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诸天之逆天改命-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孤儿找了几个先生,教他们识字,不求让他们能够金榜题名,只求他们能认字,能够读懂军报就行。
  而在这时,宋远桥横插了一手,对这些孤儿逐一摸骨,从这六十名孤儿中挑出六名资质最好的,收入武当门墙,当作武当派弟子培养。
  杨信估计,这是宋元桥遏制杨信的一种手段。在宋远桥看来,只要自己将资质好的孤儿收入门墙,那些资质差的再怎么培养,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比不过武当派弟子。
  杨信也不介意,杨信走的是争霸模式,又不是走的江湖模式,这样做也好安宋远桥的心,安武当的心,安张三丰的心。杨信不相信宋远桥这种举动背后没有张三丰的指使。
  张三丰再传奇,也脱离不了这个时代的束缚,在武学修养方面,张三丰绝对是大拿,万中无一的绝世大宗师,但在眼光、格局等方面,远不如跳出了历史长河、在后世接受过信息大爆炸冲击的杨信。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杨信仍然是按部就班的修炼,三大镖局渐渐的全面打开了市场,货物需求量大增,张松溪直接在武当山脚下建立起庞大的生产工厂,加大了产量,同时也带来了巨量的金钱。
  当年底分红之时,张松溪虽然是大侠,也号称视金钱如粪土,但当一堆堆数之不尽的粪土堆在他眼前之时,张松溪感觉自己犹如在梦中,整个人都找不到北了,分红那几天,张松溪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他这一辈子可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啊,而且这还只是他半成的分红。
  那一成是多少钱,三成是多少钱,三成半又是多少钱,别的不说,单单赚钱方面,张松溪愿称杨信为最强,同时,张松溪心中也彻底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坚决跟在杨信身后。
  有了钱的张松溪明显地感觉到腰杆子更直了,也更加相信杨信说的那句话: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叫事,如果钱不能解决,说明钱还不够多。有钱,不但能使鬼推磨,还能使磨推鬼。
  张三丰以及武当七侠中的其他六侠也被海量的金钱震呆了。
  “如果单单指望田地,那得多少田地种多少年才能获得如此之多的钱财啊?”宋远桥也是惊呆了。没办法,在这个佛教强盛的时代,前武当的收入大头均来源于土地。
  张三丰还好点,也只是惊讶了一下,因为他真正做到了视钱财如粪土。
  “这些都是小钱,三大镖局的覆盖面还是不够广,再等上一两年,等三大镖局不走镖了,彻底成为我们的总代理之后,到时再数钱吧。”杨信则显得很平淡。
  钱,只有花出去才是钱,留在家里,还真是一堆粪土,还占地方。
  三大镖局给武当带来了巨量金钱的同时,也为武当带来了大量的孤儿,宋远桥将其中资质好的统统挑走后,杨信数了数,也有八百之数,这个时候,杨信终于停止了苦修,开始了大动作。


第164章 杨信的发展三步曲
  杨信有钱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用土法高炉炼钢,这种事杨信曾在笑傲江湖的世界中做过,所以轻车熟路,只要照般就行,只不过,规模要比在笑傲江湖的世界大多了,毕竟,在笑傲江湖的世界,杨信用土法高炉炼钢只是为了打造刀剑等兵器,而在这里,杨信不但要打造刀剑等兵器,还要成批量地打造枪械。
  杨信的第二个大动作便是重金诚招天下能工巧匠,制造枪械。不要小看古代大匠的技术水平和智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杨信重金的刺激下,杨信招募而来的能工巧匠们,仅凭杨信提供的两杆温彻斯特步枪和一八九八式毛瑟步枪样品,这些能工巧匠们居然做了出来。
  杨信观看了制造流程,发现枪械最重要的部分枪管,居然是匠人们用铁锤等工具一点一点地敲打出来的,杨信虽然佩服其技术水平,但杨信想要的不是这个,杨信想要的是大规模、成批量的制造,仅任匠人们一点一点地锻打,累死他们,他们也做不出多少来。
  还有枪管内的膛线,也是这些匠人们纯手工一点一点地磨出来的。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子弹,在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先进的合金工艺,制造子弹只能用铜,但是铜在这个时代就代表着钱,铜钱,铜钱啊,武当山又没有铜矿,杨信再有钱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杨信仔细思考着步枪的发展史,只能退而求其次,金属子弹用定装纸壳子弹来代替,随之,步枪的设计也得改变,于是,杨信画出了德莱赛步枪,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款针发式步枪的构造图,让这些工匠打造。
  当然,枪管也得重新打造,为了防止炸膛,杨信让这些工匠将枪管制作的厚了一些。
  这些能工巧匠终于在这个代时代,凭手工打造出了第一款针击式步枪,在这过程中,杨信自己动手配置好了火药,火药才是整个枪械的灵魂,没有火药,枪械就是个烧火棍,火药的配比,杨信也在黄飞鸿的世界中时,特意地学过,为的就是有备无患,结果,还真用上了。
  杨信让这些工匠按照严格的标准,制作好纸壳定装子弹,然后,杨信开始了试枪。
  这把枪在杨信看来非常原始,是那种打一枪装一发子弹的那种,而且打完枪,还得手动脱壳,总之,要多原始就有多原始,但在这个时代,这把枪,犹如在无边的黑暗中,绽放的那一丝文明的曙光。
