们而归顺我,从而创建一个理想的大同世界,还是愚忠到底,跟这腐朽的王朝一同埋葬?”


第54章 挟纳兰以令两广
  纳兰元述懵了。
  杨信反意已明,纳兰元述本以为自己死定了,没想到杨信屈然劝降自己,听杨信话中的意思,只要选择归顺就能活着,不但活着还会被重用,打造一个大同世界。
  “我投降!”纳兰元述艰难地吐出这三个字。
  “好,识时务者为俊杰也,拿来吧。”杨信大手一伸。
  “拿什么?”纳兰元述不禁一愣。
  “投名状啊,本帅做的是掉脑袋的事情,元述兄不会以为空口白牙地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本帅就信了吧。”杨信微笑着说道。
  纳兰元述是不是真心归顺杨信根本不在意,杨信在意的是纳兰元述这块招牌,而且必须还得是活的。至于说一枪干掉纳兰元述,杨信根本没有这个想法,主要是时机不成熟,如果干掉纳兰元述,势必与清廷对上,自己虽然不怕,但现在羽翼未丰,不是掀桌子的时候。
  纳兰元述表面归顺,无非是先活命,再趁机脱逃,然后尽起大军攻伐杨信罢了,杨信不急,有的是办法将纳兰元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投名状就是很好的方法,只要纳了投名状,纳兰元述哪怕是旗人,该归顺的还是得归顺。
  造反这种事情是说不清的,哪怕纳兰元述说事出无奈,只能虚与委蛇从贼,但心向朝廷,那也得有人信,哪怕是当时相信,也是因为你有利用价值,被利用过后就是一刀。杨信相信纳兰元述深知这一点,清廷这种事没少干。
  “不若现在取了两广总督的人头当投名状?”纳兰元述沉默了片刻说道。
  杨信闻言发出一声冷笑。
  杨信趁抓住纳兰元述这段时间,已经拍电报给广州内自己的暗桩,让其调查广州城这段时间以来发生的事情,通过调查,杨信不但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纳兰元述夜探军营。
  满清的衙门已经烂得跟筛子一样,花点钱就能打听到一些消息。
  原来是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李瀚章继任两广总督,李瀚章的弟弟便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李瀚章此次前来两广是带着光绪裁撤绿营的圣旨前来,而绿营便受制于广州提督纳兰元述,纳兰元述本就是清廷插在两广的钉子,两人之间便起了矛盾,有了矛盾便有争斗,关键是两人之间的争斗还牵扯到了紫禁城中的帝后之争。
  李瀚章虽然官职比纳兰元述高,但纳兰元述是旗人,旗人的身份具有先天的优越性,而且纳兰元述扎根广州数载,相当于地头蛇的存在,李瀚章奉旨而来,又有李鸿章撑腰,相当于过江龙。
  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异常激烈,纳兰元述是武人,如果真刀真枪的干,纳兰元述一拳便能锤死李瀚章,但官场之间的争斗是斗智不斗力,纳兰元述根本不是李瀚章的对手,纳兰元述索性以整顿绿营为名,躲了出去。
  当纳兰元述来到雷州府湛江县时,发现此地的县令居然是杨信,纳兰元述瞬间想起两三年前,自己借白莲教之手打击洋人而被杨信确解之事。纳兰元树暗中打探发现,杨信虽然身具县令之职,但不管县中之事,反而一门心思扑在军营上,而且军营守卫极其森严,根本无法混进去,纳兰元述便决定夜探军营。
  没想到,刚刚潜入军营,就被抓住了。现在听闻杨信居然要自己纳投名状,纳兰元树索性再次使用借力打力之际,欲借杨信之手干掉李瀚章,既能干掉对手,使其恶了李鸿章,又能将此事闹大,此事一闹大,朝廷和李鸿章必然派人来查,到时,杨信谋反之事必将大白于天下。
  纳兰元述相信,杨信再强,也不是朝廷和淮军的对手,势必会被消灭。这简直是一石数鸟之计,也难为纳兰元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如此计策。
  如果是本地土著,闹不好会对纳兰元述的提议动心,然而,杨信早已经看穿了一切。
  李瀚章虽然在历史上声名不显,但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岂是简单人物,而且李瀚章能坐上两广总督之位肯定有他的本事,否则,朝廷不可能让李氏一族做大,别忘了,此时的李鸿章正任直隶总督。如果李瀚章没有真本事,朝廷不可能让李瀚章任两广总督。
  “既然圣上有旨,裁撤绿营,那就裁撤两广绿营,将绿营改编为巡防营,但是,巡防营里全部换成我们的人,这就算你的投名状。”杨信直接开口道。
  绿营原本是大清的常备兵种,在清朝前期,尤其是在康熙初平定三藩之乱及在乾隆中叶以前的历次战争中,绿营都曾起到重要作用。
  清朝中期以前,绿营尚称精锐。但以后承平日久,营务废弛,日趋腐败。自嘉庆初年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时即已不能得力。于是自同治至光绪年间历经裁汰,而今,又要改编为警察性质的巡防营。
  绿营已经失去了常备军的作用,仅留其名,就说明清廷已经不重视绿营,而这,就是杨信想要的!
  杨信决定鸠占鹊巢,借清廷裁撤绿营之机,将绿营全部换上自己人,这样的话,杨信的势力范围将会彻底进入广州城等大城市,杨信已经在暗中将势力发展至农村,而今又将触角伸进省城,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整个两广都在杨信的暗中控制之下。
  纳兰元述脸色一黑,明白自己的一石数鸟之计已经被杨信看破,更明白了杨信的鸠占鹊巢之计,本不想同意,奈何杨信根本不搭理他,而是直将出兵,将纳兰元述此次出行的的一众心腹和亲随统统拿下,直接软禁起来,然后又以纳兰元述的语气给在广州的心腹写信,让其前来雷州府与自己汇合。
  当然,纳兰元述留在广州的心腹一到雷州府便被早已经等待多时的杨信所部拿下,然后,杨信便派军队携带着纳兰元述的官印,直奔两广各地绿营营地,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各地绿营,直接完成鸠占鹊巢的作战计划。
  而这些绿营兵杨信也没有放过,将他们送上了开往德意志的轮渡,让他们去德意志当劳工,杨信还特意拍了封电报给德皇威廉二世,告诉德皇这批人的具体情况,明言这批人是**,千万不要与华夏劳工混在一起,要严加管束,最好是用严厉的军法约束。
  好在杨信也没有将事做绝,他们也不是白劳动,这批绿营劳工也会拿到与华夏劳工同样的薪水,无形之中让他们挣了一笔钱,毕竟,德意志的最低劳动报酬也远远多于大清帝国所付给这群绿营兵的薪水,而且德意志也不会吃空饷,喝兵血,所付的薪资将一分不少地发给他们。
  纳兰元述的消失并未引起太大的波动,两广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