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河图似乎一夜白头,伤势越来越重了。
  在距离壶口关还有一里距离的之后,他执意下了马车,在李不悔的搀扶之下徒步行进!
  深藏命门会毁,一身暗疾复发,而今的镇西王垂垂老矣,步履蹒跚。
  “王爷!”
  陈庆之疾步上前。
  一声高呼之后,拱手,抱拳,俯身一拜。
  身后十二路副将,数十位校尉都是仰慕国柱之名依旧的大汉将士,更是敬畏无比,跟着躬身一拜!
  边防之上,三万白袍军起身屹立,齐齐单膝叩地,以军中最崇高的礼数来迎接这位镇西国柱!
  而后壶口关之后,更是数万西凉、甘州父老,在红着眼屹立着,期待着,悲戚着!
  镇西王长叹一声,声腔剧颤,连连摇头:
  “本王……何德何能,何德何能啊!”
  “王爷一门世代镇守西凉边关,一片忠心天地可鉴,国柱之名万民授之,是巨德大能啊!”
  陈庆之由衷叹道。
  这不是恭维之语,而是肺腑之言!
  白袍军才陈兵甘州不过三日,便被这凉州父老的无私倾付所震撼感动,当朝四藩一王,唯镇西王忠心耿耿,上无愧君,下不负民!
  李河图连连摇头。
  而后缓缓的将腰杆挺得笔直,深吸一口气,露出释然且自傲的笑容。
  他老了……
  到了盖棺定论的时候。
  万幸,声名尚在,君爱之,民拥之,麾下儿郎无怨无悔之!
  西凉有所托,盛世亦可期!
  “宣猛将军,这身后的两万西凉军……本王就交给你了!”
  李河图托着陈庆之的手,一声沉叹!
  话音落。
  李不悔立定站直,面色肃穆。
  而后单膝叩地,娇喝道:
  “末将李不悔,参见宣猛将军!”
  身后两万西凉兵甲胄之声簌簌,而后齐齐叩跪在地,震声吼:
  “西凉军,参见宣猛将军!”
  “快,快快请起!”
  陈庆之赶紧将李不悔扶了了起来。
  他知道,镇西王这是把西凉军交托给他了。
  但……
  西凉军终究是西凉军,国柱军魂所在,其目前最合适的统帅,还是镇西王之女李不悔。
  “不悔,西凉军还是由你统帅,此战听我本将调遣即可。”
  “镇西王,关外风大,赶紧入关吧。”
  陈庆之躬身一让。
  李河图却突兀的怔在了原地,久久没有起步。
  自十五岁那年出长安,入西凉,戎马半生四十多载。
  李河图曾西征踏破楼兰,北攻立旗漠北昆丁山,但唯独没有后退迈过壶口关……
  “罢了!”
  “一生至此,虽愧犹荣!”
  李河图一声长叹,迈开步子,入了壶口关。
  关内官道。
  数万凉州父老齐躬身,谢国柱!
  天明时分!
  白袍军统帅大营。
  李河图选择了退居二线,担任军师参谋,尽最后一分余力。
  一张地图摆在了桌案之上,陈庆之紧锁眉头。
  “王爷,你是戍守西凉数十年,对于蛮族最为熟悉,请王爷估测一下,蛮族二次联军反扑到底会是什么时候?”
  陈庆之恭敬请教。
  李河图略作沉思之后,走到了地图之前,道:
  “天门关一战,突厥高昌部和匈奴的浑屠王部几乎覆灭,他们二次反扑只能从国庭调兵,最快也得七日时间!”
  “而今日,距离天门关一战已经是第六天了”
  陈庆之点头,沉思片刻之后,道:
  “陛下料算,突厥和匈奴的二次反扑会出现内战,入西凉之后,会决出胜者,然后入主中原!”
  “他们急速调兵,后勤补给肯定跟不上,如今又是入冬之时,看这几日的天色,关外初雪也快了,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进入中原掠夺!”
  “没错!”
  李河图颔首,继而道:
  “一旦大雪覆盖关内关外,蛮族的骑兵就无法再战,所以谁在二次反扑之中占据了上风,就拥有一个冬天的休整时间!”
  “他们以为大汉无强兵,破了西凉就能直入长安!”
  讲到这儿,李河图深深一叹:
  “陛下如此深谋远略,真是让本王钦佩不已啊。”
  “陛下确是料事如神,内乱几战,可是让末将钦佩无比啊!”陈庆之由衷叹道。
  一边,李不悔微微一怔,黯然神伤。
  李河图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问道:
  “对了陈将军,那骠骑将军你可音讯,他只带了五千骑兵和一日的口粮孤军杀入大漠,本王怕……”
  “陛下用人从未有误,那骠骑将军得誉勇冠三军才绝千古,他……他应该不会有事的!只是音讯什么的,本将这里也没有!”
  陈庆之回道。
  两人对视了一眼,担忧之神色极为明显,只是不好明说。


第270章 谗言进谏(1)
  长安。
  关雎宫。
  赵元开昨夜批阅奏章直至深夜。
  乏了之后,直接移驾关雎宫,青忧侍寝。
  今日是五日一上朝的日子。
  五更天的时候,赵元开就已经醒来了,看着枕边的美人睡得正香,赵元开没有打搅。
  冲着侍女们摆了摆手,移步偏殿更衣。
  龙袍是内监们从金龙殿呈送过来的,一众宫女内监跪在关雎宫外,排开了几百米。
  太极殿。
  赵元开登上九五之位时,文武朝管已经候在了太极殿外和承天门之间的广阔广场之上,三千卫戎司布控四方,威严肃穆!
  随着基本盘的确立和国朝的稳定,以及赵元开的功绩和政令的深入人心,汉室皇权之威严正在显露恢复!
