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又突破了-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下午开始,一直杀到黄昏时分。
  就在激战中,天色渐暗的雨幕里,突然冲出了另一队赵军。
  那是一支骑兵,人马和杨瑞和部相仿。
  大雨瓢泼中,李牧身穿蓑衣,高居马上,率领麾下所部宛若一把猎刀,破开雨幕掩杀而来。
  他终于还是奉诏,率军前来解邯郸之围。
  杨瑞和看见李牧,不惊反喜,纵声道:“李将军来阻击我部,不知由谁来驻守你赵人边城?
  赵人便如同一间破屋,四面漏风,只靠将军一人支撑,四处挡风遮雨。”
  杨瑞和在大笑声中挥了下手。
  麾下秦军面对李牧奇袭而至的兵马,全无惧色。有秦军老卒反而露出一丝狞笑,紧了紧手中的兵戈。军阵变化,当即分出一半人马,居然主动冲向了李牧所部。
  转眼间双方便厮杀在一起。
  喊杀声,战马的啸叫声,血水和雨水混合在一起,泥浆与血肉飞溅。
  轰隆!
  闪电明灭,大雨瓢泼。
  这一战直杀到夜色初降。
  战后,杨瑞和退走。
  而李牧披蓑,在雨中巡视休整的麾下兵员,眉头紧皱,对身畔的司马尚道:
  “我秘密行军数日,以突袭之势进入战场。
  这支秦军遭遇你我两面围杀,仍敢主动迎战,且全身而退,属实出乎吾的意料。”
  司马尚脸上满是鲜血,刚才的激战,他被杨瑞和劈了一剑,要不是李牧来援,怕是已经饮恨当场。
  “这是秦军最精锐的一支部众,当年五国合纵攻秦,这支身上甲胄有奇异纹理的秦军初现,当时便击溃了五国的联军。
  近年来此秦军东征西讨,战阵经验丰富无比,加上其装备的兵甲等物,攻防皆远超寻常,没有数倍於其的兵力,绝难有胜算。
  将军能将他们杀退,已是从无人做到的战绩。”
  李牧沉声道:“我放弃边城回援,突袭出现,也不过和这支秦军平分秋色尔,算什么战绩?”
  不远处,有一赵军兵卒被伤了腿,肉皮外翻,却是紧抿嘴唇,一声不吭,见李牧走近,挣扎着想站起来行礼。
  周边的其他赵军,也都满脸崇敬,注视着李牧。
  李牧的到来,仿佛给这些赵军带来了无穷的希望,人人眼神明亮。
  李牧逐一扫视眼前的赵军,不知为何突然涌起一阵心酸,缓步上前,亲自去帮那赵军包扎伤口。
  ————
  雨已经停了。
  赵境偏西南方向,益阳和誉诚之间,有一座矮山。
  杨瑞和在激战过后,便率部来到此地休整。
  他从葫芦里取出干爽的军服和伤药,给士兵换装,而后视察兵员折损情况,亦是不由得心惊。
  刚才在雨幕中不过半个时辰的厮杀,伤亡的秦军竟超过七千众。
  入赵境以来,从无如此大的折损。
  “是吾有些大意了,好险。
  若非我军所部皆为百战精锐,见到李牧奇袭仍军心不散,此刻吾等怕是已被李牧杀溃。”
  杨瑞和背后发寒,对身畔的副将蒙毅道:“以往是吾过于骄狂了,以为赵境无人,险些吃了败仗。”
  杨瑞和是平民出身的将领,为人谦和,极善总结自身过失,以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蒙毅颔首道:“赵人常说,只要李牧在,赵国便稳不可破,看来并非虚言。”
  杨瑞和道:“此人行军神出鬼没,人人都以为他还在边城,不知如何能突然杀过来,吾事前毫无防备。”
  蒙毅沉吟道:“李牧掩杀过来阻击我等,援救赵王,於战局上来说,其实是好消息,赵人边城危矣。”
  六月中,李牧奇袭杨瑞和部,而后在邯郸以北八百里重新布下防线,力拒秦军。
  但赵人边境邱阳,遂被王翦抓住机会,发动攻势。至六月下旬,赵将扈辄,苦守城池四日。
  邱阳被破。
  扈辄遭秦军斩首,随后秦军一路推进,沿途所遇守城赵军皆溃,死伤被俘者多达三万余,还有重伤的溃兵万余,被王翦故意放走,以乱赵人之势。
  此役过后,秦军全面杀入赵境,兵锋直指赵境腹心之地。
  六月末,秦大军压境,逼至邯郸八百里外,再次与李牧遭遇。
  咸阳。
  赵淮中注视面前的战报,念头起伏:在历史当中,赵王最后自毁长城,李牧是被害死的…赵人离亡国,不远了!


