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魔改大唐-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带着百官出城,相送了足有十里远。
  倒不是太客气、太讲究形式,而是白玉琦回山的队伍中,还有他老爹和大舅子在呢。
  解开了心结的李渊,为了跟着白玉琦学习“皇道修行”,自然是白玉琦去哪他去哪,顺便也离开长安这个连名字都改了,跟他再无一丝瓜葛的皇城帝都。
  而长孙无忌,则是因为与李世民布衣之交格外亲厚。
  既是长孙皇后之兄又是玄武首功,所以被朝中其他大臣诟病权宠太盛。
  虽然李世民极为信任重用,但长孙无忌自己也担心宠遇过高对己身不利,早晚要出事。
  所以干脆通过长孙皇后吹枕头风,说服了李世民免除了自己的右仆射职务,改授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散官。
  恰巧碰到太上皇要随无极帝君归终南山修行,索性担当随行长吏借机远离太极皇都这个政治漩涡,以免惹火烧身。
  当然了,话说是这么说,可长孙无忌暗中是否还有没有其它的隐藏任务,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虽然李氏俩父子解开了心结重归于好,可李渊“原谅”了他儿子情有可原,还能指望他原谅儿子身边这些挑唆之人?
  一路上李渊连眼皮子都没夹长孙无忌一下,长孙无忌也没有自讨没趣的往老头面前凑活,俩人就跟没看见对方一样。
  至于李世民,虽说又把他爹给嘬哭了,可要说真就这么放心的,让老头随便出去浪怕也不见得,所以只要能维持表面上的和睦也就是了。
  白玉琦对这里面的勾勾丢丢可不感兴趣,反正不关他的事。
  有长孙无忌和无极门几百勋贵子弟盯着,无论李渊有没有趁机脱离樊笼,找机会东山再起的心思都闹不起来。
  前任皇帝哪有现任皇帝好使,李世民估计也是知道这一点才敢放他爹出城,除了信任白玉琦不至于跟他爹勾搭到一起之外,将长孙无忌派到李渊身边估计也就是个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预防措施而已。
  白玉琦就不是个讲规矩礼法的人,也没人敢要求他遵守凡俗的规矩礼法。
  所以草草的拱了拱手就算辞别了皇帝,一行人沿着连接库峪城和长安城的“库安高速”回山。
  为了表示孝心,李世民连白玉琦送给他的龙辇,都贡献了出来供李渊出行。
  毕竟老头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当了九年深居简出的皇帝,又在悲愤之下宅在寝宫里放飞自我的抽烟喝酒烫头……总之就是玩命的造了半年,身体早就大不如以往。
  而现如今有了新式的车辇和平整的道路,老头老实不客气的自然要拿来享受一番了。
  老头乘车,白玉琦也不好骑马,只能是陪他同乘,要不一行人轻装简行,一路快马加鞭要不了多大会就能回到库峪城,哪像现在这样,只能在路上慢腾腾的晃悠。
  可能是在深宫之中被关的狠了,好不容易被放出来遛风。
  老头显得格外的亢奋,精神抖擞红光满面的透过龙辇的玻璃窗,贪婪的看着沿途的一切,神色中却又透着一丝失落。


第167章 玄奘拦路
  不得不说,老头运气不好,谁叫李世民一登基就碰到白玉琦“下凡”了呢。
  他这个“活神仙”在短短的半年里,给大唐带来的变化,可能足有数百上千年的差距。
  以致于李渊在看到发生了翻天覆地一般变化的太极皇都,感觉简直就是恍如隔世似的难以置信。
  直到出城之后,除了一条笔直的岩石大道之外,四野又恢复成了他熟悉的模样。
  李渊从万般思绪的回忆之中脱离出来,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长长的吁了口气,这才算是彻底的放下了过往。
  “拦路者何人?”
  “此乃无极帝君与太上皇车驾,还不速速避让!”
  正与李渊对饮谈笑之间,车辇外突然传来了'无极门'弟子的喝问之声。
  白玉琦好奇之下探头往外看去,却见一个身穿灰色袈裟的光头拦在路中央,挡住了队伍去路。
  “贫僧玄奘,求见帝君!”
  略显富态的灰衣光头却也不惧,施施然的宣礼作揖,高声求见。
  几名'无极门'弟子正打算将其赶开,开什么玩笑?
  车辇里的可是无极帝君和太上皇,那是随便什么人来了说要见就能见的么?
  可是白玉琦却推开车窗笑道:“既然来了,就上来坐坐吧!”
  要是换个光头,白玉琦兴许就懒得搭理,可是这个不见见就有点遗憾了。
  见白玉琦发话,一众弟子只好放灰衣和尚登上车辇,然后启程继续前行。
  “见过帝君!见过陛下!”
  玄奘和尚上车后,被车中侍候的宫女引上二层,恭恭敬敬的向白玉琦和李渊二人行礼。
  李渊显然对这个光头没兴趣,理都懒得搭理的喝他的酒去了。
  白玉琦倒是饶有兴趣的打量了一下传说之中的“御弟哥哥”。
  只见他一身朴素的灰色僧袍,面白无须略显富态,长得到也没有小说里说的那么人见人爱。
  说来也奇怪,道门不禁荤腥嫁娶,但是倒是普遍都个顶个的瘦。
  可佛门从梁武帝时开始戒荤腥,可和尚却普遍显得富态,也不知道是个什么道理。
  “坐!”
  白玉琦打量了一番之后,向玄奘点了点头让他坐下,顺手操控酒壶飞起给他也斟了一杯果酒算是待客。
  玄奘也不客气,谢过赐座、赐酒之后端起就喝,看样子是不讲究那些。
  “和尚寻本座何事?”
