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仙朝(作者:平生未知寒)-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乡微笑道:“但孤的运气不错,最后孤的母妃救了孤。”
  宁启帝有无数多的儿子,所以随便牺牲掉一个两个,并不是什么在意的事情,但是李乡的母妃就他这么一个儿子,当然不可能这么容许自己的儿子就这样去死。
  恰巧李乡的娘舅又是一个境界高妙的修行强者,为了自己这外甥,他冒险在宁启帝被葬入帝陵之后,在一众大宁强者的手里,将李乡给夺了出来。
  要知道宁启帝那个时候虽然已经被葬入了帝陵中,但执行他的意志的,却是他最相信的一众强者,能够从他们手里夺出来李乡,那是一件登天难事。
  但那位强者的确做到了,他不仅夺回了李乡,还将那些强者全部都斩杀,让这个秘密没有外传出去。
  当然了,宁启帝的两手准备,这里只是出了问题,当然还能继续等着之后的大宁皇族后人。
  当然,从这一刻开始,整个事情便充满了不确定。
  “孤虽然短暂的清醒了一段时间,但那秘法很是奇怪,孤若是一直这么清醒下去,便要生长,然后便活不到如今。”
  “所以舅舅不得不把孤重新封印起来,然后不知道放到了何处。”
  李乡感慨道:“想来之后便是放到了南楚,至于他们是怎么把孤放到郢都的,孤不清楚。”
  “孤被解开封印的时候,出现了些问题,所以才只有一缕灵智。”
  “只是在进入帝陵的时候,孤才醒了过来。”
  说到这里的时候,前面的路已经到了尽头,这里是十分宽阔的一处山洞,前面有一条小河,河水缓缓的流着,石桥通往暗处,看不清景象。
  李乡停下脚步,
  顾泯问道:“那里面是什么?”
  李乡没有回答,只是自顾自说道:“孤这一生,如果没有这件事,也不会有多光辉,孤的修行天赋不高,注定成不了什么厉害人物,孤也没能成为太子,也做不了皇帝,最大的可能就是这样做个王爷,然后说不定某一天就要被赐死,那个时候是死,被选中也是死,这就是命。”
  李乡自顾自说道:“这就是命。”
  他自嘲一笑,悲伤便不自觉的从身上蔓延出来。
  顾泯摇头道:“命运是用来反抗的。”
  他严肃而认真的说道:“你如果认命了,想要重新活过,为什么不在当初醒过来之后便找个地方好好活着,而是要重新等到今天?”
  李乡转头看向顾泯,沉默了很久,然后微笑道:“的确如此,所以孤现在才会出现在这里,孤等了这么多年,就是要在这里改变别人给孤设定的命。”
  “他要杀孤,孤自然也要杀他。”
  李乡看着顾泯,眼里还是很清澈。
  这个李乡和他认识的李乡不一样,但是他明显感觉到,这个李乡要更令人觉得舒服一些。
  “孤以前没有朋友,以后你可以算一个,对了,你好像本来就是孤的朋友。”
  李乡挑眉,之前的那个李乡虽然只是他一部分灵智,但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那个李乡便是他自己。
  所以他们算得上朋友。
  顾泯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但还是点了点头,然后他便问道:“这里面是什么?”
  李乡看着那石桥通向的地方,微笑道:“是那个老家伙真正的尸体。”
  说着话,他便踏上了石桥,朝着前面走去。
  即便是前面已经见过了宁启帝的残魂,但当真的要见到宁启帝的尸身的时候,顾泯也有些激动。
  两个人在石桥上并肩而行,很快便来到石桥尽头。
  有一团浓雾,就在两个人眼前。
  李乡踏入浓雾中,顾泯跟着便走了进去。
  眼前霍然开朗,再度出现了一座大殿。
  这是一座布局和之前他们见到的大殿一模一样的大殿,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这座大殿在地底下,而那座大殿在上面。
  但仔细说来,整座帝陵都在群山之间,这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大殿空旷,只有一张玉座。
  玉座在最前面,上面坐着一个穿着白色帝袍的男人。
  那个男人闭着双眼,没有一丝气息波动。
  他生机全无,应当就是死了。
  他的面容和之前见到的那道残魂一模一样,这就是那位曾经君临天下的那位绝世帝王的躯体。
  他果然是坐在玉座上的。
  顾泯感慨道:“果然还是这帝王作派。”
  他差点就死在眼前这个男人的手里,所以此刻即便是看着他,也没有什么尊敬的意味了。
  李乡看向那具尸体,然后指了指别处。
  是的,就在玉座旁,宁启帝的身躯旁,有一个玉石打造的盒子。
  那里面应该就是代表着大宁皇帝权力的玉玺。
  顾泯想要的,大概就是这个。
  李乡说道:“他想要复生,除去之前的准备之外,这方玉玺也很重要,我要将它毁去,那么即便他还有后手,也再不可能复活了。”
  李乡作为当年的皇子,知道的事情自然不少,所以他的认知没有什么错误。
  顾泯想着之前山谷里的那两异兽,沉默了一会儿,但也没拦着,那赤发说过,只要当顾泯看到了这方玉玺,就知道他们没有骗他。
  如果将玉玺毁了,想来也该是可以的。
  顾泯又问道:“那金阙之上的秘密,当真在之前的那本手札上?”
