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魔改大唐-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办法,无极帝君手下缺人啊!
由于大批的人力都被迁移到太极皇都那边的工坊去了,所以无极宫这边压根就没剩下几个人。
原本皇帝赠予和勋贵们买来伺候的那些侍女,也都被白玉琦送到'霓裳门'当织女学徒去了。
剩下的那些'神农门'弟子粗手笨脚的也伺候不来人,再加上之前拼命开荒和繁殖动物,现在一个个忙的团团乱转,哪有功夫来伺候他这个无极帝君。
好在白玉琦本身也就不是个贪图享受的……他每天不是在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就是宅在炼金实验室里做实验了,哪有功夫享受,无极宫这边要不是老李头带了一批宫女和内侍过来,就空的跟鬼屋一样。
所以严重缺乏人力的情况下,白玉琦干脆也弄了一批猴儿来给自己打下手,帮忙拿个工具、取个材料什么的。
之所以直接问李世民来干嘛,主要是看他带来的房玄龄、杜如晦、李靖、尉迟敬德等这几个人,也知道他不是真的来看望他亲爹的,估计他也没那么孝顺。
“帝君,如今突厥打乱,又恰逢白灾……”
李世民这个皇帝当然不好意思直接说是来请教的,房玄龄便主动担任起了解释来意的工作。
第176章 资瓷不资瓷
“唔……陛下的意思,是想对突厥用兵?”
听完房玄龄的解释,白玉琦搓着下巴若有所思了起来。
历史上,出使突厥的鸿胪卿,郑元寿归来之后向李世民建言,趁此良机攻伐突厥,而朝中大臣也多有赞同,但李世民却拒绝了这个建议,主要就是当时大唐的情况,已经不允许再起刀兵了。
可现在,李世民显然是心动了,哪怕他从白玉琦向他泄露的“天机”之中,得知了接下来两年会有旱情蝗灾水患的出现,也依然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野心。
这显然是白玉琦这个“神仙”的出现,大幅度的改变了历史原有的轨迹,使得李世民不自觉的对他产生了依赖性。
国内的盐荒、粮荒都已经得到了缓解,大量的流民又被妥善的安置,再加上又刚从白玉琦这里得到了一万套具装仙铠。
心里像是放下了几块沉甸甸巨石的李世民,禁不住心痒难耐了起来,觉得是不是可以冒险拼上那么一次?
反正家里有了一座坚不可摧的百丈雄城庇护。
哪怕战事失利,最坏的结果也只不过是撤回太极皇都,坚壁清野的依城而守。
那帮突厥蛮子,别说是攻打拥有五十米高墙的太极皇都了,就连原本只有5。4米高土墙的长安城他们都攻不进去。
本就不擅长攻城战的突厥蛮子们又碰到严重的雪灾,骡马牛羊冻死了无数,自然缺乏补给,更加不可能采取围城战。
这么一来,还没开打大唐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至于后两年的灾情,有无极帝君这个活神仙坐镇,旱情蝗灾水患什么的一定也能顺利的安然渡过吧?
简单点来说,就是李世民被这一连串的优势,给弄的信心膨胀了,但是因为心里多少没底,所以才忍不住跑到库峪城来,向白玉琦讨一个坚定他信心的说法。
白玉琦搓着下巴琢磨了半天。
一众大唐君臣都眼巴巴的瞅着他,就盼着他给个准话。
你问我资瓷不资瓷,我肯定是资瓷……个鬼啊!
白玉琦暗中翻着白眼,要说打突厥他肯定是支持的,而且以大唐现在没有内忧的情况下,胜算还不小。
但问题是,他不能就这么娇惯了这帮子大唐君臣,要不以后碰到啥事都指望他这个无极帝君,成了是应该的,失败了就是他的锅,那他多冤得慌?