第207章 大溃与大胜
  七月,盛夏。
  清晨,赵王赵迁身穿黑色带暗红底纹的王袍,腰背笔挺的坐在王座上。
  他脸上努力保持着平静和威严,似乎想以此来维持一位君王,最后的尊严和掩饰心中的惶恐。
  但泛青的眼圈,苍白的脸,无不暴露出他真实的状态。
  秦人兵逼邯郸,多日来赵迁无一日能深眠,精神极差,日益萎靡:
  “魏人还没有消息回复吗?其他几国呢,其他几国可有消息?”
  朝会的正殿内,群臣面面相视。
  事到如今,赵想要退秦,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外力,希望魏,齐、楚等国能援赵。
  此前多日,赵人求各国出兵的信函,如雪片般从邯郸发出去。
  有一老臣出列:“魏齐皆无消息送回,楚人新王登基,春申君黄歇亦丧,国内动荡,怕是无力攻秦,援我大赵。
  至于燕…燕人趁势起兵,三日前,急攻我赵境南线。”
  赵迁惊怒交加:“燕也在趁机侵我大赵,真是贼心不死。”
  他又怒道:“各国皆是短视之人,岂不知唇齿相依的道理,秦若亡我大赵,魏齐等国焉能幸免?”
  他起身踉跄而去,径直离开了上朝的大殿。
  郭开从群臣中出列,快步追上。
  后殿的寝宫里,赵迁仰躺在榻上。
  这数日他时常感觉身体不适,得了发热的急症,有时清醒,有时便感觉昏昏欲睡。
  郭开站在榻旁,默然伺候。
  不久后有一内侍,快步进来:“大王,秦主又有信送来。”
  赵迁冷笑道:“他不过是又想来辱我……寡人不看他的信。”
  开战之初,赵淮中曾分别给赵王,李牧二人送过信卷。
  赵王觉得赵淮中是在羞辱他。
  后来李牧战胜樊於期,赵王遂公开昭告天下,说李牧杀了秦军数万,以此来回击赵淮中的第一封信。
  此时赵淮中送来的是第二封信,目的是劝降。
  这也是攻伐一个国家的套路,要展现君主的仁慈给天下人看。
  若君主残暴不仁,迎来的肯定是对方的拼死反抗。
  而君主若足够仁慈,人家不用拼命,很多事的阻力就小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赵人宗室若降,对于秦占据赵地,而后治理赵境的阻力会大幅度降低。
  “大王。”
  郭开看了一眼内侍拿过来,被赵迁责令毁掉的信卷:“大王让臣安排在李牧身边的探子,送回消息说,秦王也给李牧送过信,且不止一封。”
  赵迁躺在榻上,神智昏沉。
  但听到这句却是陡然翻身坐了起来,厉声道:
  “秦王给李牧也送了信?难道他还想劝降李牧…李牧是如何回应的?”
  郭开垂首:“臣不知。”
  赵迁念头起伏。
  其父赵偃死前,当时也是李牧率军在边境驻守,和秦人交锋,事后亦有赵王安插在李牧军中的密探,曾送回消息,说李牧坐观人皇舟入境,而没有出手阻止。
  李牧的不作为,间接导致了赵偃的身死。
  这次开战,李牧又数次不听调遣,回防邯郸也是赵迁连下十余道诏书,才将其调回。
  “李牧难道有不臣之心,敢背叛寡人…”
  赵迁昏昏沉沉的想,怀疑的念头一旦生出来,便像野草般疯长,再难抑制…
  “郭卿觉得,李牧会不会背叛寡人?”
