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仙朝(作者:平生未知寒)-第4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不正经,实际上顾泯这会儿说的话,还真不是夸张。
  “小师弟,你什么时候,这么不要脸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阿桑已经来到了这边,她笑眯眯的看着自己小师弟。
  顾泯干笑几声,“没有,没有……”
  阿桑没理会他,只是看向这边的大师兄,问道:“你也是来杀我小师弟的?”
  大师兄浑身僵硬,眼前的女子,看起来没有动怒,但实际上,这会儿杀气都已经溢到他脸上了。
  他有些可怜的看了一眼顾泯。
  后者一摊手,表示我也无能为力。
  ……
  ……
  烟霞城,皇宫。
  大应太后看着手中的战报,然后转头看向一侧的白玉尘,有些讶异的说道:“十万个修行者组成的大军,这小家伙是想着,直接把大应打穿?”
  白玉尘眯着眼,有些得意的说道:“还是小看了他?”
  大应太后放下战报,没有什么想法,只是自顾自的说道:“他要打到烟霞城就让他打来,反正这烂摊子不要我,我正好也就不管了,只有为什么不调兵去北边,他们管得着吗?”
  白玉尘默然无语。
  其实这会儿,他都有些可怜大应的这帮朝臣了,他们怎么会想到,过去一直庇护大应的那位太后,如今,要把这份基业,直接拱手送人。
  不过因果两字,谁又说得清楚。


第465章 两座王朝皆垂暮
  两支军队,共计十万人,南下烟霞城的路途,在大应太后没有刻意调兵阻拦的前提下,算得上是一帆风顺,等到这支军队距离烟霞城就不足五百里的消息传到烟霞城的时候,朝臣们终于再也管不了要不要让大应太后放权了,反而上折子请求太后用兵,这大应南下的战事一帆风顺,大家原本都坐着要一统山河的美梦,但谁能够想到,到了这会儿,居然局势瞬间便逆转了,大应别说能不能一统山河,光是这会儿,只怕是就要被人先把烟霞城给端平了。
  这一次的折子,和之前递上去的一样,全部都被堆了起来。
  朝臣们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大应太后却在皇宫的湖畔和白玉尘闲谈。
  “想好了?”
  白玉尘淡然开口,平静不已。
  大应太后说道:“没什么好想的,到了这会儿,我什么都不在意了,你什么时候走,告诉我一声,我和你一起就是。”
  白玉尘挑眉道:“那在这之前,你就在这里待着?”
  大应太后摇头道:“不,我要去到处走走。”
  白玉尘想了想,然后点头道:“那陪我去北海外看看。”
  大应太后一怔,虽说毫不犹豫便点了头,但是在点头的同时,她还是问道:“怎么想起这事情了?”
  “梁拾遗远出西海,我也想去北海外看看,或许很多事情,都会变得简单。”
  白玉尘一头白发被微风吹动,更加让他显得那般不凡。
  白玉尘转头说道:“不过出海,不是为了杀人,只是走走看看。”
  大应太后没有反驳,反正点头了,她对眼前的男人,一向都是没有抵抗力的,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过这会儿,她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离开湖畔,大应太后来到长廊那边,有个女官早已经在这里候着了。
  “那些人还没走?”
  大应太后随口问道。
  那女官低着头,轻声回复道:“从早上到这会儿,大人们都在宫外候着,一个都没走,听说这会儿,都已经有不少大人因为体力不支倒下去了。”
  大应太后讥笑道:“平日里光靠一张嘴,一个个都觉着自己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名士,如今怎么了?站这么一会儿,就受不了?”
  女官没接话,只是说道:“兵部的尚书大人,在宫墙上都撞出血了,说是娘娘再不动兵,祖宗基业已经保不住了。”
  “我一个外人,与我何干?”
  大应太后冷笑道:“他们需要我的时候,就一口一个太后娘娘,不需要我的时候,私底下只怕是已经骂了许久的老太婆了。”
  大应太后骂道:“我真有这么老?”
  她是修行者,即便年岁已经不小,实际上修为高深,血气鼎盛,容貌依旧美艳,只是把持朝政很多年,加上又是太后,很多人其实在暗地里,的确骂过她老女人之类的话语。
  女官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说。
  她注意到,今天太后娘娘不管怎么,都没有自称本宫,这隐约让她觉得,肯定是有特别的事情。
  或许之前太后娘娘之前提过的事情,并非只是抱怨。
  或许太后娘娘自己,当真是有了些疲倦的心思,想着离开了。
  大应太后低声的吩咐道:“一切就按着我早上说的去做。”
  听着这话,笃定事情已经不假,那姿色不俗的女官当即跪下,然后泣不成声的哭道:“娘娘要走,咱们可怎么活啊!”
