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元开整整梳理了一遍,沉声暗道。
  而这,也正是他之前回应户部尚书,应对冀州民心不齐的对策。
  冀州依旧是老国策。
  赵云领兵五万,强势镇压,将物阜民丰的冀州所有余粮资源等等强征起来,充入国库之后,再统筹分配。


第211章 福分
  然后,就看他们看着隔壁的天子脚下中州各郡的历史性革新。
  当赋税减轻、均田到户、教育普及、农业大丰收……等等一系列的巨大的优越性对比拉开之后,冀州的民心自然就回来了!
  念及于此。
  赵元开负手而立,整个人散发出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尊傲,而后一声暗叹:
  “等这一步布局完毕,就看雄霸能不能给朕惊喜了!”
  “江湖?武道宗门?呵呵……”
  ……
  ……
  此时。
  长乐宫。
  安福殿。
  蒙耶青忧回到关雎宫之后,换上了一身华贵雍容的霓裳锦衣,而后便第一时间来给孝懿太妃请安。
  孝懿太妃面带慈笑,抚着一杯清茶,突然间脸色一怔,而后大喜。
  她挥了挥手,示意殿内的宫女们退下。
  然后起身迎了过去,将青忧的两只手紧紧的握住,低声问道:
  “淑妃,皇帝已经宠幸过你了?”
  “嗯。”
  青忧哪曾想孝懿太妃见面的第一句话就问的这么直接啊。
  她初经人事,本身性子又单纯,并州伴君御驾,倾了心,也许了身子,眼下正是女人最娇羞的时候。
  孝懿太妃可不管这些啊。
  眼珠子一亮,又凑近了几分,问道:
  “那……可有留下龙种?青忧,你没有忘记哀家教过你的那些周公之礼臣妃之事了吧?”
  这话一问,青忧的脸更红了。
  咬着朱唇,很是难为情的摇了摇头,道:
  “陛下说不留,所以臣妾就用内力给……”
  “不留啊?”
  “也是,如今虽说是并州平定北戎归汉,但大汉国朝依旧是分崩离析,皇帝这么做也合乎情理。”
  “不过话说回来,还是习武的女子好啊,否则的话,可有你一番罪受的哦。”
  孝懿太妃说笑着,点了一下青忧的琼鼻,眼中尽是溺爱。
  就那么一直紧紧牵着青忧的手,拉到了雕龙画凤的精致茶榻之前,委身坐下,又问道:
  “青忧,哀家听说皇帝让元朗暂任并州刺史一职,他……他现在怎么样了?”
  “你这一去就是七八日,可曾见了莫离和莫别了啊?他们又怎么样?”
  话问出,青忧却陷入了沉默。
  半响之后,才抬脸,绝美的面容还泛着红晕,但眸子平淡无愧,道:
  “太妃,和亲王和莫离都很好,但莫离……死在了臣妾的手上!”
  “他见君不拜,还当着陛下和天子师的面亵渎臣妾,所以……臣妾杀了他!”
  孝懿太妃就那么怔愣住了。
  而后惨然一笑,道:
  “这不怪你,连莫离都救不了他,那他就是真的没救了!”
  言罢,孝懿太妃看着青忧的那单纯而又平静的双目,心底又是一叹,果然人还是简单一点的好啊。
  这时。
  殿外女官叩见:
  “微臣叩见孝懿太妃,淑妃娘娘,皇上有旨,今晚将留宿关雎宫,微臣特来请淑妃娘娘回宫……”
  陛下今晚留宿关雎宫?
  青忧听着之后,顿时娇羞窃喜,而后又不免有些怯怕。
  倒是孝懿太妃一脸的姨母笑啊,起身,握着青忧的手,叹道:
  “能得皇帝如此宠爱,那是你的福分,毕竟,那可是当今的天武帝啊!”
  “嗯,臣妾知道了!”
  青忧欠身。
  这一夜,风吟鸟唱。
  ……
  翌日。
  早朝。
  太极殿上。
  “上朝。”殿前太监一声高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开始朝拜。
  端坐九五之位的赵元开拂袖,道:
  “众爱卿平身。”
  “昨日朕批准了张居正草拟的吏治考成法和清丈田亩均田到户的革新举措,政令国策即日生效,诸位爱卿可不要让朕的失望啊!”
  群臣躬身,在张居正的带领之下,躬身道:“臣等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不至于,只是考成法对尔等同样生效,凡能力不足态度不佳尸位素餐者,该该老还乡的照样得告老还乡!”
  赵元开冷声道。
  未等满朝文武说话,赵元开手一挥,秉笔太监抱出两边书来。
  “国子监祭酒!”赵元开喝道。
  “臣在!”国子监祭酒躬身而出。
  “朕问你,朕有一一项重任要交给你!”
  “此乃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你领取之后,立马召集国子监吏员学习参悟,然后整合大汉之前的造纸工坊,进行技术革新!然后推广中州各郡!”
  赵元开说话间,手一挥,秉笔太监将两本书技术原理书籍移交给了国子监祭酒。
  朝堂文武各个脸色茫然。
  造纸术他们倒是不陌生,但造纸术在大汉是极为奢侈的存在,想要造出一张纸来,代价很大,也十分困难。
  除了顶级的门阀世家和皇室,大汉其他地方的藏书还都是以竹简书为主!
  而活字印刷书,他们就完全听不懂了。
  国子监祭酒也是一样。
  但。
  他接过两本书之后,下意识的翻了一下上面的活字印刷术技术原理,只是看了几张图纸,就顿时大惊无比。
  而后,他又翻了一下造纸术,顿时欣喜若狂啊,呼道:
  “陛下,这……这草木竟然可以用来造纸?还……还有这活字印刷术,天啦,这简直就是神术啊!”