“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别人危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他会感激你。
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理所当然的依赖性,一旦你不再帮助他反而会让他怨恨你。
白玉琦各种折腾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收割信仰,又不是真的为了给大唐当保姆的。
所谓“救苦救难”,自然是“有苦有难”的时候才救,提前救了人家又不感激你,救他干嘛?
所以了,就算白玉琦也觉得,在现在的条件下攻伐突厥是个好机会,但是他却不能惯着这帮大唐君臣。
况且,李世民一个大唐皇帝想打突厥,为什么还特地跑来请教他一个朝堂之外的人?
打仗靠的是什么?
可不是骑上马、拎上刀就能出去砍人了的,打仗靠的就是后勤!
虽然古代战争不像后世那么依赖后勤,可一场战争下来人吃马嚼的耗费同样巨大,在运输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更显艰难。
李世民想趁着突厥混乱又遭灾捅刀子,就意味着大唐军队必须得同样进入雪灾环境之中去战斗,这就需要大量的粮秣和后勤支持,可现在手里掌握着大量粮食和人力的,可不就是白玉琦这个无极帝君么?
白玉琦辛辛苦苦的囤粮备灾,还把遭灾的流民当小宝贝一样的宠着,生怕死了一个,图的什么?
不就是为了减少人口损失,扩大信徒规模么?
李世民现在想打仗增加他的“皇道功绩”,却跑来图谋白玉琦好不容易弄来的粮食和保护起来的人口,他肯干才怪了!
况且,打仗是要死人的,就算不是在战斗之中牺牲,目前雪灾的突厥那寒冷的环境,恐怕也会导致不习惯那种环境的部队伤亡一大批人马。
李世民作为打惯了仗的决策者,可以只把人命当成一个数字,只要这些损失最终能换回胜利就好。
但白玉琦可不行,他那受得了这个?
死一个潜在信徒,就得一二十年才能再长回来,这中间得少收多少信仰啊?
所以白玉琦很果断的,以修建水陆交通网正处于关键时候,一旦无法在旱情蝗灾到来之前打通南方粮道,大唐就要陷入险境这个危言耸听的理由,拒绝了李世民暗示他支援一些粮食和人力的要求。
“错失此良机,不知何时才能叫那颉利老儿伏诛!”
李世民见白玉琦不支持他的用兵计划,虽然有些失望但是也没有太过纠缠,仅仅只是遗憾的感叹了一声。
毕竟他也不是不知道大唐现在的情况,如果他是那种为了自己功绩不顾百姓死活穷兵黩武之人,历史上也不会主动拒绝连文武百官都同意的计划了。
不过照大唐现在的发展境况,只要能度过这两年的灾荒,总能积累够足够的实力,一举拿下突厥这个心腹大患的。
再忍忍,就再忍忍吧!
毕竟历史上,李世民不就是等到了粮食大丰收,斗米三五钱的贞观四年,才一举灭了突厥活捉颉利给自己唱歌跳舞么。
“不过听闻陛下与那颉利可汗有渭水便桥之盟。”
“又与那突利可汗曾结拜为兄弟,如今草原白灾兄弟有难不可不救……”
拒绝了李世民请求的白玉琦,又搓了搓光溜溜的下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的眨巴了下眼睛,大喘气的冒出这么一句来。
大唐君臣一愣,跟颉利的渭水之盟和跟突利的兄弟之约都是啥意思,以无极帝君之能不可能不明白吧?
就算帝君素来仁善,可怎么还同情起那些菇毛饮血的突厥蛮子来了?
第177章 救援九黎兄弟
“话说这‘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在上古时期。”
“与中原的炎黄子孙同属‘五方之民’,皆是九黎之苗裔,黎民之百姓也。”
“只可惜逐鹿之战后散于四方,与中原华夏离散太久失了教化,竟然连祖源何处都不记得了!”
白玉琦一脸“悲悯天人”模样,频频摇首叹息的同情道:“现如今落得个野蛮愚昧也就算了,竟然还频频寇边犯境,与华夏兄弟阋墙、手足相残,实在是可怜可悲啊!”