  大应太后冷笑道:“有福气的,自然什么时候都有福气,没福气的,死了也怨不得谁。”
  在大应太后掌权的这些年里,重用了不少女官,她们自然都是绝对忠诚于她的,但其中有多少借着她的名头在宫外作威作福的,大应太后没去查,但自然也知道少不了,换句话说,这些年值得收敛,和宫外的那些个朝臣结了善缘的,大概在之后,也不会有太凄惨的下场,而那些个平日里太把自己当做人物的家伙,大概之后的日子,就要难过了。
  大应太后没去看这个跪在地面的女官,只是说道:“取了我的旨意便去宣旨,当年先皇将这大应托付给我,我替他看顾了这么多年,也算是把那些愧疚都还完了,至于这次,我既然再也不欠谁,那我把这天下送给那丫头的夫君,也是我乐意。”
  说完这句话,大应太后已然离开,那女官跪了许久,等抬头的时候,便也看不到太后了。
  失神片刻,她站起身,急匆匆的走了。
  ……
  ……
  宫门外,下起了雨。
  一众朝臣都站在雨中,身子骨弱的,早就倒下去了,剩下这些,也有不少人,脸色苍白,感觉是撑不了多久了。
  毕竟这朝中大臣,除去那些武将之外,大部分文官,都是真正的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
  能够站立半日,已经是极限,如今更有大雨,更是挺不住了。
  不断有朝臣倒下。
  直到那女官冒雨冲出来,来到宫门口。
  她手里拿着一道旨意。
  朝臣们这会儿才来了精神。
  看着那道旨意,朝臣们就要准备跪下,即便之前再怎么上折子,再怎么不愿意太后继续把持朝政,但这些规矩是要有的。
  何况如今的大应,离不开大应太后。
  但眼见朝臣们要跪下来,那女官却高声道:“太后有旨,这道旨意,朝臣不必跪接。”
  这一句话,让不少朝臣顿时便觉察出了一种不寻常的东西。
  但好歹,是没人再准备跪下了。
  女官这才打开那懿旨。
  “太后娘娘懿旨,此乃本宫最后一道懿旨,诸大臣之前所议,皇室子弟澈粟堪当大统,本宫无异议。”
  第一句话,大应太后便已经将他们之前最想要做成的事情,给同意了。
  这让朝臣们措手不及,根本想不清楚太后是怎么想的。
  那女官却不停着,继续念道:“此后大应,一应事端,皆由新帝而定。”
  其实那道旨意,也就这么两句话。
  便宣告了大应太后的时代,在大应突兀结束了。
  这让众人都觉得震撼,因为没有人想到过,事情居然会这么快,而且这是众人都最期盼的最好结果。
  唯一不好的,便是发生的时间点,居然在今天。
  众人皱起眉头。
  兵部尚书唐如明第一个走出来,这位当年的功勋老将看着女官,怒目问道:“太后娘娘呢,本官要亲自入宫去向太后娘娘请罪!”
  他虽然是武夫,但不蠢,如今这局势,是什么个局势?那是一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出来,但是如同一把尖刀的军队,已经兵压烟霞城。
  烟霞城被攻破现在似乎都不是最糟糕的事情了,而是在攻破烟霞城之后,这支军队继续南下,将整个大应搅乱,到时候本该大好的局面,彻底坏掉,他们这拨人,原本有望留名青史,如今可能也还能留于史书之上,不过却是万古骂名。
  有唐如明开口,后面的一众朝臣都纷纷附和,他们也想起了前些日子的那些折子,想来太后娘娘只是有些生气,只要他们态度足够诚恳,那么太后娘娘肯定就会原谅他们。
  一时间,宫门处嘈杂不堪。
  女官站在雨中,看着那位兵部尚书,苦涩道:“唐尚书,太后娘娘说过了,既然两两相厌,那就不必再看了,至于什么不为国所想的话,也不必再说,太后也是女子,女子难得不讲道理一次,那就不讲道理了。”
  说完这句话,女官转身就走。
  唐如明却大步上前,拦住这女官,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太后她,当真是如此说的?”
  他比在场的所有人都更清楚明白,如今的大应没了太后娘娘,是意味着什么。
  其实早在那些个朝臣看局势大好就心急写折子的时候,唐如明便在自家府上骂过不少人了,一个忍字,才是做官的根本。
  但是这会儿来看,实际上不管是谁,都没有听过这位的话。
  现在闹出大事来了。
  谁也收不了场。
  女官压低声音说道:“唐尚书,赶紧想想怎么解决事情吧,太后如今都已经不在宫里了。”
  一位金阙境的强大修行者,想要离开皇城,谁也没有办法阻拦。
  唐如明不可置信的说道:“太后当真要舍弃大应了?”
  女官不说话,如今事实只怕已经摆在众人面前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唐如明颓然的靠在宫墙上,再不说话。
  雨水滴落在他身上,让他看起来,极为狼狈。
  这才多久。
  那之前自己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兵部尚书,可到了这会儿,就成了什么?
  不过很快他便强打精神,再不理会那些嘈杂纷乱的景象,而是独自朝着兵部那边去。
  再怎么艰难,他这个兵部尚书也还是大应的臣子,要做的事情,还要做,一刻也不能停下来。
  只是一瞬间,他便已经觉得自己苍老了十岁。
  白发忽生。
  ……
  ……
  大祁王朝迎来了这些年里的第三位皇帝陛下。
  当年大祁先帝的豫皇子,正式即位称帝。
  原本的皇帝陛下梁照,如今已经到了南边,他人心尽失,除去还有些军卒之外,其余的,可以说是一个不剩。
  豫皇子在咸商城里称帝即位,没有什么反对,也没有人道贺,朝臣们看着那个一样年轻的皇帝,心里只有担忧。
  他们如今担忧的,全部都是大祁的国祚如何延长,担心自己会成为丧家犬,因此在豫皇子即位之后,他们第一次上朝,便提出了和谈的想法,豫皇子没有任何犹豫,接受提议之后,只用了三天便将和谈内容和人选都确定下来,使臣很快便前往前线去了。
  风雨飘摇的大祁,现在就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说不定什么时候便一口气没上来,就此再也醒不来。
  所以这会儿再也不能用什么温吞法子去救了,就该下猛药,至于最后结果什么,反正不好说,其实也不必说。
  入夜之后,咸商城里的皇城便有些冷了。
  豫皇子一袭黑色帝袍,走在宫城里。
  他这位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