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又突破了-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上,三十六计在南北朝时期进行初步整理,到明清时才真正成书。
  三十六计汇聚了华夏几千年的兵家智慧,是军事谋略之术的总结和精华。
  在这方世界将三十六策提前整理拿出来,融入三教九流的兵家体系,会诱发什么样的变化?
  赵淮中晋升造化以后,脑内的所有细微记忆,都可以随意翻查出来,变得清晰无比。他穿越前只是粗略看过三十六计,但此刻回忆起来,所有内容如同烙印般浮现。
  他在这个时间对三十六计进行整理,目的是想推动兵道,取代三教九流中的截教。
  自古以来,每朝每代都有兵家的杰出人物,雄才伟略者层出,绵延数千年不断。
  兵道久盛不衰,是华夏文明智慧的一种体现,以兵家代截教的修行更合理,更能久盛不衰。
  某种意义上,赵淮中是在拿后世总结的智慧结晶,给此刻的大秦开挂。
  赵淮中此前便已经下令,让王翦,尉缭,蒙骜,李牧,廉颇等大将,都整理各自的兵策和带兵经验,汇总古人的兵书。
  三十六策,本身也是他们这些兵道大家的思想智慧结晶。
  后续赵淮中还准备联合这些兵家大成者,重新整理兵道的修行体系。然后在秦军中推广,将兵道发扬光大。
  他整理三十六策也是为此,稍后便会召集王翦,尉缭等人,将三十六策拿出来,和他们共同商讨,看看这些策略和兵家修行如何相合,才更为合适。
  而在赵淮中书写三十六计的时候,就像是诱发了某种冥冥中的气机,天地有感。
  仙界某处洞府内,鬼谷子王禅从修行中睁开眼,掐指一算。
  秦皇要推广兵家……他在书写兵策,内容与我纵横一脉也有关联……鬼谷子思忖。
  而在咸阳宫,召集王翦等人入宫觐见前,赵淮中提笔再次下诏,却是将一纸诏书送到了咸阳的某处府邸。
  也就是原楚人大将项燕来到咸阳后的住处。
  项燕的孙子项羽和赵季同岁。
  这位后世的楚霸王,也该着手培养了。


第447章 无上境界推演
  赵淮中的手谕被内侍送入项府时,项燕正好在家。
  楚亡后,他归秦差不多快四年了,也在秦干了快四年的苦役,打了四年的工。
  是真打工,苦役,就是一年到头的干活!
  挖渠; 造田,清淤,开矿,都是苦役的劳动范围。
  还必须往死干,稍有偷懒就有监工往死里打。
  快四年时间,项燕带着满门的男丁,成为大秦的一颗钉子; 一块砖头; 哪里需要哪里搬。
  后世的打工人; 比起这个年代的苦役,幸福的能哭泣。
  这个年代的苦役,多是重囚,战犯,六国遗贵中,绝不降秦的一批人,一天到晚的劳作,干活干到两眼发黑,没有空想其他任何事情。
  四年如一日的干下来,项燕当初人在大秦心在楚的想法早就淡了。
  前两天项燕之子项伯,偷偷来问他:“阿父,吾等还要蓄志复辟大楚吗?”
  项燕哀叹一声:“不想了,好好干活吧?”
  四年的苦力,干活都干懵逼了; 还复辟啥大楚,瞎扯瘠薄蛋; 大楚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项燕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苦力; 还一干就是四年; 爱岗敬业,想不干都不行。
  最开始,他也想过,秦皇可能是在故意压制我,想让我服软,然后会重用我。
  本质上还是因为对吾额外重视。
  吾项燕,铮铮铁骨,一生忠于大楚,秦皇的手段想让吾屈服,不可能。
  然后,他就开始挖渠。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挖啊挖,一直挖。
  有时候项燕就想,秦怎么有这么多渠可挖,能不能让人歇一歇。
  每天一睁眼就开始挖,一直挖到睡觉,中间除了吃饭的时间,还是赵淮中掌权后,调整了奴役制度,特别开恩,中午让休息一个时辰。
  挖到一年多的时候,项燕终于确定,赵淮中不是在试探他,也不是想让他服软而后重用他。
  赵淮中是把他忘了。
  想到可能会挖渠挖到老死,项燕的心态就有些炸。
  他以往是楚人大将,不缺胆略,苦役的日子让他想到了造反,但苦于没有机会。
  挖渠的第二年,他千方百计暗中操作,利用每年回咸阳的短暂时间,联系上了楚人原本的勋贵旧部,才知道大秦的圣人们一年固定四次以上,宣讲圣人之法,给楚人洗脑。
  集中学习秦皇思想,秦皇理论,忠君爱秦。
  现在,你要是去楚地说要造反,复辟大楚。
  曾经的楚人会反问你“大楚是啥?”,他们不但不会跟着你干,还会反过来打倒造反派,扭送大秦夜御府治下,举报你。
  项燕知道这些消息以后,彻底死了心,开始安心挖渠。
  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一直干。
  项燕从抑郁,不甘,愤怒,谋求脱身,到平静以对,再到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苦役的日子,心心念念的盼着能多干点,多挣些工分,给家里多买些米粮。
  嗯,大秦的苦役是工分制。
  万万没想到,秦皇会下诏,招自己的小孙子入学。
  内侍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穿着褐色粗麻衫,还打着补丁,一脸褶子的老农坐在院子一角。
  那老农看见内侍,赶忙站了起来,正是项燕。
  他恭敬的听完内侍宣读诏书,秦王诏:项羽入学宫修学。
  这个学宫就是皇子皇女们,将军名臣子弟汇聚,在秦宫里的那个学宫,和赵季,赵音等大秦勋贵子弟一起读书。
  这是多大的恩宠!