  郭开:“大王不如行一策,以试探李牧是否对大王忠诚。”
  赵迁问:“郭卿有何计策?”
  ————
  七月中。
  秦军再次兵分两路,杨瑞和所部在赵人境内,绕路迂回,如利剑穿插,避开李牧,继续给邯郸施加压力,袭扰赵都。
  王翦自率主力,和李牧所部争胜。
  李牧仍打算贯彻此前制定的策略,依城池地利,使秦军难以突破。
  但就在这时,赵王赵迁,遣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将领颜聚,来到李牧的军营。
  要求取李牧和其副将司马尚而代之。
  赵葱带来了赵迁的诏令,要求李牧和司马尚交出兵权,由赵葱和颜聚分别任主副将,继续带兵与秦交锋。
  李牧呆愣不语,手脚冰凉。
  此前赵淮中给他的信里,居然预见到了他现在的遭遇。
  信中言:赵迁昏聩多疑,若战局不利,必会怀疑李牧所行军策有问题,甚至会直接解除他的军权。
  李牧当初接到赵淮中的信后,已经有了警觉,遂尽力规避赵王的猜忌。
  所以他在接到赵迁的诏令后,最终选择了放弃坚守边城,听命回来援助邯郸。
  想不到这一幕还是发生了。
  李牧念头急转,又想到另一件事。
  赵淮中给他的信里,曾提到上一任赵王赵偃死时,人皇舟是从李牧驻守的城池进入赵境,最后导致赵偃被杀。
  此举就是赵迁不再信任李牧的祸根。
  事情和赵淮中所言,逐一对应,分毫不差。这让李牧忽然想清楚了:秦王早在先王被杀时,便在布局…其后发生之事,大多在其预料之中。
  想到赵淮中的布局之早,洞见之准,李牧有些不寒而栗。
  他扭头看向眼前准备接管自己军权的赵葱,以及颜聚二人,略作沉吟,毅然将赵葱二人赶出了军营,自己继续掌兵,与秦军交锋。
  这和历史上李牧接受赵王命令,最终被冤死明显不同。
  不过到了此时,李牧已经无法贯彻坚守的策略。
  他亲自率军出城,和王翦所部展开了厮杀。
  中午。
  邯郸以北。
  平原。
  两军对垒。
  秦赵两国兵勇,人头攒动,旗帜在荒原上铺开,招展如浪潮。
  低沉的鼓声中,秦军的军阵连续变化,咄咄逼人。
  滚轮阵,守山阵,长戈阵……全面压向赵军。
  天空中,图腾玄鸟和赵军缔结的凤鸟互喷火焰,强大的法力波动,让百里内,鸟兽蛰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军的伤亡持续增长,渐露颓势。
  赵王派赵葱去取代李牧,而李牧战场抗命,公然拒接赵迁的命令。
  这让赵迁对其疑虑之心激增。
  秦赵两国,一方上下齐心,一方君臣生疑,问题层出,赵军败势日益明显。
  李牧苦苦支撑,连出奇兵,以扰袭秦军。
  但到了七月末,秦军的再次增兵,成了压垮战局的最后一根稻草。
  内史腾从原韩地,现在的颍川郡,以及秦境各地抽调秦军,合共近十万众,蓦然投入战场。
  秦在最初决定攻赵策略的时候,便制定了总人数超过三十万的庞大秦军规模。
  王翦所部二十万正面进攻,杨瑞和部三万余精锐和主力相互策应。
  内史腾所部初时兵锋不显,一直在蓄势以待。
  直到此刻,突然投入战场,和王翦所部汇合,形成兵锋洪流,一举冲溃了李牧最后的抵抗。
  八月初。
  近三十万秦军人马铺开,在邯郸八百里开外,呈钳形,兵分三路,兵车千乘,攻城弩万余架,骑兵近十万,步兵二十万。
  大军所在处,散发的杀气,将天上的云层冲散,万里晴空。
  刷!
  数十万人齐射,箭矢如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