  试完枪后,杨信表示很满意,这把枪的有效射程能达到六百米,而且经过训练,士兵可以一分钟发射十至十二发子弹,如果形成规模,再占据地形,完全可以遏制蒙元的骑兵了。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成规模、大批量地制作,单凭能工巧匠一点一点地用手工锻打根本不现实,于是,杨信提出了利用水力制作冲压设备的思路,并简单地画了结构图。
  武当后山的山脚下,有汉江支流在此流过,杨信完全可以利用水力。做完这一切后,杨信将剩余的事情交给了那些能工巧匠们,毕竟,术业有专攻。杨信要做的就是开出高额的重金悬赏,以及提一些思路,激励这些能工巧匠发挥其智慧做事。
  饶是如此,杨信和这些能工巧匠们折腾了一年,才将水力冲压机床制造出来,这是一台非常非常原始的水力冲压机床,只能是半手工半机械,不过,好歹是制作出来了,接下来开始按部就班地锻造火枪就可以了。
  不过,即使有了水力冲压机床,制造速度也慢的令人发指。按照杨信的估算,一个月也就是能生产十只合格的步枪。
  杨信也不介意,因为杨信已经尽力了,在这个时代,能有这样的速度,完全可以含笑九泉了,虽然慢,但总算能够成批量、成规模地制作了,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改进,速度还会慢慢提上去的。
  接下来,杨信将这些能工巧匠们分组,然后在不同的河段,再次建造了工坊,制造水力冲压机床,开始锻造枪械。并且,杨信引进了流水线工艺,优化了人员分工,产量得到了提升,一套设备加一组人员,可以一个月生产二十只合格的步枪。
  接下来,杨信从收笼的孤儿之中,找到最忠心于自己的死士,将火药的制作教给了他们,当然也是流水线的方式,让他们每个人只负责一个工艺,尽最大可能避免火药工艺的外传,并且火药制作坊被列为绝密禁地,杨信直接找到张三丰,密谈此事,张三丰亲自下令,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即使宋远桥,也不能插手其中。
  杨信第三个大动作就是训练士兵,经过这两年的时间,三大镖局与武当派的联系愈加密切,收笼来的孤儿也越来越多,足足有两千之数,这些孤儿经过杨信请来先生的教导,出口成章有点夸张,但识字已经不成问题。
  杨信开始训练他们,不过,不是当作士兵来训练他们,而是将他们当作士官来训练。杨信在黄飞鸿的世界时,亲身参与士兵训练的过程,所以,对于训练新兵来说,杨信也是轻车熟路,只要套过来再根据实际情况做些改变即可。
  杨信展开的军训引起了张三丰以及武当七侠的关注,尤其是宋远桥的格外关注。不过,在观看了近一个月后,张三丰以及武当七侠便放弃了关注,在他们看来,每天站立和跑步根本不能将这些人培养成武功高手,得像他们那样培养弟子才行。
  甚至宋远桥还明确表示,可以教给杨信如何培养弟子,杨信微微一笑,也没有解释,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训练士兵,在杨信明确表示不会传给他们武当派的武功后,宋远桥等武当七侠彻底放弃了关注。
  唯一没有放弃关注的便是武当四侠张松溪,张松溪与杨信接触的越多,便越明白杨信的深不可测,而且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张松溪在张三丰的默认下,已经脱离于了武当七侠这个体系,成为了杨信的人,所以,张松溪坚持认为杨信如此做,肯定自己并不知道的原因。
  杨信确实没有传授给他们武当派的武功,而是让他们修行国术体系,再辅以易筋经,不求他们以后能够武功多强,只求他们身强力壮,能够支撑高强度的作战即可。
  “这是少林的易筋经,你从哪里弄来的?”张松溪发现杨信让这群少年士兵修炼的易筋经时,不禁脸色大变,直接找到了杨信。


第165章 收服张松溪
  出于对张松溪的笼络,杨信将数年前,对张三丰俞岱岩诉说的关于易筋经来历的那段说辞,重新说了一遍。
  “你是说这件事情师傅和三师兄都知道?”张松溪诧异地问道。
  “当然知道啊,三师叔俞岱岩伤势痊愈后,修炼的正是这易筋经。”杨信理所当然地回答道。
  “那我可不可以修炼这易筋经?”张松溪忍不住地说道。
  “怎么?我武当的九阳功还不够四师叔你修练的?”杨信问道。
  “不是,主要是这易筋经太出名了,毕竟这是少林派的镇派神功啊。”张松溪说道。
  “既然四师叔喜欢,那我就送四师叔一本完整的易筋经,我手下的士兵修练的易筋经只有前三层。”杨信说完,从怀中掏出一本易筋经,随手就扔给了张松溪。
  张松溪连忙手忙脚乱地接了过去,郑重地说道:“多谢青书。”
  “你可以像那些士兵一样,称我为公子。”杨信忽然一笑。
  张松溪不禁一愣,聪明至极的他当然明白改变称呼的意思。
  如果张松溪与杨信仍然以师叔、师侄相称,仍然表示张松溪是属于武当派的人,但称呼杨信公子,则表明张松溪彻底踏上杨信的船,成为杨信的人。
  最终,张松溪微微一笑,身体退后两步,正式地对着杨信行了一礼,“张松溪见过公子。”
  “好!吾有四师叔,如那汉高祖有子房啊。”杨信大笑道。
  张松溪闻言呼吸不禁一窒,这是杨信第一次私下里正式袒露心声,听听,这说的是什么,汉高祖与张良,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位师侄啊,不管是自己还是张三丰以及武当其他六侠,目光仅仅是着眼于江湖,而自己这位师侄的目光已经着眼于整个天下,有了问鼎九五至尊之位的野心,如若成功,那自己可是从龙之功啊。
  想到这里的张松溪,浑身止不住地因激动而颤抖起来,连连说道:“当不起公子如此称赞。”
  杨信摆摆手,并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往深里探讨,而是说道:“四师叔,人前还是称我为青书就好,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