  项燕大喜过望,同时又有些懵,秦皇怎么会突然招自己的小孙子入学?
  眼见内侍宣诏后要走,项燕当年的世故还在,快步跟上去,从怀里拿出两枚用公分换的秦币。
  这种秦币是秦一统后发行的,后世那种小巧的圆形铜币,中间带一个方形的孔,数额采用了一、二、五、十的不同额度。
  项燕拿出家里仅有的两枚最大额度的十数秦币,递给内侍。
  内侍一摆手,没要。
  这磕碜谁呢,咱好歹也是宫里当差的内侍,算是陛下的近臣,你给我个二十的零钱?
  内侍没好气的加快了脚步,学着自己的人生偶像,大秦内侍中的一把手刘琦某次说过的一句话道:“啥也别问,问就是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潇洒的走了。
  项燕回到家里,席地坐在一块木墩上,找来自己的小孙子项羽。
  四岁的项羽,长得虎头虎脑,比同龄人高半个头。
  这孩子从小早慧,学什么都快。
  项燕并不知道赵淮中在孩子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就来看过,并且为其开悟,以圣人之力洗过身。
  所以项羽从小就聪慧的离谱。
  项燕温言问道:“吾之孙儿可愿入秦宫修学?”
  项羽点头:“自是愿意。大父放心,孙儿知道机会来的不易,定会好好学。
  孙儿不敢欺瞒大父,不知为何,孙儿一听到秦皇宣诏,心里就涌起一股亲切感,孙儿愿意入秦宫修学,将来为大秦效命。”
  项燕又是高兴,又是感慨,还带着稍许心酸。
  高兴的是孩子才四岁,思路清晰,言辞便给,对答如流。心酸的则是这孩子这么小,就把将来给秦效命的事想好了?
  项燕长叹一声,算了,总归是好事,多少人求不来的际遇。
  再说也没有他拒绝的空间。
  ————
  咸阳宫。
  赵淮中下诏后,在等待王翦,尉缭等人来商议兵策的时候,用笔随手在面前的纸张上,勾勒出一枚枚符号阵纹,思考秦俑的下一步改良方法。
  放下笔,还有些时间,赵淮中开口吐纳,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修行。
  他双目轻阖,闭目内查自身。
  随着每一次呼吸,能感觉到天地之气涌入体内,就像是有一条天地元气构建的长河,流入自身。
  而体内的每一个秘窍则是一座湖泊,囤积着涌入体内的天地元气。
  呼吸所得元气中,最主要的部分沉入丹田,成为他的法力储备,积少成多的推动着他的法力不断增多。
  另一方面,每一口呼吸,仿佛体内的每个细胞都在进行高速代谢,炸裂而后又催生出新的细胞,生机勃勃。
  整个身体就像一台精密之极的机器,由无数细胞组成,构建成体内天地。
  今时今日,赵淮中体内,就算是最微小的细胞也带着不死的特性,可以无限制的焕发生机。
  这就是造化境,不死不灭的原因。
  他的力量在造化境之后,仍然没有放缓增长趋势,在高歌猛进的往下一个境界迈进。
  赵淮中将念头沉入体内,神念自然而然的放开,感知着外界的一切。
  他感应到王翦,尉缭,廉颇,李牧,蒙骜等人奉诏入宫,皆手捧书卷,准备来商讨兵策之事。
  王翦已经达到圣人四境,尉缭比王翦还要高稍许,即将进入圣人五境,廉颇、李牧则都在圣人三境顶峰。
  蒙骜稍低,但也达到了圣人二境,不久后便会进入圣人三境。
  这都是五针松灵实的功劳。
  群臣的修为等级不需要探查,便自行浮现在赵淮中心底,被他所感知。
  王翦还要走四百一十六步才能进入书房,尉缭和王翦并行,但每一步的步履都比王翦短半寸,所以要花费更多的步履,廉颇……
  正在入宫的几个秦宫大将的诸般消息,随着神念的铺开,全部被赵淮中所掌握,了如指掌。
  甚至连他们修行的是什么功法,有什么优缺点,都在他心底映现,没有分毫差错。
  当外挂在体内游曳,赵淮中的这种感知变得更为清晰。
  连王翦等人体内气机运转,气血的运转速度,包括修行到后续境界,最终的潜力能达到什么境界,他们识海内的念头,都被清晰的洞察获知。
  王翦的意识里,祭炼出一杆法力长戈,光曦流转,与其自身修行紧密相合。
  尉缭的意识里有两部法力书卷,一个代表兵家,一个是纵横家……
  赵淮中的这种洞察,已是近乎无所不知,逼近天地交感,掌握万物生灭的无上阶段。
  后续的境界,最终的不朽层次,又会达到什么程度?
  无上的不朽,是不是洞察万事万物,乃至世界的运转规律,掌握世界的构成根本。
  结合老子所说的跳出三界,是不是要利用自身修行,去开辟新的世界?
  赵淮中对后续的修行方向,展开了道力层面的推演。
  他的意识里,一个又一个的空间世界生灭。
  他自身的力量也在这种推演中,缓缓增长。
  好一会,赵淮中轻吁了一口气,结束修行,睁开眼睛的一瞬间,恰好是王翦和尉缭在内侍引领下迈过门槛,走入屋内,时间上分毫不爽,精准的就像是用最精密的仪器测量过,给人玄之又玄的感觉。
  就很奇妙。
  “赐座。”
  赵淮中看向面前的群臣。
  李牧贯穿一袭青灰色儒衫,进来后恭敬施礼,在一侧入座。
  后世的评价中,李牧不仅是战国四大名将,且一生未尝败绩。
  有军事家称其统兵打仗的能力,是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华夏战争史上,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李牧旁边坐着的廉颇与其齐名,军事才能,功绩,两者也都不相伯仲。
  李牧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