  之前皇城倒塌,整个废墟里飞出一本手札,惹得无数强者去争夺,所有人都认为那本手札便是记载着金阙之上的秘密的东西。
  李乡摇头道:“依着孤对他的了解,这种东西,一定会放在他最近的地方,不可能是那本手札。”
  如此说来,之前那本手札就应该又是宁启帝的后手之一。
  这进入帝陵,尤其是进入皇城之后,顾泯已经见识到了宁启皇帝无数的后手,那些个后手层出不穷,根本就不清楚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结束。
  李乡知道顾泯在想什么,他解释道:“他这一辈子,天性多疑,不知道怀疑过多少人,威胁到他权力的很多人都被他杀了,他的手上,从来都不是只有那些敌人的鲜血,很多名臣大将也是死在他的手里,这复生之法是他一生里最大的事情,自然会有无数手段。”
  顾泯明了,“此刻他的尸体就在我们眼前,会不会还有后手,比如他突然活过来,咬我们一口?”
  这当然是有些调侃的意味,不过这也说明了顾泯直到如今都没有放松警惕。
  李乡笑了起来,但看起来比之前要轻松不少。
  他一边朝着宁启帝走去,一边小声说道:“没那么多,他都死了一千年,难不成还真有无数手段,一个一个,他不烦,孤都嫌烦。”
  就在李乡一步步朝着宁启帝的尸体走过去的时候,他们身后不知道怎么的,就响起了一阵脚步声。
  顾泯转头看去,有个面如冠玉的中年男子不知道何时出现在了他们身前。
  那个中年男人面白无须,看着十分温文尔雅,神态更是出尘,不管是谁来看他一眼,只怕都要称赞一番。
  可李乡转头看到他的第一眼,便瞪大了眼睛。
  “是你?!”
  看到这个人,仿佛就像是看到天底下最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李乡整个人都愣住了。
  中年男人微笑道:“殿下,一别千年,到底还是在今日相见了。”
  听着这话,顾泯皱起了眉头,这言下之意十分明了,李乡是千年前的大宁皇子,这个男人也是千年前见过李乡的人物。
  站在原地,顾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李乡皱眉道:“怎么会?你怎么会……”
  中年男人微笑着打断道:“是的,臣的确就是这样,活了一千年,整整一千年。”
  “修行这种事情,对于陛下来说不是难事,但世上总有天才,况且我远比陛下要更认真,上天垂怜,能有今朝也算是运气。”
  李乡则是满脸的不可置信,“太史令,不应该,绝对是不应该的事情!”
  是的,眼前这个男人不仅是千年前的人物,而且在千年前,他在大宁王朝,担任的便是太史令这个官职。
  大宁王朝在宁启帝时期,曾有两任太史令,其中顾泯熟悉的那位就是自己手札的主人,班孟。
  他在历史上也是著名的史官。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他之前,大宁王朝的史官是谁。
  是的,眼前这个中年男人便是班孟之前的太史令,他也是宁启帝时期的第一个太史令。
  史书没有记载他的事迹,但李乡知道。
  这位太史令才华横溢,年纪轻轻便已经担任了如此职位,记录整个大宁王朝当时的历史。
  但之后却因为一桩事情,让他丢掉了太史令的职位,并且被贬为庶民,从此再也不得出仕。
  而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便销声匿迹,从此再也没有人看见过眼前的他。
  直到现在。
  他出现在李乡和顾泯的面前。
  已经千年。
  李乡忽然问道:“太史令,你来这里做什么?”
  他有些警觉,因为他想起了这位太史令和宁启帝之间的恩怨。
  那或许是永远都解决不了的恩怨,永远没有可能。
  那事关男人的尊严。
  难道就因为那次的事情,所以太史令活了一千年,便是为了今天,来将宁启帝复生的希望,彻底的毁去?


第203章 一段千年的仇怨
  每一个精彩的故事,都会有一个出彩的主角。
  顺着历史看去,人们会发现,时间长河里,会有无数的故事,有无数的时代,在那些时代里,最为璀璨的那个人,无疑就是那个故事里的主角。
  在千年之前,大宁王朝建立之初,宁启帝自然而然便是那个故事的主角,他是一代雄主,又是千年里的一代强者,不管是普通百姓眼里,还是在修行者眼里,宁启帝都是伟大的人物。
  有他在,别的强者不管怎么惊艳都只能沦为配角。
  那些强者尚且如此,那位太史令更是如此。
  宁国建国之后,大封百官,许多从之前便一直跟着部落浴血厮杀的功臣都得到重赏,有的甚至还被赐下了封地。
  但许多无足轻重的官职,宁国皇帝则是面对整个宁国公开选用人才,这一来是为了稳定民心,二来便是想看看,能不能在这世间找到些真正的有才之人。
  这项举措当时被宁国上下来看,不过是鸡肋之举,毕竟这些官职都不是什么重要的,真正的有才之人,不会太过在意。
  况且宁国百废俱兴,此刻的宁国,远不是那些读书人想要的。
  因此在宁国最开始的那些时间里,并没有得到任何足以成为名臣的读书人。
  不过在这一举动中,宁国第一任太史令出现了。
  那个年轻人叫做桓玉,做了一辈子太史令,长达六十年,去世之前,宁国皇帝询问他,谁可继任,已经是朝夕之间的桓玉,伸出手指了指自己病榻前的长子桓永,宁国皇帝便命桓永为第二任太史令。
  而同样是在六十年之后,桓永卸任,第三任太史令是他的儿子,是桓玉的孙子,叫做桓言。
  三代太史令都是桓家子弟,这也创造了宁国的历史,毕竟世袭官职的先例虽然有,但却没有在太史令这官职上。
  见其如此,宁国皇帝直接大手一挥,从此宁国太史令变成世袭制度,太史令只要愿意,便可以选择将官职交给自己的后人。
  之后的岁月里,太史令一直都是桓氏子弟,直到桓雾。
  桓雾是那一代桓氏弟子里最出彩的一个,因此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