  白玉琦瞧的有趣,不误恶趣味的琢磨着,都说唐僧肉吃了长生不老,要不要说服他割一块下来给李渊尝尝能不能多活几年?
  “帝君,弟子来请帝君解惑,望帝君能点化弟子!”
  玄奘这时候不过才二十五岁,看上去年轻的很,不过自幼参研各宗各派的佛学经典,很是养出了几分淡定的气度,不卑不亢的回着话。
  历史上这个时候,玄奘应该向李世民陈表请求西行求法被拒,开始筹划偷渡出国取经来着,没想到还没出发。
  没错,历史上的唐僧,根本就不是什么御弟哥哥,而是偷渡出去取经的,没走多远还差点死在大徒弟的原型人物手里。
  玄奘会兴起西行取经的念头,除了从天竺来的僧人“波颇”那里,了解到天竺那烂陀寺有《瑜加论》三乘,这才起心前往天竺求取原典,统一中原南北佛学的分歧之外,估计也跟李唐道家兴旺,佛门难以抗衡有关系。
  如果没有白玉琦乱入的话,不出意外开春之后玄奘就准备偷渡了。
  但问题是白玉琦这个无极帝子横空出世,又在长安大显神迹,使得佛门越发难以生存之外。
  也着实让和尚们都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道家的神仙都亲自下凡了,他们香也烧了、经也念了,佛祖怎么就不显灵呢?
  玄奘跑来拦驾估计也是出于这个目的,想亲自问问上界到底有没有佛祖,他究竟值不值得偷渡出去求取真经?
  毕竟本土就有一位活神仙坐镇,他有真神不拜,大老远跑去天竺求佛,感觉是不是有点傻?
  白玉琦被满脸困惑的玄奘问的差点没笑出声来,好不容易才维持住了形象,眨巴了下眼睛突然冒出个念头来。
  严格来说,白玉琦对宗教没什么偏见,反正他都不信!
  再加上从小被各种西游作品轰炸,突然亲眼看到人物原型出现在面前,多少还是有几分亲切感的,所以……没时间解释了,大家都坐稳!我要开始忽悠了!
  “你问我有没有‘佛’?”
  白玉琦笑道:“那我问你,‘佛’在你心里是什么?”
  玄奘一愣,张了张口却又一时无法准确的说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你说想西行求取真经。”
  “可你是想求一尊‘佛’回来?还是想求三乘原典中的道理回来?”
  白玉琦也不等他回答,就道:“你连自己想求什么都不知道,就准备稀里糊涂的去求么?”
  玄奘沉思良久这才困惑的道:“请帝君为弟子解惑,弟子想求的到底是什么?”
  “你不过是因为中原的佛门经典,经过数朝数代的演化之后,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执一词辩驳不清,所以想要求取原典回来对照而已。”
  白玉琦也不回答玄奘的问题,自顾自的道:“既然你求的是这个,那自行西去求经就是,又跑来问我作甚?”
  “无论你求的是什么,无非都是这下界历代佛门中人总结的典籍文章,又何必在乎是否有真佛?”
  “中原的佛学经典演化各异,就一定是不好的么?经义原典中记载的难道就是真理么?”
  “这世间万物日月轮换、星斗变化,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沧海桑田、时过境迁的道理你难道不懂么?”
  “一千年前的学问道理,放到现世就一定是正确的么?著作你所谓‘三乘原典’的,就是你所谓的‘佛’么?”
  “就算他是‘佛’,天竺的‘佛’悟出的道理,拿到中原来就一定适用么?你可知道‘南橘北枳’的道理?”
  白玉琦一通反问,把玄奘给绕晕了,还引起了在一旁饮酒的李渊的兴趣,专注的听了起来。


第168章 佛就是道,道就是理
  “不明白?”
  白玉琦见玄奘一脸迷茫,心说:不明白就好办了!
  “你求佛,求的是什么?”
  “欲西行取经,取的又是什么?”
  “你要求佛、要取经,得先明白什么是‘佛’?取的又是什么‘经’?”
  白玉琦施施然的道:“不然你求回来又有何用?”
  玄奘被白玉琦说的是膛目结舌,三观都差点毁了,那里又说得出话来?
  要是白玉琦跟他说法,自幼研究佛法经典的玄奘,估计能把白玉琦侃的怀疑人生。
  可白玉琦显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你跟我说法,我就跟你论道,你跟我论道,我就跟你讲理,来吧!互相伤害啊!
  “你求的佛,无非是留下佛法典籍的那人,取的经也无非是那人留下的经典而已。”
  “可那人留下的经中所载,无非是道、是理罢了,可他留下的道理,是他悟出道理,你求来又有何用?”
  “所以求佛就是求道,求道就是求理,道是大道之道,理是原理之理,所以佛就是道,道就是理,理就是自然本质!”
  “况且,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求外域之人悟出来的道理,来普度我中原之众生,这岂不是刻舟求剑、南辕北辙?”
  “天竺有《瑜加论》,中原有《道德经》,你有《道德经》不求,却偏舍近求远的去求《瑜加论》,殊不知殊途同归、万法归宗之理也?”
  白玉琦似笑非笑的道:“一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玄奘,你悟了么?”
  “佛本是道,道即是佛……”
  玄奘闻言浑身一震、再震、又震,最终居然跟打摆子一样浑身哆嗦了起来。
  明明是寒冬腊月的时节,光头上却冷汗如瀑,顷刻间便湿透了身上灰色的僧衣。
  白玉琦点了点头,看来是悟了。
  虽然他差点把自己都给绕晕了,背的两首偈语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用在这里。
  不过有什么关系?我是神仙,我说的肯定有深意,你觉得不合适证明你没悟透,悟透了你就觉得合适了!
  “难道说……难道说……”
  玄奘眼神中透着绝望:“弟子此生都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