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魔改大唐-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巴掌心大小的一张竹纸上,画得满满当当的都是各种五彩斑斓的图案,几乎占满了竹纸的正反两面,丝毫没有空余留白的地方。
更神奇的是图画上的动物那叫一个活灵活现,就连毛发都根根分明。
这根本就不是一般画技能够绘制出来的,就算有画师能够画出这种精细的画作,也不可能每一张的画的一模一样!
所以即便白玉琦并未在这种“代金购物券”中采取什么防伪措施,单纯的只是竹纸的材质特殊点、图案精致些、色彩鲜艳些而已,但这本身就已经形成了一种防伪的特性。
别说是连雕版印刷都还没发明出来,想要一本书籍只能靠自己手动抄录的唐初了。
就连已经开始运用铅活字半自动滚轮印刷机的天工门,也不可能印刷的出来这种票据。
为了解决票据防伪的问题,白玉琦可没少琢磨,不但让天工门弟子,配合岐晖老道他们。
研究出这种加了粘性树浆、树胶,具有一定耐磨、柔韧、防水、防腐、防虫蛀等特性的特殊竹纸。
还特地消耗信仰,激活了一个名为'技能共享'的法术,将可以完美复制各种作品的'复刻术',临时共享给门下的弟子们,让他们照着自己费了不少功夫,制作出来的第一套“贞观代金券”样品,大量复刻出了不同面值的票据。
为了严格掌控这种票据制造技术,所以白玉琦不但不打算将这种,能够复制票据的'复刻术'传出去。
同时还严格掌握了工匠们研究出来的特殊竹纸配方,以及岐晖老道他们一帮道士炼制出来的,由矿物和植物混合而成的天然染料配方。
而保密的手段其实也很简单。
跟几个掌握了核心配方比例的大匠和老道,签订一份具有约束效应的'保密契约'就好。
一旦契约生效,对方将无法使用任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文字、图画、示范等方式,将保密内容泄露出去。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白玉琦都不用担心会出现“假劵”的问题。
“到时候,大罗天市内部,将不使用除了这种‘代金购物券’之外的财帛。”
“百姓入内采买、消费,将统一使用这种票据来进行结算,所以需要在大罗天市入口处的‘门市部’,将带来的财帛按市价比例兑换成代金券,才能入内花销。”
“举例说明的话,百姓可以将价值100枚开元通宝的财帛,在‘门市部’兑换成价值105枚开元通宝的‘代金券’后在大罗天市内花销。”
“商贩收取这种‘代金券’后又不能拿到外界去使用,所以只能拿到专门管理代金券的‘市场财务部’,凭借登记的商户凭证再兑换成价值110枚开元通宝的财帛,才能拿到外界去使用。”
白玉琦拿着一张“一元代金券(值百钱)”,向大唐君臣解释着这种“代金券”的用途。
“门市部收一百钱,出一百零五钱。”
大唐君臣都有些不解,长孙无忌疑惑道:“而最后又要兑给商户一百一十钱,这岂不是相当于折损了十五钱的财帛?”
“其实并不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其实就是一种很简单的‘让利’和‘返利’的把戏!”
“花100可以买到105钱的东西,有了这额外5钱的‘让利’,百姓自然不会愿意花100钱只能买到100钱的东西。”
“而门市部收取100钱的财帛兑给百姓105劵,然后又兑给商户价值110钱的财帛,这一来一去看似折损了15钱。”
“但实际上在双方进行交易之前,就已经通过店面摊位的租金和市场管理费,收取了商户价值20钱的财帛,即便是折损了15钱,还净赚了5钱来作为运行这整套体系的运营费用呢?”
白玉琦笑了笑道:“而商户想要将已经支付出去的租金和管理费收取回来一部分,就只能遵循这套体系的规章制度,而一旦他们遵循了这套兑换体系,在到财务部结算财帛的时候,不就得按盈利比例继续支付后续的‘市场管理费’了?”
“大罗天市既然要收取这什么市场管理费,那商户为何要在大罗天市贩售货物?这不是少赚了一些么?”
大唐君臣的脑子还是有点迷糊,即便是长孙无忌这样的人精,一时也难以理解其中的奥妙,不解道:“拿到西市或是别的什么地方贩卖,岂不是不用交这什么管理费?”
“因为大罗天市掌握了客源,他们在这里能够赚的更多!”
“换了是你们,是愿意去100钱,只能买100钱货的地方采买?”
白玉琦笑道:“还是愿意去100钱,却能买到105钱货的地方采买?”
长孙无忌想了想道:“自然是去100钱买105钱货物的地方。”
“这不就完了?买货的百姓都愿意到大罗天市采买,而不愿去其它地方采买。”
白玉琦一摊手:“那些商户在别的地方不好卖货,他们自然也就只能选择大罗天市来卖货。”
第134章 九五至尊仙晶卡
“而且大罗天市还能提供现成的店面摊位和各种善后服务。”
“商户不用再自行花钱建起店面摊位,还有完善的制度替他们解决各种繁杂手续。”
“虽然商户要支付20钱的‘管理费’,但无形之中却节省了相当于30钱的店面成本,反而还多赚了,何乐而不为呢?”
白玉琦笑了笑,这才哪到哪?
商人在古代的地位普遍不高,小摊贩得面对青皮混混的敲诈勒索。
大商贾也得给自己找个权贵当靠山,这其中消耗的保护费和孝敬难道不算成本啊?
可是在大罗天市就不一样了,白玉琦这个无极帝君就是商人们最大的靠山。
而且大罗天市不但有“市场保安部”,负责保护商人的还是原本那些净街如虎的权贵纨绔,上那去找这么好的经商环境去?