啥玩意?
那些突厥蛮子跟咱华夏百姓居然是手足兄弟?
大唐君臣一脸懵哔的面面相觑了一阵之后,都看向白玉琦,不是?帝君你这话是几个意思?
白玉琦将蚩尤、黄帝、炎帝同属华夏,后三皇“天皇伏羲、地皇女娲、人皇神农”,以及“后羿、帝俊、羲和”等上古神人也出身九黎的说法。
向大唐君臣科普了一番之后,白玉琦这才正经道:“九黎苗裔虽然失了教化、忘了祖源,可同为五方之民总不能看着他们继续野蛮愚昧下去,如今兄弟有难,身为华夏正统,怎可忍心看着他们受灾?”
大唐君臣傻眼,不趁他病要他命的弄死那帮突厥蛮子也就算了,合着咱们还要去帮他们救灾?
李世民下意识的张了张嘴,但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眼中冒出一阵异样的神色来。
聪明点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虽然一时没能反应过来,但也知道白玉琦会这么说肯定是意有所指。
而耿直的尉迟融当场就急了,炸毛的就快蹦起来了,他们跟突厥打生打死的这么些年,牺牲了多少将士就这么算啦?
可他还没蹦起来,就被身旁的李靖一把摁住肩膀按了下去,引的白玉琦看了他一眼,赞赏的笑着冲他点了点头,不愧是被誉为“大唐军神”的人,反应之快不逊于房谋杜断之下。
李世民为何会对这种说辞意动?
民间本就诟病他有鲜卑胡人血统,虽然只是源自于他母亲的母亲的父亲宇文泰。
可宇文泰的母亲也是汉人士族乐浪王氏,甚至于宇文泰父亲的母亲也就是他奶奶,同样也出身于乐浪王氏。
也就是说,李世民拥有1/32的胡人血统和97%的汉人血脉,可这却并不妨碍某些人拿来作为攻讦他的话柄。
可要是按照白玉琦的说法,连突厥人都是黎民百姓,那他那低于3%的胡人血统还算个毛啊?
“帝君,陛下与突利可汗虽然结为兄弟,但也与那颉利有便桥之盟。”
房玄龄试探的道:“可现如今两者相争,我等炎黄后裔华夏之民虽然有心救援,怕是师出无名吧?”
“怎么能算是师出无名呢?”
“突利和颉利不睦,就让他们打他们的,咱们又不打算干涉。”
“这中原炎黄后裔,帮助九黎兄弟度过白灾,那里还需要什么理由?”
白玉琦“大义凛然”的道:“有困难要救,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救!这跟陛下和突利是不是兄弟,跟颉利有没有便桥之盟有什么关系?”
“可是……这突厥北狄与中原虽说同属五方之民,可毕竟早已忘了祖源。”
白玉琦的话让房玄龄眼神一亮,小心道:“若是咱们派人救援,他们却不领情怎么办?”
“熊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乖了!要是不行,那就两顿!”
白玉琦理直气壮的道:“把他们带回来好好管教,尽心教导也就是了!等他们学会了知书达理,自然也就能够理会咱们的苦心了!”
大唐君臣对视一眼,俱都欣喜的点了点头。
杜如晦笑道:“帝君如此说,想来是有了解救九黎兄弟于水火之中的法子吧?”
“刚才不是还说,咱们要囤粮备灾,无力攻伐突厥么?”
白玉琦还没说话,旁边听懵了的尉迟敬德就傻眼道:“现在又那里拿得出多余的粮食,来救济那帮蛮子?”
“救是要救的,但是也不能白救。”
“而且为了避免陛下为难,当然也不能打着大唐的旗号去救了。”
“如今大唐的粮食也困难,为了能从南方获取粮源备灾,这‘南方陆路交通网’能早一日修通,就能早一日运回粮食。”
“那些九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