  这未央宫总算是有了国朝帝宫的模样了!
  “宣文武百官上朝!”赵元开龙袍一甩。
  殿前太监一声高呼。
  不一会儿,文武百官进入太极殿之内,匍匐跪地,叩行大礼,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赵元开摆手。
  龙袍帝冠之下,赵元开的脸色有些沉郁,但威严不减,帝威浩荡。
  这几日算是国朝最为动荡不平的时期了。
  赵元开冷冷的看着殿下众朝官,道:
  “先从六部开始。”
  话音落,户部尚书躬身踏出,老脸之上尽是振奋和敬畏,呼道:
  “陛下,臣有事启奏!”
  “准奏!”赵元开点头。
  “启禀陛下,清丈田亩法令推行之后,中州治下实行了了新税法摊丁入亩,让百姓的赋税大大减轻,各地人口出现激增情况!”户部尚书说道。
  这话一出,不少朝官顿时一愣。
  人口激增?
  这怎么可能?
  土地和赋税制度的大革新,却是福泽万民的仁政,但这才刚刚推行下去,人口怎么可能顿时间的剧增呢?
  老太傅孙庆年赶紧躬身站出,道:
  “尚书大人,你这话是否有些欠妥,莫不是想以谗言讨陛下的开心?摊丁入亩均田到户确是古今罕见的仁政大计,但眼下才刚刚推行,哪来得人口剧增?”
  “是啊,尚书大人,你不可能谗言进谏啊!”
  “说的不错,我等做臣子的,可不能懵逼陛下的耳目啊!”
  不少朝官自觉站出,加以驳斥。
  赵元开脸上的笑意渐浓。
  看得出来,国朝吏治风气确实在好转。
  “莫要怪户部尚书,他说的没错!”
  赵元开大笑摆手,而后,道出了这话背后的真正实情。
  “摊丁入亩之后,取消了人丁税,那些曾经为了逃避人丁税而不敢登记户部的庶民一下全冒了出来,当然人口剧增了!”赵元开笑道。
  户部尚书刚刚被吓得不轻,一听这话,顿时对于当今陛下佩服的五体投地啊!
  他叩拜在地,高呼道:
  “陛下圣明啊!”
  “正是因为人丁税的取消,让那些不敢登记户部的庶民们都站了出来,眼下中州各地登记在册的庶民人口一下子激增了三分之一!”
  “他们现在对于陛下的天恩万分感激,均分土地之后,各个干劲十足,纵使这入冬的时分,每家每户都在日夜修整农田!”
  其实登记户部人口爆发,早在赵元开的料想之中。
  当初刚刚穿越过来之时,他看了不少的资料,发现这个异世九州大汉明明疆域不小,而又高武世界,但国朝人口却只有仅仅一百来万。
  冀州物阜民丰,人口足有一百二十多万。
  而中州乃是国朝首都,天子脚下,疆域明明跟冀州差不了多少去,却只有百万左右的子民!
  后来一翻税法,赵元开就明白了。
  华夏历史之上,一条鞭吧的推行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真正说得上是大大减轻税赋让人口大爆发的,还是摊丁入亩的出现!
  摊丁入亩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取消了人丁税!
  而那些复杂且苛重的赋税之中,最大头的就是人丁税,俗称人头税。
  很多苦民为了逃避这个人丁税,就直接躲避起来,成了黑户。
  但现在!
  摊丁入亩之后,人丁税没了。
  均田到户又是靠着人口来分田,谁家的人口多,均分到底的田亩就越多了!
  所以!
  那些个曾经没有登记户部的人一下子全出来了。
  每家每户为了能分到了田亩多一点,为了以后能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力提升一点,开始热火朝天的造人了……
  赵元开很欣慰。
  一国根本是什么?
  就是人啊!
  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在冷兵器时代,是提升国力的最有效且最快的国策!
  “对了,朕这几日批阅了不少弘农郡呈送上来的奏章,说汉水以南每天都有不少的庶民渡江北上,你们户部是什么应对的?”
  赵元开突然想起了这件事,直接问道。
  当时批阅奏章的时候,他的指示是,藩王作乱,百姓无辜!
  “启禀陛下,臣让弘农郡尉布控渡口,对于渡水北上的人,只要真是普通的庶民,由地方吏员统一接管,然后分配到了地广人稀的地方,帮助他们开垦土地,自力更生!”
  户部尚书说到这儿,微微一顿,又补了一句:
  “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和洛阳郡接壤的冀州治下,最近也出现了不少的庶民迁入洛阳定居的情况!”
  “冀州?”
  赵元开微微一愣,顿时笑了。
  而后袖袍一甩,道:
  “冀州的庶民一律遣回,不得内迁!另外,告诉他们,中州新政法令的是否推行至冀州,还得看冀州的民风和民心如何!”
  当初赵元开极为看重冀州。
  毕竟,这是大汉的国仓重地,水田密集,土地肥沃,在朱运虎的深耕之下更是积富已久!
  但就是民心不归汉,连朱凌雪的心都被这些人给伤了。
  所以。
  赵元开当时直接更改了策略。
  让赵云领兵接管冀州,开始强力镇压,将各家各户的富余粮食强力征收纳入国仓,进行国家层面的统一调配!
  至于冀州民怨,赵元开直接无视,然后大搞中州的吏治革新和新法推行。
  朱运虎深耕冀州的时候,无非就是赋税征收的时候稍稍放松一些,兴修水利保障民生,同时肃清匪患!


第271章 硬道理(2)
  最重要的一点。
  他在任的那几十年冀州风调雨顺,没什么大的天灾人祸。
  但这些,都是只是小打小闹,没有上升到制度的根本层面,不能根本性的解决问题!
  所以当时的赵元开并不着急。
  而眼下,一切都在他的布局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