知道大唐君臣一时之间,很难想清楚这其中的道理。
可白玉琦也不打算跟他们详细解释,所以继续领着他们前行。
却见一支身穿无极门弟子制式白衣的青年队伍迎面而来,领头的却是年仅八岁的大唐太子李承乾。
见到自己的父皇,大唐太子却并未赶过来拜见,而是开心的笑着遥遥一礼,就带着无极门弟子四散开来。
指挥着无极门弟子们各司其职的,往路边一座座约莫一丈高的精致石龛灯柱中,释放出一团团明亮的光团将其点亮,然后又被石龛内顶部的镜子折射下来,便在道路上投射出一片片柔和却明亮的朦胧白光。
见李承乾在白玉琦这个无极帝君的管教下,短短时间就对治人理事具备了一定的章法,有了那么几分储君的风范气度。
李世民禁不住抚着颏下短须,老怀大慰的呵呵笑着点了点头,到也不去怪罪那些勋贵子弟,不过来向他这个皇帝见礼的无礼之举。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既然将自家子弟交给无极帝君管教,自然要优先遵守无极门的宗法门规。
这一点即便是孔颖达、陆德明这样的老学究,也说不出什么不合祖宗礼制的闲话来。
往小了说,人家太子现在是仙门弟子,那容得他们几个儒学弟子说三道四?
往大了说,尊的是谁家的祖宗?从的又是谁家的礼制?
无极帝君这么一尊大神往面前一戳,来一句:跟谁俩呢?要不把你们家祖宗叫出来,咱唠十个开元通宝的呗?
他们这些儒学弟子就只能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所以一直致力于让历朝历代的皇帝,遵从儒家礼制治国治世的儒学弟子们绝望的发现。
大唐太子在多了“仙家弟子”这一重身份之后,事情好像就脱离了他们的掌控。
无法再用儒学经典之中任何的条条框框,来约束和引导大唐储君往他们希望的方向成长了!
要只是仙门学派跟他们儒家博弈,他们还能仗着老祖宗的荣光搏上一搏。
可有无极帝君这么一尊活神真仙站在太子身后当靠山,以后这大唐朝堂可就真的不归他们儒家说了算了!
可面对一位真神带来的压力,却没人敢跳出来蹦跶,最起码在没掌握可以抗衡的力量之前没人敢说出一个不字。
就算有什么想法和心思,也得老老实实的憋在肚子里,一千年都这么苟下来了,还差这么一世么?在儒学之中这叫隐忍,才不是什么从心之举!
随着一座座的石龛灯柱亮起,逐渐陷入昏暗之中的大罗天市重新亮堂了起来。
而一座座的建筑之中也亮起了灯火通明的光芒,将整座建筑照耀的无比通透。
对于古代人来说,这种夜间光华的场面是无比震撼的,以至于大唐君臣的脚步都不由慢慢停顿了下来,贪婪的看着这世间罕见的夜间美景,仿佛看到了一片大唐崛起的希望之火……
大罗天市的建立,象征着无极门的正式入世,以一种奇特的形式影响着大唐的方方面面。
长安百姓发现自己的生活,从无极门进驻长安之后,好像一下子就变的有些不一样了。
大罗天市成为了长安最繁华的地方,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似乎都跟这里产生了息息相关的联系。
逛大罗天市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不管缺什么似乎都能在这里找到需要的东西,哪怕是闲暇无事这里也是最好的去处。
去茶楼喝上一壶缥缈仙茶,又或是去酒楼喝上一杯绿竹果酒,再要不约上三五好友去鼎俎楼吃上一顿仙家美食……反正总能找到让人消遣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怎么都逛不够。
以至于大罗天市哪怕是入了夜,也始终都处于一种人满为患的状态之中,明亮的'城楼之光'和'光亮术'将这里变成了一座不夜之市。
同时大罗天市也变成了一头无底洞般的吞金怪兽,疯狂的吞咽着长安百姓,最主要是权贵豪门口袋中的开元通宝,让人感觉有多少钱都不够在这里花的。
坊间甚至开始流传一句戏言,说是“不到长安不知道自己官小,不去大罗天市不知道自己钱少”。
在这座销金窟中没有最贵只有更贵,不亲自体验一番根本就不知道这人的生活,究竟能快乐奢侈到什么地步!
普通百姓在大罗天市的美食街里走一趟,花上三五个小钱总能吃到不重样的美食,也不知道简简单单一个吃食为什么就能变出那么多种花样。
而自觉身份高人一等的权贵豪富,却可以去鼎俎楼吃上一桌豪华的席面,至于吃多贵的就要看兜里有多少钱了。
只要有那么三五百钱,就能在鼎俎楼的一到二楼吃个滚瓜肚圆,可少于十贯都上不了三到四楼,至于五楼以上有钱都不让上,人家压根就不对外开放。
说是只接待具有“金册、银牒、铜卡”身份的会员。
听说还有“玉璧、仙晶”级别的客人,才有资格上鼎俎楼的八楼、九楼。
据说有资格参与鼎俎楼传说中“开锅宴”的勋贵大臣们,都获赠了一张“会员卡”。
就连皇帝陛下都获赠了一张“九五至尊仙晶卡”,能在鼎俎楼连吃带拿全免费不说,逢年过节的还有礼物送!
第135章 与民争利无极门(上)
因为这种奇特“会员制”的出现。
弄的长安权贵都开始攀比,能在鼎俎楼的几楼吃席面才算有面子了。
而朝堂上更是有不少囊中羞涩吃不起席面的言官,抽空就跑去鼎俎楼对面的墙根子底下蹲着。
一边闻着鼎俎楼里传出来的香味流哈喇子,一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