  六部尚书,文武百官,也惊骇茫然,又好奇无比。
  他们下意识的想要凑过去看一眼。
  但这时,天子又是一声高呼:
  “工部尚书!”
  “臣……臣在!”工部尚书踏出。
  “朕这里有曲辕犁、水车、诸多农具……的构造图,你领去之后,让工部吏员好生学习参悟,然后以最短的时间在中州各郡普及开了!”
  赵元开言罢,一摆手,秉笔太监将好几本技术原理书传交给了工部尚书。
  “曲辕犁,水车……”
  “我的天啦,陛……陛下,这书中所解构的农具,可真是鬼斧神工之作,尤其是这水车,竟然有这等奇巧的法子?”
  “陛……陛下,陛下当真是神人下凡啊!”
  工部尚书竟然激动的朝跪下去,不停的叩拜。
  赵元开淡笑,摆手:
  “爱卿莫要激动,记住朕的话,国子监祭酒要最快速的建好造纸工坊和印刷工坊,同时配合农具的普及!”
  “臣等遵命!”两人叩拜,振奋澎湃。


第212章 珠玉在前
  “张居正!”赵元开将目光落在了张居正的身上。
  “臣在!”张居正躬身而出。
  “朕让你从第一批次科考取士的寒门子弟之中甄选出最为优异的二十人,你做了吗?”
  “回陛下,老臣已经吩咐下去,不日之内,他们就会进入长安觐见陛下!”
  赵元开颔首,略作沉思之后,直言道:
  “张居正,众爱卿,你们听好!”
  “朕准备在七部之上,再新设第八部 ,就是农部!” 
  “清丈田亩均分到户之后,朕要来一场跨越式的发展的,要在一年之内让中州四郡的粮食产量翻个十倍!”
  “同时,朕还要大大提高大汉农人的地位,而新设农部,就是统管和发展大汉农业的新部!”
  “这新设的农部就由开科取士甄选的那二十位最优秀的寒门人才构成任职,张居正和礼部尚书负责前期建制!”
  跨越式发展?
  要让中州治下的粮食产量在一年之内翻个十倍?
  门朝文武彻底的震惊了,尽管这个说法太过于骇人,但只要是从当今的天武帝口中说出,没人不信!
  而关于设建新司新部,满朝文武更是期待无比。
  为什么?
  因为珠玉在前啊!
  先是锦衣卫,渗透大汉十三州,侦查军情,典诏狱,在天子师几番大捷和国朝新策推行之中,都发挥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而后的兵工部,更不用说了。
  曾经奢侈无比的铁中精金实现了量产,重工司铸就的一百座帝国重器床子弩,更是不损一兵一将便大破北戎二十万大军!
  这新设农部,不知又会带来怎样的巨变啊!
  “臣等领命!”
  “吾皇雄才大略,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文武朝拜。
  赵元开微微点头,轻舒了一口气,道:
  “如今科举制和考成法,已经新赋税法等等,朕以批准,编入国策法令,诸位爱卿若是没事启奏的话,就此退朝,各司其职!”
  言罢。
  赵元开起身,俯视一番之后,就此退朝。
  沿着御道回到了宣室殿,龙案之上奏章已经堆积如山了,这是七日御驾亲征所积压下来的。
  “冀州征收粮食五批次,共征收六十万石存粮,赈济并州之后,尚有三十万石充入国仓之中!”
  “这个冀州,看来要远比朕想象的富饶啊!”
  赵元开翻阅一份奏章,看完之后,叹道。
  事实上,现在整个大汉并不缺粮食。
  准确来的说,是赵元开眼下所掌控的中州、并州、凉州、冀州和渝州已经新归汉的北戎等地,不缺粮!
  赵元开在雁门没有过多停留了。
  不过从陈庆之传回来的奏章来看,袁门发贼为了谋国布局了近百年,大肆的搜刮并州粮食。
  而同时在雁门郡西开垦土地万亩,而今都已经养成了熟地。
  天子师灭了袁门之后,这些自然就落入了大汉手中,只要利用起来,完全可以养活并州和北戎两地子民!
  这其中微微差点的,就是西凉了。
  毕竟是地广人稀的荒漠地带,完全依靠国朝的转移扶持!
  “镇西王,西凉军……朕确实是亏欠了他们啊!”
  赵元开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拟了一道圣旨下去。
  由国仓转移粮草十万,布匹五万,即刻运送到去西凉边关,告慰镇守大汉正西国门的十万西凉铁军!
  此外。
  赵元开还批阅了由工部和兵部联合启奏的关于在岐山帝陵之后修建埋骨大汉烈卒的忠勇陵!
  之前在亲征之时许下的关于厚待大汉烈卒的相关条例也在草拟成了法令,盖上了国玺,正式颁发!
  但凡烈卒之家,封忠勇户,免三代赋役!
  忙!
  是真的很忙!
  穿越至今,赵元开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帝王的日理万机!
  如今他的基本盘还不算太大,但单单批阅奏章,就让他忙的一刻都不能停歇!
  好在青忧一直在伴在君侧,研磨掌灯,赏心悦目!
  这一连三日。
  赵元开基本上就是太极殿和宣室殿两点一线的跑着。
  法令是一条接着一条,革新是一举跟着一举!
  整个国朝文武,大汉的所有吏员体系,被赵元开全面统筹盘活了起来,各级官吏人人都有任在身!
  而赵元开初步战略之中的先乱国再定国的战略优越性也彻底的显露出来了。
  他以乱开局,以国朝武力平定战乱,但凡跟长安唱反调的地方贵族诸侯一并镇压,这让后续的法令推广变得无比的顺畅!
  再加上初步规划是以中州为试点,天子脚下,政令同达,效果更是高的出奇!
  而最重要的一点。
  法令,就是制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